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胃异位胰腺患者7例,经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变深浅后,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或外科手术,术后常规送检.
-
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小肠是消化道长的器官,其疾病种类也很多,如感染性炎症(细菌、寄生虫等)、克罗恩病、肿瘤、肠管或血管畸形等.
-
胰腺疾病内镜治疗研究进展
近10余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在国外,已成为治疗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国内,胰腺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在各级医院也得到长足进步,已逐步接近或赶上了国际水平.
-
电子放大染色内镜诊治大肠息肉及其癌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大肠癌绝大多数是由息肉恶变而来,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恶变,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有效途径.肠镜检查是发现大肠息肉的唯一直接方法.
-
透明帽辅助结肠镜在直肠下端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直肠息肉与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故早期发现直肠息肉是预防直肠癌的首要因素.电子结肠镜的应用是胃肠病学上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发现和处理结直肠息肉的重要手段[1].内镜前端透明帽是内镜诊断与治疗中经常使用的附件.有多种类型的内镜前端透明帽可供使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黏膜切除(EMRC)是其常见的使用方式.透明帽还被用于辅助止血治疗、异物取出、放大内镜检查、改善切线位和观察困难部位病变的内镜成像观察.内镜前端透明帽使用简便.
-
内镜诊断与治疗慢性不全胃扭转的价值
自1996年4月至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48例慢性不全胃扭转患者,占我院内镜总检查患者的0.5%,内镜复位成功率为93.8%,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多数病例不需要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检查即可确诊.
-
提高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水平
大肠癌的预后与病期及治疗水平密切相关.早期大肠癌即局限于大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癌,较进展期癌的5年及10年生存率显著增高.如何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并及时予以恰当的治疗是改善大肠癌预后的关键.内镜检查不但可以直视,还可活检或全瘤切除,与其它有关大肠癌的检查方法比较其敏感性及准确性都较高.积极开展结肠镜检查,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筛查,可使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显著提高.通过内镜对一些早期大肠癌进行切除,不但创伤轻微而且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效果.此外,有些早期大肠癌的开放性手术也需要术中肠镜配合,以确定病变部位与切除范围.可以说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包括制定治疗方案、内镜下切除及开放手术的内镜配合)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提高对早期大肠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水平至关重要.
-
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期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高峰论坛纪要
2009年4月17-19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期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高峰论坛在上海中山医院举行.学会主任委员李兆申教授、副主任委员张澍田教授、任旭教授、姜泊教授、杨云生教授及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德国的Horst Neuhaus教授,日本的小野裕之教授、藤城光弘教授、佐野教授,中国台湾的王秀伯教授、王辉明教授和香港的吴国伟教授等国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应邀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学会青年委员、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周平红副教授组织和主持.
-
第14届国际超声内镜学术会议简介
2004年11月12至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14届国际超声内镜学术会议,参加大会的代表300余人,其中我国(包括香港)派出了10余人的代表团与会,张齐联教授作为VIP参会并应邀担任会议主持,北京协和医院杨爱民教授在大会上发言.会后在Olympus公司协助下代表团现场观摩了日本东京北里医科大学消化内镜中心的超声内镜诊断与治疗操作过程.为了将国际超声内镜新学术动态介绍给国内各位同道,笔者将会议内容经整理后以简介形式向大家作一介绍.
-
麻醉在内镜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消化道内镜检查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因此,麻醉对于内镜诊疗很有必要.我院开展了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的胃、结肠镜检查共230例.
-
纤维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术中胆道镜提高对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66例胆总管探查病人在术中使用了胆道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了27.3%;肝内胆管结石残留率降至20.9%,胆总管结石残留率降为0,并对胆道狭窄进行了有效的治疗.结论强调胆总管探查术中应常规使用纤维胆道镜,提高对胆总管下端及肝内疾病的诊断率,同时在治疗上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并减少结石的残留.
-
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1984年1月~2000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105例(106个病变)早期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早期大肠癌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肉眼形态以隆起型多见。大肠腺瘤癌变多具有以下特点:腺癌>2cm;广基型;表面不平、糜烂;组织易破碎出血。对早期大肠癌先进行内镜下摘除,病理证实有下列之一者追加肠段切除或行根治性手术:切缘有癌组织;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深层;癌组织分化程度差。结论:血便患者首选内镜检查。粘膜层早期大肠癌的内镜治疗与手术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且损伤小、安全、简便。
-
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期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2009年4月17至19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消化系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协作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消化系早期癌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日ESD高峰论坛在上海中山医院举行.
-
Dieulafoy病的诊治分析
Dieulafoy病又叫Dieulafoy溃疡或恒经动脉出血,可以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仍以胃为多,可能与血管畸形有关.自1884年首次报道以来,逐渐受人们认识,特别是内镜出现以后,对此病的诊断与治疗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其解剖学上的特点,病灶隐匿,发病突然凶险,反复发作性呕血,血便,失血性休克,常造成诊断与治疗上的困难.据统计,其发病率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0.2%~9.4%[1],临床上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国外报道在内镜出现之以前,该病的病死率高达80%[2].在我国,1992年以后报道逐渐增多,但大规模应用内镜诊断与治疗还是近几年的事.本文通过复习国内相关文献23篇,综合分析了Dieulafoy病在我国的诊治现状,以期提高我们的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