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彭中鸿;刘劲松;李溪;李根涛;庞佳宁

    目的 探讨静滴氨甲环酸(TXA)联合关节腔注入肾上腺素(EPI)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量及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22例初次行单侧TK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给药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TXA+EPI组(n=31):松止血带前10 min给予TXA静滴(10 mg/kg),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向关节腔内注入EPI稀释液50 mL (1∶200000),注射后夹闭引流管2h;TXA组(n=31):于松止血带前10 min给予TXA静滴(10mg/kg),同时术后夹闭引流管2 h;EPI组(n=30):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向关节腔内注入EPI稀释液50 mL (1:200 000),注射后夹闭引流管2h;对照组(n=30):仅术后夹闭引流管2h.观察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3~5d髌上及髌下10 cm周径平均变化值、术后7d膝关节HSS评分,术后7d完善双下肢血管超声,随访3月,明确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TXA+EPI组、TXA组、EPI组较对照组在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3~5d髌上及髌下10 cm周径平均变化值上均显著降低(P<0.05),但在术后引流量上,EPI组较TXA组减少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其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HSS评分TXA+EPI组要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肾上腺素明显减少了初次单侧TKA术后失血,减轻了TKA术后膝关节肿胀,促进了患者早期膝关节的功能锻炼,加速了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有可能造成伤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临床应用需谨慎.

  • 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灵龙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在医院2014年4月到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抽取7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签法分组,治疗组(n=36)在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照组(n=36)则予以生理盐水静滴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5.56%,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②治疗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是(35.26±12.51)m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9.35±16.48)ml(P<0.01).结论 氨甲环酸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疗效肯定,并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女性打美白针要注意风险

    作者:

    “一白遮百丑”.“美白针”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有些人打美白针确实有效果,不过要注意风险,若属于禁忌人群则不要冒险尝试.其实是药物“副作用”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医生陈元良介绍,美白针里的成分大都是抗氧化成分,其中包括谷胱甘肽(Glutathione)、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和维生素C等.理论上说,谷胱甘肽有助于身体排毒,也可帮助细胞抗氧化,氨甲环酸则是可以用来控制黑色素的酵素作用,减少黑色素形成,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也具有抗氧化作用.

  • 红花逍遥颗粒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陆雯丽;陈军

    目的:观察红花逍遥颗粒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使用红花逍遥颗粒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使用氨甲环酸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显效时间、治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显效率为85.4 %,对照组的总显效率为61.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显效时间和基本治愈时间分别为(5.35±0.34)周、(8.95±1.17)周,对照组为(6.02±0.58)周、(10.58±1.58)周,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4.4%,对照组为3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中有3例(7.32%),对照组中有10例(24.39%)患者出现明显反弹现象,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逍遥颗粒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长期疗效稳定.

  •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作用研究

    作者:林燕

    目的:对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通过对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从而揭示氨甲环酸具有治疗黄褐斑的作用。结果在治疗黄褐斑的时候氨甲环酸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其能够使酪氨酸酶失去活性,终能够实现使色素消退并且使黄褐斑得到治疗的目的。结论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化学换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莉;王慧敏;周玉华

    目的:探讨化学换肤联合氨甲环酸药物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治疗组采用化学换肤联合氨甲环酸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氨甲环酸药物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66.7%,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学换肤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氨甲环酸.

  •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燕

    本文基于黄褐斑的病理变化,对氨甲环酸治疗该病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明确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治疗黄褐斑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 氨甲环酸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黑素细胞影响的研究

    作者:安彩霞;赵亚楠;王红娟;普雄明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代谢的影响.方法:设立紫外线照射组和非照射组,以不同浓度的氨甲环酸作用于黑素细胞,cck-8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多巴氧化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RT-PCR方法测定酪氨酸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氨甲环酸对两组黑素细胞的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的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P<0.05),两组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对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与中波紫外线照射无直接关系.

  • Q开关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琪

    黄褐斑是人类黑素形成功能紊乱导致的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由于疗效不确切且容易复发,促使研究者不断探索综合治疗的方法.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止血药物,它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抑制黑色素形成.Q开关激光是在选择性光热作用的基础上,将极强的能量瞬间发射于靶组织中,选择性破坏黑素颗粒.研究显示,Q开关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较单纯激光更有效.

  • 强脉冲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MASI评分观察

    作者:石莹莹;陈炜;王露萍;余丕军;柳逸

    目的:使用强脉冲光(IPL)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并使用MASI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一治疗.方法:12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1例,口服氨甲环酸联合IPL治疗;对照A组:41例,仅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对照B组:42例,仅使用IPL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MASI评分(黄褐斑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以MDR(治疗前后MASI分值下降率)作为有效性指标.结果:平均MDR治疗组(65.91±15.56)%,对照A组(56.53±21.25)%,对照B组(49.64±15.96)%,治疗组MDR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IPL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的效果良好,且联合治疗的疗效好于单一治疗.

  • 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孙慧;吴志波;倪小丽;陈韡;王大光

    目的:探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笔者科室就诊的黄褐斑患者9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62例,仅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32例,先采用微针导入氨甲环酸治疗4次,随后行Q开光1064nm激光治疗6次.治疗6个月后进行黄褐斑平均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同时患者接受满意度调查,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MASI评分由13.58±3.39降至8.79±1.69,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MASI评分由13.89±3.23降到10.74±1.92,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针联合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上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 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韦强梅;江贺;李冬花;吴志波;孙慧

    目的:观察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科室2016年4月-2017年10月门诊收治的26例黄褐斑患者,采用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皮秒激光治疗6次,每2次间隔4周.氨甲环酸口服方法为0.5g/次,2次/d,共5个月.分别于开始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由患者自行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开始后3个月、治疗结束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平均MASI评分较治疗开始前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后以及结束后3个月效果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效果轻度优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755nm皮秒激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作者:王冰倩;吕正涛

    目的:Q开关Nd:YAG 1064nm激光(Q-switched Nd:YAG laser,QSNY)是治疗黄褐斑的常用手段,该系统评价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评价QSNY联合氨甲环酸在治疗黄褐斑中的作用.方法:使用Pubmed,EMBASE,CENTRAL,ISI Web of Science,Wanfang和CNKI来检索关于氨甲环酸和黄褐斑的RCT.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和副作用发生率,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该Meta分析共纳入11篇RCT,包含526例QSNY联合氨甲环酸组患者,489例QSNY组患者.相比单用QSNY,QSNY联合氨甲环酸有着更高的临床治愈率(RR 1.98,95%CI 1.74,2.26),更少的副作用(RR 0.38,95%CI 0.24,0.62),且复发率更低(RR 0.36,95%CI 0.16,0.77).结论:氨甲环酸联合QSNY在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及复发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用QSNY.

  • 不同剂量及疗程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比较

    作者:邓梓丹;吴迪;栗丹;骆丹

    目的:比较口服不同剂量及疗程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A组:25例,口服氨甲环酸0.25g/d,6个月;治疗B组:28例,口服氨甲环酸 1.0g/d,3个月;对照组:19例,口服维生素C 0.6g/d,3个月.各组患者均外用3%熊果苷3个月.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由医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由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估.结果: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个月,两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6个月,治疗A组优于治疗B组.两治疗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剂量、长疗程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更安全、有效.

  • 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对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的疗效研究

    作者:吴亭妍;周炳荣;易飞;陶艳玲;苗颖颖;倪娜;马仁燕;许阳;徐百;骆丹

    目的:研究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对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募集60名无基础病的健康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生理盐水;0.5%氨甲环酸溶液组:受试者全面部使用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两组受试者均每周接受1次治疗,共治疗2个月,每周两组受试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后72h都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拍摄每组受试者治疗前后面部照片。通过皮肤状态问卷调查受试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1个月、2个月复测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黑素及皮肤弹性。结果:生理盐水组治疗后72h经皮水分丢失、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皮肤弹性与0.5%氨甲环酸溶液组无显著性差异;生理盐水组治疗后黑素数值显著高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受试者面部照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面部照片明显比治疗前肤色白皙;生理盐水组受试者及医生满意度显著低于0.5%氨甲环酸溶液组;生理盐水组及0.5%氨甲环酸溶液组皆无不良反应;0.5%氨甲环酸溶液组治疗后1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的黑素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的黑素值与初次治疗前测得的黑素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可明显改善中国女性面部皮肤暗沉。

  • 优化脉冲技术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作者:吴志波;芦桂青;孙慧;李冬花;李丙燕

    目的:探讨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luse Technology, OPT)联合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OPT组和联合组。OPT组:39例,仅接受OPT治疗;联合组:35例,接受OPT治疗的同时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OPT组治愈率20.5%,有效率64.1%;联合组治愈率31.4%,有效率85.7%,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OPT联合局部皮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能有效治疗黄褐斑,且安全性高。

  • 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朱江婷;叶俊儒;唐蓉芳;闫丕琢

    目的:观察点阵Er:YAG 2940nm激光联合美白针(氨甲环酸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静滴)治疗黄褐斑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皮肤科门诊4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采用点阵激光治疗,每4周1次,共12周,同时联合氨甲环酸注射液1g、还原型谷胱甘肽1.2g、维生素C4g静滴,每日1次,连续7d,间隔3周再行上述治疗,共12周;对照组:22例,予点阵激光治疗,每4周1次,共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患者感觉月经量减少,对照组1例发生色素沉着。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治疗组色斑复发率为5.2%,对照组为13.6%(P>0.05)。结论:点阵激光联合美白针治疗黄褐斑短期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为后续进行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 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赵欣欣;李平;李燕;邓颖;周丹

    目的:评估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器以大光斑低能量模式,波长1064nm,光斑6~7mm,能量2.0~2.5J/cm2对35例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以治疗处呈现微红为治疗终点,每月1次,共治疗5次,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0.25g/次,2次/d,连服4个月。结果:33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基本治愈9例(27.27%),显效19例(57.58%),好转4例(12.12%),无效1例(3.03%),总有效率达84.85%。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尚智伟;刘多丽;王为平;付宏伟

    目的:观察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2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2例,口服氨甲环酸片,外用氢醌乳膏;对照组:110例,口服维生素C片,外用氢醌乳膏。治疗4周、8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90.74%,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3.64%和67.27%,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周时,χ2=24.903, P<0.05;8周时,χ2=23.68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较轻微,停药后均消失。结论: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氢醌乳膏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安全快速,费用低廉、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Q开关激光辅助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陈晓莉;蒋艳;皮超;王鸿健;高鹃

    目的:观察Q开关1064nm激光辅助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入组女性黄褐斑患者共28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140例。治疗组:采用Q开关1064nm激光辅助口服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治疗6个周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46.43%,有效率75.0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7.86%,有效率32.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Q开关1064nm激光辅助口服氨甲环酸可以提高黄褐斑的疗效。

962 条记录 42/49 页 « 12...39404142434445...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