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导航下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玉呈;齐文涛;段晓春;武永康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下行脑室穿刺腹腔引流术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积水在脑室端分流管放置位置的准确率,以及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积水患者40例.术前已征得家属同意,由家属自愿选择手术方式,18例在神经导航下行脑室穿刺腹腔引流术(A组),22例行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在脑室端分流管放置的位置,即游离于侧脑室额角和平齐Moro孔的准确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术后及时复查头颅CT查看脑室端分流管的位置情况,并在患者出院后医院门诊定期随访3~ 24个月.患者术后及时复查头颅CT发现,A组脑室端分流管位置达到设定位置有16例,没有达到设定位置有2例,准确率为88.89%;B组有8例达到设定位置,未达到的有14例,准确率为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分别为94.4%和86.4% (P >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分流管堵塞、分流过度与分流不足等.随访期间,A组出现过度分流1例;B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分流管堵塞4例、过度分流1例、分流不足2例.两组患者经引流管压力调整或者拔管后重新置管后均恢复良好.A组所有并发症发病率为5.56%,B组为36.36%;A组与B组分流不足差异无统计18.18% (P >0.05).结论 学意义(P>0.05);A组没有出现分流管脑室端堵塞,B组分流管脑室端堵塞出现4例,其发病率为神经导航引导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比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室端分流管放置到设定位置的准确率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

  •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振忠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外科用于脑肿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102例,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灶全切除46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症状改善36例,无明显变化9例,其余6例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注册误差1.37±0.72mm;观察组切口大小、骨窗面积、皮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病灶全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神经导航辅助实施神经外科手术可实时观察手术范围、手术入路,且定位准确、创伤小,可显著提高病灶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肿瘤的微侵袭化手术.

  • 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的垂体腺瘤——附22例临床报告

    作者:肖玉强;汪立刚;赵世光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在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的意义与价值.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内镜下经单鼻孔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22例.其中泌乳素腺瘤15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朦瘤5例.结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下全切肿瘤146例,近全切4例,大部分切除12例,术后13例内分泌化验恢复正常,其中18例术前有视力损害者,术后15例较术前好转,3例无变化;1例病人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22例病人随访3个月~11个月,未发现复发.无鼻中隔穿孔,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引内镜下经单鼻孔手术切除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具有深部照明好,鼻腔结构损伤小、操作简捷、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神经导航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蝶窦多房分隔的干扰,快速确定鞍底位置、判定肿瘤切除的程度与范围、减少手术对肿瘤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副损伤,二者结合能提高手术全切率,减少复发,是蝶窦发育不良型垂体腺瘤微创外科治疗的理想手段.

  • 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刘平;陈旭;马大鹏;谭学书;黄海林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内肿瘤切除中的意义. 方法利用MD-2000系列脑立体定向神经导航切除颅内肿瘤28例. 结果转移瘤8例、脑膜瘤10例均全切,胶质瘤全切8例,次全切2例.导航精度(1.5±0.5) mm.手术时间3~4 h.18例随访6个月,7例胶质瘤中3例复发再手术,5例转移瘤出现颅内新病灶,6例脑膜瘤无复发. 结论在神经导航下切除颅内肿瘤,定位准确,提高手术效果.

  • 微侵袭神经导航系统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阎学江;李建国;只达石;赵卫生

    微侵袭神经导航系统是近年来影像神经外科的新进展,它融立体定向技术,计算机医学影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侵袭技术为一体.是在虚拟的数字化影像与实际神经系统解剖结构之间建立起动态的联系,在整个脑手术过程中提供实时定位导航,有利于选择佳手术入路、术中病灶精确定位,以小的损伤,达到病灶的满意切除.本文综述导航系统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应用方法、适应证及影响精确性的因素.

  • 术中磁共振成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防晔;陈晓雷;赛晓勇;张家墅;胡深;李晋江;郑刚;张挺;李晔

    目的 评价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胶质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76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接受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肿瘤切除术.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4~79岁,平均49岁.分别于首次和末次iMRI扫描时计算胶质母细胞瘤全切除率和切除程度,采用x2检验比较全切除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首次iMRI扫描时,术者对24例肿瘤切除程度判断不准确,误判率31.6%.iMRI使得本组胶质母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从52.6%提高至78.9%(x2=11.692,P=0.001),20例(26.3%)肿瘤全切除得益于iMRI扫描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28例首次iMRI扫描后继续手术切除肿瘤的患者中,肿瘤平均切除程度由81.5%提高到98.1%.所有患者的平均切除程度从92.3%提高到98.4%.术后3个月随访时,3例(3.9%)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术前加重.术后随访时间3.0 ~45.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24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9.7%.60例肿瘤全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95% CI:10.1 ~ 13.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6个月(95%CI:13.7 ~ 18.3个月);16例未全切除(次全、部分切除)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个月(95% CI:7.9~10.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2个月(95%CI:9.7 ~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时间:x2=4.756,P=0.029;总生存时间:x2=7.885,P=0.005).结论 iMRI和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能够在提高胶质母细胞瘤切除程度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 神经导航辅助下脑脓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世宇;孟祥辉;陈晓雷;余新光;张艳阳;任贺成;卜博;周涛;周定标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脑脓肿穿刺引流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神经导航辅助穿刺引流脑脓肿31例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10个月至69岁,平均(34±19)岁.31例脑脓肿单发26例,多发5例.位于功能区或脑深部的脓肿19例.脓肿大径2.5 ~6.7 cm,平均直径4.1 cm.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MRI增强扫描,此后如果脓肿没有完全吸收,每3个月随访复查1次,观察脓肿的吸收情况.脓肿完全吸收后每1年复查随访1次.结果 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术后住院时间6~42 d,平均(14±9)d.术后常规行脓液细菌培养13例培养出相应细菌,其他18例未培养出细菌.术后应用抗生素18~42 d,平均(22±5)d.随访3个月至3年,2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10d后脓肿复发,再次行神经导航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18例术后第1天症状和体征就有所好转,4例术后第2天好转,1例10 d后偏瘫出现好转,1例1个月后失语逐渐恢复,1例术后暂时性偏瘫加重,15d后运动逐渐恢复.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下脑脓肿的穿刺引流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准确性和安全性高,方法简便,预后良好.

  • 多模态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艳阳;姜金利;孙正辉;武琛;师炜;薛哲;冯世宇;余新光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术中电生理监测及吲哚氰绿(ICG)荧光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42例脑AVM患者资料,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62岁,平均32.6岁.42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切除病变,对于靠近运动区的AVM,术中结合电生理监测,在切开硬脑膜暴露畸形血管团、夹闭可疑供血动脉及切除畸形血管团后进行术中ICG荧光造影,采用ICG分析软件重建术区血管的可视化图像,判断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畸形血管团.术后1周复查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判断有无畸形血管团残留.采用Rankin评分法(修订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42例脑AVM患者中,85.7%(36/42)的患者获得全部切除.其中18例涉及功能区有畸形血管团的患者中,14例脑AVM被全部切除;24例未涉及功能区的畸形血管团的患者中,22例AVM被全部切除.11例患者完成40次术中ICG荧光造影,每例平均3.6次(3~6次).通过术中ICG荧光造影,10例能辨认出畸形团的供血动脉,9例能辨认出引流静脉,11例能辨认出畸形团.37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2.5个月(3~70个月),31例(83.8%)患者术后可重返日常生活和工作(Rankin评分≤2).结论 术前选择合适的AVM病例,在多种技术包括神经导航、电生理监测和荧光造影辅助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在有效切除畸形血管团的同时保留神经功能.

  • 基于多模态导航的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功能区病变穿刺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家墅;曲玲;王群;桂秋萍;侯远征;孙国臣;李昉晔;张治中;陈晓雷;张军;孙正辉;余新光;许百男

    目的 评估基于多模态导航的虚拟现实技术(MNVR)在脑功能区病变穿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20例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虚拟现实技术辅助下的活体组织检查术.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38 ± 20)岁(范围:10~76岁).20例患者病变均位于功能区.术前术者在MNVR帮助下设计和完善穿刺计划,术中术者在多模态导航引导下按照预设路径完成穿刺手术.术中MRI用于反馈穿刺部位的准确性和发现术中出血等并发症.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术中穿刺准确性、并发症情况、手术结果和术后病理等指标.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活检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借助MNVR,术者于术前发现9例(45%)初设计的穿刺路径可能损伤毗邻的功能结构.术中所有病例的活检穿刺路径和靶点均成功避开功能区.活检前与术后2周的神经功能 Karnofsky 评分无明显差异(Z=-1.000,P=0.317).20例患者共进行21次术中扫描,术中MRI协助纠正了1例错误的取材位点并发现了1例术中穿刺点出血,2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20例患者无MNVR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结论 基于多模态导航的MNVR辅助的脑功能区病变穿刺术是一种安全、新型、有效的活体组织检查方式,可减少手术相关的神经功能损伤.

  • 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防晔;陈晓雷;何婷婷;张家墅;宋志军;李晋江;郑刚;胡深;张挺

    目的 评价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12月32例患者接受基于PET、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等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磁共振(iMRI)引导下颅内病变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7~ 62岁,平均45岁.根据PET和1H-MRS确定活检靶点,记录诊断阳性率、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导航和iMRI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活检术.iMRI证实术中穿刺点和活检计划靶点吻合,术后标本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诊断阳性率100%.1例患者出现穿刺靶点小血肿(<5 ml),未手术处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有症状加重.结论 基于代谢影像的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可提供生化代谢、功能、解剖信息,提高病变诊断阳性率,避免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 神经导航结合内窥镜在颅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杜固宏;周良辅;王镛斐;毛颖;吴劲松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减少手术创伤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神经导航和内窥镜结合起来应用于7例颅内手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神经导航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杜固宏;周良辅;毛颖

    对于胶质瘤手术切除是基本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仅凭手术医生的经验决定切除范围,不但难以全切病灶,肿瘤复发率较高;且易损伤正常脑组织,造成手术并发症.由于在MRI图像上,胶质瘤与周边脑组织存在界限.这种特点为神经导航辅助胶质瘤手术提供了可能.

  • 神经导航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

    作者:朱涛;申长虹;杨树源

    目的介绍神经导航系统在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 简称胶质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体会. 方法 2000年6月~2001年2月,应用Brain LAB公司VectorVision2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胶质瘤11例,并对神经导航用于胶质瘤手术的优越性、精确性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注册误差为(1.5±0.7) mm,术后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肿瘤全切除率为81.8%,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肢体活动等重要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 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对于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胶质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 ,有助于提高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劲松;周良辅;洪汛宁;毛颖;杜固宏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神经导航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9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随机分为实验组(融合DTI影像导航)和对照组(传统影像导航).实验组患者应用DTI重建以锥体束为主的脑白质纤维束,采用多影像融合技术将DTI与传统的导航影像相融合,应用于神经导航手术.结果 (1)实验组25例,对照组24例,两组病例术前均衡性良好.(2)对照组肿瘤全切率50.0%,实验组80.0%(P<0.05).(3)对照组术后致残率75.0%,实验组20.0%(P<0.01).(4)预后评估:对照组Karnofsky预后评分(KPS)69.58±23.49,实验组KPS 84.80±23.49(P<0.05);对照组优良率(KPS= 90~100)37.5%,实验组72.0%(P<0.05).(5)对照组住院时间24.25±8.17 d,实验组17.89±5.47 d(P<0.05).结论 DTI影像应用于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导航手术,可提供病灶与邻近锥体束间的三维可视化解剖信息,指导肿瘤大范围切除并有效保护锥体束,显著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患者术后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

  • 神经导航在脑干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国弘;常金生;许红旗;常枫;谷冠英;王文革;靳涛

    脑干出血发病急、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外科直接手术清除血肿非常困难,是神经外科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我们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采用神经导航引导下穿刺引流脑干血肿,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为脑干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 从循证医学看我国导航神经外科的发展

    作者:周良辅

    神经导航(包括应用术前影像导航和术中影像导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改变了现代神经外科已有的诊断手段先进、颅内病灶定位和切除程度判断落后的情况,它使神经外科手术由主观判断上升为客观验证,手术准确性由厘米级提高到毫米级,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期<中华外科杂志>"导航神经外科"重点专栏,刊登的有关文章均证明此点,反映了我国导航神经外科目前发展的水平和可喜状况.

  • 功能磁共振成像定位皮质运动区与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前瞻对照研究

    作者:吴劲松;周良辅;陈伟;郎黎琴;梁伟民;高歌军;毛颖

    目的以术中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为对照,评价中央区脑肿瘤术前运用血液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选取了16例中央区脑肿瘤.开颅手术前分别执行手运动激发程式,运用BOLD技术的fMRI定位皮质运动区.将fMRI影像与磁共振导航序列影像融合.以术中MEP监测作为皮质运动区定位的标准技术.在神经导航下定位fMRI的各个激活区,单独或联合运用短串经颅电刺激(TCES)和直接皮质电刺激(DCES),在前臂及手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比较两种技术的吻合度,以评价fMRI定位的皮质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 fMRI与MEP的吻合率为92.3%,其中与TCES的吻合率为100.0%,与DCES的吻合率为66.7%.结论运用BOLD技术的fMRI敏感度高,可实现中央区脑肿瘤术前皮质运动区的准确定位.

  • 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岩;林松;赵继宗;赵元立;王硕;姜中立;张懋植;王科大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结合术中超声的影像引导系统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ICMs)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 月至2009年12月对40例ICMs患者在术中超声结合神经导航下进行手术,并对其术后情况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8~58岁,平均34.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利用神经导航精确显示神经系统和病变组织的三维模型,设计手术入路并确定切口范围;术中实时导航定位病变从而不断验证手术入路的正确性,并辅以术中超声实时监测,引导手术进程,判断病变切除的程度.结果 导航注册误差1.3~3.2 mm,平均2.0 mm.所有患者术前神经系统和病变部位的三维建模均较满意,术中均能准确定位颅内病变区.4例在病变切除过程中出现导航漂移现象,漂移程度5.0~10.0 mm,术中超声予以矫正.术中实时超声均能对病变显示良好.本组所有病变均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5.0%,无感染、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导航和术中超声技术在ICMs切除术中的联合运用能够提供关于病变定位和病变切除程度等有价值的术中信息,从而大程度地实现病变的准确定位和完全切除,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结合神经导航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孟祥辉;许百男;魏少波;周涛;陈晓雷;余新光;周定标;佟怀宇;张家墅;赵岩;侯远征

    目的 总结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统结合神经导航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初步经验.方法 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有31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了经蝶窦入路1.5 T移动磁体双室设计的高场强iMRI及神经导航辅助下的手术.患者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47±11)岁;肿瘤大小1.8~7.3 cm,平均(3.5±1.2)cm.31例垂体腺瘤中无功能腺瘤25例,泌乳素腺瘤4例,生长激素腺瘤2例.30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1例经口鼻蝶窦入路手术.结果 31例患者iMRI扫描1~4次,平均(1.6±0.7)次.术前计划全切除的30例患者中,12例iMRI扫描发现肿瘤残留;其中2例垂体腺瘤患者,由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虽经iMRI扫描证实海绵窦内有肿瘤残留,但未强求全部切除肿瘤.其余10例进一步切除,终经iMRI扫描证实8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肿瘤全切除率由60.0%(18/30)提高至86.7%(26/30).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导航结合高场强iMRI系统,为手术中实时判断垂体腺瘤切除程度及肿瘤的残留部位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

  • 3.0T术中磁共振成像引导下唤醒麻醉联合术中语言皮质定位技术在语言区脑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路俊锋;章捷;吴劲松;姚成军;庄冬晓;邱天明;龚秀;许耿;毛颖;周良辅

    目的 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下采用唤醒麻醉联合术中语言皮质定位技术辅助语言区脑胶质瘤切除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以集成3.0 T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采用唤醒麻醉、改良手术铺巾技术、联合直接电刺激语言皮质定位和iMRI实时影像神经导航,对11例右利手患者实施左侧语言区脑胶质瘤切除.术中采用简易语言任务模式,包括语言流利度、图片命名和文字测读,评估患者语言功能状况.围手术期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评估新技术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通过iMRI实时影像导航,6/11的患者可以定量提升胶质瘤切除范围,其中影像学全切除率提高3/11,终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语言皮质定位阳性率为8/11.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失语率为4/11,随访至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围手术期患者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应用3.0 T超高场强iMRI实时影像导航可在术前设计脑胶质瘤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精确定位病灶,等体积定量切除肿瘤,提高肿瘤切除率;在唤醒麻醉下实施术中皮质电刺激定位语言区,能大程度保护患者语言皮质,避免出现不可逆的语言功能损伤,提高术后社会生活质量.

784 条记录 3/40 页 « 12345678...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