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唐祖明;王寿明;张胜子;郑纪山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方法 采集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制备PBMC并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水平. 结果 血清IFN-γ水平,急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也高于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4水平,急、慢性乙肝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FN-γ/IL-4比值,除慢性乙肝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BMC培养上清中,急、慢性乙肝患者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5),急性肝炎组高于慢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HBV感染组的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使用rHBcAg刺激后的PBMC培养上清相比,血清检测可能更加符合患者的真实细胞因子水平.(2)HBV感染时IFN-γ表达水平和IFN-γ/IL-4比值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 γ干扰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Smad3 mRNA的影响

    作者:孙校男;娄国强;王先开

    目的 初步探讨γ干扰素抗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SD大鼠70只,模型对照组和γ干扰素治疗组注射40%CCl4油剂按0.3ml/100g皮下注射,2次/周,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γ干扰素治疗组造模同时肌内注射γ干扰素0.2MU/kg,1次/日,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2周.第12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取肝脏标本行常规苏木素-伊红和胶原染色,在光镜观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情况并进行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肝脏Smad3mRNA的表达.结果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评分显示γ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炎症程度、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炎症程度、肝纤维化程度比较显著改善(P<0.01,P<0.01).荧光定量RT-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Smad3 mRNA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中Smad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γ干扰素组大鼠肝脏组织中Smad3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γ干扰素抗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与下调Smad3 mRNA来实现.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转导过程是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 黄龙止咳口服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影响

    作者:陶迪;司振阳;隆红艳;张骠

    目的:通过测定与分析各组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观察黄龙止咳口服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而探讨黄龙止咳口服液调节CVA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和氢氧化铝共同激发致敏建立CVA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龙高剂量组、黄龙中剂量组、黄龙低剂量组、先声咳喘宁组、布地奈德组,记录引喘诱咳时2 min内大鼠咳嗽次数及血清和支气管BALF中IL-4、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和支气管BALF中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IFN-γ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咳嗽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及BALF中IL-4含量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黄龙高剂量组与黄龙低、中剂量组比较,咳嗽次数明显减少,血清及BALF中IL-4含量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先声咳喘宁组比较,黄龙高剂量组血清IFN-γ值相对升高,BALF中IL-4值相对降低,IFN-γ值相对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布地奈德组比较,黄龙高剂量组血清IFN-γ值相对升高,BALF中IL-4值相对降低,IFN-γ值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龙止咳口服液通过降低机体的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发挥治疗CVA的作用。

  • 大黄蛰虫丸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作者:韩晓静;苏珍枝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期间给予灌服大黄蛰虫丸(1,3,10g/kg),设秋水仙碱组作对照,给药6周后,测定血清谷丙氨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I)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TGFβ1蛋白含量;光镜观察肝细胞结构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大黄蛰虫丸预防给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P<0.01),显著降低血清T-BIlI,HA和LN含量(P<0.01),血清IFNγ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血清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黄蛰虫丸预防组大鼠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轻,假小叶结构明显减少.结论大黄蛰虫丸预防给药,可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IFNγ,TGFβ1有关.

  • 胸水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慧梅;刘加彬;闫家徽;席向宇;张瑞梅;高春景

    目的 探讨胸水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因胸腔积液于徐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患者84例,其中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46例、非结核性胸膜炎38例,分别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γ干扰素水平测定,采集胸水进行γ干扰素和腺苷脱氨酶水平测定,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检测结果一致性,利用MedCalc软件比较三种检测方式ROC曲线面积大小.结果 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外周血IGRA、胸水IGRA以及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灵敏度依次为65.22%、89.13%、71.74%,特异度依次为68.42%、94.73%、78.95%.胸水IGRA灵敏度高于为外周血IGRA(x2=7.466,P=0.006)和胸水ADA(x2=4.420,P=0.036),胸水I-GRA特异度高于为外周血IGRA(x2=8.756,P=0.003)和胸水ADA(x2=4.145,P=0.042).外周血和胸水IGR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67),胸水IGRA和AD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572).外周血IGRA、胸水IGRA以及ADA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966、0.814.胸水IGRA检测ROC曲线面积明显大于外周血IGRA检测(Z=3.923,P<0.001)和胸水ADA检测(Z=2.779,P=0.005).结论 胸水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另外两种检测方法,胸水IGRA可以推广为临床上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手段.

  • 不同用药方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血清IFN-γ、IL-10的影响

    作者:阿力木江·毛拉艾沙;布力布力·马那甫;古丽加孜依拉;热米拉·巴力

    目的 探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血清γ干扰素(IFN-γy)、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分析免疫细胞因子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单药组(A组)、阿德福韦酯单药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三组临床疗效及血清IFN-γ、IL-10水平、IFN-γy/IL-10比值变化,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情况.结果 治疗48周时,C组病毒学应答[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500拷贝/mL]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血清IFN-γ水平和IFN-γ/IL-10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后24周随访时,C组病毒学应答所占比例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C组血清IFN-γ、IL-10水平均较停药时明显降低,而血清IL-1O水平、IFN-γ/IL-10比值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HBeAg阳性CHB能进一步提高病毒学应答率和血清学应答率,加快机体Th1、Th2免疫平衡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EB病毒感染患儿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雪凯;王迎时;辛勤;高雨菡

    目的 研究儿童EB病毒(EBV)感染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探讨血清EBV DNA载量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航天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25例EBV感染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选我院同期体检的25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CD8+T淋巴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技术检测血清EBV DNA载量.结果 感染组外周血CD3+、CD8+细胞比值及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01),但两组细胞绝对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感染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其比例变化与患儿血清EBV DNA载量不存在线性相关(r=0.19,P>0.05). CD19+细胞比值及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CD16+CD56+NK细胞比值及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PBMC的IFN-γ分泌增多(P<0.01),IL-4分泌减少(P<0.05);CD8+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分泌显著增加(P< 0.05).结论 感染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了解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左心功能的相关分析

    作者:余琴;李新;赵翠花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EH患者按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及非左室肥厚组,均行EF(左室射血分数)值、血压值(BP)、血清IL-1、IL-6、TNF-α、IFN-γ的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EH组患者血清IL-1、IL-6、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FN-γ、EF、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左心功能指标EF、E/A值与IL-1、IL-6、TNF-α呈负相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高水平IL-1、IL-6、TNF-α及低水平IFN-γ对EH心功能损害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 哮喘患者血清中IL-4、IL-12、IL-13、IFN-γ、IgE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高毅云;王冬梅;刘传桂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3、γ干扰素、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8例哮喘患者不同分期和分级血清IL-4、IL-12、IL-13以及IFN-γ水平和IgE水平,观察不同分期和分级各项观察指标的水平,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发作期患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FN-γ、IL-1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IL-4、IL-12、IL-13、IFN-γ、IgE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口服及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IFN-γ、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子林;何佩娟;章玉坤

    目的:探讨口服及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γ干扰素(IFN-γ)、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来本院诊治的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服给药组和胸腔注射给药组,每组41例.口服给药组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胸腔注射给药组给予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IFN-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情况,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FN-γ、IL-6、IL-8、SIL-2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胸腔注射给药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用药前,且低于口服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口服给药组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用药前,且低于胸腔注射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胸腔注射给药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用药前,且均低于口服给药组,胸腔积液中SIL-2R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且明显高于口服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口服给药组血清中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用药前,且均低于胸腔注射给药组,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用药前,且明显高于胸腔注射给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胸腔注射给药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口服给药组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比较,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胸膜腔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胸膜腔局部的免疫因子表达,减弱对整个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对结核性胸膜炎起到更少副作用、更好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 腧穴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γ干扰素和IL-2的影响及疗效研究

    作者:黄永华;任英云;李其林;莫少兰

    目的:探讨腧穴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三烯B4、γ干扰素、IL-2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时段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腧穴自血疗法,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LTB4、IFN-γ、IL-2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血清LTB4高于对照组,血清IFN-γ、IL-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LTB4低于治疗前,血清IFN-γ、IL-2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评分为(5.56±1.74)分,低于治疗前的(7.73±1.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腧穴自血疗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外周血中LTB4水平,升高IFN-γ、IL-2水平,以此起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

  • 应用RACE技术获取小鼠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 G15γ5′端未知序列(论著摘要)

    作者:苏敬东;张友会;李洁;罗利群

    G15γ5′是本组以往用mRNA差异显示法从γ干扰素预处理的小鼠腺癌细胞系MA891中分离出的cDNA片段,推测其代表的基因可能与肿瘤转移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采用cDNA未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以获取该片段5′端未知序列.用IFN-γ(200 U/ml)处理MA891细胞48 h,提取总RNA并用DNaseI纯化.根据G15γ5′端序列,设计合成3个基因特异性引物GSP1,GSP2和GSP3.以GSP1为引物合成cDNA第1链,用末端转移酶在cDNA第1链的3′端进行同聚物加尾,对加尾后的cDNA先后用GSP2和GSP3与锚定引物进行初级及巢式PCR扩增,终得到一552 bp的扩增产物并将其克隆至pCRTM Ⅱ载体,经Northern印迹分析及序列分析证实,所得片段确实是G15γ5′的5′端延续.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济金;胡春华;罗洁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2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 A 组(根据病灶范围分为 A1组60例、A2组40例和 A3组20例,根据影像诊断分为 A Ⅰ组50例,A Ⅱ组70例),16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 B 组(其中根据病灶范围分为 B1组80例、B2组45例和 B3组35例,根据影像诊断分为B Ⅰ组65例,B Ⅱ组95例);115例糖尿病患者为 C 组,12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为 D 组。通过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及 IL-10 mRNA 表达量,血清 TNF-α、IFN-γ及 IL-10蛋白含量,并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 B 组患者血清 TNF-α、IFN-γ及 IL-10的 mRNA 表达和蛋白含量平均值均高于 C 组和 D 组,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05),并随着病灶范围增加 TNF-α、IFN-γ及 IL-10的 mRNA 表达和蛋白含量也同步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A 组内部各组分的患者 TNF-α、IFN-γ及 IL-10的的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增高均明显高于 B 组内部各组分的患者 TNF-α、IFN-γ及 IL-10的的 mRNA 表达和蛋白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TNF-α、IFN-γ及 IL-10的 mRNA 表达和蛋白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变化更加显著,TNF-α、IFN-γ及 IL-10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和进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盐酸芬戈莫德对结肠癌小鼠肿瘤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阮志燕;陈庆凤;赖满香

    目的 通过盐酸芬戈莫德对CT26荷瘤小鼠肿瘤免疫相关因子功能的影响,探讨盐酸芬戈莫德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盐酸芬戈莫德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荷瘤模型组,给药14d,分别检测以下指标:肿瘤生长抑制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小鼠不同组织T细胞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效应T细胞(CD8+CD3+T细胞)的比例、不同组织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结果 盐酸芬戈莫德明显升高CD8+CD3+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比例(P<0.05);盐酸芬戈莫德显著提高外周血和淋巴结中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P<0.05);盐酸芬戈莫德有抑制CD4+CD25+Tregs分泌IL-10的作用(P<0.05).结论 盐酸芬戈莫德可能通过影响Tregs的免疫抑制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 EB病毒对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检测的影响

    作者:汪林娇;刘子杰;赵滢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对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 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结核感染的患者246例,采集外周血同时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和EB病毒核酸检测,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 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的灵敏度为83.87%,特异性为93.49%,准确度为92.27%,阳性预测值为65%、阴性预测值为97.57%,阳性似然比为12.88,阴性似然比0.17,约登指数为0.77.EB病毒再激活与结核感染性T细胞斑点试验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1 <0.05).结论 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对结核感染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性能,EB病毒再激活会影响结核感染T细胞试验.

  • γ干扰素抑制兔平滑肌细胞PDGF-β mRNA原位表达和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

    作者:季军;司履生;方卫华;令文萍

    目的 阐明干扰素γ (IFN-γ)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和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后再狭窄的体内机制。方法 建立兔再狭窄血管模型,动态观察体内给予重组干扰素γ (IFN-γ)对损伤后不同时期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vSMCs)原位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 mRNA (PDGF-β mRN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结果 重组IFN-γ显著抑制一周和四周时内膜vSMCs表达PCNA,抑制率分别为88.50%和58.89%;显著抑制新生内膜细胞PDGF-β 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一周91.45%,二周93.66%和四周的52.92%。结论 球囊损伤后血管局部vSMCs自泌性产生PDGF-β是导致内膜vSMCs增殖和内膜病变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IFN-γ通过下调vSMC原位表达PDGF-β mRNA抑制这一过程,可能用于临床再狭窄的防治。

  • 白细胞介素-27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美玲;闫迪;姜淑娟;顾宪民;马卫霞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7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6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胸腔积液性质分为:(1)结核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73岁;(2)恶性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3 ~78岁;包括肺癌28例,淋巴瘤3例,食管癌1例,原发部位不确定的肿瘤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和血清中的IL-27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核组胸腔积液中IL-27的浓度为(1 402±321) ng/L,显著高于恶性组的(556±133) ng/L,且显著高于本组血清中的(499±88) ng/L(均P<0.05).应用ROC曲线确定IL-27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佳临界值为838 ng/L,敏感度为95.0%,特异度为97.2%,准确度为96.1%.结论 IL-27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γ干扰素诱导胸苷磷酸化酶表达对氟尿嘧啶类药物抗大肠癌活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余细球;邓长生;朱尤庆;程芳洲

    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临床胃肠道肿瘤的单用反应率低不超过20%[1].氟尿嘧啶类化疗药均需要在胸苷磷酸化酶(TP)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肿瘤活性.

  • 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若干免疫指标的影响

    作者:胡章勇;章廉;文维群;张明霞;钱毅;骆抗先;丁波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的机理很复杂,其中,高病毒量所致的外周免疫耐受可能为其原因之一。拉米夫定属于核苷类抗病毒药,在体内或体外均能显著抑制HBV复制。为了探讨拉米夫定治疗通过快速降低HBV DNA量是否会引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某些免疫指标的改变,我们动态监测了26例接受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的CHB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重组核心抗原(rHBcAg)刺激诱导培养后其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

  • 体外γ干扰素对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作用

    作者:陈怀增;林仿芳;谢幸;叶大风;吕卫国

    血管生成存在于正常生理过程,如排卵,受精卵的着床等,也存在于损伤修复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生成是通过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而完成,各种参与血管生成因子的终作用位点是血管内皮细胞.γ干扰素(IFN-γ)是Th1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同时可下调血管生成,但确切机制不清楚[1,2].本研究在体外观察IFN-γ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细胞生长的影响,旨在探讨IFN-γ下调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

487 条记录 6/25 页 « 12345678...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