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甲环酸对损伤后皮肤纹理的修复作用

    作者:袁超;王学民;谈益妹;杨丽洁;高延瑞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化学损伤和物理损伤后皮肤纹理的修复作用.方法:5% SLS溶液反复涂抹形成化学损伤模型,3MED照射后形成物理损伤模型.两种不同皮肤损伤模型同时应用5%氨甲环酸水溶液进行涂抹.应用皮肤扫描仪对氨甲环酸组和自我修复组的皮肤纹理改变进行14天观察.结果:氨甲环酸可有效改善化学损伤后质地参数,物理损伤中仅可改善NRJ;氨甲环酸可改善两种损伤后的皮肤表面光滑度和细纹.结论:氨甲环酸在14天内对因化学或物理损伤引起的皮肤表面纹理有显著改善作用.

  •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徐高淳

    2010年1月~2011年8月,笔者科室采用Q开关Nd:YAG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股资料:138例黄褐斑患者均来自门诊,符合黄褐斑的诊断标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年龄26~52岁,平均36.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5年;对照组:69例,口服氨甲环酸,年龄24~47岁,平均35.2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4.3年,皮损表现为两颊、额、鼻及上唇浅棕色、黄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面积大小不一,对称分布.两组在分型、年龄、病程方面均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E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邸星星;韦文朗;杨敬娟;韦炫羽;张晶晶

    黄褐斑(chloasma)[1]又称为“肝斑”、“妊娠斑”,是一种发于面部的浅褐色或深褐色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因对容貌影响较大,有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2010年7月~2011年7月,笔者科室使用E光联合口服氨甲环酸治疗42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徐萍;单敏洁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中药治疗女性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每日2次,治疗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0.5g/天,共12周.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拟定的疗效判定标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43.3%,有效率66.7%;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0%,有效率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女性黄褐斑安全、有效.

  • 中西医结合配合光子照射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作者:夏琼平;黄绮梨;王婷婷;梁杰宝;肖薇;邓颖珊;张粤君;惠品香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配合光子照射治疗黄褐斑的新方法.方法:口服低剂量的氨甲环酸片和中药,并配合光子照射对639例黄褐斑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39例患者18个月.18个月后基本治愈者195例,占30.52%;明显消退者306例,占47.89%;好转者129例,占20.19%;无效者9例,占1.4%.除19例(2.97%)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33例(5.16%)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以外,均未见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光子照射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 甘露醇、氨甲环酸对兔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建;张小军;王守森;杨堃

    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机制复杂,致栓原因多,与临床联系为密切的有各种有创操作、卧床、不规范使用脱水药、止血药.因此,本实验选用甘露醇和氨甲环酸,对青紫蓝兔进行药物治疗,通过观察动物血液流变学和病理学改变,探讨大剂量甘露醇、氨甲环酸对兔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 强脉冲光自动脉冲技术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元文;徐军;刘秀峰;毛钰婷;潘文东

    目的 评价强脉冲光自动脉冲技术(automatic-pulse technology,APT)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APT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对照1组仅接受APT治疗,对照2组仅接受氨甲环酸治疗.APT治疗1次/月,5~6次为1个疗程,氨甲环酸胶囊口服,250mg/次,2次/d,疗程6~9个月.疗程结束后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有效率分别为75.86%,20.34%和43.64%,三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有个别病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均可耐受.结论 APT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疗效优于单用APT或单用氨甲环酸.

  • 氨甲环酸外用对小鼠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脱落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路雪艳;门月华;李云珠;刘静;赵暕;姜薇

    目的 研究外用氨甲环酸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在BALB/c小鼠背部制备慢性皮炎模型,皮损处分别涂抹5%氨甲环酸水溶液(氨甲环酸组)及蒸馏水(基质组),1次/d,共14d.测定两组小鼠经表皮水分丢失量及丝聚蛋白、外皮蛋白、转谷氨酰胺酶1和激肽释放酶7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基质组[(12.10±1.33)g/(m2·h)]相比,氨甲环酸组小鼠背部皮损处经表皮水分丢失量[(9.78±0.54)g/(m2·h)]显著降低(P =0.003),而表皮丝聚蛋白、外皮蛋白表达强度增强.氨甲环酸组丝聚蛋白(269.76±140.02 vs 1 335.80±396.34)、激肽释放酶7(113.49±71.80vs 659.44±368.33)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基质组(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能通过影响某些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脱落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

  •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豚鼠黄褐斑模型的观察

    作者:吴维子;罗滔;朱轶;李高峰;雷颖;谭军

    目的 探讨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外用对豚鼠黄褐斑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变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黄体酮注射联合中波紫外线照射20只健康雌性豚鼠背部皮肤诱导建立黄褐斑模型,测定背部皮肤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评估建模是否成功.成功建模后,在每只豚鼠模型中选择背部色素均匀沉着处皮肤,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照射组(超脉冲点阵CO2激光治疗)、外敷组(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联合组(超脉冲点阵CO2激光照射+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肉眼观察豚鼠造模前后和治疗后背部皮肤色素沉着改善情况.取正常豚鼠背部皮肤、造模后背部皮肤、治疗后第3、14、30天豚鼠背部皮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Fontana染色观察黑素颗粒含量及面积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豚鼠黄褐斑模型.治疗30天后照射组和联合组豚鼠皮肤色素评分、黑素颗粒含量、银染颗粒面积百分比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外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豚鼠皮肤色素评分、黑素颗粒含量、银染颗粒面积百分比均明显低于照射组(P均<0.05),空白对照组与外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脉冲点阵CO2激光辅助的氨甲环酸注射液外敷治疗豚鼠黄褐斑模型安全、有效,超脉冲点阵CO2激光与氨甲环酸存在协同作用,可能与CO2激光为氨甲环酸注射液建立了药物传输途径,促进了皮肤的药物吸收率有关.

  • 氨谷乳膏治疗黄褐斑40例临床观察

    作者:邓宝清;贺弋;梁瑞;黄志明;贾婕

    目的 观察氨谷乳膏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外涂6%氨谷乳膏2次/d,对照组40例外涂3%氢醌霜2次/d.两组患者同时口服维生素E 0.1g/次,1次/d,维生素C 0.2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黄褐斑评分和满意度评价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5.00%,治疗组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黄褐斑的面积、黄褐斑的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0%,治疗组为67.50%.结论 局部外用氨谷乳膏也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 红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作者:张璃;林孝华;唐东阳

    目的 对红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激光治疗:采用点阵模式,能量密度2.5 ~ 3.5J/cm2,每隔2周治疗1次,2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500mg,1次/d,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对患者进行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ASI)评分,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法进行疗效观察,记录起效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半年的治疗后,并随访半年至1年,11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色斑减轻,有效率为65.84%.停止治疗后8例患者出现色斑复发,7例患者在服药期间感觉月经量减少,未发现明显炎症后色素沉着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红宝石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是一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 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爱民

    黄褐斑是以颜面部色素沉着为主的损容性皮肤病,以肤色深和经常日晒的女性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中西医角度对黄褐斑的发病情况、病因、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整理,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 黄褐斑 氨甲环酸
  • 氨甲环酸在初次TKA术中的不同应用方式对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边卫国;杨康平;尹战海;张银刚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的使用不同方式对手术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在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 XA)的患者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3组术后失血量及输血量、观察深静脉血栓(DV T)形成发生情况及例数、术后患膝屈伸活动范围,术后6周HSS评分.结果:C组在术后失血及输血方面均优于A组与B组(P<0.01)且术后无静脉血栓出现.在术后功能康复方面,各组随时间进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术后3 d后A组、B组与C组比较膝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及术后2周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术后6周HS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减少输血率.其中,T XA复合无引流技术在减少出血方面效果更佳,不但不会增加血肿及瘀斑形成,而且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与屈伸功能恢复.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凝血功能异常6例报告

    作者:张毅;陈秀山

    例1 男,69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部感染于2005年3月2日人院.给予左氧氟沙星和替硝唑静脉滴注8d,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0g,每日2次),用药后4h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血便.实验室检查:WBC37.8×109/L,N 0.794/L,Hb76g/L,大便潜血OB((ⅢⅠ-));凝血酶时间(TT)59.1s(正常值12~16 s),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等基本正常.即给予奥美拉唑、氨甲环酸、立止血、维生素K1等止血治疗,患者便血得以控制.

  • 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阙武堂;邱汉民;李瑛;胡志龙

    目的:探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2014年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实验组术前20 min将1 g氨甲环酸加入5%葡萄糖250 ml溶液中进行静滴,对照组则静滴不加5%氨甲环酸的250 ml葡萄糖。对比两种不同手术的术中相关指标及发生术后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失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0.05);治疗组总失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栓塞病例。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过程中,应用氨甲环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使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同时避免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应广泛推广。

  •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并引流管夹闭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华贵;常炳营;王伟;张丽欣;郑晓梅

    目的:探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因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2例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4例):A组:关节腔内灌注低浓度的肾上腺素并引流管夹毕组;B组:局部灌注氨甲环酸并引流管夹毕组,C组:局部灌注生理盐水并引流管夹毕组。以观察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疗效与关节腔内灌注低浓度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并引流管夹毕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4h,48h引流量: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48h血红蛋白量: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48h血红蛋白的下降的百分比: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所有患者刀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发生,无1例肺栓塞发生。在关节腔内灌注低浓度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并引流管夹毕组(B组)34例病例中经B超发现2例肌间静脉血栓,给以抗凝治疗后康复。其中A组与B组,C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的OKS评分均无差异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及肾上腺素均能明显减少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但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比局部应用肾上腺素更安全,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白介素-6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陈明;杨峻岭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白素-6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年龄44~71岁,体重指数17~23 kg/m2.ASA分级Ⅰ~Ⅲ,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患者采用诱导完成后给予氨甲环酸负荷剂量15 mg/kg,10 min内推注完成后以500 mg/h的速率持续输注到手术结束,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关胸前和术后24 h经中心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CRP、IL-6和D-二聚体.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24 h的胸腔引流量,记录手术期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T组的术后24h CRP,IL-6,术后胸腔引流量均较C组低,围术期两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氨甲环酸可以减轻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炎性反应.

  • 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后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海存;李展振;吴沧陆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后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及术后功能恢复影响。方法对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于椎板切开后把2g氨甲环酸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灌注切口内浸泡1min,及术中缝合深筋膜后向切口内注射氨甲环酸10ml(1g);对照组患者于椎板切开后单用100ml生理盐水冲洗及术中缝合深筋膜后向切口内注射生理盐水10ml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12h、12~24h、24~48h失血量,输血量,术后第3d血红蛋白值、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原二聚体浓度,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术后12h、12~24h、24~48h失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第3d血红蛋白值,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D原二聚体浓度(D原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第3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感染病例及未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腰椎后路椎间Cage融合术切口内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术后伤口失血量、输血量,减轻血肿,促进切口愈合,还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此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氨甲环酸在髋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尉霖;张健

    氨甲环酸因能有效减少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其在髋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应用方式也较多样化,包括局部给药,静脉与局部联合给药,口服给药等.近年来,局部、联合给药的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而关于口服氨甲环酸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笔者对氨甲环酸尤其是当前口服形式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作一综述.

  • 氨甲环酸对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影响

    作者:徐应朋;陈岩召

    目的 评价术前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XA)对老年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1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DHS内固定的老年患者90例,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是否使用TXA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术前术后均未给予TXA;实验组45例,术前15 min静脉滴注TXA 20 mg/kg.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分别为(614.42±62.92)ml、(149.74±59.23)ml、(465.32±96.33)ml,低于对照组的(844.81±75.51)ml、(187.72±83.13)ml、(657.63±83.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率为33.33%,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术前使用TXA可以减少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

962 条记录 43/49 页 « 12...40414243444546...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