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膜瘤术后并发胶质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头痛,左侧肢体乏力在我院行头颅MRI检查示:右额窦旁镰旁高信号占位,中线左移,病变可均一强化.诊断:右额窦旁镰旁脑膜瘤.于2003年7月20日行冠状入路肿瘤切除术.病理回报:分化不良型脑膜瘤,生长活跃.术后行常规直线加速器放疗1个疗程(5800U).术后康复良好,恢复日常工作.患者于2005年1月出现头痛,智力障碍,左侧上、下肢不全性偏瘫.查头颅MRI示:右额叶深部近侧脑室壁见大范围低信号区,周围有边界清的增强区(长信号区),宽窄不一,中线明显左移.于2005年1月15日行原手术口入路肿瘤切除,术中见额顶区脑组织沟回变浅,呈鱼肉样改变,病变达侧脑室壁.将病变及部分侧脑室壁切除.病理回报:星型细胞瘤Ⅱ~Ⅲ级,术后化疗.随诊至今已3年6个月,患者仍有左侧上、下肢不全性偏瘫,智力障碍.
-
太伏纶片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31岁,因头部外伤3个月伴昏迷1个月鼻腔流清水5d于1999年12月9日转入我院神经外科。查体:T36.8℃,P 60/min,R 20/min,BP 12/8kPa,神志清楚,右鼻腔见CSF滴出,“熊猫眼”征(+),余头颅五官及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CSF蛋白(+),细胞总数2×106/L,葡萄糖2.75mmol/L,CSF培养无细菌生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正常,CT诊断右额骨、前颅窝底骨折(波及右额窦),双额硬膜下积气积液,右颞叶软化。经常规保守治疗1个月后仍无效,2000年1月4日在全麻下经右额入路硬膜内,Teflon片(三明治式修补法)手术修补破损硬脑膜及筛窦、额窦,检查未见CSF漏出,住院22d创口一期愈合,神经系统阴性,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
眼眶骨壁血管瘤1例
患者 男 40岁 因右眼眶上缘局限性隆起1年,于2003年2月18日收入院.1年前始觉右眼眶上缘出现肿块,渐进性增大.6个月前始明显影响容貌,视力及眼球运动无影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数次,诊断不明转来我院.双眼视力均为1.2,右眼眶上缘近眉心部皮肤隆起,约2.5cm×2.0cm×0.5cm,无压痛,无红肿,局部皮温不高,皮下扪及肿块,质硬、界清,无移动性,无波动感和搏动感,低头肿块大小无变化,听诊无嗡鸣音,眼睑及眼球运动正常.眼前后节未发现异常,眼压正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CT右额轴位平扫+增强(图1),右额窦前壁增厚,骨密度降低,且前壁不规则索条状钙化向前突出,局部软组织向颅骨两侧隆起,邻近颅骨及邻近脑组织结构正常.
-
旋转额部复合肌瓣修补前颅底脑脊液鼻漏1例
患者女,51岁.因进行性右鼻塞1年,头痛1个月而入院.患者进行性右鼻塞年余,近1个月伴头部胀痛、右眼视物不清、发作性鼻出血3次.体检:右鼻背、鼻旁膨隆,右额窦前壁肿物突出,质地硬.右侧鼻腔肿物,突出于前鼻孔部分呈黑色.右眼球向前向外突出,视力黑蒙.心、肺、肝、脾、肾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鼻窦CT提示右侧全组鼻窦、鼻腔恶性肿瘤,并侵犯右眼眶、前颅底,未向颅内转移.病人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及控制性降压下行右鼻侧切开术.切口向上延长至额部中线近发际处,深达骨壁,剥离后暴露右鼻腔、右额窦及上颌窦前壁,电凝止血.
-
面部多发性骨折致右眼视神经损伤1例
患者,男,25岁.于1998-07-20与拖拉机相撞致头面部外伤,当即昏迷持续约60min,收住我院.检查:体温37℃,血压127/75mmHg(17/10kPa),呼吸20次/min,脉搏70/min,意识恍惚.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面部开放伤口广泛而不规则,双眼睑肿胀,自然光线下右侧瞳孔散大约6mm×6mm,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左侧瞳孔2.5mm×2.5mm,直接对光反射存在,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侧内眼检查未见异常.右额窦、双上颌窦及鼻骨均粉碎性骨折,伤口开放,上颌骨晃动,下颌骨多处错位,舌多处挫裂伤.
-
右额窦脑膜瘤一例
患者,男,13岁.不明原因右侧眼裂较左侧低3年,进行性加重,影响美观而住院治疗.无头部外伤史.入院后查体:右侧眉弓较扁平增宽,两侧眼裂不在同一水平,右侧较左侧低0.5 cm.双眼球无突出,各向运动自如,无复视.实验室检查,双眼60°视野检查见两眼鼻侧视野轻度收缩(约10°).
-
鼻内外进路手术治疗右额窦粘液囊肿一例
患者,女,42岁,因持续右侧头痛1年,加重并右眼胀痛1个月于1998年10月12日入院,检查 右额窦区压痛,CT示右额窦有2cm×2cm肿块,CT值为20~50Hu,均匀。眼科检查正常。全身 心肺腹检查正常。初步诊断“右额窦囊肿” ,10月16日送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鼻额进路+ 鼻内窥镜、额窦囊肿开放手术”。以1%的卡因和1‰肾上腺素混合棉片收缩、麻醉右侧鼻腔 ,鼻内窥镜下切除右侧钩突,咬除筛泡,认清筛顶;找到额隐窝,试用克氏针穿刺,因骨质 硬未能如愿。改用鼻额进路,在右侧眉弓下弧形切开皮肤、皮下、骨膜。剥离骨膜,暴露额 窦前壁,在眉弓中部额窦前壁已缺损,从缺口咬除额窦前壁,窦腔内为囊泡、淡绿色水样 物 ,腔内容量约15ml,清理窦腔,然后从鼻窦侧用中弯钳扩大窦腔内下角,使之与筛窦相通, 造瘘口径约0.8cm,放置硅胶管从鼻腔引出;固定于鼻前庭,筛窦填塞纱条2条,逐层缝合 骨膜至皮肤。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病理检查示额窦囊肿,明确诊断为右额窦粘液 囊肿。术后第1天拔除筛窦纱条,血性液自硅胶管流出,4d后变淡黄色。10d后头痛、眼胀痛 消失,术后1个月左右硅胶管内无液体流出,冲洗通畅,2个月拔除硅胶管,半年复诊无复发 。 讨论 临床上额窦粘液囊肿极少见,X线摄片、CT及MRI有很大诊断 价值。手术应以摘除囊肿,引流通畅,预防复发为主。单纯鼻额进路虽能完全清理病灶,但 引流是难题。鼻内窥镜下鼻内进路,额窦口隐蔽,盲目探入易伤颅底,且不易清理病灶; 两种手术方式相结合,使术野清晰,易引流、冲洗,提高手术安全性,完全清理病灶,不易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