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黄芪种子的扫描电镜与紫外光谱鉴别

    作者:闫冲;聂凤禔;董兰凤;李连怀

    目的:鉴别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种子,为黄芪药材种植提供品种筛选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与紫外光谱法对种子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两种黄芪种子种皮纹饰有差异,紫外吸收峰的数目和位置有所不同.结论:利用扫描电镜与紫外光谱法可准确鉴别两种黄芪种子.

  • 肉桂的紫外光谱鉴定研究

    作者:张桂芝

    目的:对国内4个地区的5个肉桂样品进行真伪鉴定及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紫外(UV)光谱法及紫外一阶导数光谱法.结果:5个样品之一被鉴定为正品肉桂;其它4个为肉桂混淆品.结论:UV法可快捷、准确地鉴定肉桂,且能正确评价其质量优劣.该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专属性强,且所得图谱具有指纹特征.

  • 紫外光谱法鉴别粉防己及其混伪品木防己、小果微花藤

    作者:汤迎爽;宋红儒;杨丽甲;王秋月;赵苏娜

    目的:建立粉防己及其混伪品木防己、小果微花藤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进行实验.结果:粉防己及其混伪品木防己、小果微花藤的紫外谱线组图像,大吸收峰数目及其峰位值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粉防己及其混伪品木防己、小果微花藤.

  • 黄芩与滇黄芩紫外光谱鉴别

    作者:陈善信;张宏伟

      黄芩是常用中药,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西南地区多使用同科同属植物滇黄芩S. amoena C. H. Wright的干燥根。二者的性状、显微特征、理化及薄层色谱鉴别已有记载[1,2],但黄芩贮藏时间较长后,不易与滇黄芩相区别。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可以明显地将二者区别。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日本岛津UV—260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计。1.2 材料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和滇黄芩S. amoena C. H. wright均由本所标本室提供,乙醚为分析纯。2 实验方法与结果  取样品粗粉各0.5 g,分别加入乙醚30 ml,室温浸渍6 h,滤过,再用乙醚5 ml洗涤滤渣3次,合并滤液并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摇匀。再吸取5 ml滤液,置25 ml容量瓶中,加乙醚稀释至刻度,摇匀。取滤液置1 cm石英吸收池中,以乙醚为空白,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见表1及图1。  黄芩与滇黄芩在210~212 nm、271~276 nm波长范围内均有大吸收。但滇黄芩在318 nm波长处有大吸收,而黄芩在此波长处则无大吸收,二者很容易鉴别。

  • 养胃糖浆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作者:孔燕

    目的:研究养胃糖浆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养胃糖浆进行定性鉴别,运用紫外光谱法(UV)对养胃糖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四批样品中样品2、4质量较差,样品1、3质量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半夏与掺伪半夏及水半夏的鉴别研究

    作者:李江维;许润春;王鹏飞;林彦君

    目的:优化半夏与混淆品水半夏的氨基酸薄层鉴别,并建立半夏与掺伪半夏的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鉴别方法,以期解决市场上半夏的部分掺伪问题,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保障.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正丁醇—无水乙醇—水(2:1:1)为展开剂,2%茚三酮乙醇试液为显色剂,进行薄层鉴别;采用紫外谱线组法进行鉴别实验.结果:半夏、掺伪半夏及水半夏的薄层色谱图存在明显差异,且特征区别点源于水半夏;半夏、掺伪半夏及水半夏三者水提液、醇提液和石油醚提取液的紫外谱线组图像、大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差异明显.结论:优化的薄层色谱方法不仅可用于半夏与水半夏的鉴别,也可用于半夏与掺伪半夏的鉴别;紫外光谱法也可作为半夏、掺伪半夏及水半夏的鉴别方法,可有效解决市场上半夏的伪品和部分掺假的问题,提高临床用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耳舒合剂质量分析及控制

    作者:张志军;于开红

    采用紫外光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徐州市中医院制剂中心生产的耳舒合剂进行了质量分析.结果4批样品的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样品质量稳定性偏低.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作为控制耳舒合剂质量的方法.

  • 沙塘木鉴别研究

    作者:马丽;周威;牟定浪;郝小燕

    目的:建立沙塘木药材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鉴别、薄层层析和紫外光谱手段对沙塘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沙塘木药材含有木纤维束、具缘纹孔导管、长方形薄壁细胞、特征性纹孔碎片、棕色块等;经5%硫酸乙醇显色、365nm紫外灯照射下薄层析硅胶板显示特征性斑点;沙塘木乙醇提取物在280nm波长附近具有大紫外吸收.结论:采用性状分析法、粉末鉴别法、薄层层析法、紫外光谱法对沙塘木药材进行真伪鉴别,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 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配方颗粒的光谱研究

    作者:罗文汇;陈昭;江洁怡;胥爱丽

    目的:鉴别和区分不具饮片外形后的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配方颗粒.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对不同批次的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配方颗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各批次的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配方颗粒之间的差异较少,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图均具有特征吸收峰;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可以有效地区分巴戟天配方颗粒和盐巴戟天的配方颗粒.结论:利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可以准确、直观、快速地鉴别巴戟天和盐巴戟天的配方颗粒,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 广西产4种甜茶的生药鉴定

    作者:辛宁;朱华;廖月葵

    目的:为开发和利用甜茶系列药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发现比较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4种甜茶来源不同科属,鉴别特征各异.

  • 地肤子及其混淆品的扫描电镜与紫外法鉴别研究

    作者:夏玉凤;王强;濮祖茂

    分别采用扫描电镜和紫外光谱法对地肤子、藜、小藜和扫帚菜四种药材进行了比较鉴别.结果表明:扫描电镜下四种药材的胞果、毛茸、气孔和种子形态特征有较为明显的区别;紫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地肤子和扫帚菜无明显区别,但与藜和小藜之间有显著区别.

  • 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戚仁斌;陆大祥;颜亮;胡巢凤;王彦平;王华东;李楚杰

    目的和方法:通过LAL改良基质显色法和紫外光谱法观察了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体外拮抗内毒素的机制.结果:测定了各拮抗剂与内毒素中和后剩余内毒素的浓度(活性),结果表明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组、多粘菌素B组和甘氨酸组均显著低于内毒素组(P>0.01),并且甘氨酸/多粘菌素B合剂组显著低于单独使用多粘菌素B组和甘氨酸组(P>0.01).从紫外光谱图上可看到两种拮抗剂中和内毒素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多粘菌素B可以降低内毒素的吸收峰值(206 nm和257 nm处),而甘氨酸与内毒素的吸收峰值则相加(212 nm和257 nm处).结论:(1)内毒素类脂A上磷酸基团及相连的氨基葡萄糖双糖结构在甘氨酸、多粘菌素B作用下发生了变化,从而失去了对鲎试剂中C因子的激活作用,并且甘氨酸、多粘菌素B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效果要好;(2)提示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可能是分别作用在内毒素分子的不同结构部位.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丁卡因制剂的含量

    作者:蒋三员

    目的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丁卡因制剂含量.方法以10%磷酸盐缓冲液(pH6.0)为溶剂,检测波长310nm.结果盐酸丁卡因在1.176~5.880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胶浆剂 98.9%, RSD=1.4%;滴眼剂为99.7%, RSD=0.5%;注射剂为99.6% , RSD=0.77%,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盐酸丁卡因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 地菍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谢丽莎

    地菍又名山地菍、地葡萄、金头石榴、铺地菍、落地菍、地茄等.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全草[1].分布于广东、湖南、江西、福建、贵州、广西等地区,在酸性土壤的山坡矮草丛中多见,是广西各民族常用的草药.其味甘、涩,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等功效.

  • 铜锤玉带草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辛宁;廖月葵;成晓静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铜锤玉带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铜锤玉带草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结果:铜锤玉带草有明显的显微及理化特征.结论:气孔、非腺毛外壁疣状突起以及薄层鉴别、紫外光谱等特征对铜锤玉带草有鉴别意义.

  • 光谱法研究头孢丙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刘里;成飞翔

    目的:研究头孢丙烯(C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猝灭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289、299、309 K温度下作用50 min时CE与BSA的相互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动态猝灭常数(KSV)和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LB)和紫外吸收光谱图判断猝灭类型;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公式计算焓变(ΔH)熵变(Δ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ΔG);根据Hill方程计算Hill系数(nH).结果:3个温度下的BSA荧光强度随着CE浓度升高而有规律地降低;KSV、Kq、KLB、Kb、n和nH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ΔG<0,ΔH<0,ΔS<0;n约等于1;nH小于1.结论:CE对BSA荧光产生静态猝灭,二者间具有一定的结合作用;其反应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主要结合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ⅡA;CE对结合反应产生负协同作用,对BSA构象不产生影响;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

  • 五味子中掺伪品南五味子的鉴别

    作者:汪平;邬芙蓉;成龙

    目的:报道一种五味子掺伪现象及对掺伪品南五味子的鉴别,为有效区分真伪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鉴别.结果:二者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本文提供的鉴别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五味子中的掺假伪品南五味子.

  • pH值及温度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清;卢秀华;薛占英;史玮;闫雪立

    目的 考察pH值及温度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质量和颜色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下测定溶液中奥关拉唑的含量;测定溶液的pH值,观察其外观色泽,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吸收度.结果 pH值对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溶液pH值低于7.0时奥美拉唑钠极不稳定,颜色发生变化,有降解产物产生;而溶液在pH值为9左右时比较稳定,没有颜色变化,紫外吸收值极小.温度对奥美拉唑钠的稳定性影响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奥美拉唑钠越容易分解.结论 pH值对溶液中奥美拉唑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对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 新型芳基异丙酸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彦;尹宗宁

    目的 研究新型芳基异丙酸类化合物2-[4-(3-氧代丁基)苯基]丙酸(OPP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瞬态/稳态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测算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和分子的结合距离.结果 在25℃下,反应平衡常数为3.9×104 L·mol-1,结合位点数为0.8;焓变为-16.29 kJ· mol-1,熵变为205.04 J·mol-1 ·K-1,吉布斯自由能为-26.21 kJ·mol-1;OPPA与BSA分子中色氨酸的近距离为3.26 nm.结论 OPPA与BSA的相互作用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的协同机理,OPPA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相互作用.

  • 栀子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杜先华;牛欣;冯前进;杜红;李海燕

    目的 研究栀子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UV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酚红和栀子苷的含量.考察药物质量浓度、不同肠段对栀子苷吸收的影响.结果 栀子苷20~120 μg·ml<'-1>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240、0.0251、0.0234、0.0239 h<'-1>,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栀子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为被动扩散.栀子苷具广泛的吸收窗,可制成缓释制剂.

71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