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5例临床分析

    作者:汤文杰;袁念芳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诸多并发症中一个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4-2011年105例肝炎肝硬化并SBP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05例SBP患者均为我院2004-2011年住院患者.其中男58例,女47例,年龄30~68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01例,丙型肝炎肝硬化4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1];SBP诊断参照1988年全国腹水会议学术讨论会制定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参考标准[2],并排除继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及癌性腹水.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和腹水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文虎;王鲁文;龚作炯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和腹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8例腹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4组:单纯渗出性结核性腹膜炎组(Ⅰa组)39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组(Ⅰb组)14例,肝硬化组(Ⅱa组)315例和其他原因组(Ⅱb组)90例.以所有患者血清白蛋白及腹水中的总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计算出SAAG;并测定腹水中的ADA浓度.结果:Ⅰa组、Ⅰb组、Ⅱa组、Ⅱb组患者SAAG分别为6.97±1.81、8.24 4±2.15、20.32±5.24和17.40±4.83g/L;腹水ADA分别为55.06±12.34、49.21±9.96、10.24±3.65和16.88±5.72U/L.结果显示,SAAG和腹水ADA在Ⅰa组与Ⅱa组间,以及Ⅰb与Ⅱ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Ⅰa组与Ⅰ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SAAG<11g/L为I临界值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95.6%,准确率为92.4%.以ADA>40U/L为临界值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95.6%,准确率为95.4%.结论:SAAG<11g/L,或腹水ADA>40U/L,尤其是后者,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指标.

  • 胃镜代替腹腔镜诊断腹水一例报道

    作者:刘钊;张卫民;熊琼娟

    病人:女性,22岁.因"腹胀1月"就诊,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午后低热、盗汗史,无肾病、心功能不全史.人院体检: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膨,腹围97 cm.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入院诊断:腹水原因待查(肝硬化? Meigs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入院后查血常规Hb 90 g/L,红细胞沉降率(ESR)21 mm/h.3次腹腔穿刺查常规示李凡他试验阳性,细胞数1×109/L,L0.75;生化检查示TP 43 g/L.C1-108 mmol/L,GLU 3.5mmol/L;腹水乳酸脱氢酶(LDH)/血LDH=1.9;抗酸染色阴性,CAl25 1127μg/Li二次PPD试验阴性;血清结核抗体阴性.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漏出性腹水,结核性腹水可能性大,不排除恶性肿瘤.

  • 结核性腹膜炎致腹茧症二例报告

    作者:侯保国;吕卫红;吴萦钦;艾则孜·买买提

    例1:女性,58岁.以"腹痛、腹胀1周,加重12 h伴恶心、呕吐"为主诉.体检:腹部膨隆.以中下腹为主.整个中下腹可扪及一较大包块,质中,边界不清,活动度差,触痛.肠鸣音减弱.腹部X线透视:中下腹部阶梯状气液平显示.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同时予以持续胃肠减压、补液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整个小肠、大网膜被包裹成团,外膜为白色较厚的纤维包膜,肠管充血、水肿较重.

  • 腹膜肝脏结核瘤一例报道

    作者:杜世员;于永建;邓斗兴

    患者:女性, 47岁。因右上腹无痛性肿块半月入院。无腹胀,无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等症状。体检: T36.7℃,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蜘蛛痣。心肺(-)。腹部平坦,腹壁触诊柔韧感,全腹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右肋缘下2 cm腹直肌旁可触及一圆形肿块,边界尚清,大小约6 cm×8 cm,无压痛,质较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B型超声检查:右上腹低回声团,与腹壁粘连,左肝内叶有一7 cm×5 cm×4 cm肿物。诊断肝脏占位病变,性质特定。血沉34 mm/h,肝功能正常。胸片未见异常。AFP(-), CEA(-)。2年前因腹胀、轻度腹痛、伴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而住院治疗。当时B型超声检查: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腹腔大量积液。腹水化验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经抗痨治疗76 d,上述症状与体征消失。出院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年。术前诊断:①肝脏、腹壁占位性病变? ②结核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有淡黄色液体约200 ml,腹膜增厚,网膜、小肠及腹膜光滑,无明显粘连。肠系膜有粟粒状改变。右肋缘下2 cm腹直肌外侧缘腹膜见一扁圆形实质性肿块,与结肠、肝脏、胆囊粘连。分离后,见肿块7 cm×6 cm×3 cm大小,包膜完整。肝脏颜色红润,表面布满粟粒状结节。肝Ⅳ段下缘有一实质性肿物,与结肠、胃窦、胆囊粘连。分离粘连,见肿物大小5 cm×7 cm×8 cm,向脏面突出。行快速冰冻切片证实为肝结核、腹膜结核、肠系膜结核。分别切除腹膜结核瘤、肝脏结核瘤。术后病检报告:肝结核;腹膜结核。术后给予抗结核及全身综合治疗。术后7 d拆线,切口一期愈合,出院。继续抗结核治疗。随访半年患者情况良好,血沉、肝功能均正常。B型超声检查:肝、胆、脾、胰、双肾无异常,腹腔无积液。  讨论:肝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疾病,临床上较罕见,诊断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我院近15年来只遇本例患者。术前肝占位病变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故行剖腹探查术,明确了诊断。为提高对肝结核瘤的认识,我们认为:①患有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发现腹腔、肝脏肿块,应想到结核性的可能。②因肝结核死亡率高达20%左右,故一旦发现肝脏孤立性占位病变、性质无法确定、既往有结核性腹膜炎病史者,只要全身条件允许,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加以证实。行肿块局部切除,再加以内科治疗。

  • 腹腔镜探查直视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价值探讨

    作者:克力木;陈勇;张成;牛伟亚;艾克拜尔;凯赛尔;王志;皮尔地瓦斯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直视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价值.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的65例怀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活检术.34例患者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将65例患者腹腔镜探查直视下诊断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直视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敏感度88.24%,特异度90.32%.Youden指数=0.7856.结论 腹腔镜直视下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确诊率高,安全可行.

  • 肠排列术在严重结核性腹膜炎合并完全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何建苗;蒲永东;海龙;杨波;董立国;曹志宇

    目的 探讨严重结核性腹膜炎合并完全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4例严重结核性腹膜炎合并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36例,8例为术后证实.全组病例均经内科治疗无效后行剖腹探查全小肠分离排列术,43例术后痊愈无复发, 2例术后合并肠瘘,其中1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腹膜炎合并完全性小肠梗阻内科治疗多无效,全小肠分离排列术是一种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合并完全性小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术前术后抗结核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彻底治愈的关键.

  • 先天性大网膜囊肿的诊断(附5例分析)

    作者:薛璇英;孙克隆;魏子冬;刘桂珍;吴桂章

    先天性大网膜囊肿为一罕见病,我院自1957年至1983年共收治5例.其中,巨大型4例,曾误诊为腹水、结核性腹膜炎、巨大卵巢囊肿等.另1例因有急腹症表现,误认为急性阑尾炎穿孔.经过进一步检查均明确诊断并经手术治愈,病理检查证实为大网膜囊状淋巴管瘤.现就诊断问题,结合临床资料报告于下:

  • 巨大网膜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唐一中;周一平

    患儿:蒋×,男,2岁10个月.因腹部膨隆1年半,加剧10余天,于1983年9月13日入院.自1982年5月其母发现患儿腹部增大,无其他不适.在当地按结核性腹膜炎治疗4月余,效果不佳.此次入院前10几天开始腹胀加剧,且感气促.门诊以腹水原因待查收住院.

  • 腹部外伤腹水呕血

    作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病历摘要患儿:男,10岁.2个月前因腹部闭合性挫伤在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1个月后,骑自行车上腹部受力,出现食欲差,腹部不适、疼痛并腹胀.以结核性腹膜炎治疗1周.但腹围逐渐增大,经腹腔穿刺,以胰源性腹水诊断转入小儿外科.体检:慢性消耗病容,低热.

  • 第12例——腹部膨隆、阴囊肿大

    作者:中华医学会大连儿科分会儿外学组;大连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病历摘要病儿:刘×,男,4岁.因腹部膨隆20个月于1980年12月入院.2岁时,无明显诱因突然腹痛,颠簸时加重.就医时发现腹部膨隆,经查腹水,拟诊"结核性腹膜炎"住院治疗.先后住儿内科4次.末次住院子半年前,行抗结核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 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MDCT征象分析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陈海雄;胡秋根;王秋实;谢淑飞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对弥漫型恶性腹膜间皮瘤(MPM)诊断,以及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MPM(组1)、14例结核性腹膜炎(组2)及17例腹膜转移癌(组3)的MDCT资料,对照分析3组病例的发病年龄,病变分布,腹膜、大网膜、肠系膜改变的形态学特点,腹部淋巴结、脏器转移及腹腔积液等MDCT表现. 结果 弥漫型MPM组与结核性腹膜炎组在腹膜、大网膜、肠系膜的形态学改变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型MPM组与腹膜转移癌在腹部淋巴结、脏器转移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弥漫型MPM MDCT表现为腹膜、大网膜、肠系膜不规则增厚并明显强化,可呈结节状或团块状;结合其形态学特点,有无脏器转移、淋巴结肿大和临床资料等可与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膜转移癌鉴别.

  •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11例误诊分析

    作者:王晶

    小儿缩窄性心包炎临床上常需要与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限制性心肌病及结核性腹膜炎等相鉴别.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我们对1998年2月至2008年4月在外院及我院误诊的11例缩窄性心包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性腹膜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唐云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性腹膜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某院收治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住院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结核性腹膜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核性腹膜炎住院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有效预防治疗后再次复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超声检查在大网膜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赵志华;陈春妮;陈玉珍;王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大网膜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腹胀、腹水原因待查患者增厚大网膜的超声表现,并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得明确病理诊断,包括结核性腹膜炎36例,腹膜假性粘液瘤5例,转移性腺癌18例,恶性间皮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将以上病变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分别为41例和21例,良性组中增厚大网膜回声表现为高、中、低回声者分别占30例、9例、2例;恶性组中表现为高、中、低回声者分别占5例、5例、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增厚大网膜形状分为块状和结节状,良性病变中以块状增厚为主,占91%(37/41),恶性病变中以结节状为主,占85%(18/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大网膜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良性组中以0级和Ⅰ级为主,恶性组中以Ⅱ级和Ⅲ级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病变大网膜声像图特点存在明显差异,超声检查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 腹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作者:曹阳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肠粘连、肠道寄生虫、输尿管结石、痢疾、霍乱等疾病,出现腹痛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 结核性腹膜炎误诊为盆腔肿瘤一例报道

    作者:李良霄;刘彦洁

    1 病历摘要女,25岁,主因下腹部坠胀1月入院,患者于1月前着凉后出现下腹坠胀,无发热、盗汗,在当地县医院就诊,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盆腔核磁示:盆腔肿物,给与抗炎治疗10天无好转.于门诊查B超示:盆腔内9.8cm×7.4cm囊实性包块,腹腔积液.以"盆腔肿物"收入院.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形及蠕动波,腹部无柔韧感,下腹压痛(+), 反跳痛(-),下腹触及边界不清包块约10cm×8cm, 活动欠佳, 压痛(+), 肠鸣音正常, 未叩及移动性浊音, 双肾区无叩痛.既往否认特殊病史.辅助检查:胸片、腹平片未见异常,ESR 51mm/h,血常规:WBC 7.8×109/L,N 78%,Hb 110g/L,B超示:肝、胆、脾、双肾未见异常,下腹部可见囊实性包块,腹腔少量积液.作术前及肠道准备,抗炎治疗,住院2 d 后在连硬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前诊断: 盆腔肿瘤.

  • 1例POEMS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曹生香

    POEMS综合征也称为Crow-Fukase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有多系统损害及浆细胞增生或浆细胞瘤相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紊乱、单克隆 γ球蛋白病和皮肤改变[1].本科2017年12月19日收治了1例POEMS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经脐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探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银鹏;王立生;李迎雪;师瑞月;钟运莲;朱惠明

    目的 探讨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4例疑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采用经脐途径行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探查腹腔,观察腹膜的外观及腹腔内是否存在粘连,并在内镜直视引导下对腹膜病灶行病理活检.结果 34例患者中,经腹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27例,腺癌3例,腹膜间皮瘤2例,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诊断不明1例.确诊率97.1%.结核性腹膜炎内镜下表现为腹膜上分布大小较均匀,颜色偏白的粟粒状结节,腹膜与脏器间可出现粘连.结论 经脐自然腔道腹腔内镜手术探查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直接而准确的方法.

  • 腹腔镜诊断结核性腹膜炎

    作者:张树荣;范宗江

    目的:探讨腹腔镜检查(laparoscopy)在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腹腔镜表现.结果:18例(100%)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均有腹膜壁层及大网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壁、脏层腹膜均可见分布均匀或不均的粟粒状灰白色结节,数量一般较多,可至无数个.13例(72.2%)患者的大网膜、肠系膜与肠管相互粘连形成包块,其上分布有粟粒状灰白色结节.包块直径约5~20cm,数量多少不一,可为一个或数个,或数个小包块连结成一个大包块.18例均可见黄色浑浊或血性腹水.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检查具有安全、简便、微创、痛苦小、病人依从性好、确诊率高等优点,腹腔镜检查加活检是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好方法.

526 条记录 19/27 页 « 12...16171819202122...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