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

    作者:苏如顺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方法:本次80例研究对象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接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选取,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2.95±3.57)天,相较于对照组的(19.03±3.61)天有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就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银杏达莫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淑丽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脑梗塞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银杏达莫联合中医针灸,推拿等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8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社区治疗对策研究

    作者:杨丹华

    目的:腔隙性脑梗塞社区治疗与住院治疗的疗效和满意率对比。方法:选取本社区所管辖的已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2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选择社区治疗的26例患者定为观察组。随访两组患者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住院治疗相比,社区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高血压患者饮食调节注重三方面

    作者:李芳

    我国成年人当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已经成了我国防治慢病的头等大事.高血压易发生于阳亢体质的患者,常见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耳鸣心悸等.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体现脑血管:易于造成脑血管硬化或者痉挛,轻者可以导致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平衡能力失调;再发展可以导致发作、腔隙性脑梗塞;重者可以导致中风、偏瘫失语甚至危及生命.

  • 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因素分析

    作者:刘佳

    腔隙性脑梗塞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易反复发作,形成多个区域的缺血灶,终影响生活、工作能力,可能导致痴呆。根据目前研究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已经确认的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同时一些报道发现年龄、高血脂、高粘滞血症、血栓形成、免疫异常、代谢因素等亦成为腔隙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近些年来对基因的研究,对脑梗塞发病因素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为防治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认识其发病因素及早期防治其高危疾患具有重要意义。

  • 腔隙性脑梗塞CT、MRI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熊健;余汉城

    目的:探讨CT与核磁共振( MRI)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与MRI检查。回顾性地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及阳性检出率。结果 MRI对腔隙性脑梗塞的检出率(100%)明显高于颅脑CT(27.6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腔隙性脑梗塞病灶的敏感度明显高于颅脑CT,并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探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分析

    作者:王述秀

    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患者36例,均行CT检查,分析其CT图像特点。结果基底节区是外伤性脑梗塞的高发部位,并呈现小片状腔隙性的低密度影。结论 CT扫查对于早期诊断外伤性具有特异性表现,操作简便快速,对于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需与其他疾病所致脑梗塞相互鉴别。

  • 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林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2月——2013年8月以来收治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螺旋16排CT机(产品编号为85866),以OM线为基线,从患者的颅底到颅顶进行逐层扫20层,层厚为4mm,层距为6mm.结果 本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经CT扫描检查发现了腔隙灶为92个,有25例患者为患者为单发病灶,9例患者为患者为2个病灶,3例患者为患者为3个病灶,2例患者为患者为4个病灶.腔隙灶的直径范围为2毫米至20毫米之间,其中以8-12毫米所占比例大,有68个腔隙灶,所占比例谓73.9%.结论 CT检查能够显示脑深部的微小梗塞灶,特别是螺旋CT扫描,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陈玉民;高丽红;杜宏群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认知损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36例正常人与4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多种认知功能检测,对比分析并对危险因子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塞的视觉保持测试与韦氏智力量表测试的总智商、知觉组织因子和记忆/注意因子标准分显著低于正常组.回归分析,高血压痛史、脑白质疏松及抑郁状态为危险因素.结论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视-空能力缺陷、知觉组织和记忆、注意力障碍.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脑白质疏松及抑郁状态.

  • 以嗜睡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胃炎一例

    作者:张海燕

    患者女,60岁。主因“发作性嗜睡、胸闷、四肢不适4d”为主诉入院。既往有腔隙性脑梗塞、冠心病、高血压病史,血压高170/80 mmHg(1 mmHg=0.133 kPa )。平素口服拜阿司匹林片、辛伐他汀、复方丹参滴丸、培哚普利,血压控制良好。患者于4d前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嗜睡,乏力,不能正常活动,伴胸闷,觉全身如置冷水中,四肢末梢尤为明显,无胸痛、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症状持续4h自行缓解后活动如常。4d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性质同前,症状持续2~4h不等。今晨起家属发现患者卧床,乏力致不能起床,嗜睡,胸闷,症状持续不缓解,无流涎、抽搐,无言语不清,无肢体活动障碍,无头痛、头晕,无大小便障碍。为求诊治,急来我院,门诊以“嗜睡原因待查”收住我科。查体:嗜睡,推行入科,言语流利,对答切题。双侧额纹对称存在,眼球各向转动灵活,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 ),对光反射灵敏,眼睑红润。双侧鼻唇沟对称存在,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77次/min ,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脾肝肋下未触及,莫菲征阴性,麦氏征阴性,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全身深浅感觉对称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左(++)、右(++),膝、跟腱反射左(++)、右(++),霍夫曼征左(-)、右(-),巴宾斯基征左(-)、右(-)。颈软,凯尔尼格征阴性,布鲁津斯基征阴性。立即完善相关入院检查,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脑钠肽、心肌酶谱,肝肾功能、血脂、尿粪常规均正常,尿蛋白定量(24 h )正常,头颅核磁共振显示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77次/min ,正常心电图。初步诊断:①乏力原因待查心律失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官能症?②原发性高血压2级(高危)。入院后密切心电监护,持续吸氧,上述症状无诱因频繁发作,每日发作6~9次,均在白天发作,性质同前,持续30 min至2 h ,间隔时间不等,饮食正常,发作时心电监护显示心率较平素略快,约80~90次/min ,正常心电图,呼吸正常,指脉搏氧饱和度良好99%。血压正常或略有升高,口含速效救心丸无效。先后完善头颅冠脉血管64排CT 血管成像(CTA),均显示轻度动脉粥样硬化,查胸部X片显示: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显示:①左肾轻度积水(0.8 c m );②子宫萎缩;③肝胆脾胰右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④双侧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⑤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第5天,病因仍不明确,查纤维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内窥镜显示:①食管、贲门黏膜良好。②胃底黏膜普遍充血水肿,皱褶粗乱,并见散在点片状糜烂及渗血,表面覆以血痂,有大量附着性黏液及咖啡样物,黏液浑浊量多。③胃体普遍充血水肿,皱褶粗乱,并见散在点片状糜烂及渗血,表面覆以血痂,有大量附着性黏液及咖啡样物。④胃角普遍充血水肿,并见散在点片状糜烂及渗血,表面覆以血痂。⑤胃窦、幽门、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异常。给予保护胃黏膜、抑酸治疗,口服胃肠乐、硫糖铝,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嘱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半流食,停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滴丸,第6天患者发作3次,持续约30 min ,心电监护显示各指标正常。症状逐步好转,第7天未再发作,后病情平稳,无不适。

  • 以精神障碍为主症的腔隙性脑梗塞1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京慧;李海霞;周体

    1.引言腔隙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多较轻,且呈多样化,Fisher将本病的症状归纳成21种综合症,当其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时,临床易误诊为精神病,老年性痴呆、癔病等,贻误病情,疗效差.近年来头颅CT及MRI检查广泛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本病诊治状况.现将我院从1998至2001年共收治疗的以精神障碍为主症的腔隙性脑梗塞1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蒙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红梅

    目的:分析蒙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8月间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蒙西医结合治疗.采用的蒙药主要有五味清浊玩丸、四味草果汤、珍宝丸、十三味嘎茹迪丸等;西药是维脑路通,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甘露醇、胰岛素等.结果:治愈55例,占52.38%;好转49例,占46.67%;无效1例,占0.95%;总有效率99.05%.结论:说明蒙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维吾尔医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塞100例

    作者:阿布力克木·莫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两组腔隙性脑梗塞均为我院内科2006年2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将所有患者分随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55~70岁.平均56岁;伴房颤4例,伴Ⅱ型糖尿病10例,伴高血压者36例.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55~65岁,平均58岁;伴Ⅱ型糖尿病15例,伴高血压25例,伴肥厚性心肌病1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病症、并发症等资料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 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腔隙性脑梗塞4例

    作者:郝建军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深部的小梗塞,腔隙的范围为 2~ 15mm.高血压可能系本病的直接原因.

  • 腔隙性脑梗塞并发脑动脉硬化采用臭氧置血疗法的临床可行性探析

    作者:肖梅;张利

    目的 探讨分析腔隙性脑梗塞并发脑动脉硬化采用臭氧置血疗法的临床可行性探析.方法 选取近几年前来我院就诊的腔隙性脑梗塞并发脑动脉硬化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先采用阿司匹林、替米沙坦、来适可等药物进行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才用臭氧置血疗法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治疗,以及通过药物供给脑细胞所需营养.治疗期间均通过颅脑CT检查、脑动脉彩超等观察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以及改善情况等,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都有所减轻,采用臭氧置血疗法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臭氧置血疗法对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并发脑动脉硬化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并无明显的副作用,安全性高.

  • 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塞

    作者:陈丹阳

    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常未受患者、家属及医生重视,但由于脑实质已受损害,其病理变化有可能逐渐加重,直到不可逆地步,所以对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腔隙性脑梗塞应予以积极预防和治疗,现将我们收集的66例病例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愈缺血性脑血管病偏侧多动1例

    作者:李芳

    1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2003年11月25日因"吐词欠清、右侧肢体不自主多动3天"在某院住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7年,血压波动在220~120/120~80 mmHg.经CT诊断为"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给予"蚓激酶"溶栓、"晴尔"改善脑部微循环及"拜心同"扩管降压治疗22天,吐词清晰出院,但右侧肢体多动无改善,患者甚为焦急痛苦.

  • 养阴和瘀法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作者:郭宏敏

    目的:观察养阴和瘀法对老年腔隙性脑梗塞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老年腔梗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并加服养阴和瘀剂,共4周;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疗程同治疗组.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一氧化氮、血脂全套、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升高血浆一氧化氮、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红细胞聚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 天蝎蜈蚣汤治疗腔隙性脑梗塞52例

    作者:刘杏枝

    腔隙性脑梗塞是由脑深部穿动脉闭塞所致的脑软化灶.笔者自拟天蝎蜈蚣汤,对52例临床观察,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头针干预脑梗塞后认知障碍的ERP观察

    作者:张建博;韩冰;华桦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脑梗塞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脑梗塞后伴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31)、治疗组(n=34),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头皮针治疗,治疗前后所有被试者均进行图片再认测验,同时记录脑电图,离线处理后对两组被试者所诱发的ERPs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图片再认的正确率均提高,反应时间和N300潜伏期均缩短,N300波幅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对于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确有疗效,ERP可作为评价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辅助工具.

313 条记录 5/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