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现状
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由脊柱的结构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该类型发现早,畸形重,对心肺的发育及功能影响大,矫形困难,并发症多,近十年来其治疗有较大进展.
-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7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5例.术前侧凸Cobb角76°~151°,平均98°,后凸92°~153°,平均106°,躯干偏移2~7.9cm,平均3.6cm.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症状,18例存在中、重度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3.5~5.5h,平均4.2h,术中出血量920~2100ml,平均1120ml.术后1周左右戴支具下地,5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Cobb角30°~79°,平均52.3°,矫正率61.1%;后凸42°~86°,平均52.3°,矫正率51.6%;躯干偏移0~1.9cm,平均1.2cm,矫正率71%;身高增长6~11.5cm,平均7.2cm.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5.2年),1例术后9个月发现假关节及固定棒断裂,经过再次手术换棒、植骨后融合.末次随访时96%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
获得全脊椎截骨术成功的几个关键点
近年来笔者在大量脊柱侧凸畸形手术矫正经验的基础上,对一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采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直接去除了畸形的关键部位对矫形的阻挡,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与前后路分期或一期手术相比,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尤其是避免了前路经胸手术对患者本来已经脆弱的呼吸功能的再次侵扰,也减少了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对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体会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是严重的脊柱三维畸形,广泛前后柱结构的僵硬,以及脊柱冠状面和矢状面的严重失衡,使得单纯传统后路内固定矫形或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技术不能获得满意矫正效果,并具有较高的脊髓神经损伤风险.
-
全脊椎截骨术后残留后凸畸形的处理策略
近年来,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被应用于矫正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此技术具有单一人路和矫正率高的优点.然而,部分截骨矫形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仍不可避免.Shimode报告7例2年以上随访结果,术前脊柱后凸平均105.4°,术后后凸平均48.9°,后凸平均矫正率为52.9%.海涌报告26例,术前后凸平均106°,术后后凸平均52.3°,后凸平均矫正率为51.6%.国内外文献均显示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在行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仍有可能残留较大的后凸畸形.
-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成功关键点
脊椎截骨术早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后路截骨矫形,其截骨方法包括经小关节椎板截骨术和经椎弓根椎体V型截骨术,临床上已经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僵硬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由于截骨范围的限制,往往无法使畸形得到满意的矫正.对于严重的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文献报道有采用前后路联合截骨矫正的方法,但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
-
进行性骨化性纤维发育不良致严重脊柱侧后凸一例报告
患者 女,8岁,近5年来全身多部位出现条索状痛性肿块,伴进行性加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肿块无红肿,开始呈痛性,待肿块变硬后疼痛消失.查体:颈部强直,双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脊柱呈严重的剃刀背畸形,为左侧后凸型.直立时骨盆倾斜,右足跟无法着地(图1).腰椎右侧可扪及数处肿块,右侧肋弓下缘与右侧髂骨上缘紧邻.双肩和双上臂可见鸡蛋大小的包块,双肩外展受限.左髋周扪及硬质包块,左髋屈伸和外展受限.双膝内侧可扪及硬质包块,伴有轻度活动障碍.
-
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治疗僵硬脊柱后凸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全椎体切除矫正僵硬性脊柱后凸和侧后凸是骨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一旦在术中发生脊髓或神经的损伤,后果严重,而出血过多、胸膜穿破等胸腔并发症亦影响病人的预后,护士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2004年10月-2006年7月我科采用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治疗僵硬脊柱后凸12例,现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
高原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
高原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因同时存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畸形,畸形程度重,常伴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临床治疗十分困难,在海拔为3 700 m的高原地区治疗和护理难度更大.我院地处海拔为3 700 m的青藏高原地区,2002年-2009年对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进行分次手术治疗.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切除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或侧后凸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的临床疗效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对17例脊柱后凸或侧后凸患者予以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畸形严重患者在椎体间置入融合器,术中唤醒试验观察脊髓功能.术后观察患者的外形,拍摄X线片并进行测量,评估脊柱的矫形效果.[结果]10例青少年脊柱侧后凸患者,术前脊柱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75°(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83°(74°~9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冠状面失衡约21 mm,术后为9 mm.胸腰段后凸7例,术前为45°(32°~75°),术后为5°(0~17°),术后矫正率为89%(74%~100%).无切口感染及假关节发生病例.[结论]采用单纯后路切除顶椎椎弓根的楔形截骨技术治疗脊柱后凸或者脊柱侧后凸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前术中应准确评估脊髓功能,注意截骨限度.
-
改良"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
目的 探讨改良"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4年6月,采用初期保留脊柱后部骨性结构、扩大椎弓根截骨窗口的改良"蛋壳"技术行截骨矫形术治疗19例胸腰段侧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76岁,平均37.8岁.病程1~40年,中位病程7年.原发疾病:强直性脊柱炎13例,脊柱结核3例,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3例.单纯后凸畸形11例,侧后凸畸形8例.术前畸形节段局部后凸Cobb角为(64.2±30.1)°,局部侧凸Cobb角为(19.9±12.8)°;侧后凸顶椎节段:T101例,L13例,L2 7例,T10、112例,T12、L1 4例,T12~L2 1例,T10~L1 1例.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E级16例,D级3例.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215~610 min,平均343 min;术中出血量900~3000mL,平均1 573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第6天出现脊髓迟发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76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后凸Cobb角及侧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后凸畸形矫正率为34.1%~93.4%,平均62.2%;侧凸畸形矫正率为42.4%~100%,平均68.9%.3例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为D级的患者中2例术后6个月、1例术后48个月恢复至E级.结论 改良"蛋壳"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治胸腰段侧后凸畸形.
-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在脊柱侧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近年来,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术被应用于矫正严重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此技术具有治疗时间短,单一入路和矫正率高的优点.然而,手术内在的危险、并发症和对术者和医院软硬件等要求高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就我院近年来采用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脊柱侧后凸25例, 获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
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头盆环支撑牵引预治疗31例体会
从1998年10月至2003年5月,我院骨科利用头盆环支撑牵引后行脊柱后路手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31 例获得满意疗效.头盆环支撑牵引作为脊柱后路手术矫形的前期治疗,在治疗的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故本文引用"预治疗"的概念,称其为"头盆环支撑牵引预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