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影响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的因素

    作者:沈建雄

    脊柱侧凸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除了冠状面上的侧凸外,还存在矢状面上的前凸/后凸和横断面上的旋转畸形.特别是胸椎侧凸患者,由于凸侧肋骨向后移位和旋转,使得凸侧胸腔冠状径减小,而凹侧肋骨塌陷,使该侧胸腔矢状径变小,终导致胸腔容积减小,压迫肺实质,限制气道的通畅及肺组织扩张,从而影响肺通气功能.

  • 扩张颞枕部轴型返流皮瓣修复鬓角缺失

    作者:杨增杰;范金财

    目的 探讨应用颞枕部扩张轴型返流皮瓣修复鬓角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8月到2016年6月应用扩张颞枕部轴型返流皮瓣修复烧烫伤后鬓角缺失患者21例,共21侧鬓角.一期手术前在患者患侧颞枕部利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颞浅血管分支走形方向并标记,避免术中损伤.一期手术于颞枕部埋置200ml至300ml扩张器一枚.后行局部注水扩张3个月.二期以颞浅血管为蒂形成扩张的轴型返流皮瓣修复鬓角缺失.结果 经过3~6个月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鬓角形态良好,鬓角毛发质地、颜色、方向及密度均满意.供区瘢痕隐藏在发际线以内.术后所有患者供区及受区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扩张颞枕部轴型返流皮瓣修复鬓角缺失疗效可靠,再造鬓角形态自然.

  • 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整形修复

    作者:陈言汤;刘林嶓;张建文;陈旻静

    我科自1990~1999年应用皮肤组织扩张术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及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前景

    作者:易成刚;郭树忠;张琳西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亦称为成血管母细胞或血管内皮干细胞,1997年由Asahara等[1]首次分离并证实人类出生后的外周循环血液中存在着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EPC,它在成年机体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一重大发现,为揭开血管新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目前,EPC在心血管及肢体缺血性疾病等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在整形外科领域,如皮瓣、组织扩张、损伤修复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扩张后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茹;乔群;张海林

    目的介绍扩张后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术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损、单纯乳腺腺体切除及乳房不对称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圆形扩张器埋置于胸大肌深面,超量注水30%~50%扩张后,维持3个月以上,二期将扩张器更换为乳房假体.结果临床应用9例,13侧乳房,其中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缺损2例2侧,单纯乳腺腺体切除4例8侧,乳房不对称畸形3例3侧,长随访2年,效果满意.结论扩张后假体置入乳房再造可以使患者获得接近对侧乳房的形态和大小,且没有再造术附加供区的创伤.放疗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放疗的患者慎用此法.

    关键词: 组织扩张 乳房再造
  • 组织扩张术在即刻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穆大力;栾杰;张保宁;陈戈

    目的 改进即刻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将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即刻乳房再造术中,避免再造乳房术后出现“补丁样”外观,并保留乳房再造的佳条件.方法 在乳腺癌切除后即刻于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圆形扩张器,并于术后8~12周注水扩张至理想体积.Ⅱ期再造手术采用硅凝胶乳房假体、背阔肌肌皮瓣+硅凝胶乳房假体、背阔肌肌皮瓣及DIEP皮瓣置换扩张器完成乳房再造.结果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该技术进行扩张法即刻乳房再造36例,平均完成乳房再造时间3.5个月.术后无假体外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出现,也无原手术切口的延长或新手术切口增加.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率达97.2%.结论 采用组织扩张法进行即刻乳房再造,可以保留佳的乳房再造条件,避免了术后放疗对乳房假体的影响,可以避免由于采用皮瓣修补胸部皮肤缺损而出现的“补丁样”外观,是理想的即刻乳房再造方法之一.

  • 组织扩张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缺损

    作者:李超;张新营;袁正江;陈永彩;卢宏;赵爱娟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扩张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在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方法 对22例足踝部大面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应用VSD负压装置吸引,同时小腿后侧置入皮肤组织扩张器,待创面整洁、扩张组织量充足后对创面进行修复重建.结果 22例患者中一期愈合的患者为18例,4例出现部分皮缘坏死,经对症处理后达到一期愈合.随访观察两年以上,局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组织扩张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 食管延长技术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中喜;樊长河;张华磊;陈亚军

    目的:应用组织扩张技术,利用自制的食管腔内液压传输延长器,对食管进行腔内纵向延长。探索食管延长的方法以及延长后食管的组织学变化,寻求治疗长段食管缺损或狭窄的新途径。方法:以成年犬为实验对象,切除犬食管中段3 cm,建立食管缺损动物模型,远端食管置入自制延长器延长食管,通过X线观察记录延长器延长食管过程及延长前、后食管的组织学变化。结果:7 d共延长食管3.5 cm,延长率100%。延长后食管壁的组织学改变是食管全层变薄,其中肌层变薄显著,肌纤维变细;浆膜层血管扩张,血管网增多。光镜下测量食管肌层厚度扩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在一定的持续张力作用下,可以纵向延长,无明显组织学损伤,本实验为手术治疗长段食管缺损或狭窄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 简易外部皮肤扩张术治疗Pilon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缺损

    作者:赵士君;燕冰;王爱国

    目的 探讨简易外部皮肤扩张术在治疗Pilon骨折术后皮肤坏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1月采用简易外部皮肤扩张术治疗的12例Pilon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2~58岁,平均(45.30±8.91)岁;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8例;缺损部位长约9.1 cm、宽约3.9 cm;3例为开放性骨折部位皮肤坏死,9例为术后手术切口部位皮肤坏死.皮肤坏死部位彻底清创排除感染后,克氏针间断穿过皮肤,在克氏针两端各绕一个无菌橡胶管与对侧创缘的克氏针两端相连接,给予适度拉力,拉力大小以两侧皮缘仍有渗血、皮肤颜色无明显苍白为度,两端橡胶管以止血钳固定.利用皮肤的延展性和橡胶管的拉力作用使皮肤逐渐延伸,逐渐缩小并缝合创面.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12例患者创面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4周,平均(2.50±0.59)周.12例患者全部牵张成功后直接间断缝合,其中4例患者因在外露内置物或肌腱表面牵张缝合,致使部分牵张皮肤延迟愈合,再次缝合后愈合.牵张后的皮肤色泽正常、毛发生长正常、弹性良好、无臃肿且触痛觉正常.结论 简易外部皮肤扩张术治疗Pilon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瘢痕皮肤扩张术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夏来启;谷才之;郑艳

    采用受损皮肤扩张后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功能部位瘢痕切除后的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4例采用邻位扩张瘢痕皮瓣修复术;5例采用扩张后游离皮片移植修复术.6例患者经术后随访6~24个月,其外形及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瘢痕皮肤扩张术修复大面积烧伤后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关键词: 瘢痕 组织扩张 康复
  • 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和修复兔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任德胜;邹音;谢维炎;王保利;熊斌;吴欣乐;钟汉生

    目的探索使用扩张法将周围神经缓慢延长至足够长度以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白兔制作周围神经缺损模型,比较分析用组织扩张法将神经延长后对接与进行神经移植的治疗效果并在完成实验全过程后切取吻合后的神经进行组织学对照检查。结果原位切断对接和神经延长后对接的效果稍优于神经移植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组织扩张法缓慢延长周围神经地修复效果比自体神经移植好。

  • 血管移植技术在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元波;范金才;唐欣;焦鹏;刘立强;王黔;田佳;甘承

    目的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 cm,筋膜瓣面积5.0 cm×5.0 cm~6.0 cm× 8.0 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 cm×8.0 cm~7.0 cm×17.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 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 组织扩张对预构轴型皮瓣血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华彬;陈骥扬;宋保强;莫军;孙东原;伍玉玲;赵芳;鲁开化

    目的研究组织扩张对预构轴型皮瓣血供范围的影响,为临床上获取更大面积的预构轴型皮瓣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同一只兔子腹部的左右侧分别设计、完成以股动、静脉为轴型血管的预构皮瓣,右侧腹部仅预构皮瓣未埋置扩张器(未扩张组),左侧预构皮瓣下埋置扩张器进行扩张(扩张组),分别于预构术后1、3、5、7、10、14、21、28、56天对扩张组与未扩张组预构皮瓣血供范围进行相关检测.结果预构皮瓣经扩张后其轴型血管供血范围明显大于未经扩张的预构皮瓣(P<0.05).结论扩张术可加速皮瓣预构进程,增加预构轴型皮瓣的存活面积.

  • 扩张额部颞浅血管蒂皮瓣修复鼻部分缺损

    作者:王丹茹;钱云良;杨军;章一新;张余光

    目的 在传统额部皮瓣的基础上,探索以减少传统的方法继发额部瘢痕的鼻部分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将100~150 ml的软组织扩张器置入鼻缺损同侧额部皮下的颞浅血管额支的深面.Ⅱ期将扩张后的皮肤,根据鼻缺损的形状和大小,切取以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额部皮瓣修复鼻缺损.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在额颞部的发际缘.结果 自2003年7月至2006年11月,采用此皮瓣修复鼻一侧的全层缺损的患者7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患者3~6个月,鼻形态较好,供区无明显的继发瘢痕.结论 扩张额部颞浅血管蒂额部皮瓣是修复鼻部分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皮瓣,此手术方法可有效地改善传统的方法继发的额部瘢痕.

  • 应用组织扩张器修复35例疤痕性秃发

    作者:李禹楠;金晟

    [背景]评价应用组织扩张器修复疤痕性秃发的疗效.[病例报告]往35例疤痕性秃发病人秃发区周围的正常头皮内植入扩张器,扩张头皮至超过疤痕面积的2倍,切除全部疤痕,移植皮瓣修复秃发区.全部病例均1次性修复完成,取得满意的疗效.[讨论]应用组织扩张器修复疤痕性秃发的手术操作简便,创面小,疗效好.

    关键词: 脱发 瘢痕 组织扩张
  • 组织扩张后行假体乳房再造的对称性处理

    作者:李比;夏有辰;张洁;潘柏林;马建勋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后使用假体进行乳房再造过程中,可使两侧乳房对称的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对48例患者行组织扩张后假体乳房再造,在再造过程中采用对称性处理,方法包括:①选择直径与健侧乳房基底直径相近的扩张器,对称位置埋置,下极位置低于对称下皱襞2~3 cm,超量注水扩张;②依据扩张器注水容积,模拟假体容量及健侧乳房的三维摄像数据选择大小、形态适合的假体;③采用包括患侧的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背阔肌肌瓣移植、乳头乳晕移位,健侧乳房缩小、假体置入增大、上提固定等对称性修整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后双侧乳房均达到基本对称,患者对再造效果满意。结论对乳房准确的测量,选择合适的扩张器,置入恰当的假体,结合两侧适当的修整,可以获得对称的再造效果。

  • 组织扩张与机械牵拉对皮肤组织表达硫氧还蛋白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付思祺;范金财;焦虎;刘立强;甘承;田佳;陈文霖;杨增杰;殷竹鸣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XN)在扩张皮肤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行额部扩张器取出术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额部扩张器张力大点(扩张组)以及颞部行附加切口处(对照组)的全层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TXN蛋白在扩张皮肤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 扩张皮肤组织中TX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为进一步研究TXN在组织扩张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作者:范志宏;平萍;陈蕊

    人体皮肤软组织可随深部结构的膨胀而逐渐伸张,这一生理病理现象给予整形外科医生以启发.1957年,Neumann将聚乙烯气球(囊)埋置于乳突区皮下致使组织扩张,试图为一例创伤性耳廓部分缺损的患者施行耳廓再造术,但因供注射空气用的聚乙烯导管的一端置于皮外而失败.

  • KAI1基因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修海;刘跃晖;何云南

    肿瘤的转移是由肿瘤原发灶直接向周围组织扩张或者通过血液、淋巴转移的肿瘤细胞在远处组织落户形成新生肿瘤的过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的过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可作用于肿瘤转移过程的不同环节,对肿瘤转移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KAI1基因 (是中文拼音KANG AI1的缩写,又称抗癌1号)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它与许多恶性肿瘤的转移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KAI1基因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严重创伤畸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研究进展

    作者:李青峰

    严重创伤畸形,是指因烧伤、交通伤、工业伤和爆炸伤等常见重大创伤所致的重要体表器官缺损、畸形和功能障碍.这类疾病具有二大特点,一是高发性和多发性;二是高危害性.作为创伤治疗的主要学科,目前应用的主要修复技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足:治疗目的仍以“创面修复”为主;治疗手段则仍采用“创伤修复创伤”模式,尚不能达到“形态和功能”重建的治疗目的.本项目是通过将分子生物学、干细胞、数字医学等新知识新技术与传统整形外科技术的结合,发展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新方法.完成情况如下:①建立了干细胞移植治疗为主的预构组织血管化生成新技术.②提出并建立了以预构皮瓣技术结合传统皮肤扩张技术为基础的体表组织器官修复再造新理念和新技术.③完成了软组织动态三维力学数字化分析,三维数字模拟软件应用与开发,实现了在2~3种代表性颅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④建立和改良了“咬肌神经修复支配面肌功能”“胸锁乳突肌重建面瘫肌肉功能”等新的治疗方法.上述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展,显著提高了诸多常见病、疑难病治疗效果.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