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对四肢伤害有哪些
糖尿病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影响肌肉骨骼系统.糖尿病带来的代谢紊乱会导致结缔组织的改变,这些代谢紊乱包括了蛋白糖基化、损害血管和神经的微血管异常、皮肤和关节中胶原积聚等问题.
-
Coats病伴黄斑中心凹下结节一例
Coats病是一种以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异常扩张为特征,常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脂质渗出,甚至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该病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少年男性,多单眼发病.
-
雷诺征和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手指血管病的定量分析
在原发性和继发性雷诺现象中,手指血管病变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的判定较为困难,但却十分重要。临床工作者需要客观的测定方法,以便确定具有雷诺现象的患者中,哪些具有潜在的结缔组织病,以及判定指、趾血管病变的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与概述有关方法,着重讨论原发性雷诺征(primary Raynauds phenomenon,PRP)和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1 甲襞显微镜检查 数字视频毛细血管显微镜具有测量单个毛细血管大小的优势。镜下SSc等结缔组织病患者的甲襞毛细血管异常特征是血管扩张,管襻模糊。甲襞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判断有微血管异常的雷诺征患者或以后会发展成结缔组织病的潜在患者[1]。在一些横向研究中我们已见到有SSc的甲襞微循环描述,但多数是定性的,有少数是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甲襞毛细血管变性的定量分析好处是能够不受时间限制(over time),观测微血管病变的演变过程[2]。Statham等就雷诺征(Raynauds phenomenon,RP)和SS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现毛细血管数量要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RP患者微循环上的血管变化比SSc要轻的多[3]。
-
系统性硬化病血管病变及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SSc是一种以皮肤、内脏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发病机制包括免疫调节、成纤维细胞激活、血管病变。近期的研究通过雷诺现象、甲襞微循环中毛细血管密度减少及结构异常、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异常的细胞因子分析表明血管调控失衡、微血管异常可能是本病形成的早表现,而血管病变可进一步加剧皮肤以及内脏器官的损害[1]。本文就近年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及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SSc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血管生成素-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微血管异常是银屑病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与银屑病的发生、持续存在及复发密切相关.本实验的目的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PRP)时机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所分泌的胰岛素呈相对不足(Ⅱ型)或绝对不足(Ⅰ型)而引起的血糖升高,在高血糖下体内代谢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在视网膜上得到反映,称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DR是中年人常见的后天致盲性眼病.早期视网膜上可发生出血、渗出、微血管瘤等称之为非增殖期;随着病情进展,眼底有棉絮状斑,广泛微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上发生缺血缺氧,出现大片无灌注区,称之为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PDR).缺血缺氧达一定程度,产生促血管生长因子,引起视盘和视网膜上产生新生血管,新生血管壁薄而易出血,在视网膜前面或玻璃体腔内均可发生.伴随着新生血管的增殖,纤维组织相继而来,可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的增殖牵拉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称之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据报导,糖尿病患者中25%有DR,其中1/5为PDR[2].
-
甲襞管襻畸形与血管的增生
甲襞管襻形态是微循环观察的重要指标,多年来由于对甲襞管襻形状改变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不十分明确,因而在微循环检查时对管襻形态改变或异常管襻增多没有合理的解释,对微循环形态异常是否能提供更多与疾病有关的信息认识不足,也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我们多年来对甲襞微循环观察及有关资料的分析,对微血管异常及甲襞管襻畸形有些新的认识,或许通过对管襻畸形的分析,从中得到更多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信息,以便使甲襞微循环检查得到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
微血管性心绞痛研究的进展
对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认识历经了近四十年的历史.1967年Lidoff首先报告1组女性患者,有典型劳累型心绞痛且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1973年Kemp将这类病症称为X综合症[2].1988年Cannon等证实此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冠状动脉的微血管异常有关.遂称这种心绞痛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 angina,MVA)[3].本文就此病变的病理和临床诊断、治疗进展现状作以综述.
-
鼻咽癌微血管异常的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鼻咽癌微血管异常的特征。方法应用接触式显微内窥镜配合特别装配的数字视频图像系统,对活体鼻咽癌病灶及癌旁粘膜表面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绝大多数鼻咽癌病灶表面存在具特征性的微血管异常,即微血管增生、曲张、迂回扭曲、管径粗细不均、浅表脆弱、易出血。通过对126例鼻咽癌病人及1154例其它鼻咽病变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分析,将微血管异常程度分为4级,鼻咽癌病灶微血管异常3级者为85%,2级为12%,1级为3%;鼻咽炎病人3级为0,2级为8%,1级为82%,0级为10%;正常对照者1级42%,0级58%。鼻咽囊肿及鼻咽血管纤维瘤等病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扩张或曲张,但不如鼻咽癌典型。结论微血管增生异常是鼻咽癌具有特征性的一项病理与临床表现,可作为显微内窥镜早期诊断鼻咽癌的观察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