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检查诊断536例结核性腹膜炎分析

    作者:徐惠成;梁志清;常青;史常旭;张红梅

    目的:评价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在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983年~2001年536例腹腔镜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27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检查并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98.3%),有6例气腹失败(1.1%),有3例因腹腔镜检查时肠管损伤行剖腹肠管修补术(0.6%).在536例病例中,渗出型有67例(12.5%),粘连型有183例,(34.1%),干酪型286例(53.4%).粘连型腹腔镜检查失败率和并发症均明显高于渗出型和干酪型.结论: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诊断准确率高的检查方法,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结核性腹膜炎腹腔镜检查致结核性脑膜炎1例

    作者:李海志;李志坚;李光哲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腹痛、腹胀2个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查体:腹部稍膨隆,左下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活跃.胸部X线片正常,腹部B超及CT示中量腹水,胃镜及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血沉31 mm/h,腹水为血性,连查3次脱落细胞均未见肿瘤细胞.为明确诊断,除外恶性肿瘤,于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脐下切口建立气腹,维持腹腔压力12 mmHg.见腹腔内广泛粘连,腹膜明显充血,满布白色粟粒样结节.

  • 小儿大网膜囊肿1例报告

    作者:赵云飞;杜松奎;李香芝

    男,10岁,因腹胀3月入院,曾在当地县人民医院做腹部B超提示有腹水,腹穿腹水为"酱油色",按"结核性腹膜炎"给予抗痨治疗4月,患儿自感腹胀减轻,停药半年后再次出现腹部膨隆.为进一步诊治,而入我院.查体:双腹股沟可触及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4个,质中等,无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触诊有柔韧感,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0×109/L,L 0.54,N 0.39.腹水细胞数330×106/L,单核82%,多核18%,蛋白32 g/L,糖 6.92 mmol/L,氯107 mmol/L,乳酸脱氢酶 343.8 U/L,抗酸染色及抗结核抗体阴性,培养无细菌生长.腹水病理报告:可见较多嗜酸性小颗粒坏死物及散在的淋巴细胞,PPD试验阴性,结核PCR阴性.T3、T4、TSH、肝功能、乙肝全套、血沉、结核抗体均正常.心电图及胸片示正常.腹部B超示腹腔内探及大量液性暗区,深度10 cm,上至肝下,下至盆腔,可见一分隔,膜性条带状,肠管被压向后方,无漂浮征,提示:腹腔巨大囊肿.行剖腹探查术,切除一约32 cm×30 cm×18 cm巨大囊肿,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囊液呈黄褐色.病理检查:大网膜浆液性囊肿伴囊壁慢性炎症.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乐亮;沈守荣;何苗;李夏雨;田力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TBP)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疑诊结核性腹膜炎患者50例,进行外周血T-SPOT.TB、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s of tuberculin,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检测,并比较4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诊断及分组标准,终诊断TBP 24例,非结核性腹膜炎17例,无法确定者9例,外周血T-SPOT.TB、PPD皮试、血清结核抗体、腹水ADA诊断TBP的灵敏度分别是91.7%(22/24),37.5%(9/24),16.7%(4/24),36.4%(8/22);特异度分别是76.5%(13/17),70.0%(7/10),78.6%(11/14),100%(14/14);阳性预测值分别是84.6%(22/26),75.0%(9/12),57.1%(4/7),100.0%(8/8);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6.7%(13/15),31.8%(7/22),35.5%(11/31),50.0%(14/28).T-SPOT.TB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与后3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T-SPOT.TB对诊断TB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疑诊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作者:方向军;朱仁勇;梁卓干;王海林

    目的 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检查方法及其表现.方法 选择经临床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病例15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 渗出型5例,粘连型9例,干酪型1例.主要表现有腹水、腹膜增厚、肠系膜及网膜增厚粘连、合并结核性淋巴结肿大等.结论 CT扫描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克隆病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1例

    作者:谭兴国;李民郴;廖有祥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因下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在当地医院就诊,诊为"慢性结肠炎",经治疗后,效果不显,发病后体重减轻约8 kg,遂往省内某大医院求诊,B超发现:腹腔内肠间少量积液,免疫学检查:TB-IgM(-),TB-IgG弱(+),血沉22 mm/h,拟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经抗结核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转入我院消化内科治疗,行肠镜检查:慢性结肠炎,CT扫描: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征象.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症状略有好转,为排除外科疾病请我科会诊,我科会诊后建议行腹腔镜探查,遂转入我科.入院时体查:腹平坦,肝脾肋缘下未扪及,下腹部及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腹部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给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

  • VEGF和Ang-2在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阙艳红;王学梅;刘艳君;陈波;陶春梅

    目的 研究VEGF与Ang-2在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转移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印迹法测定34例腹膜活检组织VEGF与Ang-2的蛋白表达并比较在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转移癌组表达的组间差异.结果 VEGF与Ang-2在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膜转移癌中均有表达,且在腹膜转移癌内的表达显著高于结核性腹膜炎.结论 VEGF与Ang-2是腹膜病变组织内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子.

  • 结核性腹膜炎109例诊断分析

    作者:欧大联;吴小平;王学红;霍继荣;凌奇荷

    目的: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我院住院的成年人结核性腹膜炎病人的资料.结果: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发热、腹水.具备典型结核毒性症状者<50%,仅20%合并腹腔外结核病灶.实验室检查中,大多ESR增高,腹水ADA诊断结核性渗出液,其特异性可达80%以上.但血清或腹水的PPD-IgG、IgM和结明试验阳性率仅为在50%左右,而腹水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为零.血性腹水,肝、脾增大,腹块或急性肠梗阻为主要表现者易被误诊.结论: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符合,渗出性腹水和抗痨治疗有效.结核中毒症状、腹腔外结核证据、PPD-IgG、IgM或结明试验阳性等均不能作为本病诊断的必备条件.对不典型的病例在找不到其它疾病证据的前提下应尽早诊断性抗痨治疗.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诊断
  • 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性腹膜炎中的变化

    作者:张卫国;吴清明;童强;计春燕;王小虎;谢国建

    目的研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38例结核性腹膜炎治疗前、治疗后及29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和(或)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①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辅助/诱导淋巴细胞亚群(CD4+)、T辅助淋巴细胞/T抑制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抗结核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1);②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水CD3+、CD4+、CD8+、CD4+/CD8+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与外周血比较除CD8+降低,其余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腹水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明显异常,其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全身细胞免疫力低下而腹膜腔局部免疫力增强,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结核性腹膜炎一项新的诊断指标.

  • 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为临床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一例

    作者:贾二娜;高琛茂;刘杨;周长玉

    患者,女,33岁,因间断性腹胀20d,加重1周于2014年8月13日就诊。20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胀,以上腹部为主,伴上腹部隐痛,与进食、体位无关,偶伴后背部放散痛。偶伴嗳气、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偶有大便发黑,但成形。无发热、盗汗、咳嗽及咯痰,无腹泻,无浮肿。于本院急诊超声检查发现腹腔积液而收住院。近期尿量及体重未见明显增减。体格检查:血压110/70mmHg(1mmHg =0.133kPa),体温36.5℃,呼吸16次/min,脉搏72次/min,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音。腹部尚平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明显肌紧张,无明确柔韧感,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无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入院第1天血常规(2014年8月13日):白细胞(WBC)12.39×109/L,中性粒细胞(NEUT)31.8%,淋巴细胞(LYM)17.9%,单核细胞(MONO)2.0%,嗜酸细胞(EOS)48.1%,嗜酸细胞(EOS)5.96×109/L。魏氏血沉第1小时(2014年8月13日):5mm,C 反应蛋白(2014年8月13日):5mg/L。肝功能(2014年8月13日):总蛋白(TP):65.5g/L,白蛋白(ALB):38g/L,余项正常;电解质、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腹部彩超示(2014年8月13日):盆、腹腔均可见游离液性暗区,较大前后径11.4cm,肝胆胰脾肾图像未见异常。腹水常规、生化(2014年8月13日)检查:血性,李凡他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4210×106/L,分类:多核70%、单核30%,糖2.2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30mmol/L。腹水脱落细胞检查(2014年8月14日):见大量炎细胞,未见癌细胞。腹水结核杆菌活动性抗原检测(2014年8月14日):阳性。入院第2天复查血常规(2014年8月14日):EOS 55.7%,EOS 6.90×109/L。入院第3天复查腹水脱落细胞检查(2014年8月16日):见大量炎细胞,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嗜酸粒细胞52%),未见癌细胞;胸部 CT(2014年8月16日):右肺上叶后段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纵隔窗未见显示,余肺纹理增强,纵隔内未见淋巴结增大影。腹部 CT 提示(2014年8月16日):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较大径约6mm,子宫与直肠间可见片状水样密度。胃镜提示(2014年8月16日):胃角及胃窦黏膜散在分布片状充血斑,局部水肿,并可见黄绿色附着黏液(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直肠镜(2014年8月19日)提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活检2块。直肠黏膜活检(2014年8 月 20日):黏膜慢性炎症伴炎症活动,局部见纤维组织增生,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骨髓象(2014年8月16日):骨髓片:粒系比例大致正常,嗜酸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以晚幼、杆状核及分叶核嗜酸粒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血片:粒细胞比例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以分叶核嗜酸粒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PPD 试验(2014年8 月16日):左手1∶2000(阴性);右手1∶:2000(阴性)。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检测(2014年8月16日):阴性。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临床症状考虑嗜酸性粒细胞腹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性大,给予利福平联合乙胺丁醇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治疗4d 后复查血常规:EOS 56.6%, EOS 5.58×109/L。治疗1周复查血常规:EOS 50.2%,EOS 4.14×109/L。治疗13d 后复查血常规:EOS 56.6%,EOS 5.58×109/L;复查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加用异烟肼口服,未见明显不适。治疗20d 后复查腹腔积液,提示下腹肠间可见较大前后径约3.1cm 游离液性暗区。治疗23d(出院前1d)复查血常规示 EOS 30.3%,EOS 1.90×109/L。住院治疗24d 后出院。出院后14d 复查肝胆胰脾彩超及腹腔积液彩超未见明显异常。本例经三联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门诊彩超复查腹腔积液消失,胸部 X 线片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未见异常。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PPD 实验、腹水结核杆菌活动性抗原以及腹水的性质,可除外其他相关疾病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或寄生虫病变,行经验
      性给予抗结核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相关辅助检查逐渐恢复正常,印证了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为临床表现的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 腹膜透析并发结核性腹膜炎1例临床报告

    作者:廖莹;万启军;宋海英;朱丹;何永成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并发结核性腹膜炎(TBP)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1例确诊为TBP的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6岁女性,PD治疗3月余,反复午后发热20余天,腹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多次查腹水常规白细胞均> 100×106/L,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均阴性,常规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进行腹水及血清淋巴细胞结核免疫3项检查后考虑为TBP,转往传染病医院给予抗结核治疗后好转.结论:TBP是PD患者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腹膜炎体征不明显,腹水常规提示白细胞> 100×106/L,建议进行腹水及血清淋巴细胞结核免疫3项检查协助判断是否为TBP.

  • 加味大承气汤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刘美玲;白沙如拉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120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68.33%;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混合性结核性腹膜炎治疗组33例,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33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6.67%.渗出性结核性腹膜炎治疗组27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27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0.3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大承气汤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疗效肯定.

  • 结核性腹膜炎CT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方伟军;刘庆余;张颖;张晖;宋敏;任会丽

    目的 分析结核性腹膜炎CT的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评价CT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诊断符合率.方法 60例经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病例均使用Toshiba16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解剖特点可以分为渗出型(29例)、粘连型(21例)、干酪型(7例)、混合型(3例),以前两型为多见.渗出型主要表现是腹腔积液,粘连型则腹膜增厚粘连,干酷型为分房状肿块并增强扫描时肿块环形强化,混合型则为上述两种或三种类型的综合表现,所有类型均可伴有以下一至多种征象: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肠壁增厚、网膜及肠系膜增厚、肠梗阻、脂肪间隙密度增高等.结论 病理分型与CT增强表现是对应的,CT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以及明确病灶范围具有重要的价值.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征象表现及诊断分析

    作者:李永波;曹盼;王景民

    目的 分析结核性腹膜炎(TBP)的CT征象表现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64例接受腹部CT扫描检查的TBP确诊患者,分析其CT征象表现,包括腹膜改变特征、腹腔积液情况、腹腔淋巴结改变等.结果 TBP的CT征象表现主要有:(1)壁腹膜增厚43例(67.19%),其中均匀增厚37例,不规则增厚6例;(2)大网膜改变45例(70.31%),表现为大网膜增厚,以污迹样增厚(38例)为多见;(3)肠系膜改变48例(75.00%),表现为肠系膜软组织影,并可合并小结节影及不同程度肠管扩张;(4)腹腔积液52例(81.25%),其中少量腹腔积液30例,中量腹腔积液18例,大量腹腔积液4例;(5)腹腔淋巴结改变13例(20.31%),表现为增大、增多,大小、数量不等.结论 TBP具有壁腹膜增厚、大网膜增厚、肠系膜软组织影、腹腔积液、腹腔淋巴结增大与增多等CT征象表现,CT检查对其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作者:杨军克

    目的 分析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的cT表现. 结果(1)腹水21例,其中17例表现为高密度腹水(CT 值>20HU),4例表现为低密度腹水,少量11例,中量7例,大量3例;(2)壁腹膜光滑增厚15例,3例轻微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有强化;(3)肠系膜改变26例,表现为系膜增厚成团,呈结节状,片状或"污点"状改变:(4)大网膜改变19例,表现为饼状增厚、结节状或"污点"状改变;(5)伴腹腔淋巴结肿大8例,5例环形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污迹腹膜增厚及少、中量高密度腹水, 为结核性腹膜炎常见CT表现;鉴别诊断主要与癌性腹膜炎鉴别.

  • 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报告

    作者:李莉洁;康宜兵;刘思德;张亚历;张小兰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盗汗、消瘦8月余,下腹疼痛、午后潮热6月余"入院.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盗汗,伴进行性消瘦,纳差.6个月前出现下腹痛,伴脐周瘙痒感,午后发热,曾于外院按"前列腺疾患"治疗无效.外院盆腔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3个月前在我院行PET-CT检查(图1),发现肝包膜、腹膜及部分肠系膜增厚,代谢呈弥漫性不均匀增高,中下腹尤明显,考虑为"结核性腹膜炎;盆腔积液";右肺多个小结节影,钙化明显,纵隔内多个小淋巴结炎性增生,考虑为"陈旧性结核病灶".在外院3次住院均行抗结核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疗遂到我院就诊,以"腹水查因:①腹腔结核;②腹膜间皮瘤"收入我科.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发热,体温37.5~39℃之间;常有下腹痛疼痛、腹胀;四肢关节轻度疼痛.无胸痛、咳嗽、咳血.大便黄软,每日1次,小便正常.体重下降约25 kg.无石棉接触史.

  •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治体会

    作者:刘舰杭;王君;刘勇;钟时嘉;林丽

    目的:总结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治体会,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选取近年4例结核性腹膜炎典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论述。结果4例患者均得到明确诊治。结论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上强调从触诊入手,结合各种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和临床手段;治疗上强调结核性腹膜炎作为腹腔结核的一部分,在诊治过程树立整体观念,综合分析,对治疗方案有所取舍,方能事半功倍。

  • 腹腔内镜检查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

    作者:张定国;王立生;李迎雪;师瑞月;朱惠明

    目的 探讨腹腔内镜检查及直视下腹膜活检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并评价深度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在镇静麻醉下行腹腔内镜检查(包括经脐及经胃NOTES路径)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镇静麻醉下顺利完成操作,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平稳.其中经脐路径26例,经胃NOTES路径22例,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B超或CT)均有腹腔积液,均呈渗出液改变.其他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的阳性例数分别为血沉升高41例、CA125升高35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13例、血红蛋白下降11例、结核抗体阳性3例、结肠镜检查阳性1例,5例患者胸片显示有陈旧性肺结核征象.所有患者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腹腔积液细菌学检查、胃镜检查均阴性.腹腔内镜检查腹膜及邻近器官表面有白色粟粒样结节对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特异性,根据内镜表现可分为粟粒型、粘连型、干酪型及混合型4种类型.结论 腹腔内镜检查及靶向性腹膜活检是确诊结核性腹膜炎非常有效的诊断方法,镇静麻醉下行腹腔探查操作安全可行.

  • 联合应用低频与高频超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体会

    作者:赵芳;林晓愉

    目的 为了探讨联合应用双频超声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该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水平.方法 用低频(3.5MHz)和高频(7.5~10 MHz)超声检查本病98例,病例均经证实.结果 超声检出腹水无回声区(92%),腹膜、肠壁或大网膜增厚(73%),干酪坏死物及脓肿(44.3%),淋巴结肿大(11%).结论 联合使用低频和高频超声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 18例结核性腹膜炎误诊分析

    作者:姚东全

    目的探讨女性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依据,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1 8例女性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论由于对结核性腹膜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缺乏经验,缺乏全面的分析与鉴别,对慢性病有结核性腹膜炎包块者易与盆腔肿瘤等混淆.

    关键词: 包块 结核性腹膜炎
526 条记录 20/27 页 « 12...17181920212223...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