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凋亡细胞清除过程中相关信号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少龙;樊竑冶

    机体中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凋亡细胞产生,及时清除这些凋亡细胞对于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至关重要.在凋亡细胞的清除中,巨噬细胞发挥主要作用,其清除过程分为3 个阶段:招募,识别,吞噬.招募阶段,凋亡细胞会分泌" find me"信号,吞噬细胞则会做出响应然后被招募到凋亡细胞处.识别阶段,凋亡细胞表面的" eat-me"信号与吞噬细胞表面的吞噬受体相互识别结合.吞噬阶段,"eat-me"信号向吞噬细胞内传导信号,例如激活GTPase Rac1,引起肌动蛋白聚合和细胞骨架的重排,促进对凋亡细胞的吞噬.若凋亡细胞的清除机制出现障碍,未被及时清除的凋亡细胞将进入次级坏死状态而释放胞内的自身抗原.这些自身抗原可能刺激机体免疫活化而产生自身抗体,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本文就吞噬细胞对凋亡细胞清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详细综述.

  • 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BXSB小鼠T、B细胞的影响

    作者:赵慧丰;高燕;杜涌瑞;韩钦;廖联名;赵春华;邓鸿业;姚智;邓为民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对BXSB小鼠T、B细胞增殖、活化及功能成熟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FACS法、ELISA等方法检测BMSCs对 BXSB 小鼠 T、B 细胞的影响.结果:BALB/c 小鼠的 BMSCs 在不影响 BXSB小鼠T细胞诱导活化的基础上抑制其诱导增殖;可降低由ConA 诱导的 CD4+IL-4+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 CD4+IFN-γ+细胞数量.对于B细胞,BALB/c小鼠的BMSCs可以抑制其增殖、活化及IgG的分泌.另外,BALB/c小鼠的 BMSCs 可以抑制BXSB小鼠B细胞上CD40L的异位表达.结论:异基因BMSCs对自身免疫病小鼠的T、B细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抗核糖体抗体阳性判断标准的探讨

    作者:彭晓东;王兰兰;武永康;张瑞薇;刘瑾

    目的:分析针对分子量为38 kD和/或15/16.5 kD多肽抗原的抗核糖体抗体(anti-ribosomal antibodies)与SLE的关系,探讨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判断标准及其在SLE中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病人血清262例,包括SLE115例、RA57例、硬皮病20例、MCTD39例及其他免疫性疾病31例,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其抗ENA抗体谱.结果:分别以同时出现38 kD和16.5/15 kD蛋白条带以及出现38 kD蛋白条带为判断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的标准,则该抗体对诊断SL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分别为28.7%(33/115)、96.6%(142/147)及17.4%(20/115)、97.3%(143/147),两者比较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38 kD分子阳性的14例样本中,SLE占大多数,显著多于其它疾病(71.4%比28.6%,P<0.05);38 kD分子阳性同时伴抗Sm抗体阳性者多于抗Sm抗体阴性者,但无显著性差异(64.3%比35.7%,P>0.05).结论:抗核糖体抗体38 kD分子与SLE密切相关,而与抗Sm抗体相关性不强.以38 kD为主要抗原多肽判断抗核糖体抗体,不仅可以提高该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同时也不会降低其对SLE诊断的特异性,该判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小儿狼疮性肾炎临床及病理研究

    作者:张景凤;孙晶;吴曼;刘树军;娄岩;王杨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肾脏是常受累的器官.SLE患儿早期可有60%-80%肾脏受累,起病2年内可有90%出现肾脏损害[1],肾脏损害与SLE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儿狼疮性肾炎(LN) 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现对我科自2000年4月-2010年9月间经临床确诊的25例小儿LN患者临床及部分病理资料(11例行肾活检并有完整的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的健康宣教

    作者:蒋燕芬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危害较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药品、毒物,饮食,感染),遗传背景和性激素的紊乱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多指患者维持剂量激素10mg/d,或加用小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能够控制病情,各项化验指标,如尿蛋白,抗ds-DNA,补体等能趋于正常并长期稳定.由于目前SLE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因此对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后的SLE缓解期病人,要密切监测,预防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非常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做好SLE病人的健康指导工作.

  • 截苓汤治疗狼疮性肾炎21例

    作者:池坚

    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考1982年美国ACR诊断标准.选取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病例共21例,其中男2例,女19例;年龄9-46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6个月~16年;以上患者均合并肾脏病变但未进人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未出现狼疮性脑炎、狼疮性肺炎等合并症.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T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广宇;杨永净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T细胞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对SLE中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和克隆扩增特点的研究,发现SLE中T细胞识别特异性自身抗原,参与其发病的各个环节,并在SLE的病程持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关键词: SLE T细胞
  • 052 以转基因动物模型探讨B细胞在SLE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袁志刚;吴厚生

    自身抗体在SLE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抗体的产生机制一直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从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的研究中发现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遗传背景、重轻链的取用格局等有关。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自身耐受和自身免疫现象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作者:金大伟;姜蕾

    目的:抗核小体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方法:采用德国IMTEC公司提供的ENA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包括抗SmD1、抗组蛋白、抗核小体抗体),操作规范的按着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抗核小体阳性的病人11例,占12.5%,11例病人抗组蛋白全部阳性,有2例伴随抗SmD1阳性;抗组蛋白阳性的病人21例,占23.9%.抗SmD1阳性的病人12例,占13.6%.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诊断SLE不应该只注重抗Sm、抗dsDNA两种以前认为是SLE特征性抗体,而应该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这样对诊断SLE意义更大.

    关键词: 核小体 SLE dsDNA DNA SmD1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SLE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闾爱斌;陈晓

    目的 探讨血清中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HITACHI7600-020生化分析仪测定67例SLE患者和43例其他疾病对照以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RBP、CRE、UA、BUN.结果 SLE疾病组的RB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RBP是反映肾小管间质功能的重要指标,因此在SLE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损害的护理

    作者:裴绍巧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本病以全身系统的损害和血清中存在多种抗体为特点,常见皮肤黏膜受损、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等.狼疮性肾病是SLE常见和严重的内脏损害,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伴发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是SLE病人死亡的首要原因[1].2005年2月~2008年2月我科共收治SLE患者36例,约92%合并肾损害.在治疗狼疮性肾病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结核性胸膜炎1例

    作者:郑楠

    结核性胸膜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但有时确诊较困难,极易误诊、误治.现报道以胸膜炎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并作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 血清标记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诊断

    作者:袁淑珍;王晓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采用LE细胞检查,其试验阳性率低,干扰素多,常影响诊断效果,抗DNP(脱氧核蛋白)抗体是SLE的标记抗体,对SLE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 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海珠;陈梅;于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健康危害极大,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给予及时治疗和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口腔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对策.对其预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SLE 全身性系统器官
  • PEI介导的凋亡DNA胞内递送及其对原代巨噬细胞活化的作用

    作者:周倩;高波;段志坚;陈敏;徐薇;熊思东

    观察以多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为载体,介导活化并发生凋亡的淋巴细胞来源的DNA(凋亡DNA)的胞内递送,探讨凋亡DNA对原代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采用PEI为载体,介导凋亡DNA和正常淋巴细胞来源的DNA(正常DNA)进入胞内,以ELlSA方法检测巨噬细胞IL-6、TNF-α的分泌;分析各种因素对PEI胞内递送效率的影响,并评价其对原代巨噬细胞的安全使用剂量.结果显示:PEI可介导DNA对原代巨噬细胞的胞内递送;凋亡DNA进入胞内后,可以刺激巨噬细胞活化,诱导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相同的条件下,正常DNA却不能引起这些变化.进一步观察发现PEI与DNA的质量比为2或3时胞内递送效率佳;小于10 μg/ml的PEI用量并于转染6 h后换液对原代巨噬细胞毒性较小.上述结果表明,PEI作为载体,可以有效介导对原代巨噬细胞的基因(哺乳动物DNA或质粒)递送;进入胞内的凋亡DNA可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并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这对于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机制具有意义.

  • 阳离子DNA抗体与狼疮肾炎的关系

    作者:康向东;陈顺乐;顾越英;鲍春德;沈南

    为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阳离子抗体与狼疮肾炎的关系,本文采用制备型等电聚焦电泳、放射免疫测定及SDS-PAGE电泳等方法对SLE肾炎患者及无肾炎患者外周血清中阳离子dsDNA抗体进行了分离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SLE肾炎患者外周血清中存在着高滴度的dsDNA抗体,而无肾炎患者则不存在这种抗体,说明阳离子dsDNA抗体SLE肾炎的发病相关.

  • 狼疮性BXSB小鼠B细胞增殖反应异常的初步探讨

    作者:徐志伟;邓鸿业;邓玉兰;丁桂凤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是研究人SLE发病机制的主要工具.本室曾发现狼疮性BXSB小鼠B细胞增生异常升高,更新速度明显加快[1].

    关键词: SLE 增殖反应
  • SLE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水平和TNF-α/sTNF-R比值

    作者:姜志明;曹建平;白美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过程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并参与病理损伤过程[1].许多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活性介质是酶原合成阶段主要的调节因素,它们不仅能促进或抑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mRNA的转录,而且能影响其半衰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可刺激体外培养的内膜间质细胞分泌MMP增加,也可诱导MMP的表达[2].

    关键词: SLE sTNF-R MMP-3 TNF-α
  • 活动期SLE患者T、B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动态观察

    作者:李富荣;叶志中;戴勇;齐晖;任莉莉;洪小平;王新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T、B细胞异常活化和病理性自身抗体过量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T、B细胞活化产生各种改变,CD69是T、B细胞活化早表达的标志之一.为了解活动期SLE患者CD69在T、B细胞活化过程中有什么作用,以及在哪个阶段起作用,本研究检测了CorA刺激下活动期SLE患者T、B细胞CD69表达动态变化.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小体抗体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作者:郭品娥;孙蕾;蔡波;李强;沈茜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的发生与补体含量及SLE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用全自动特种蛋白仪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根据抗核小体抗体的含量将46例患者分成抗核小体抗体阳性组(A组)和抗核小体抗体阴性组(B组),同时分别对这两组进行各实验指标分析.结果:两组结果显示,A组中抗ds-DNA抗体、C3、C4、IgG、SLE积分与B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ESR)、Hb、IgA、IgM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核小体抗体含量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补体C4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LE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抗核小体抗体在SLE的发生、发展及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标志SLE活动的新指标.

353 条记录 8/18 页 « 12...567891011...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