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研究

    作者:胡效坤;王明友;杨志国;邱春东;吕东方;李晓东;左太阳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中心型肺癌,18例治疗前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快速病理证实,待病理结果后即刻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7~16粒,125I微粒子放射性活度为22、26、30、33 MBq/粒,植入微粒子放射性总活度为181~355 MBq.穿刺点均为1处,调整进针方向2~5次,前胸壁入路8例,侧胸壁入路8例,后胸壁入路6例.22例中6例行经静脉化疗1~3次.结果 22例中随访满1个月以上者20例,2个月以上者16例,3个月以上者10例,6个月者3例.1个月随访2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18例,无变化2例,增大0例;2个月随访16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15例,无变化1例,增大0例;3个月随访10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8例,无变化1例,增大1例;6个月随访3例中,肿瘤直径缩小≥50%者3例,无变化0例,增大0例.22例中治疗前有明显肺段、肺叶不张12例,随访中重新膨胀9例.治疗后新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新发生胸骨转移1例、肝转移1例.并发症:气胸11例,粒子脱落1例.结论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可使瘤体明显缩小,效果肯定.CT导引下准确,相对安全.此种治疗对转移有无明显预防作用有待研究.但对局部转移灶治疗同样有效.

  • CT导引下125 I粒子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黄振国;张雪哲;王武;洛小林;王继英

    目的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10例13个病灶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肿瘤4例,转移瘤6例(9个病灶).患者男 4例,女6例,年龄54~62岁(平均56.9岁) .依据粒子植入术前15 d内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治疗计划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术后5~10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10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粒子分布满意,单个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数为1~44粒(平均18.6粒).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全部4例疼痛患者粒子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减轻.随诊CT检查示3个病灶消失, 8个病灶明显缩小, 其余2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随诊显示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3.15和2.06 cm(t=5.127, P<0.001).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是1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锡明;李振家;武乐斌;连庆峰

    目的介绍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佳数量,然后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置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25%~50%);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25%);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1个月: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包括1例失访者),1个月有效率为90.32%;2个月: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2个月有效率为90.32%;6个月: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6个月有效率为90.32%.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是1种治疗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 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陆健;黄蔚;贡桔;陈志瑾;夏宁;陈克敏;王忠敏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胰腺癌治疗中,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放射介入科, 22例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为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12例为非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计划、术后剂量学验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小吸收剂量(D90)、小周边剂量(MPD)及100%、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V100、V150、V200),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2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组平均植入粒子26粒,非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组平均植入粒子23粒.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组和非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组V100术前计划分别为(94.45±1.32)%、(93.27±1.37)%,术后植入分别为(89.31±2.58)%、(85.25±4.35)%,术后植入均较术前计划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63、5.827,P<0.05);术前计划D90分别为(152.41±6.78)、(153.30±7.79)Gy,术后植入分别为(147.32±7.12)、(149.25±4.86)Gy,术后植入较术前计划减少(t值分别为2.097、1.929,P值均>0.05);V150术前计划分别为(58.61±14.11)%、(62.45±6.49)%,术后植入分别为(57.83±7.74)%、(63.97±7.75)%,模板组较术前减小、非模板组较术前增大(t值分别为0.149、-0.574,P值均>0.05);术前计划MPD分别为(82.12± 7.81)、(83.43±4.86)Gy,术后植入分别为(87.64±10.60)、(87.12±7.66)Gy;术前计划V200分别为(29.04± 10.64)%、(36.11±7.22)%,术后植入分别为(34.12±7.67)%、(39.42±7.18)%;术后MPD(t值分别为-1.356、-1.426)、V200(t值分别为-1.713、-1.241)均较术前增大,但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共面模板辅助粒子植入组为(44.3±12.4)min,非模板辅助粒子植入组为(60.0±12.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模板辅助粒子植入可以更精确地达到术前规划的优化,且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耐受度.

  •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作者:郭金和;滕皋军;何仕诚;邓钢;杜明华;方文;朱光宇

    目的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选择合适的覆膜或裸食管支架,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特制的可容纳放射粒子的鞘,根据患者病变的范围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将放射粒子装进上述鞘内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选择15例食管癌患者,临床分级为Ⅱ~Ⅳ级,将放疗支架植入到患者病变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全身γ射线显像(ECT)复查未发现非靶器官显像;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血象和免疫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13例术后1个月CT复查提示病灶的厚度较术前变簿, 2例变大,3例随访近8个月,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胃镜检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缩小,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其临床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及对照研究.

  • CT导向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

    作者:张福君;吴沛宏;顾仰葵;赵明;张亮;谭志斌;刘达信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5~73岁,中位年龄56.2岁,其中肝癌肺转移10例,直肠癌肺转移6例, 乳腺癌肺转移2例.18例病灶数为68个,平均每人3.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5 cm.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对残留厚度≤1.0 cm的肿瘤选择平面植入方法,采用18.5~29.6 MB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 cm平面播植,125I在1.7 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 18例68个病灶,完全缓解(CR) 36个;部分缓解(PR) 17个;无变化(NC) 10个;进展(PD) 5个.总有效率77.9%.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2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5例.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2例(肺内);白细胞下降2例,程度较轻,计数均在3×109/L以上.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瘤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郭金和;滕皋军;朱光宇;何仕诚;邓钢;方文

    目的通过在食管支架上预置125I粒子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的可行性;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内照射支架的安全性.方法 (1)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用模具以塑料为原料制成刚好装填1颗125I粒子的"弹匣",并将其缝制在食管支架外周,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2)动物实验:选择实验用兔36只,分成4组.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将实验组分为3组(单个粒子剂量×2颗粒子):A组22.2 MBq、B组44.4 MBq、C组66.6 MBq;D组为对照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支架.于术后2、4、8周分别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兔3只,处死前行食管造影、CT等检查,观察支架、粒子移位情况;支架标本分别行肉眼、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下观察;观察指标包括食管及其周围肺、支气管、大血管的损伤及程度.结果 (1)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125I粒子能被牢固地固定在支架外周,动物实验证明:放射粒子装填方便,支架释放简单,支架释放过程及术后随访未发现125I粒子丢失.(2)动物实验:8周时实验组粒子附近食管壁增厚明显[A组(4.2±0.3)mm,B组(4.3±0.3)mm,C组(4.5±0.3)mm],与对照组[(3.1±0.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内径在上述观察期内实验组、对照组都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管腔逐渐变窄,8周时各实验组管腔直径[A组(5.7±0.2)mm,B组(5.6±0.3)mm,C组(5.6±0.3)mm]与对照组[(5.6±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肺、气管、胸主动脉壁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但电镜下上述器官组织超微结构有轻微损伤.结论捆绑式食管内照射支架的设计、制作是可行的;动物实验表明:临床常用活度的12I放射粒子对食管周围肺、气管及大血管等正常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是轻微的;125I放射粒子对支架引起的增生的食管黏膜无明显的抑制和刺激作用;125I放射粒子长时间植入体内可能对食管平滑肌有刺激增生作用.

  • 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敬国;倪彦君;孙婷;宋享福;马庆杰;李修义;高凤彤;杨巍

    目的 探讨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方案在荷1422肝癌细胞小鼠体内抑瘤效应及机制.方法 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注射后48 h,肿瘤局部注射370 kBq 125I-UdR.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率;治疗后第3天,检测肿瘤胞浆蛋白中IFNγ的表达和脾脏CTL细胞毒活性.结果 基因-放射核素治疗后第6~15天,pcDNAEgr-IFNγ+125I-UdR组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I-UdR组及pcDNAEgr-1+125I-UdR组;基因.放射性核素治疗后第3天,pcDNAEgr-IFNγ+125I-UdR组肿瘤胞浆蛋白中可检测到IFNγ的表达,其余组肿瘤胞浆蛋白中未检测到IFNγ的表达;PcDNAEgr-IFNγ+125I-UdR组小鼠脾脏CTL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其余组(P<0.01).结论 pcDNA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UdR治疗抑瘤效应明显优于单纯125I-UdR放射性核素治疗.

  • 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作者:谭涛;付玲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佳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1月~2001年12月300例甲亢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三组,准确测定甲状腺TUK和EHL,且EHL>3d,甲状腺质量由核素显像确定,W=A×H×K.大剂量(5.55MBq/g)组一次性全量;中剂量(3.7MBq/g)组一次性全量,3月后复查,酌情研究重复治疗或观察;小剂量(2.59MBq/g)组,小剂量多次治疗,三个月为一疗程,直到治愈或好转.结果大剂量组:治愈94例,好转6例,暂时性甲低18例,永久性甲低21例;中量组治愈89例,11例好转,暂时性甲低9例,永久性甲低13例,1例15个月后复发;小剂量组治愈86例,14例好转,暂时性甲低3例,永久性甲低9例,4例复发.结论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效果肯定,治愈率高.三组治愈率(X2=3.5777,P>0.05)差别无显著性,而甲低发生率(X2=6.060,P<0.05)差别有显著性.

  •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心理护理

    作者:魏社英;孟照英

    组织间永久性植入碘125(125I)放射性粒子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前列腺癌的新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术后结合药物治疗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1].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传统的外照射由于放射野大、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首次应用125I放射微粒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获得延长患者生命的结果,使此方法迅速得以开展和深入研究.组织间内照射是一种新兴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超声)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125I按肿瘤大小、永久性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侵犯的组织中,通过放射衰变[2]释放出来的γ射线[3]杀伤肿瘤细胞,破坏肿瘤细胞核内DNA的双链,从而连续低剂量的长时间放疗,可大程度杀灭癌细胞,小限度损伤正常组织及其功能[3],从而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和持续性.是目前治疗肿瘤,尤其是不能进行手术的中、晚期肿瘤新兴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患者对此治疗存在疑虑及恐惧,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异常.因此,我们对其开展了个体化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 CT导引下组织间植入125I治疗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研究

    作者:宋新宇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前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然后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完后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术后1、2、3、6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随访CT检查24例病灶消失,原病灶处仅残存粒子,28例病灶缩小,4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复查较前有所增大。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对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 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后的头颈部腺源性癌远处转移

    作者:王威;郑磊;刘树铭;黄明伟;石妍;吕晓鸣;张杰;张建国

    目的:探讨单纯125I粒子治疗后头颈部腺源性癌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方法:2002年至2010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头颈部腺源性癌患者43例,因全身或局部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切除,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部位包括腮腺、颅底颞下窝、舌、上颌、咽旁、口底、颌下、唇.术后随访观察,统计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远处转移率为53.5%(23/43);转移发生时间为5~96个月,平均时间(27.0±23.7)个月,中位时间21个月;肺为常见转移部位(16/23,69.6%);远处转移常见病理类型为腺样囊性癌(14/23,60.9%)和非特异性腺癌(7/23,30.4%).终死亡26例,其中18例因转移而死亡,占所有死亡患者的69.2%(18/26).27例获得了肿瘤完全消退(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2例消退大于5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消退小于50%,2例无效,有效率(CR+ PR)为90.7%.3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0.1%和82.6%,5年分别为53.4%和56.0%.结论:对于手术禁忌或无法切除的头颈部腺源性癌,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可以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肺为常见的部位.

  • 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Ⅰ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郭福新;姜玉良;吉喆;彭冉;孙海涛;王俊杰

    目的:对比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术前计划与术后实际验证剂量,评价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研究纳入2016年1-9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行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的患者14例(15个病灶),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9.9岁),Karnofsky评分(KPS,百分法)60~90(中位数80).患者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者1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但剂量不详者1例,其余12例曾接受放射治疗,中位数60 Gy (20~70 Gy).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扫描,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125I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10~150 Gy.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剂量学参数,包括90%靶体积的小吸收剂量(D90)、1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00)、15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体积占靶体积的百分比(V200)、匹配周缘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 mPD)、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靶区外体积指数(external index,EI).利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实际剂量参数结果与术前计划所对应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Bland-Altman法分析术前、术后剂量参数的一致性.结果:术前和术后D90、V100、V150、V200、mPD、C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land-Altman法分析,D90、V100、V150、V200、mPD一致性欠佳,CI、EI一致性较好.结论:3D打印个体化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锁骨上复发转移癌方法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 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肿瘤

    作者:江萍;马月;王俊杰;冉维强;姜玉良;曲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复发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29例既往接受过颈部外照射或颈清扫术联合外照射后再次局部或区域复发患者,局部麻醉,利用超声引导插植18G粒子针,针间距1 cm,范围包括肿瘤靶区+外周0.5 cm;后退式植入125Ⅰ粒子,粒子间距1 cm;中位植入粒子数27颗(范围3~61颗),粒子活度0.35 ~0.80 mCi( 1.30×107 ~2.96×107 Bq).术后即刻或24h内行CT扫描,层厚5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进行质量验证.结果:随访3~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剂量验证D90(90%靶区内体积接受的照射剂量)为90 ~160 Gy,中位剂量为130 Gy.1年局部控制率为53.1%,2年为34.8%,3年为17.4%,全组病例中位控制时间8个月(95% CI2.8 ~21.1).1年生存率54.1%,2年生存率27.5%,3年生存率27.5%,全组病例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95%CI7.6 ~ 18.3).结论:超声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易操作的微创治疗方法,是较好的挽救治疗手段之一.

  • 靶向整合素αvβ3受体的新型RGD肽二聚体的131I标记与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

    作者:张春丽;王荣福;张丽;郭凤琴;李玲;康磊;闫平;杨铭

    目的:对所设计的新型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Arg-Gly-Asp,RGD)肽进行131I标记,研究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性及其在荷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与显像,探讨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生成显像的可能性.方法:参照文献报道的对环五肽c(RGDfV)构效关系的研究结果及多肽的化学修饰方法,设计了新型二硫键成环的并经亲水性修饰的cRGD肽二聚体[c(RGD)2],采用ChT法进行131I标记,测定c(RGD)2的亲和常数、标记物的稳定性与油水分配系数;建立荷黑色素瘤动物模型,研究131I-c(RGD)2的体内分布、非标记肽竞争抑制及肿瘤显像.结果:131I对c(RGD)2的标记率为(76.35q2.33)%,经SephadexG10分离纯化后其放射化学纯度达(95.20±3.25)%.c(RGD)2对受体的亲和常数Ka为(0.137±0.057)×109/mol/L,油水分配系数lgP正辛醉/水为-1.628,131I-c(RGD)2在静脉注射后1 h、3 h、5 h与24 h在肿瘤中的摄取率分别为(0.67±0.13)%ID/g、(0.42±0.08)%ID/g、(0.51±0.11)%ID/g与(0.18q0.02)%ID/g,其在肿瘤中的清除相对缓慢,靶本比(T/NT)随时间延长而增高,静脉注射后24 h,肿瘤与肌肉(T/M)和肿瘤与血液(T/B)的摄取比值分别为4.42±1.70与2.27±0.45.131I-c(RGD)2的肝脏摄取低,静脉注射后1 h肿瘤与肝的摄取比可达2.10±0.60;未标记肽可明显抑制肿瘤对131I-c(RGD)2的摄取.荷瘤小鼠全身显像可见肾显影,在静脉注射后3 h胸部显像可见清晰的肿瘤影像.结论:所设计的通过二硫键成环的c(RGD)2可应用ChT法成功完成131I标记,其可被肿瘤组织特异性摄取,有可能应用于肿瘤血管的生成显像.131I-c(RGD)2的肝脏摄取低,在肿瘤显像中具有一定优势.

  • 放射性碘标记反义寡核苷酸在荷人淋巴瘤裸鼠中的分布及显像研究

    作者:沈晶;王荣福;张春丽;刘萌;郭凤琴

    目的:探讨用放射性碘标记的框架区(framework region mRNA,FR)mRNA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N)作为B细胞淋巴瘤反义显像剂及反义治疗药物的可能性.方法:通过氯胺-T法用碘[125Ⅰ]与碘[131Ⅰ]标记含酪胺的18聚体寡核苷酸获得125Ⅰ-或131Ⅰ-FR-ASON,建立荷人淋巴瘤裸鼠动物模型.将148 kBq125Ⅰ-FR-ASON(2~3μg)经尾静脉注入正常小鼠,于不同时间处死小鼠,测定不同组织及标准源的放射性计数.荷瘤裸鼠瘤内注入脂质体包裹的3.33 MBq131Ⅰ-FR-ASON(7~9μg),分别于注射后不同时间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显像,以脂质体包裹的正义寡核苷酸作为对照,24 h显像后处死裸鼠,取出血液、重要器官和肿瘤组织,测定各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每克组织摄取率及肿瘤与非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比值(T/NT).结果:125Ⅰ-FR-ASON注入正常小鼠体内后1 h,各脏器的放射性摄取达高峰,24 h基本清除.肝、胃和肠放射性分布高,骨、肌肉、脑中放射性分布较少.荷瘤裸鼠瘤内注入脂质体包裹的131Ⅰ标记ASON后立即用SPECT成像仅见肿瘤部位,1和2 h成像可见示踪剂从肿瘤到腹腔,24 h仍可见肿瘤显像.比较24 h反义组与正义组肿瘤的每克组织摄取率、T/NT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放射性碘标记ASON对淋巴瘤组织有很强的特异性,有望用于淋巴瘤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研究.

  • CT引导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32例报告

    作者:张开贤;李苓;邢超;张开国;袁倩倩;满其荣;王伟;都崇礼;杨森

    目的 探讨125Ⅰ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CT引导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全部在局麻下进行,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单纯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20~140Gy,既往曾行放射治疗为100~120Gy.粒子活度为0.5~0.7mCi.间距为1,0~1.5cm,共植入粒子20~7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 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4例,有效率为88%(28/32).疼痛缓解事为86%(18/21),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8d.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41%.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和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放射性131碘在老年人甲亢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覃坚

    目的:探讨老年甲亢放射性131碘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该院32例疗老年甲亢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16例,分别使用放射性131碘、甲硫咪唑治疗,比较远近期疗效、疾病的合并症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实验室指标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期、远期疗效分别是75%、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43.75%、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性131碘治疗老年性甲亢痊愈率高,不易复发。

  • 131Ⅰ核素治疗Graves病对甲亢性糖尿病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

    作者:孔令华;王雪芹;吴俊渊;顾凯凯;高彬

    目的 为了探讨<'131>Ⅰ核素治疗Graves病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并了解其相互关系.方法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Graves病诊断标准,排除其它相关影响因素,对69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35例经ATD控制病情,在甲硫咪唑药1周,丙基硫氧嘧啶停药至少2周后,行<'131>Ⅰ核素治疗;34例采ATD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进行TSH、FT3、FT4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测定.Graves病疗效判定标准依次为治愈、好转、无效、甲减.糖尿病疗效评价标准分别为显效、好转、无效.结果 6个月<'131>Ⅰ核素治疗后复查35例患者Graves病治愈26例(74.29%),其中搪尿病有效25例(71.43%)、无效1例(2.86%);Graves好转5例(14.29%),其中糖尿病有效5例(14.29%);Graves病无效0例:甲减4例(11.43%),其中糖尿病有效4例(11.43%).Graves病治愈率为85.71%,糖尿病有效率为97.14%.6个月ATD治疗后复查34例患者Graves病治愈1例(2.94%),其中糖尿病有效1例(2.94%):Graves病好转26例(76.47%),其中糖尿病有效12例(35.29%).糖尿病无效14例(41.18%):Graves病无效或过敏7例(20.59%),其中糖尿病无效7例(20.59%):甲战0例.Graves病治愈率为2.94%,糖尿病有效率为38.24%.<'131>Ⅰ核素治疗组与ATD治疗组之间的Graves病治愈率和糖尿病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raves病合并糖尿病的可能因素有:(1)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小肠葡萄糖和乳糖的吸收,加速肝内糖原分解,还可增强交感神经活性,抑制胰岛素分泌;(2)甲亢时体内的高血糖可能引起胰岛B细胞受损,使部分患者发生胰腺萎缩,如同甲亢性心脏病,如果不及时控制甲亢,有可能变成器质性损害,1例无效考虑是此因素:(3)甲亢时易并发低钾血症,从而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4)两者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学、免疫学基础.因此对于甲亢合并糖尿病者,只要无禁忌证,<'131>Ⅰ治疗为适宜,不仅尽快控制甲亢,同时有利于糖尿病的迅速好转.

  • Tg和TgAb在TgAb阳性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的价值

    作者:严凯

    目的 探讨TgAb阳性甲状腺癌患者清甲成功后Tg和TgAb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7例经过放射性碘治疗清甲成功的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gAb阳性患者25例,对此类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TSH刺激状态的Tg和TgAb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例TgAb阳性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碘治疗前TgAb的P25﹑P50﹑P75分别为210.3,338.7和500.0,放射性碘治疗后TgAb的P25﹑P50﹑P75分别为128.9,279.8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Tg的P25﹑P50﹑P75分别为0.105,1.720和5.570,治疗后依次为0.100,0.120和0.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Ab阳性甲状腺癌患者常伴较低的Tg值,清甲成功后半年TgAb出现下降趋势,可做为Tg值的参考.

703 条记录 5/36 页 « 12345678...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