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卵巢上皮性肿瘤腹水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王彦洁;李小平;杨欣

    多数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及原发腹膜癌患者就诊时合并恶性腹水,其初始治疗以原发肿瘤手术和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为主,且病情多缓解,但一旦铂类化疗耐药,则治疗棘手.目前其治疗手段包括利尿剂、腹腔化疗和细胞因子等,但疗效不定.随着对恶性腹水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和新药物的研发,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Catumaxomab抗体和中成药等在恶性腹水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对于一些晚期恶性腹水,应采取个体化的多种综合治疗措施,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关注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 贝伐单抗及其联用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

    作者:裘雁冰;陆益;吴洪斌;凌云华

    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一种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是首个批准上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通过抑制能够刺激新血管形成的VEGF,使肿瘤组织无法获得所需的血液、氧和其他养分而终"饿死",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功效.于2004年2月2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贝伐单抗联合5-Fu化疗方案用于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药物,贝伐单抗单药治疗的有效率为15%-20%,与化疗联合应用的有效率为30%-50%.贝伐单抗及与化疗方案联用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出血、血栓形成、蛋白尿、心脏毒性等,严重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穿孔、伤口愈合并发症等.贝伐单抗单药使用的不良反应程度轻微,联用后贝伐单抗并不增加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石卫峰;归成;李晓宇;刘皋林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失明主要原因,AMD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湿性AMD更可能对视力产生严重危害.湿性AMD的治疗在过去的1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玻璃体内注射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湿性AMD的标准治疗,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及激光治疗逐渐被取代.临床使用的VEGF抑制剂中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贝伐珠单抗的疗效相似,贝伐珠单抗的治疗费用较低,康柏西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已被批准上市.该类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观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的Meta分析

    作者:蔡其明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1990年1月~2015年8月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和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并用Stata 12.0软件对其进行VEGF抑制剂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 纳入7个试验包括2340例患者.与无VEGF抑制剂治疗比较,VEGF抑制剂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总生存期(HR=0.71,95%CI:0.54~0.88,P=0.003)、无进展生存期(HR=0.57,95%CI:0.38~0.77,P<0.001)、总缓解率(RR=1.29,95%CI:1.11~1.47,P<0.001);VEGF抑制剂治疗可能发生更多3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VEGF抑制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尤其是较早接受治疗的患者.

  • 靶向药物诱导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仁;邵群

    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预后,而其诱导的高血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聚焦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的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其评估和管理.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珺莹;李红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血管生成是银屑病致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和血浆中显著升高,许多病例报告表明VEGF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有效。现有的VEGF抑制剂主要有3大类,包括抗VEGF单克隆抗体、VEGF受体拮抗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目前VEGF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 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孙瑶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尽管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已经日趋成熟,但对晚期或转移性宫颈癌疗效仍不尽如人意.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为晚期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 therapy,MTT)是针对可能导致宫颈癌癌变环节,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生物治疗模式[1-2].目前主要药物包括抑制表皮生长因子通路的药物(吉非替尼、特罗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通路药物以及小分子bcl-2抑制剂等.现将宫颈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吕亚青;吕回春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分子量为34 000~ 42 000道尔顿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正常组织器官和多种肿瘤组织中,具多种生物功能,通过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和信号通路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存活、迁移,是内皮细胞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1].如VEGF-A主要调节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VEGF-C和VEGF-D主要调节淋巴管生成.功能大致可分3个方面:(1)促进和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尤其是微小血管通透性;(2)促进内皮细胞增殖;(3)诱导特异淋巴管生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EGFIs)在肿瘤治疗中,是一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同时对内皮细胞分化、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本文主要对临床能够获取及使用频率较高药物进行介绍,以期提供参考.

  • 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观察

    作者:冯其高;曾琨;马大卉;田汝银;张国明;唐松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11例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1.5 mg,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人工晶状体情况及眼底情况、Zeiss stratus 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前佳矫正视力0.05~0.3,治疗后佳矫正视力0.6~1.0.随访期内未见眼压异常变化,人工晶状体未见异常,未见与药物有关的视网膜毒性反应.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前平均(563.37±147.86) μm,治疗后1个月平均厚度(208.47±86.34) μm,至末次随访平均厚度(202.12±78.27)Iμ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v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黄斑水肿明显消退.

  •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作者:毕华;陶磊;韩春梅;秦玺;范文红;杨靖清;丁有学;饶春明

    目的 建立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方法 利用HEK293细胞增殖抑制法测定重组人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生物学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含量;质谱法进行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液质肽图及糖基化位点分析、二硫键分析、N-寡糖糖型及比例分析;SDS-PAGE及SEC-HPLC法分析纯度;等点聚焦法进行电荷异质性分析;Edman降解法进行N-末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重组人VEGF抑制剂理化对照品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要求.结论 建立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符合理化对照品的相关规定,具有保证该理化对照品结构正确、质量可控的特点.检定合格的理化对照品可用于该类产品的常规检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王兰;饶春明;李永红;高凯;王军志

    目的 建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EGF Trap)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HEK293/D9/Flt-18R(al-pha)/Flt-IL18R(beta),clone V3H9细胞系,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Steady-Glo 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VEGF Trap的生物学活性检测,用VEGF Trap参考品计算供试品的相对百分效价,并对该方法进行精密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 VEGF Trap供试品及参考品在该方法中均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3批VEGF Trap原液和6批成品经3次测定,相对百分效价的平均值在(90.00±2.40)%~(116.77±16.50)%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1批VEGF Trap原液及成品经3次测定,回收率分别为(90.40±2.67)%和(117.20±18.12)%.结论 已成功建立VEGF Trap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VEGF Trap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秋虹;骆伟

    眼内新生血管是引起多种眼内血管疾病、导致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VEGF 抑制剂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因具有对眼内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被许多眼科专家尝试用于各类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文综述了近两年国外有关贝伐单抗治疗眼内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对其应用情况作一评估.

  • 消化系统肿瘤的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杨惠娣;倪洁

    作用于EGFR及VEGF的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日趋活跃.本文对该类药物如西妥昔单抗、erlotinib、吉非替尼和bevacizumab等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疗效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及其耐药机制

    作者:薛颖;李琦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列肿瘤前列.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是CRC治疗的主流方案.靶向治疗在CRC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延长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期耐药性对靶向治疗药物疗效的影响引起关注,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综述靶向治疗药物,特别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在CRC治疗中的耐药机制研究.

  • 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张莉霞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诊疗时已处于疾病晚期,近10余年来晚期胃癌的治疗没有重大突破,化疗的有效率较低,中位生存期7~9个月,2年生存率<10%[1].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及血管生成等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进展期胃癌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概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埃罗替尼、吉非替尼、贝伐单抗、RAD001(everolimus)等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报道.

  •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欣;王宝成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例新增患者[1].其治疗方法主要以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但此时,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治疗疗效也已达到了一个平台,无法再进一步提高.多种针对结直肠癌特定分子靶点和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的诞生才又使结直肠癌的疗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位生存期突破了24个月,并使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入了一片全新的广阔的领域.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除外科手术、放射和化疗的第四种治疗方法.

  •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丽珠;陈松

    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广泛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及病理性近视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也用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血管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也出现了很多并发症.就玻璃体内注射VEGF抑制剂对眼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眼压升高、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RRPE)、视网膜脱离(RD)、眼内炎、注射相关损伤、全身不良反应等并发症进行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对声带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前波;章薇;袁琨;屈季宁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对声带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15只家兔共30侧声带建立家兔声带损伤修复模型后,选择一侧声带作为实验侧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对侧声带作为对照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12只家兔24侧声带完成实验;分别在注射后1、2、3、4 w后各取3只实验兔麻醉后取双侧声带,采用Alcian blue、HE、Masson染色观察声带固有层中透明质酸(haluronic acid,HA)、胶原纤维蛋白及小血管组织的含量及变化.结果 术后1 w时,两侧声带HA、胶原纤维蛋白及小血管组织的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2 w时,实验侧声带固有层中小血管生成较对照侧明显减少(P<0.05),HA及胶原纤维蛋白含量两侧声带无明显差异;术后3 w时实验侧声带固有层中小血管生成较对照侧继续减少(P<0.05),同时胶原纤维含量也较对照侧减少(P<0.05),而两侧声带HA含量无明显差异;术后4 w时实验侧声带固有层小血管生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HA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胶原纤维减少更明显(均为P<0.05).结论 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能通过其抑制损伤声带小血管生成作用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减轻瘢痕形成,但对HA的影响则不明确.

  • VEGF及其抑制剂Axitinib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翠翠;呼彩莲;马伯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被认为是一种特异性极强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及淋巴管的形成.VEGF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以上,其五年存活率仍很低,传统的放化疗对晚期肺癌的效果不佳,且出现很多不良反应.研究证实,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过表达.近年来,以肿瘤血管为靶点的治疗被应用于临床,给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曙光.阿西替尼(axitinib)是一种新的、以酪氨酸激酶为靶向、抑制血管生成的抗癌药,本文就VEGF抑制剂阿西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Δ

    作者:胡志强;张伶俐;李佳莲;张祚洁;曾力楠;石晶;全淑燕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VEGF抑制剂(试验组)对比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治疗R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381例患儿,754只眼睛。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ROP复发率[RR=0.23,95%CI(0.13,0.42),P<0.001]、视网膜脱离率[RR=0.27,95%CI(0.14,0.51),P<0.001]、附加病变消退时间[MD=-1.31,95%CI(-1.47,-1.14),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屈光不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VEGF抑制剂治疗ROP疗效优于激光光凝治疗,但其佳给药剂量、安全性尚待大样本、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