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X线正位片中椎弓根间距对预判胸腰椎爆裂骨折严重程度的价值
目的 探讨X线正位片中椎弓根间距(IPD)在预判胸腰椎爆裂骨折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3-2012-12已确诊为胸腰椎爆裂骨折(单一椎体)的43例,测量胸腰椎X线正位片中骨折椎体及其上下2个椎体的IPD,根据多平面重建CT及MRI进行负荷分担评分及TLICS评分,同时进行ASIA分类,分析IPD与负荷分担评分、TLICS评分及ASIA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 IPD增宽38例(88.4%),可疑增宽2例(4.7%),没有增宽3例(7.0%).IPD与ASIA分类(r=0.33,P=0.035<0.05)、TLIC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37,P=0.017<0.05).IPD与负荷分担评分之间没有相关性(r =-0.116,P=0.469>0.05).结论 对于急性创伤所致的胸腰椎爆裂骨折,X线片中IPD有助于预判胸膜椎爆裂骨折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医师制定下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
脊柱手术后的慢性脊髓缺血性损伤
病例资料 患者女,13岁,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脊柱侧凸畸形,于2012年8月17日入院.全脊柱X线平片示脊柱三弯畸形,主弯Cobb角92°,胸弯Cobb角60°,腰弯Cobb角75°.全脊柱正位X线片示椎体高度降低,椎弓根间距自上至下保持不变;侧位X线片示胸椎后凸畸形,椎弓根变短.CT三维重建示椎体高度降低,椎体上下面毛糙不平.矢状面MRI示椎体扁平,上下终板不平整,部分椎体呈"子弹"状,椎弓根缩短,L2~S1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伴椎管狭窄(图1).术前诊断:骨软骨发育不良伴脊柱侧凸畸形.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讨论后,于2012年9月10日全麻下行脊柱侧凸畸形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固定节段为T2~L5,未行截骨操作.术中常规采取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出血量,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0~70mmHg.
-
神经肠源性囊肿一例
患者女,3岁.无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10 d,渐加重.体检:心、肺、腹未见异常.胸部正位片示:T2~8椎弓根间距增宽,部分变形,融合.胸椎后凸弯曲.纵隔左缘可见弧形致密影,侧位于中后纵隔.CT增强扫描:
-
胸椎椎弓根应用解剖对椎弓根钉置入方法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标本不同节段胸椎椎弓根形态测量及观察资料进行统计,旨在为胸椎推弓根螺钉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参考.方法 成人干燥脊柱尸体骨34具,标本生前无脊柱相关疾病记录,无脊柱外伤历史.脊柱大体形态及X片检查无明显病变及畸形,无严重骨质疏松,无明显骨质缺损.用游标卡尺及角度测量仪对椎弓根形态测量如下指标: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椎弓根间距、椎弓根矢状面夹角、椎弓根-椎板夹角、椎弓根内、外、上、下缘皮质厚度(MCT、LCT、SCT、ICT)、椎弓根内部松质骨高度及宽度(SBW、SBH),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W从T1至T5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大;椎弓根矢状径自T1至T3逐渐增大,从T4至T6逐渐减小,自T7开始又逐渐增大;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距离从T1至T9逐渐增加,T9至T12变化不大,大距离为T9;椎弓根间距自T1至T6逐渐减小,之后逐渐增加;椎弓根矢状面夹角从T1至T8逐渐减小,T10以下为负角.椎弓根-椎板夹角从T1至T10椎弓根轴线基本与椎板垂直,T11、T12分别与椎板接近垂直.椎弓根拟进钉点T1与T12位于横突中点,T2及T11位于横突根部中上1/3点,余节段位于横突根部上缘,及横突上缘与椎板交界处.椎弓根SCT> ICT、SBW与SBH分别与PW及PH变化趋势一致,SBH> SBW,MCT> SCT.椎弓根轴线与冠、矢状面夹角决定着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结论 上胸椎可将进钉点稍内移,减小矢状面夹角.在下胸椎,进钉点时可适当向外,同时增大进钉时的矢状面夹角.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可选择椎板来确定螺钉与冠状面之间夹角,还应注意同一节段两侧进钉点间距.
-
胸、腰、骶椎椎管内巨大表皮样囊肿病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尿频、尿急,马鞍区麻木3年,伴行走不稳半年.曾在外院泌尿科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显.查体:轻度贫血状态,腰骶部无异常毛发,胸椎轻度后凸,腰骶部均有压痛及叩击痛,活动轻度受限,马鞍区感觉消失,大小便功能严重障碍,充盈性尿失禁,双下肢肌力为Ⅳ级,行走不稳,偏向右侧.X线片示:L1下缘至L4上缘椎弓根间距明显增宽,椎弓根变扁,椎体后缘明显受压,边缘完整,有压迫性骨反应,椎体前后径缩短,椎管明显扩大,MRI显示T12~S2椎管内见条片状不规则异常信号,显长T1T2信号,信号不均匀,初步诊断为T12~S2椎管内囊肿.
-
哈氏杆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展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有椎体的后壁骨块突入椎管. 易发生脊柱后凸畸形和神经压迫症状.轴向CT常可显示椎板的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大和进入管的骨块情况,很容易诊断中柱细微的后部结构损伤.MR可证实骨折及脊髓病理改变和神经受压情况,能分辨椎间盘和前纵与后纵韧带损伤程度,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诊断的价值.一旦确诊,多主张手术治疗,以免日后发生脊柱后凸畸形和神经压迫症状.治疗时采用预折弧度的哈氏杆,要注意恢复脊柱在冠状和矢状面上的生理弧度.在腰椎要使后纵韧带拉紧,必须使用纵向撑开力,并恢复脊柱的前凸生理弧度.
-
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的早期护理与康复训练
腰椎爆裂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病.所谓爆裂性骨折是指椎体骨折块向两侧分离,正位X线片可见两侧椎弓根间距增宽,骨折块向椎管内移位,侧位断层摄影可以显示,以CT显示清楚,并可测出椎管变窄的程度,常损伤脊髓,其所引起的脊髓损伤较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