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于飞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手术时机的选择及与预后的联系.方法选取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病人20例,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给予早期手术治疗,对照组10例先予以保守对症治疗,然后给与推迟期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术后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0%、10%;对照组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0%、10%.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破裂效果显著,预后较好,且并发症较低.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腰大池引流术治疗体会

    作者:兰朋朋;朱家彬;李东蛟;万定;黄德俊;李宗正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行腰大池引流术30例(观察组),行腰椎穿刺术33例(对照组).结果 术后1 d,两组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7、10 d,两组脑脊液红细胞计数较术后1 d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癫痫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可显著减少脑血管痉挛和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 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

    作者:符传艺;陈健龙;张茂;刘朝晖;黄垂学;黄军;马建荣;赵建农

    目的 总结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表现为脑室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夹闭术+脑室外引流术;11例采用栓塞术+脑室外引流术;1例一期开颅脑室血肿清除术+责任动脉瘤夹闭术,二期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 术后死亡1例;并发慢性脑积水5例,分流术后症状缓解;栓塞后1年动脉瘤部分复发1例,再次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2例,1分3例,2分5例,3分3例,5分1例.结论 疑似动脉瘤破裂的脑室出血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或栓塞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 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张双;骆静;陈世洁;闵杰;姚远;杨磊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56例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恢复良好32例;中残13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2例.结论 对于生理状况较好、临床分级较低的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通过早期的手术治疗、术后积极预防和处理脑血管痉挛,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 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作者:王俊文;吴志敏;陈文;王雷;李俊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发热46例(85.2%)、头痛48例(88.9%)、脑血管痉挛23例(42.6%)、脑积水5例(9.3%)和低钠血症19例(35.2%).死亡2例(3.6%).结论 合理的并发症防治措施可有效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 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袁军辉;卢国奇;马国峡;卢榜良;石东付;吕岩松;王建飞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病因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病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9例,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100%闭塞6例,95%闭塞2例,死亡1例;显微手术夹闭者中有10例于夹闭后2周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完全夹闭9例,1例有瘤颈部分残留.按GOS评分评价预后:恢复良好16例,中残4例,重残4例,死亡2例.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效果较好.

  • 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文祥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开颅夹闭术治疗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价近期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0例共83个动脉瘤,其中完全夹闭63个(75.90%).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3例、脑积水2例.术后6个月无复发,预后良好50例(62.50%,50/80;GOS评分4~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近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近期疗效较好,年龄大、合并高血压及术前Hunt-Hess分级高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金庆;王凤伟;薛勇;李龙;王兆斌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栓塞组),4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夹闭组).结果 术后4周,栓塞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2例,1分6例,2分5例,3分4例,4分2例,5分3例;夹闭组mRS评分0分20例,1分7例,2分5例,3分4例,4分3例,5分2例.栓塞组恢复良好率(76.7%,33/43)与夹闭组(74.4%,32/43)无统计学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7/43)明显低于夹闭组(37.2%,16/43;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均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基本相同,但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颅夹闭术.

  •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云贵;卢晓闻;许烈鹏;袁军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的63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评估预后,预后良好(GOS评分4~5分)41例,预后不良2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Ⅲ级(OR=11.453,95%CI:1.888~69.495,P=0.008)、合并脑内血肿(OR=6.665,95%CI:1.298~34.236,P=0.023)、合并脑梗死(OR=11.353,95%CI:1.909~67.520,P=0.008)是影响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Ⅲ级、合并脑内血肿、合并脑梗死,预后较差.这些因素可评估此类病人近期预后,指导临床诊治.

  •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玉贵;李朝晖;郭永川;贾翊平;梁世鹏;刘德华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Hunt-Hess分级Ⅰ~Ⅲ级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81例,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43例(观察组),翼点入路夹闭38例(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2.7±19.1)min]、手术切口长度[(9.1±0.9)cm]、住院时间[(12.3±3.6)d]较对照组[分别为(182.4±26.6) min、(15.1±1.1)cm、(15.3±2.8)d]均明显减少(P<0.01).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眶上外侧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治疗Hunt-Hess分级低级别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效果良好.

  • 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复合手术治疗

    作者:伍杰;杨铭;潘力;蔡明俊;刘鹏;秦杰;杨柳;安学锋;李国栋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簧圈栓塞术后行颅骨钻孔血肿腔引流术治疗的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合并脑内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头颅CT均表现为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脑内血肿:DSA发现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2段分叉部1例、大脑前动脉A2段1例、前交通动脉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1例.引流术后3~4d血肿大部分引流干净,无再出血、感染及脑梗死.术后6个月GOS评分3分1例,4分1例,5分3例.结论 对合并脑内血肿的自发性SAH,首先应考虑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需尽早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复合手术对于部分未发生脑疝又合并脑内血肿的破裂动脉瘤是可行的,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郑鉴峰;郭宗铎;张晓冬;朱继;何朝晖;孙晓川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老年(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5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31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术22例(栓塞组)。结果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4%)明显高于栓塞组(18.2%;P<0.05)。出院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夹闭组预后良好18例(GOS评分≥4分),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栓塞组预后良好19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夹闭组预后良好率(58.1%)明显低于栓塞组(86.3%;P<0.05)。结论对于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采取夹闭术和栓塞术两种方式,但是栓塞术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创伤较小,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开颅夹闭术的老年患者。

  •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

    作者:李玉龙;方兴根;李真保;吴德刚;赖年升;赵心同;徐善水;狄广福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 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作者:胡骁;周林裕;王克;邓剑平;赵振伟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21例.结果 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部分残留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再出血2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DSA随访15例(9例即刻完全栓塞的患者造影复查动脉瘤仍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6例栓塞即刻大部分栓塞患者5例动脉瘤级瘤颈未显影,1例瘤颈仍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规范的操作、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佳的临床疗效.

  • 早期栓塞和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明;党伟;胡志卿;曾振东;陈雪江;魏川江;林超群;丁建军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早期栓塞和手术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颅内破裂动脉瘤68例,其中早期栓塞治疗33例(栓塞组),手术夹闭治疗35例(夹闭组).结果 术后1周,栓塞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夹闭组(P<0.05).术后随访3个月,栓塞组术后癫痫和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两组脑积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组术后3个月存活率(96.97%,32/35)与夹闭组(88.57%,31/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具备开展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早期栓塞与开颅夹闭颅内破裂动脉瘤均具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栓塞并发症较少.

  • 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邓民强;潘轲;田仁富;王国堰;向春晖

    目的 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经典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收治74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37例(眶上外侧组),采用经典翼点入路37例(翼点组).结果 眶上外侧组手术时间[(138.9±15.9)min]、切口长度[(9.4±1.6)cm]、术中出血量[(52.6±5.9)ml]较翼点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174.8±22.6)min、(15.7±2.6)cm、(236.8±25.8) ml;P<0.05].眶上外侧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16.2%,6/37)和翼点组(18.9%,7/37)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经典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创伤较小.

  •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栓塞术后脑积水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作者:申汉威;李俊卿;李红星;汪立刚;杨孔宾

    目的 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夹闭术治疗291例,血管内栓塞术治疗266例;另外,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并对符合标准的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对aSAH患者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本组开颅夹闭术组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46.7%,91/291)与血管内栓塞术组(53.3%,104/266)无显著差异(P>0.05);脑室内出血和急性脑积水对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要求文献9篇包含5 093例患者,其中开颅夹闭术组3 340例,血管内栓塞术组1 612例.两组治疗方法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优势比(OR) =0.84; 95%可信区间(CI)为0.64~1.12;P=0.24].对于存在脑室内出血的aSAH患者,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几率明显降低(OR=0.56;95% CI为0.35~0.90;P=0.02).结论 对于存在脑室内出血的aSAH患者,建议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几率.

  • 脑血管痉挛和手术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恺;欧一博;何跃;郭东生;于加省;陈坚;陈劲草;雷霆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痉挛(CVS)和手术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经手术夹闭的7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CVS,并分析CVS、手术时机与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术后主要并发症(CVS、脑积水)发生率和术后疗效(GOS评分)的关系.结果 出院当天按GOS进行术后短期疗效评价,其中良好(GOS 4~5分)54例,差(GOS 2~3分)12例,死亡(GOS 1分)5例.术前不同程度CVS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术后CVS和脑积水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良好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手术时期患者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术后并发症(CVS和脑积水)和患者预后良好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中期手术患者中术前轻度或无CVS患者术后CV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中、重度CVS患者(P<0.05).结论 术前CVS程度和手术时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总体预后并无显著影响;选择中期手术亦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晓燕;张稳;宋利亚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95例,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默契的配合,使术者在短时间清除血肿,夹闭瘤颈.结果 95例中,2例术后CT复查示颅内出血,再次开颅手术清除血肿;5例术中发生再次破裂出血,经两组血液回收机吸引回收自体血,保证术野清晰,找到破裂的血管,进行完全夹闭,并将自体回收的血液过滤、清洗后,给患者输入;其余术后均经CT复查安返专科监护室.结论 需急诊于术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多继发脑疝,病死率很高,需要争分夺秒紧急手术,手术难度大,手术室配合至关重要;术者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和手术室护士熟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Matrix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并发症

    作者:赵振伟;邓剑平;高国栋

    目的 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的102枚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过程、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分析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类型、频率、相关因素和后果.结果 发生并发症的有16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脱出1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6例患者无神经功能异常,3例患者具有暂时性神经功能异常,6例患者具有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死亡.与治疗相关性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8%和0.98%.结论 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和应用裸金属圈栓塞一样安全,生物活性物质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应用Matix弹簧圈栓塞远段、较小动脉瘤应慎重.

7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