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春西汀聚乳酸-聚乙醇酸缓释微球的研制

    作者:刘国磊;王帅;王静;曹雅培;黄敬洪;申磊;曹德英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缓释微球,并研究其药剂学性质.方法:采用改良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PLGA浓度、理论载药量、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和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为4因素,每个因素选定3个水平,按L9(34)的正交设计方案,以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指标,优化处方.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算微球的粒径分布,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长春西汀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用动态透析释药法进行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结果:佳处方为PLGA浓度16%,理论载药量20%,有机相与分散介质的比例1:10,分散介质中明胶的浓度1%;制备的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的形态圆整、光滑,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0±0.18) μm(n=500),DSC法分析药物确已被包裹于微球中,载药量为(18.46±0.26)%,包封率为(91.30±0.98)%(n=3),24h累积释药率约为18%.结论:长春西汀PLGA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稳定,质量符合药剂学要求,缓释性好.

  • 盐酸多西环素微球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作者:邓艾平;王奕;符旭东

    目的:制备盐酸多西环素(DXY)微球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现形态和粒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和体外释放度等.结果:所制微球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49±6.9)μm.跨距为0.9,平均载药量为(3.3±0.2)%,平均包封率为(52.4±3.2)%(n=3).0.5 h的累积释放度为28%,并可持续释药30 d以上.结论:DXY微球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 丹皮酚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考察

    作者:张海龙

    目的:制备丹皮酚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球,考察其体外释药过程.方法:以丹皮酚为芯材,以PLG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皮酚PLGA微球;以聚乙烯醇质量分数、PLGA质量浓度、药物与PLGA质量比及水油相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和粒径,并测定其体外释药过程.结果:优选的工艺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0.9%、PLGA质量浓度60g/L、药物与PLGA质量比1∶3、水油相体积比1∶10.制得的微球球型规则,表面平滑,平均粒径为(31.75±0.13) μm.微球的载药量为(21.16±0.51)%,包封率为(66.91±1.62)%,8h体外累积释药量为37%.结论:所选工艺可用于制备丹皮酚PLGA微球,可为缓释药物传递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 正交试验优选姜黄素明胶微球的处方工艺

    作者:邓航;陈薇;黄桂红;李江;邓俊刚

    目的:优选姜黄素明胶微球的佳处方工艺.方法:以明胶浓度、油水比例、乳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载药量、包封率、微球粒径为评价指标,以明胶为载体,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乳化交联法制备姜黄素明胶微球的处方工艺.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要求油水比为1∶5,明胶浓度为25%,乳化时间为30 min.结论:该处方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为姜黄素明胶微球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中药提取物葫芦素B-PLGA微球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

    作者:周丽莹;关津;聂淑芳;潘卫三

    目的:制备中药提取物葫芦素(Cuc)B-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方法:应用改良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以聚乙烯醇(PVA)浓度和投药比为自变量,微球的产率(Y_1)、载药量(Y_2)、包封率(Y_3)、粒径(Y_4)、24 h累积释放量(Y_5)为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次多项式拟合;改良的直接释药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Y_1、Y_2、Y_3、Y_4、Y_5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较优的工艺条件为PVA浓度0.014,投药比0.066 5.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Y_1、Y_2、Y_3、Y_4、Y_5分别为79.9%、7.83%、56.5%、56.18μm、6.98%.体外释放35 d的累积释放量为86.73%.结论:制备的CucB-PLGA微球满足了长效缓释的要求,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 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作者:薛红;郭建鹏

    目的:研究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以零级、一级和Higuchi方程对释药行为进行拟合.结果:微球在人工胃肠液中连续溶出6 h的累积释放度可迭(92.84±0.35)%;以人工胃液为介质,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5.941t1/2-11.083,r=0.991 7);以人工肠液为介质,药物释放符合一级速率方程(ln(100-Q)=0.487 4t+4.588,r=0.996 4).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

  • 关节腔注射用双醋瑞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相关性质研究

    作者:蔡雁;钦富华;胡英;魏瑞龙

    目的:制备关节腔注射用双醋瑞因(DCR)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考察其相关性质.方法:以PLGA为微球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CR-PLGA微球;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CR-PLGA微球的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及粒径;以体外释放试验考察其累积释放度.结果:DCR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1~105.0μg/mL(r=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试验的RSD均小于2.0%;优工艺条件为PLGA的质量浓度为200 mg/mL,油水两相的体积比为1∶50,聚乙烯醇体积分数为1%.所得DCR-PLGA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1.2±4.7)μm,载药量为(4.25±0.26)%,包封率为(92.30±1.93)%,360 h内累积释放度为(73.08±5.33)%.结论:成功制得DCR-PLGA微球,其形态良好,粒径适宜,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适合关节腔注射给药.

  •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作者:毕小宝;陈仲清;杨莉;黄乐松

    目的:优化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粉粒学特征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的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微球形态等重要粉粒学特征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分析试验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制剂,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525±0.047)μm,粒径在1.8~5.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载药量(6.067±0.312)%,包封率(58.05±1.169)%.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192 h累积释药率达82%,t1/2=60.16 h.结论: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 紫杉醇微球的处方工艺优化及其体外释放性研究

    作者:赵亮;王永峰

    目的:优化紫杉醇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P(CPP:SA))微球处方工艺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药物缓释微球,以正交试验研究制备时搅拌速度(A)、处方中P(CPP:SA)浓度(B)和乳化剂聚乙烯醇(PVA)的浓度(C)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观察优化条件后制备的微球的外观形态,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当A为4 000 r·min~(-1)、B为80 mg·mL~(-1)、C为1%时,所得微球形态完整,紫杉醇的包封率达到90%以上,体外持续释放30 d,累积释药率达80%以上.结论: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中紫杉醇的包封率高,并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性.

  • 罗红霉素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作者:胡连栋;董珊红;罗兆亮;杨更亮

    目的:优化罗红霉素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罗红霉素微球,以药物与囊材用量比(A)、囊材的浓度(B)、水相与油相的比例(C)为因素,包封率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并对所得微球的外观、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度及苦味进行研究.结果:优化后的佳工艺:A为1∶1,B为30 mg·mL-1,C为4∶1.所得的微球外观圃整,平均粒径(75.0~90.0)μm,且分布均匀,载药量约45%~46%,包封率可达90%以上,可持续释药13 h以上,多数试验者服药后感觉不苦.结论:优化工艺后所制罗红霉紊微球具有明显掩味和缓释效果.

  • 多囊脂质体-海藻酸钠微球的理化性质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作者:戴传云;刘火安;傅亚;汤波

    目的:制备蛋白类药物的多囊脂质体-海藻酸钠(MVLs-Alg)微球,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初步的稳定性.方法: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药物,采用内部/凝胶化法制备MVLs-Alg微球,然后采用差示热分析MVLs-Alg微球中MVLs与Alg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温度(4、25、40℃)对其包封率和基质中磷脂的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制备的微球球型度好,MVLs与Alg之间可能发生了相互吸附,放置90 d时,4、25、40℃奈件下微球包封率分别为85.36%、63.75%、50.49%,磷脂过氧化值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但与MVLs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所制备的微球明显提高了脂类的稳定性,可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输送.

  • 星点设计法优化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处方

    作者:简晓顺;程国华;赵鑫;黄荣林

    目的:星点设计法优化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的处方,提高该制剂的肺靶向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自变量为汉防己甲素和壳聚糖的重量比、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壳聚糖浓度,以微球收率、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为因变量对各自变量的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选择较佳工艺条件并对优化区间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收率、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和跨距用二项式模型拟合较好,佳优化制备处方的汉防己甲素和壳聚糖的重量百分比为61.97%,水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13.51%,壳聚糖浓度为2.37%.结论:星点设计可用于优化制剂处方,所制汉防己甲素壳聚糖微球粒径大小适宜,可满足肺靶向的要求.

  • 糖类交联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研究

    作者:吴红;范黎;张慧;梁增光

    目的:以生物相容性的糖作交联剂制备明胶药物载体并研究其释药特性.方法:用葡萄糖、葡聚糖、氧化葡萄糖、氧化葡聚糖作交联剂制备明胶盘和微球,测定其溶胀动力学,分别以阿司匹林和牛血清白蛋白为药物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包裹率、载药率,并检测明胶微球在模拟体内条件下药物的释放速率.结果:葡萄糖、氧化葡萄糖、葡聚糖、氧化葡聚糖作交联剂制备的凝胶溶胀率分别为204%、246%、166%、233%;4种阿司匹林和牛血清白蛋白明胶微球平均载药率分别为8.73%和4.05%,平均包封率分别为62.55%和31.40%;2 h药物释放百分率依次为30%、14%、76%、73%和97.2%、86.6%、60.8%、50.1%.结论:上述4种糖均可以取代化学交联剂制备明胶微球;天然糖交联微球缓释效果优于氧化糖.

  • 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两亲三嵌段共聚物蛋白大分子药物微球的研究

    作者:傅顺;袁伟恩;吴飞;耿燕;金拓

    目的:研究以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聚(ε-己内酯)(PCE)制备蛋白大分子药物微球的方法及其与成品理化性质和释放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BSA)PCE微球,以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以Mi-croBCA法测定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以累积释放量考察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微球外形圆整、表面光滑.不同分子量PCE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相近,但体外释药特性显著不同,释放机制为扩散-降解,其中PCE 4000因扩散作用释出的蛋白量明显低于其它分子量所制微球.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扩散-溶蚀(Q=k1t 1/2+k2t+k3t 2+kt3)(r=0.997)方程.结论:以PCE制备蛋白大分子药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突释小,释放完全.

  • 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微球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作者:宋凤兰;杨帆;张永明;李桃;杨轶群;刘星辰

    目的: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干扰素-α微球,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微粉学性质,并通过体外释药考察其缓释效果,用气/质联用法测定其有机溶剂残留量.结果:所制微球球形圆整,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平均粒径为45.54μm,包封率达83.49%,载药量为8.03%,流动性等较好.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其有机溶剂残留量<0.05%.结论:所制干扰素-α微球各方面理化性质良好.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单体组成比例对利培酮微球性质的影响

    作者:王襄平;梅兴国

    目的:制备利培酮-乳酸(LA)/羟基乙酸(GA)共聚物(R PLGA)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性质及释放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乳溶剂蒸发法制备R PLGA缓释微球;对微球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突释、体外释放等指标进行测定,考察PLGA不同分子量和LA/GA不同单体组成比例对微球性质的影响.结果:所制微球外观圆整,分散良好.PLGA的单体组成比例以及分子量对微球性质尤其是释放速度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可通过调节PLGA的分子量和LA/GA单体组成比例改变微球性质,以达到控制微球释放速率等预期目的.

  • 卡莫司汀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及其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研究

    作者:郭丽萍;李霞;李芹

    目的:探讨卡莫司汀聚乳酸微球(BCNU-PLA-MS)的体外释药过程及其在大鼠脑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CNU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大鼠脑组织内自PLA-MS中释放的药物含量;应用3H标记BCNU,检测3H-BCNU-PLA-MS在正常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的分布.结果:BCNU-PLA-MS在PBS和大鼠脑组织中均可持续释药2wk以上.在PBS中,其1、3、15d时药物释放率分别约为15%、50%、90%;在大鼠脑组织内,其4h、1d、3d时药物释放率分别约为8%、16%、60%,并可持续释药15d.大鼠药物植入处药物浓度是其它检测点的6~70倍.结论:BCNU-PLA-MS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而且安全性、生物相容性较好.

  • 布洛芬缓释微球的释放性能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津;李柱来;陈莉敏

    目的 以壳聚糖及海藻酸钠为载体制备布洛芬缓释微球.方法 对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体内药物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布洛芬缓释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与普通片剂相比,体内药代动力学中布洛芬缓释微球的达峰时间及半衰期延长,达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提高.结论 所制布洛芬缓释微球达到了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 ,并且布洛芬缓释微球的体内外参数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 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作者:陆璐;郭丽

    目的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0 nm波长处测定含量.结果 自制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质量浓度在16~4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栽药量为21.4%,药物包封产率为74.8%.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测定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且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有一定的缓释性,能适当延长盐酸罗哌卡因作用时间.

  • 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克拉霉素缓释微球

    作者:张向荣;朱悦铭;王晶;孙运栋;李三鸣;潘卫三

    目的 探讨克拉霉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Eudragit RS/RL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克拉霉素缓释微球,考察对微球质量、收率、载药量和包封率有影响的处方因素.结果 Eudragit RS/RL与药物按4:1混合时可得到成形性较好、表面光滑、均匀圆整、分散性好的克拉霉素微球.克拉霉素微球的粒径范围为88-180 um,微球的收率为76.0%,载药量为17.8%,包封收率为67.0%.在pH=5.0的磷酸缓冲液中微球中的克拉霉素缓慢释放.结论 乳化-溶剂扩散法适合于克拉霉素缓释微球制备.

974 条记录 43/49 页 « 12...40414243444546...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