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SA、CTA和MR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史继新

    目前临床上用于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头部CT、CTA,MRI、MRA和DSA等,其中DSA、CTA和MRA均可直接显示颅内血管和动脉瘤,尤其是CTA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将脑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金标准的理念受到挑战.

  •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临床分析

    作者:耿亮;王占福;王义宝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和临床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21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比较不同时期手术的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患者出院时GOS评分以及随访3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13.0%,其在早期、延期和晚期手术的发生率是16.3%、8.7%和10.5%;GOS评估早期、延期和晚期手术的效果良好率是79.6%、60.9%和73.7%;在早期、延期和晚期手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是9.2%、17.4%和14.7%,而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是6.1%、8.7%和10.5%.统计分析显示动脉瘤术中破裂、脑积水及手术疗效在3组不同时期手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3组手术之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手术可显著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早期手术的近期总体预后好于晚期手术,而延期手术效果差.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马立平;罗晓琴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现已广泛被神经外科医生和病人接受.破裂颅内动脉瘤急性期治疗目的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迟发性脑缺血[1].有研究表明,急性期(3 d内)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以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和致残率[1].我院对49例病人于急性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 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体会

    作者:白永文;黄建军;王勇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证以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应用手术显微镜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12例的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结果:按照GOS评定,优10例;良1例;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恰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显微手术是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C臂CT和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俊;黄渊全;陈荣华

    脑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1],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很高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2],且早期再出血者预后更差。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多在5~14 d达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高峰,在此期间内进行手术治疗难度加大,且可能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因此,《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指南》(2012版)建议对破裂的脑动脉瘤应尽早行手术治疗[1]。自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们对临床疑似9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行常规CT头颅检查确诊出血,后立即行急诊介入手术,并于术中全部行C臂CT和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检查,现将2种三维技术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 手术时机选择对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潘东峰;蒙加强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9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0~3 d 手术)44例;中期(4~10 d 手术)68例;晚期(>10 d 手术)86例,并按入院时 Hunt-Hess 分级分为 Hunt-Hess Ⅰ~Ⅲ级亚组133例和 Hunt-Hess Ⅳ~Ⅴ级亚组65例,采用 MRS 评分比较不同 Hunt-Hess 分级患者不同手术期术后状态,并比较不同组间术前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Hunt-Hess Ⅰ~Ⅲ级亚组中,不同手术时机后 MR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 =0.015),早期组患者预后优于晚期组(Z =-2.743,P =0.006)。 Hunt-Hess Ⅳ~Ⅴ级亚组中,不同手术时机后 MR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63,P =0.145)。 Hunt-Hess Ⅰ~Ⅲ级患者中,晚期、早期、中期组间术前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 Hunt-Hess Ⅳ~Ⅴ级患者中晚期、早期和中期组脑积水率、脑血管痉挛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Hunt-Hess Ⅰ~Ⅲ级患者中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经 Log-rank 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2,P =0.663);Hunt-Hess Ⅳ~Ⅴ级患者中不同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P =0.851)。结论Hunt-Hess Ⅰ~Ⅲ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手术可改善患者预后,晚期手术会增加患者再出血风险,对于 Hunt-Hess 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可减少患者再出血风险,但是否有利于预后恢复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 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梁国标;李志清;魏学忠;熊剑;韩松;连正华

    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破裂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迟发性脑缺血,二者是动脉瘤常见致死原因[1].文献报道急性期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和残废率[2].血管内治疗动脉瘤作为传统开颅手术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接受.我院2000年1月~2004年3月共收治Ⅰ~Ⅴ级破裂动脉瘤患者447例,其中126患者于急性期(3天内)行血管内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实践与评估

    作者:龙潮新;何黎明;钟兵;刘保国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开颅夹闭术)和实验组(30例,实施血管内栓塞术),对两组预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预后良好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10.0%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具有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应用腰大池引流术防治的效果探究

    作者:仲玉洁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应用腰大池引流术防治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82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多次腰椎穿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数量、血流速度等恢复情况,并记录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栓塞14 d后,两组患者颅内压、脑脊液红细胞数量、血流速度均明显变化,其中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栓塞后行腰大池引流术可有效控制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且利于降低和稳定颅内压、血流速度等,提高恢复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潘奇;刘建民;许奕;洪波;赵文元;黄清海;赵瑞

    再出血是颅内破裂动脉瘤危险的并发症,虽然发生率非常低,但是预后极差,病死率高,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近年与之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综合分析了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机制,以及降低再出血率的措施.

  •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潘奇;刘建民;许奕;洪波;赵文元;黄清海;李强;赵瑞;杨志刚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减少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7月至2007年10月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并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分析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病例(病例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从同期治疗的未再出血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3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者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与多变量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881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中有17例(1.93%)发生早期破裂再出血,其中12例(占70.6%)死亡.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动脉瘤的真假性、术前动脉瘤的破裂次数、术中造影有明显的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的栓塞程度4项.并得到预测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概率的方程.结论 本研究显示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低,但预后差,病死率高.术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术中尽可能致密栓塞动脉瘤、术后早期及时复查脑血管造影有利于减少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率,积极再治疗可以改善早期再出血患者的预后.

  • 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开颅夹闭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永昌;杨明;李少泉;李亮;刘国昌;王艳州

    目的:探讨外科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1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血管内介入法治疗,观察2组手术疗效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预后评估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并回顾性调查分析观察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夹闭成功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9%( 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1%( 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Hunt?Hess 分级、CT Fisher 分级、合并高血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外科夹闭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合并高血压等因素是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乐永平;邵柏;吴晓宏;王大鹏;姜河;杨吟池;肖国栋

    随着介入栓塞材料的不断发展和血管内栓塞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我院近年来应用微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急性颅内破裂动脉瘤,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8例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41 ~78岁.均经头部CT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在2~7 d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 CTA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治中的作用

    作者:李晓斌;周跃;阎仁福;王义荣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本病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1].

  • 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失败开颅夹闭术15例分析

    作者:刘晓波;周格知;鲍翔;蒋烽烽;章威;袁坚列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治疗失败中转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颅内动脉瘤破裂15例患者先行神经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失败后中转开颅手术闭夹术.分析手术过程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1)介入治疗失败原因颈内动脉狭窄难以介入治疗1例、颈动脉或颈内动脉严重迂曲无法进行介入治疗3例、介入治疗栓塞过程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弹簧圈栓塞不满意2例、弹簧圈填入困难或微导管不能到位或微导管支撑性差4例、介入治疗后动脉瘤再次破裂1例、介入治疗后严重多发前循环动脉脑血管痉挛1例.(2)开颅夹闭手术: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14例,枕下远外侧入路l例;同时行去大骨瓣减压术4例,脑室外引流4例.(3)GOS评分:4-5分11例、3分3例、1分1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失败率占9.2%,颅内破裂动脉瘤神经介入时应充分做好中转开颅手术准备;失败后应及时中转开颅夹闭手术.开颅夹闭手术注重并发症处理,以减少颅内高压症的发生率.

  •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曾文锋;吴凌峰;屈新辉;张昆南;吴晓牧;高幼奇;谢旭芳

    目的 总结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3年4月~2006年10月,38例患者共39个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中34例栓塞成功,其中25例100%栓塞,6例90%~99%栓塞,3例部分栓塞.4例栓塞未成功病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微导管到位失败.34例栓塞成功病例,术中血栓形成2例,经紧急溶栓后复通;栓塞术后孔小时内死亡1例,1个月时死亡1例.32例栓塞成功存活患者,出院时MHSS评分0~5分28例,5~10分4例.随访至今,仅2例生活不能自理,其余病人均恢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动脉瘤进行介入治疗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要有娴熟的介入技术,术前周密考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栓塞成功的病人大部分预后良好.

  • 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大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永强;刘一之;倪才方;朱晓黎;金泳海;陈珑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与瘤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并经手术证实有动脉瘤的患者264例,分别研究<5mm和≥5mm的破裂动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动脉瘤的位置、患者的血压、年龄、性别、血糖以及瘤体长径/宽径比值与瘤体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264例患者共发生动脉瘤302个,其中破裂动脉瘤273个,未破裂动脉瘤29个,9例患者同时患有2个破裂动脉瘤,<5mm的动脉瘤87个,≥5mm的动脉瘤186个.动脉瘤的部位、患者的血压、年龄、性别以及血糖与破裂动脉瘤的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瘤体长径/宽径比值与动脉瘤大小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2).位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处以及50~60岁年龄段的患者,其破裂的颅内小动脉瘤分别为33个(37.93%)、27个(31.03%)和38个(43 68%),要多于其它部位及其它年龄段.结论:动脉瘤的部位、患者的血压、年龄、性别以及血糖对动脉瘤的大小无明显影响;大径<5mm的颅内动脉瘤也有一定的破裂风险,其数目也达到一定的比例;瘤体长径与宽径比值或许可用来预测颅内不同大小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 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昆鹏;张建党;张东波;刘素杰;董孟宁;李琳坤;赵光纪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5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动脉瘤未处理之前再出血98例(18.3%),其中44例(44.9%)发生在发病初期的6h内,18例(18.3%)发生在第2周,36例(36.8%)发生在14d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再出血患者与未再出血患者在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形状、动脉收缩压、Hunt-Hess分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6h内是再出血的高峰期,收缩压高于160 mmHg、动脉瘤的形状不规则、动脉瘤>10 mm且≤15 mm、Hunt-Hess分级级别高是动脉瘤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学;张雪梅

    目的 探讨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01-2016-06我院收治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有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按照Hunt-Hess分级法划分为Ⅰ~Ⅳ级.患者24 h、48 h及72 h不同时间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每个时间点手术40例.术后半年随访调查,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并用GO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现象.结果 所有患者动脉瘤夹闭情况较好,无夹闭失败现象.应用GOS评分恢复良好108例(90.0%),轻度残疾7例(5.8%),重度残疾5例(4.2%).24 h、48 h及72 h内手术良好率分别为95.0%、92.5%、82.5%,无死亡.结论 显微开颅夹闭术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手术治疗越快,预后效果越好.

  • 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综合治疗

    作者:胡成旺

    目的 总结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30例Ⅳ~Ⅴ级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给予早期综合治疗,已发生呼吸衰竭的不属本研究范围.血管内栓塞动脉瘤15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0例,栓塞及手术联合治疗5例,脑室外引流术10例.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本组30例,死亡9例,植物状态3例,严重残疾5例,中度残疾6例,恢复良好7例.结论 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几率高,早期综合处理可以显著降低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7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