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颞浅筋膜瓣预构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守亮;黄伟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预构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背阔肌皮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修复皮瓣的存活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存活率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

  • 预构皮瓣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培礼;李健宁;毕洪森

    一、预构皮瓣的概念预构皮瓣(Prefabricated Skin Flap)广义的概念是:在皮瓣形成或/和转移之前,按一定的设计,通过手术预先将皮瓣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其满足一定的功能和外观要求,便于器官组织的修复和再造,更好的恢复器官组织功能和形态.预构(Prefabrication)一词早由Bakamjian和Holbrook于1973年用带蒂皮管转移重建食道时描述.1994年Prifag提出:将血管植入形成的轴型皮瓣称为预构皮瓣(Prifabricated);而将皮瓣中加入软骨、骨等称为预置(Prelamination).我国学者同意Prifag的观点:预构皮瓣是通过将知名血管或含有知名血管的筋膜、肌肉等组织移植于本来没有知名血管的部位的某一层次,或将游离皮片移植于含有血管束并有丰富血运的筋膜、大网膜等组织上,通过重新血管化形成的轴型皮瓣.

  • 兔股动脉和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实验观察

    作者: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冷向锋;冯永强;李昊

    目的 通过兔股动脉、静脉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微循环血流晕动态变化、光镜下结构的改变及其成活面积,为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单纯预构轴型皮瓣组及无蒂游离皮瓣组,每组4只,前2组股动脉、静脉移位后,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预构轴型不扩张皮瓣组分别在肉膜深面置入容量为50 ml长方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7 d后开始注水;无蒂游离皮瓣组为对照组,未采取预构及扩张处理.定期对4组皮肤进行微循环血流量检测,并取样进行光镜观察.预构术后52 d,前3组形成以预构股动静脉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游离皮瓣组则形成无蒂游离皮瓣后均原位缝合,观察其成活面积.结果 预构轴型扩张皮瓣组较其他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成活面积大[(97.54±2.73)%],光镜下改变显著(P<0.05).结论 扩张术能促进预构轴型皮瓣的血管化进程,明显增大预构轴型皮瓣成活面积,增加其移植的安全性.

  • 预构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勇;李健宁

    预构皮瓣是按治疗的需要,不受血管分区限制,将非轴型皮瓣供体人为地转化成为轴型皮瓣的一种手术方式,在没有轴型血管的供区先用手术的方法将知名的血管移植于其下,或将皮片移植于含有丰富血管的组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血管化后,再按轴型皮瓣移植,大大地增加了皮瓣的面积,改变了皮瓣的厚度,丰富了手术的方式。预构皮瓣作为整形外科的一项新技术,解除了局部原有的解剖结构对皮瓣设计的束缚,创造出所需的皮瓣和复合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拓宽了重建外科的治疗手段,提高了因创伤、烧伤及外科手术切除而造成缺损的治疗能力。由于这种皮瓣供区、皮肤的颜色、质地和皮瓣的厚度可以高度选择,在整形美容外科方面有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回顾以前发表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和临床的角度论述预构皮瓣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一、历史回顾 Diller[1]是第一个提出预构概念者,在1966年,建立了带血供的回肠预构的瓣模型,Washio[2](1971)用狗做试验,把一段带血管的肠管脱去粘膜后转移到腹部皮下,创造一个能转移的复合组织。Orticochea[3](1971)首先描述血管植入概念在临床的应用,他把颞浅血管转移到耳后皮肤,过一段时间后,这个被颞浅血管灌注的皮瓣被成功地作为复合组织瓣进行鼻再造。Erol[4](1976)通过试验证实,将需要移植的皮片直接覆盖到外置的股血管表面,能预构成血管化的局部带蒂皮瓣并行转移,他用这种技术成功地治疗了10例临床病例。Yao[5](1981)是第一个描述用显微外科技术转移预构的复合组织的作者,通过植入一个轴型血管蒂进入随意皮瓣中,而使其转变成轴型皮瓣。并于1982年[6]在临床上通过植入旋股动静脉血管束至大腿内侧皮瓣内,6 w后,转移26 cm×16 cm游离皮瓣重建烧伤病人的颈部并获得成功。并第一次提出了预构(Prefabricated)这个名词。 这些早期研究构筑了预构皮瓣的基本框架,即将皮片移植于轴型血管上或将轴型血管移植于皮瓣中,作为轴型皮瓣转移,预构的皮瓣可以为含有肌肉的肌皮瓣及含骨和软骨的复合组织瓣。为预构皮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预构皮瓣的基础研究已证实将血管植入几天内就能刺激产生新生血管,8~12 w就能产生广泛的新生血管。血管再生的过程与载体的大小、接触持续的时间以及靶组织的性质直接相关。延长血管植入和皮瓣移植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提高皮瓣远端的存活力。预构皮瓣的血液供应来源于植入的血管,其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不受受体床的血管形成过程的影响。从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的存活力与血流情况观察,预构皮瓣的存活力明显好于随意皮瓣,但不如轴型皮瓣,新生血管的形成早开始于植入的血管束的远端,并逐渐扩展到整个皮瓣。这些实验研究分别被Morrison[7] Komuro[8]Ono[9]等人所证实。

  • 扩张预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颈部瘢痕

    作者:王爱武;张万锋;李金有;张小峰;梁锋;牛雪涛;李林;赵丽靓;高秋芳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 鼻再造术中衬里组织的修复方法

    作者:李玉萍;姜浩;顾斌;沈国雄;李青峰

    目的 探讨鼻再造术中衬里组织的修复方法.方法 根据局部组织条件,应用局部翻转皮瓣、口腔黏膜瓣、鼻唇沟皮瓣和预构皮瓣等方法,对24例鼻缺损患者的鼻衬里进行了修复,并转移额部皮瓣和移植自体肋软骨行鼻再造术.术后通过6~34个月的随访,以了解鼻腔衬里组织的情况,如挛缩、破溃等,评价各方法的疗效.结果 本组17例采用局部翻转皮肤、瘢痕作为鼻腔衬里,1例采用口腔黏膜瓣,5例采用局部皮瓣,1例采用预构皮瓣重建衬里.再造鼻额部皮瓣及衬里皮瓣均存活,外形逼真,仅瘢痕瓣通气不良.结论 在鼻再造术中,正确评估鼻部缺损范围、程度及鼻周残留组织量,选择适当的衬里修复手术方案,可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预构皮瓣可以很好地修复复杂鼻缺损的衬里.

  • 预构眼睑组织修复睑缺损

    作者:周传德;李森恺;李养群;赵振民;杨明勇;黄渭清;唐勇

    目的介绍预构眼睑组织修复睑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扩张后的颢浅血管额支岛状复合组织瓣(皮肤+额肌+口腔硬腭粘骨膜)转移、修复睑缺损.结果本方法修复先天性睑缺损3例,外伤后睑缺损2例,获良好疗效.结论预构眼睑组织修复缺损的方法是一种合理、实用的修复眼睑缺损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预构皮瓣的应用进展

    作者:展望;宁金龙

    将知名血管束或含知名血管的小组织瓣,移植入随意皮瓣中,两者愈合血运沟通后构成新的轴型支瓣称为预构皮瓣.1预构皮瓣的原理沈祖尧[1,2]将血管束埋植于供区,造影发现:1~2d植入的血管束旁有造影剂溢漏现象,随时间增长,植入血管旁的微小血管显影越来越多,先是围绕血管纵向排列的较多,随后可见垂直向皮瓣真皮发出更小的血管分支,2~3周贯通整个皮瓣,4周达高毒.植入血管与皮瓣间建立血液循环联系有两种情况:①新生血管与皮瓣原有血管的相互吻合、沟通.

  • 预构皮瓣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昝涛;李青峰

    目前,对于预构皮瓣的构建方法基本成熟,多种预构皮瓣已经在临床上应用,带来了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预构皮瓣的形成依靠血管再生,转移前皮瓣成熟程度判断的困难,影响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如何有效地诱导血管的再生,加快血管化进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预构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青峰;平萍;张涤生

    目的研究使用重组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预构皮瓣存活的作用,探讨VEGF能否促进正常血供组织的血管化.方法取大鼠自体尾动脉8 cm移植,两端分别与股动、静脉吻合,成环状植入下腹部皮下组织,对照组局部应用0.9%NaCl和16%聚乙烯乙醇,实验组将VEGF分别溶于0.9%NaCl和16%聚乙烯乙醇局部应用.分别于术后3,4,5周以植入的尾动脉为血管蒂于下腹部形成3 cm×4 cm大小皮瓣,游离掀起皮瓣后缝回原处,7d后运用面积仪测出存活皮瓣面积的百分比.结果第5周后的皮瓣存活率VEGF组(75.00%,58.41%)明显优于实验组(10%,25%).结论 VEGF有利于预构皮瓣的存活.

  • 应用预构技术重建毁损脸面的12年经验总结

    作者:昝涛;李海洲;顾斌;刘凯;谢峰;谢芸;魏娴;高雅姗;黄昕;李青峰

    目的 总结应用扩张预构皮瓣技术重建毁损脸面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9月至2016年6月,应用自体组织全脸面预构重建技术治疗面部Ⅲ~Ⅳ型缺损49例.一期治疗,获取旋股外侧血管降支联合肌间隔筋膜瓣,将其植入颈胸部皮下,与面动静脉或甲状腺上动静脉吻合,构建前胸区预构皮瓣,同期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二期治疗,针对部分不耐受扩张的患者,采用皮瓣内干细胞移植治疗,实现皮瓣的超量扩张.三期治疗,以预构血管为蒂,移植预构脸面,术前针对可能出现转移后血运障碍的皮瓣进行外科延迟,术中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评估皮瓣的血运情况,决定是否采用第2或第3乳内动脉穿支或胸外侧动脉穿支进行血管增压.后期修整,以凸显面部轮廓与五官的精细结构.采用A&F评价法对每位患者修复前后面部的形态轮廓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49例严重面部毁损病例,5例接受了干细胞注射治疗.扩张容量达2530~3500 ml,皮瓣面积23 cm×18 cm~34 cm×32 cm,25例选用血管增压.术后1例发生了5 cm×2 cm的坏死,4例尖端坏死,其余皮瓣成活.经A&F标准评估,49例患者面部形态(1.15比2.29)和功能(0.86比2.42)得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微笑、眨眼和皱眉等表情得以体现.结论 自体全脸面预构重建技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形态和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绝大多数全脸面毁损的患者.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历史、发展、技术变革及临床应用创新

    作者:黄长瑾;宋维铭

    背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利用扩张器对皮肤软组织进行扩张,产生"额外"组织用于体表各部位缺损的修复重建,经历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整形外科的常规修复重建方法.目的:回顾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发展、技术变革与临床应用创新,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方法:PubMed数据库检索"tissue expansion,tissue expander,histology,pre-expanded flap,prefabricated flap,perforator flap,skin transplantation,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主题词及相关自由词;中国知网检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组织学,预构皮瓣,穿支皮瓣,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关键词.共检索到4189篇文献,终纳入105篇作为参考文献.结果与结论:①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预构皮瓣技术、穿支皮瓣技术、影像学技术、干细胞移植技术等相结合,可形成面积更大的扩张皮瓣,扩大了修复范围;②开创了单一预构扩张皮瓣进行全颜面修复重建技术,被称为"中国式换脸",优于既往异体面部移植方法,是整形修复外科重要的医学创新.

  • 组织扩张对预构轴型皮瓣血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华彬;陈骥扬;宋保强;莫军;孙东原;伍玉玲;赵芳;鲁开化

    目的研究组织扩张对预构轴型皮瓣血供范围的影响,为临床上获取更大面积的预构轴型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同一只兔子腹部的左右侧分别设计、完成以股动、静脉为轴型血管的预构皮瓣,右侧腹部仅预构皮瓣未埋置扩张器(未扩张组),左侧预构皮瓣下埋置扩张器进行扩张(扩张组),分别于预构术后1、3、5、7、10、14、21、28、56天对扩张组与未扩张组预构皮瓣血供范围进行相关检测.结果预构皮瓣经扩张后其轴型血管供血范围明显大于未经扩张的预构皮瓣(P<0.05).结论扩张术可加速皮瓣预构进程,增加预构轴型皮瓣的存活面积.

  • 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和传统预构皮瓣修复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宇翀;吕川;朱吉;戴海英;赵辉;范勇杰;孙梦妍;武铠;薛春雨

    目的 比较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和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效果的差异.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40只),A组大鼠采用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修复创面,B组采用传统预构皮瓣修复创面;分别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第7、14、21、28天)通过皮瓣观察、活动度观察、肿胀度观察、组织学观察、影像学观察等方法比较两组皮瓣修复效果的差异.结果 A组在皮瓣观察、双腿活动度、双腿肿胀度方面都与B组无明显差异;影像学观察发现,A组皮瓣血液灌注优于B组皮瓣;A组皮瓣厚度优于B组皮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真皮复合组织瓣是一种理想的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创面的方法,其修复效果优于传统预构皮瓣.

  • 皮瓣移植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军辉;邢新

    皮瓣移植技术作为一种修残补缺的手段,是修复重建和整形外科医师对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1].20世纪50年代以前,移植皮瓣的类型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50~60年代,有较多的肌瓣和轴型皮瓣移植术的报道;70年代,随着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开展,出现了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80年代,有了逆行岛状皮瓣、筋膜皮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构皮瓣等移植术的报道;90年代,又出现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穿支皮瓣移植术等[2].

  • 应用预构皮瓣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蓉;陆文婷

    目的 探讨应用预构皮瓣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行预构皮瓣技术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9例,做好扩张器植入期、注水期以及预构皮瓣转移术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8例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应用预构皮瓣治疗成功,成功率达到88.9%;1例患者部分皮瓣坏死,经重新修复治疗后痊愈.结论 系统、规范地观察及护理可预防和减少预构皮瓣治疗颜面部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及时的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 颞浅筋膜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柏国芳;谢峰

    目的 观察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应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治疗10例大面积面部缺损患者.分离颞浅筋膜瓣,返折后固定于颈部预扩张皮瓣下方,并放置扩张器;经5~6个月的扩张获得足够的新生皮肤后,设计皮瓣,形成以颞浅筋膜为蒂的岛状皮瓣,将皮瓣转移修复面部缺损.结果 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皮瓣后,可使扩张量达到400~800 mL,平均修复面积为129 cm2,大小8 cm×9.5 cm~14 cm×14 cm.扩张过程中未出现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本方法成功修复10例患者的面部缺损,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与面部皮肤接近.结论 采用颞浅筋膜瓣预构颈部扩张皮瓣,可有效增加扩张皮肤血液供应,从而获取较大面积的扩张皮肤进行面部修复.

  • VEGF促进预构皮瓣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继英;昝涛;李青峰

    目的 探讨VEGF重组蛋白促进大鼠预构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存活面积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大鼠腹部预构皮瓣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VEGF 165(组Ⅰ)、PBS(组Ⅱ);4周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原位缝合;术后7 d对皮瓣存活、血管新生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组Ⅰ、组Ⅱ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66.13%±9.9%,55.59%±13.06%(P<0.05);组Ⅰ与组Ⅱ比较,微血管显影血管网更丰富,范围更广,分支更粗,内含墨汁的血管在皮瓣的表皮真皮、皮下层均有分布;微血管计数组Ⅰ、组Ⅱ分别为25.83±6.33条/mm2,26.5±5.61条/mm2(p>0.05).结论 VEGF可以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率.

  • 头面部严重毁损的治疗进展

    作者:黄昕;昝涛

    烧伤、肿瘤切除、外伤等常导致严重的头面部缺损和畸形.此类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大,常伴复合组织缺损,并且由于面部对美学和功能的重建要求高以及人体缺乏适宜的修复材料,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该文回顾近年文献,重点阐述自体组织重建与同种异体脸面移植用以治疗此类缺损的进展情况,主要涉及两者的适应证和局限性,同时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展望.

  • 严重创伤畸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研究进展

    作者:李青峰

    严重创伤畸形,是指因烧伤、交通伤、工业伤和爆炸伤等常见重大创伤所致的重要体表器官缺损、畸形和功能障碍.这类疾病具有二大特点,一是高发性和多发性;二是高危害性.作为创伤治疗的主要学科,目前应用的主要修复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治疗目的仍以“创面修复”为主;治疗手段则仍采用“创伤修复创伤”模式,尚不能达到“形态和功能”重建的治疗目的.本项目是通过将分子生物学、干细胞、数字医学等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整形外科技术的结合,发展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新方法.完成情况如下:①建立了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主的预构组织血管化生成新技术.②提出并建立了以预构皮瓣技术结合传统皮肤扩张技术为基础的体表组织器官修复再造新理念和新技术.③完成了软组织动态三维力学数字化分析,三维数字模拟软件应用与开发,实现了在2~3种代表性颅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④建立和改良了“咬肌神经修复支配面肌功能”“胸锁乳突肌重建面瘫肌肉功能”等新的治疗方法.上述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显著提高了诸多常见病、疑难病治疗效果.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