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ELA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作者:杨远;贾文祥;杨春;李婉宜;周绍兵;李孝红

    目的研究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ELA作为控制释放的基因载体.方法合成聚乳酸-聚乙二醇二元共聚物(PELA),包裹质粒pCH110,探讨了PELA作为基因载体包裹DNA的各种影响因素,这种控制释放体系的体外降解及释放行为以及对其细胞毒性及体外转染效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制备的PELA微球平均粒径1μm~3μm,包裹效率为62%.采用包裹了质粒pCH110的微球对COS-1细胞的细胞毒性及转染实验中得出:PELA的细胞毒性较小,转染效率较高,且能持续表达96h,缓释效果较明显.结论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PELA作为基因载体具有较强的优越性.

  • 海藻酸钠微球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志国;卢桂龙;宋春青;韩磊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微球(KMG)应用于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KMG组和对照组,KMG组采用KMG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照组采用超氧碘化油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AFP水平、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个月后,KMG组瘤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清AF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KMG组1年生存率(80.0%)高于对照组生存率(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可作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栓塞治疗的新选择.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肽蛋白类药物微球控释系统的突释与控制

    作者:赵先英;张涛;刘毅敏;肖湘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多肽和蛋白类药物不断涌现,并以出色的药用价值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这类药物自身的缺点,如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体内生物半衰期短、易被酶分解等,使它们在临床治疗的应用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对多肽蛋白类药物建立恰当的药物传递系统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 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瑞峰;于成龙;温学慧

    目的:研究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以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化疗进行栓塞治疗.随访一年.结果:15例患者行1次治疗,8例患者行2次治疗,3例患者行3次治疗,4例患者行3次以上治疗.24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AFP在100 μg/L左右波动,2例患者于发现病变后9个月、12个月死亡,2例患者病变进展.结论: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确切,患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及病灶的大小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治疗后的获益是肯定的.

    关键词: 微球 栓塞 肝癌
  • 氧化苦参碱微球体外累积释放百分率的影响因素

    作者:吴朝花;姜丰;苏菊;周雪;沈祥春;陶玲

    目的:考察改善氧化苦参碱(OMT)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MS)24 h累积释放百分率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W/O/W)制备MS,保证载药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以24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指标考察聚乙烯酸(PVA)浓度、吐温浓度、搅拌速度、NaCl浓度、PLGA浓度、外水相体积对MS体外释放的影响.结果:优处方为PVA浓度为1%,NaC1浓度为2%,PLGA浓度为125g/L,外水相体积为100 mL,OMT-MS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8.95%、93.27%,24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11%.结论:在该条件下制备OMT-MS 24 h突释率得到改善.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丝素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

    作者:徐帮会;陈汝玲;吴静澜

    目的:以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备丝素蛋白微球,并以均匀度(Y)为指标筛选出丝素蛋白微球的佳制备工艺.方法:以丝素蛋白溶液为水相,以液体石蜡为油相,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以Span80为乳化剂,应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丝素蛋白微球;用星点设计对丝素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制得的丝素蛋白微球圆整,其粒径在常规粒径范围1~250μm内;用星点设计优化后的方案为:液体石蜡与丝素蛋白溶液的比例为10∶1,液体石蜡与乳化剂的比例为10%,液体石蜡与戊二醛的比例为33.34∶1.结论:以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得了丝素蛋白微球,为后期将丝素蛋白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奠定基础.

  • FSH和SCF缓释微球体内外释放

    作者:程波;刘仲伟;陈云建;邱学德;普俊学;孟昱时;李泽惠;方克伟

    目的 分别以FSH和SCF为缓释药物、PLGA为药物载体制备PLGA缓释微球,研究微球体内、外释放过程.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培养法测定其体外释放过程;大鼠后腿肌肉注射微球,测定其体内释放情况.结果 FSH-PLGA微球体外突释率17.2%,可释放28 d,体内可释放17d;FSH-PLGA微球体外突释率8.8%,可释放28 d,体内可释放17d.结论 所制FSH和SCF微球在体内外均可稳定的较长时间的释放药物,验证了FSH和SCF微球的可行性.

  • 壳聚糖微球释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徐蔚;曹毅;张纪

    为了探讨壳聚糖缓释微球的释药机制,制备了碳铂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对制备的微球进行了释药机制的研究.结果:制备的载药10%碳铂壳聚糖缓释微球的释药80%的时间为14 d,形态学的观察显示初期壳聚糖缓释微球球面光整,表面无结晶,在释药14 d后98%的球形仍保持完整,证明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刚性良好.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微球的外壳首先脱落出现"脱皮现象",然后药物晶体通过溶渗作用在微球表面形成众多微孔,将包封在微球内部的药物逐渐释放.结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控释能力极强,其包封的碳铂药物晶体是通过溶渗作用逐渐释放出微球的,在90%的药物释出后,微球仍保持完整,显示了微球具有更大的包封药物的能力.

  • 局部用雷帕霉素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制备及释药研究

    作者:裴蛟淼;薛小燕;刘蓓;夏炜;罗晓星;郭树忠

    目的:介绍雷帕霉素(RAP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体系以检测微球中雷帕霉素含量,检测微球性状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刺-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雷帕霉素缓释微球,扫描电镜检测微球外观及微球粒径,HPLC检测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所制微球光滑圆整,大小均一,平均粒径:(121.18±27.83)μm,载药率:(14.39±1.32)%,包封率:(72.92±4.29)%,体外释放实验显示1~4夭有突释,随后平稳释药至第10天累积释药率速80%.结论:采用制备工艺稳定,所制微球载药量及包封率均较高,形态完整,大小均一,体外释药较为平稳并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 VEGF明胶缓释微球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作者:王璐;郭树忠;马显杰;宋保强;伍尚敏;易成刚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明胶微球对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其注射于大鼠背部随意皮瓣,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复合VEGF微球组(A组)、VEGF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术后7天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新生血管计数的检测.结果:术后7天皮瓣的存活率分别为(68.54±2.79)%,(58.65±3.26)%,(45.43±2.71)%,治疗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活质量A组好;皮瓣内新生血管计数分别为(31.16±4.38),(25.41±4.06),(18.68±5.44)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VEGF缓释微球可以促进缺血皮瓣的血管新生,提升皮瓣存活率.

  • 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璐;郭树忠;隋继强;马显杰;宋保强;易成刚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及它们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V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结论:复合bFGF、V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活性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VEGF,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

  • 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兔上腭部创面瘢痕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东旭;封兴华;吴红;胡彬;孙健壮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Hepasphere载药微球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作者:朴相浩;曾健滢;杨清峰;邹忠元;李见英

    目的:采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栓塞(DEB-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CC),观察该疗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评估接受DEB-TACE治疗HCC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清AFP水平变化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短期疗效和生存期.结果:从2014年7月到2017年10月纳入研究HCC患者24人(男21人,女3人),中位年龄为57(24~82)岁,肿瘤平均长径为(9.3士4.0)cm.根据BCLC分期,包括B期5人,C期19人.合计接受DEB-TACE治疗31人次,成功率100%.DEB-TACE术前、后ALB、ALT、AST、T.BIL和AFP无统计学意义(P>0.5).DEB-TACE术后30天内未见肝梗死等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包括发热6例(19.4%)、恶心1例(3.2%),肝区疼痛4例(12.9%).随访时间范围从3.9~40.0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根据改良 RECST标准,治疗后1、3、6个月获得的疾病缓解率为58.3%、45.8%和40.9%,疾病控制率为91.7%、83.3%和86.4%.1、2年的存活率为87.5%和58.3%.截止到研究终点,中位生存期为25.6个月.结论:DEB-TACE对治疗中晚期HCC安全好,短期疗效稳定.

  • 雷帕霉素缓释微球治疗干燥综合征性干眼的疗效评估

    作者:王梦;刘焰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缓释微球对NOD小鼠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性干眼临床体征的改善.方法:SS性干眼的8周龄雌性NOD模型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9周龄时开始给药.另有5只8周龄健康K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Ⅰ组和Ⅱ组小鼠分别给予200μg/kg和400μg/kg的雷帕霉素缓释微球结膜下注射,实验Ⅲ组和Ⅳ组动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空白微球载体结膜下注射.用药前及用药后第5,10,15,20d检查各组小鼠的泪液分泌量,对角膜行荧光素染色并评分,对角结膜行虎红染色并评分,用结膜印记细胞学方法检测结膜细胞并分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和角结膜虎红染色评分降低,结膜印记细胞学等级降低.结论:雷帕霉素缓释微球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增加NOD小鼠泪液分泌量,对NOD小鼠干燥综合征性干眼具有显著疗效.

  • 海藻酸钠-维甲酸微球兔眼内注射病理学研究

    作者:王凤翔;何守志;李新建;梁秋丽;陈兵

    目的:观察注射用海藻酸钠-维甲酸(alginate sodi-um-retinoic acd;AGS-RA)微球缓释系统在玻璃体腔内的崩解过程.方法:有机溶剂将维甲酸溶解,与15g/L的海藻酸钠均匀混合,用静电微囊发生器一次成型制作AGS-RA微球,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入AGS-RA药物微球,应用光镜的方法观察微球的分解过程.结果:AGS-RA微球经测定,大小是95.244±8.6265μ m,RS-RA微球在玻璃体腔内的分解过程大致是:1wk保持形态上的完整性,基本上是圆形;2wk开始微球周边有些破解;3wk,破解程度加重;4wk时微球形态不规则;到6wk则完全崩解呈束状物.微球周围的玻璃体无增殖、渗出等改变.结论:AGS-RA微球缓释系统在玻璃体腔内呈缓慢崩解过程.

  • 一种新的栓塞用平阳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

    作者:邱麟;封兴华;吴红;丁媛媛

    目的:选择一种新的交联剂制备栓塞用平阳霉素明胶微球.方法:分别以氧化葡聚糖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2 种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PYM)明胶微球,比较2 种微球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结果:光镜下葡聚糖组微球的圆整度均优于戊二醛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2 组微球的粒径均符合栓塞用微球的要求;与戊二醛组相比,氧化葡聚糖组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P<0.05);包封率、载药率(94.6%、8.9%)均高于戊二醛组(80.1%、5.5%),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6 h的累积释放率(71%)低于戊二醛组(91%),释药缓慢.结论:氧化葡聚糖作为一种新的交联剂具有更突出的优点.

  • 载rhBMP2凝胶微球控释系统的设计与合成实验

    作者:陈发明;吴织芬;金岩;王勤涛;吴红;王国芳;杜岩;黄沙;姜瑜

    目的:设计与合成rhBMP2新型控释载体,初步探讨其载药及降解性能.方法:用右旋糖酐(dextran,dex)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rylate,GMA)合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右旋糖酐(dex-GMA),测定该凝胶微球溶胀系数Q,并对其载药、降解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dex-GM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球,粒径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该凝胶微球溶胀参数10.9±5.3;载药性能良好,在葡聚糖酶的作用下20~40 d内可以完全降解. 结论:右旋糖酐基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可生物降解,其粒径可控,作为生长因子载体,有望达到控释给药的目的,其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 5-氟尿嘧啶明胶微球栓塞犬颈外动脉分支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骎骎;封兴华;孟庆江;郭军;刘芳;王艳清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明胶微球在口腔颌面部动脉的栓塞效果.方法:在X线监控下,对8只成熟杂种狗颈外动脉分支用5-氟尿嘧啶明胶微球栓塞,并在栓塞后进行动脉血管造影,并测量其颈部各主要动脉的血液流速及流量,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时间取栓塞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常规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实验表明,被栓塞血管的流量、流速明显降低,血管内径增粗,临近动脉的血流量则代偿性的增加.组织学观察可以见到微球成簇状堵塞末梢动脉血管,达到较为完全的栓塞效果.结论:5-氟尿嘧啶明胶微球是一种有效的动脉末梢栓塞剂,使用安全可靠,有望应用于临床.

  • 脂联素微球复合 PLGA/β-TCP 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作者:毋育伟;陆慧;胡洪成;李丹;郭园;李子臣;唐志辉

    目的:制备载脂联素缓释骨支架材料,并评价其体外生物学性能。方法: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负载脂联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β-TCP 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检测材料浸提液对 MC3T3细胞凋亡和增殖作用等实验综合评价载药支架材料的性能及生物学活性。结果:微球直径均匀,载药支架孔径20~200μm 并相互穿通,载药率1.3%,包封率70.3%,在缓冲液中药物释放持续91 d。材料浸提液诱导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当,载药支架材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载脂联素缓释骨支架材料具有缓释效果并促进成骨细胞增殖。

  • 慢性牙周炎活动性与龈沟液中β2微球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史金娜;赵尔飏;于光;李曙南

    牙周炎是一种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判断疾病处于活动期或静止期不但有助于明确牙周治疗方案,而且对口腔种植手术、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以及心脏外科手术等多种疾病治疗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974 条记录 47/49 页 « 12...41424344454647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