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植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明栋

    目的 探析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支架植入术后不良血管事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48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依照其血清胱抑素C水平,将其分为高组、次高组、中高组以及低组.依照患者手术后是否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发生不良事件及未发生不良事件组.对各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在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上,高组与低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上,发生不良事件组同未发生不良事件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将会导致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不良血管发生率有所升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性.

  • 芪参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疗效的观察

    作者:王娇

    目的:芪参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康复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参胶囊联合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对照组患者,且其心功能也得明显的改善。结论芪参胶囊应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探讨缺血修饰清蛋白在ACS早期的诊断意义

    作者:熊军;龙聪;范文;郭辉

    目的 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与传统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方法 选择因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47例,于胸痛4,12,24 h连续监测血清IMA,CK-MB,CTnI水平,另选91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组,通过绘制IMA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适截断值(cut off值),比较IMA与传统心肌标志物在ACS不同时间的阳性率.结果 ACS组IMA水平(88.3±17.2 U/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1.3±5.4 U/ml),t=2.147,P<0.05;心肌缺血4 h以内IMA阳性率(87.2%)明显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CTnI:8.5%;CK-MB:44.7%),χ2=63.2,P<0.05.结论 IMA对ACS患者早期心肌缺血的诊断明显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而在ACS患者中、晚期意义不大.

  • 联合检测缺血修饰性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顾志淼;薄小萍;王强;龚杰;羊镇宇(通讯作者)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IMA)、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 -CRP)及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 ,cTnI)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192例在胸痛3小时内就诊的患者,分别即时和在3-6小时内抽取两次静脉血,检测血清IMA、hs-CRP及cTnI水平;并根据终的临床诊断分组,其中130例ACS患者入选ACS组,62例排除ACS的胸痛患者入选对照组即非缺血性胸痛组(NICP);比较两组患者在胸痛3小时内和3-6小时两个时间段IMA、hs-CRP及cTnI的水平。并分别评价在胸痛早期单独或联合应用对ACS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胸痛发作3小时内,ACS组的IMA、hs -CRP水平已显著高于NICP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TnI水平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胸痛发作的3-6小时内,ACS组的cTnI、IMA、hs-CRP均显著高于NICP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胸痛发作3小时内,单独应用IMA诊断 ACS的敏感性为86.15%,特异性为79.49%,准确性为82.13%;高于应用 hs -CRP或cTnI单独诊断 ACS的敏感性(分别为53.84%,34.62%),及准确性(分别为61.23%,57.29%)但特异性低于 cTnI(91.18%)。IMA 联合cTnI或 hs -CRP二联与单独应用 IMA相比,灵敏度和准确度显著提高,各组中 IMA 联合cTnI和 hs -CRP三联的灵敏度、准确度高。结论:血清 IMA 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可能优于cTn I和 hs -CRP对 ACS发病早期的心肌缺血诊断作用。联合检测 IMA、hs -CRP及 cTn I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 ACS有一定价值。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吉廷

    重组人脑利钠肽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一种多肽类神经激素,作为一个重要的代偿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临床应用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 急性冠脉综合症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张晓霞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序贯剂量,半年后比较两组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治疗组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有更大获益.

  • 院前急救网络在社区心血管急症救治中的作用

    作者:方圆;刘益萍;钱爱民;陈燕咪

    通过回顾2009年起上海市虹口区卫生局组建的区域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与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建设运行情况,以及转诊抢救成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例,总结出以院前急救网络为起点的链式急救系统是提高社区心血管急症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搭建院前急救网络的主要平台.同时总结院前急救网络运行中的经验、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 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作者:韩静华;郑朝霞;李伟刚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临床病情变化快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症,很容易导致心肌梗死,故治疗UAP对延缓冠心病病程的进展,降低老年冠心病的病死率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慧;耿海华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12/2009-05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和CAG检查,记录CAG结果和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ACS患者中U波倒置的患者30例,尤U波倒置的患者39例.U波倒置患者UA和STEMI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而NSTEMI的患病率则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U波倒置患者与非U波倒置患者相比,E值下降、A值升高、E/A下降、EF值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造影结果显示,U波倒置患者与无U波倒置患者在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发生率相似;左主干和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比较,U波倒置患者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U波倒置患者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U波倒置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U波倒置患者的冠脉病变表面形态以复杂病变为主,而无U波倒置患者以简单病变为主,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30例U波倒置的ACS患者的U波倒置深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显示: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与U波倒置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小川;常文雄;高峰;王晨霞;刘兆英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或)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6例ACS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8例,非Q波心肌梗死2例;单支病变12例,双支病变24例,三支病变10例.分别行PTCA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成功45例,失败1例,成功病例血管TIMI均恢复为Ⅲ级.随诊2~22个月,4例有心绞痛发作,但均能用药物控制.结论PTCA和(或)支架置入术是ACS病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疗效分析

    作者:郝增光;王彦方;杨睿;李现立;郑晓晖;葛慧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常规药治疗并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改用阿托伐他汀80mg,Qd,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UAP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改善心绞痛的症状.

  • 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后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加平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在介入治疗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现象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治对策。结果35例血管迷走反射患者中,共计32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其余3例患者由于血压持续降低而需转院治疗。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现象的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胸闷、心率明显减缓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疼痛刺激、血容量不足以及精神因素等,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 氯吡格雷治疗NSTE-ACS无/低反应后联合疏血通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英华

    目的分析探讨治疗NSTE-ACS氯吡格雷无/低反应患者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NSTE-ACS经氯吡格雷治疗无或低反应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仅接受西药治疗(每日使用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150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GRACE缺血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GRACE缺血评分改善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CRUSADE出血风险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用于NSTE-ACS氯吡格雷无/低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 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5例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黄青;王佩;徐清斌

    在临床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是较为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症,严重者会导致心脏性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对2013年01月~2014年07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银杏叶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龚红刚

    目的采取银杏叶联合阿司匹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讨论其临床疗效,以期能够寻找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6月收治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20例,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分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普通治疗组接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标准化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酯、钙离子抗结剂、β-受体阻滞剂等规定用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在进行标准化治疗外加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并且随访1年。结果心绞痛症状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1.66%,普通治疗组有效率达到83.33%,数据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对室性心律失常症状有效率达到98.33%,普通治疗组对室性心律失常症状有效率达到95%;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60例中,复发者3例,复发率为5%,普通治疗组患者60例中,复发者4例,复发率为6%,数据差距不显著(>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中,在标准治疗外加用银杏叶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显著促进患者康复,有效的消除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作者:季竹君;李旭东

    目的:本试验通过对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检测,探讨该炎性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2月在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85例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20例(排除慢性炎症、急性感染、肾病、肿瘤、肝功能异常、结缔组织病等疾病),年龄为40~72岁,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4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具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年龄在40~83岁,心肌梗死组(MI组)24例,均为发生心肌梗死后1~10d,年龄在43~82岁。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第2d清晨空腹时用真空生化采血管抽血3ml,提取血清。hs-CRP由湘雅二医院检验科测定,Lp-PLA2及IL-1用ELISA法测定,并将三组结果分别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外周血中Lp-PLA2、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心肌梗死组血清水平高。结论 Lp-PLA2、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与ACS有密切联系,均可作为AC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何伟喜;谭莉;王丽君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我科近2年收治的82例ACS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日期的奇偶分为1组和2组,各41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1组给予10mg/d的阿托伐他汀,2组剂量为40mg/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通过治疗后血脂指标均有所改善,但2组血脂改善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1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4.39%,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9.76%,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1组不良反应为9.76%,2组不良反应为9.76%,无差异(>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更能有效改善ACS血脂,同时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制得临床推广使用。

  •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应用

    作者:张峰娟;刘金帅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出血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对比其疗效。结果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出血,所占比率为10%,未出现重度出血患者。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出血,所占比率为6.7%,未出现重度出血患者。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26.7%。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6.7%。结论相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替格瑞洛起效更快,个体差异也较小,可有效控制患者轻度出血症状的发生,并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慢血流老年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效果观察

    作者:冯传明;王海明;孙晓斐;徐勤成;魏子秀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慢血流老年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慢血流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7例急性冠脉综合症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介入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随访1年,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从疗效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57/60),与对照组的96.5%(55/57)对比并无显著差异(>0.05);从随访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7%(1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慢血流老年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疗效较好,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应当对此类患者进行重点关注,做好预防措施。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分析

    作者:刘静波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睡眠质量、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结果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睡眠质量、SAS和SD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可以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305 条记录 14/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