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靳秋梅;孙增荣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雌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高(400mg/kg)、中(40mg/kg)、低(4mg/kg)DBP染毒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每组12只.每天腹腔注射1次[0.005ml/(g·d)],连续染毒14 d.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法观察动情周期变化,分别于终止染毒第1、14天处死,分离卵巢和子宫,计算脏器系数,并观察卵巢病理变化.结果 各染毒组小鼠食欲降低,活动减少,精神萎靡不振,被毛光泽度下降,部分出现腹泻,体重下降;对照组小鼠食欲正常,精神较好,被毛有光泽.不同组别小鼠染毒前、后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动情后期、间期和动情周期时间长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小鼠动情后期、间期和动情周期时间长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动情周期时间逐渐延长,呈剂量-反应关系(rs=0.677,P<0.001),并主要表现为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的延长.终止染毒第1、14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卵巢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染毒第1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子宫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终止染毒第14天,中、高剂量组小鼠子宫脏器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染毒剂量的增高,子宫脏器系数有升高的趋势,呈剂量-反应关系(rs=0.564,P=0.010).终止染毒第1天,高剂量组成熟卵泡数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闭锁卵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止染毒第14天,高剂量组闭锁卵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影响小鼠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及卵泡的发育、成熟,在体内可能具有类雌激素作用.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抑制大鼠睾酮合成的影响机制

    作者:张晓峰;李姿;郑晶;李百祥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抑制睾酮合成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6周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0.25、0.50、1.00、2.00g/kg DBP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玉米油),每组16只,经口灌胃染毒,每天1次,连续30 d.染毒结束后,各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剩余动物恢复饲养15d后处死.称量大鼠体重以及睾丸、附睾和肾上腺湿重,计算脏器系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CORT、LH及17β-E2的水平.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第21天开始,2.00g/kg染毒组大鼠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45天时,各组间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毒期0.50、1.00、2.00 g/kg染毒组睾丸系数和1.00、2.00 g/kg染毒组附睾系数以及恢复期1.00、2.00 g/kg染毒组睾丸系数、附睾系数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染毒期0.50、1.00、2.00g/kg染毒组大鼠血清中LH水平和1.00、2.00g/kg染毒组大鼠血清中T、17B-E2水平较低,1.00、2.00 g/kg染毒组大鼠血清中CORT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恢复期不同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17β-E2、LH、CORT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睾丸组织曲细精管内精子发生完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排列规整.2.00 g/kg染毒组可见睾丸萎缩,曲细精管退变,生殖上皮变薄,胞浆淡染,管腔内生精细胞和精子数明显减少;恢复期亦未见明显好转.结论 DBP具有睾丸毒性作用,能明显抑制睾酮合成,卵泡刺激素和皮质酮可能参与其抑制作用.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长期联合暴露对大鼠的精子发育毒性

    作者:黄玉晶;陈济安;舒为群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苯并[a]芘(B[a]P)长期联合作用的雄性生殖毒性.方法 将32只健康雄性SPF级SD断乳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玉米油、B[a]P 1 mg/ks、DBP 50 mg/kg、DBP50 mg/kg+B[a]P 1 mg/kg隔日灌胃染毒,90d后处死,取睾丸、附睾等脏器称重并计算脏器比,分离生精细胞,用流式细胞计数检测生精细胞周期的变化,光镜下进行睾丸形态学观察和精子检查,取心脏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睾酮和黄体生成素含量.结果精子数、精子活动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B[a]P与DBP单独染毒未产生影响,两者联合染毒可使附睾脏体比下降(P<0.05)、睾酮浓度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B[a]P与DBP单独和联合染毒均可使生精小管横截面积显著下降(P<0.05);B[a]P与DBP两者联合染毒以及B[a]P单独染毒可使4倍体细胞增加(P<0.05)、单倍体细胞与4倍体细胞比值下降(P<0.05),B[a]P与DBP两者联合染毒以及DBP单独染毒精子畸形率增加(P<0.05),B[a]P与DBP两者联合染毒生精细胞中单倍体细胞减少(P<0.05).结论 用单独暴露不引起雄性大鼠出现明显精子发育毒性的DBP和B[a]P的剂量联合染毒大鼠,其对大鼠精子发育的联合作用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提示在评价水中有机物浓度的生殖健康风险时应考虑毒物的联合效应和亚临床改变下的影响,不能仅依靠单一毒物的毒理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子代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张欣文;张前龙;丁晓晨;周晓欢;张波;蔡干慧;徐思红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对子代果蝇生长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800只黑腹果蝇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含DBP为0%,0.2%,0.6%和1.8%的培养基喂饲,雌、雄蝇配对产子,观察子代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所有染毒组子1代(F1代)和子2代(F2代)孵化速度均比对照组减慢(均P<0.01),在相同染毒浓度下,0.6%和1.8%染毒组F2代果蝇比F1代果蝇相对更慢(均P<0.05).F1代果蝇和F2代果蝇的1天龄死蝇率随DBP浓度增高呈明显上升趋势,F2代果蝇1.8%组1天龄死蝇率明显高于同浓度组F1代果蝇;F1代和F2代雌、雄蝇体重与DBP浓度呈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694(P<0.01)、-0.8394(P<0.01)、-0.935 3(P<0.01)、-0.8624(P<0.01).结论 DBP染毒后可影响雌、雄性黑腹果蝇的生长发育,并具有一定的世代蓄积效应.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联合染毒对雄性大鼠精子生成的影响

    作者:田晓梅;李玲;宋琦如;张鹏举;刘桂珠;董桂清;吴生俊;刘静环;王现知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对雄性大鼠精子生成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 将32只健康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玉米油)、DBP染毒组(1/20 LD50,1.0 g/kg)、DEHP染毒组(1/20 LD50,1.7 g/kg)和DBP+DEHP染毒组(1.0g/kg DBP+1.7 g/kg DEHP),每组8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5 d,连续染毒8周.末次染毒24 h后,测量大鼠体重、睾丸和附睾及肝脏脏器湿重,测定精子参数(精子数量、精子活动率及精子畸形率),并观察睾丸及附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DBP和DEHP联合染毒对大鼠体重增长无交互作用(P>0.05);对睾丸和附睾及肝脏脏器系数存在交互影响,使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明显降低,肝脏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表现为协同作用;对精子计数、精子活动率及精子畸形率存在交互影响,使精子数量和存活率明显降低,畸形率明显升高,表现为协同作用.光镜下可见DBP和DEHP联合染毒可引起曲细精管外形不规则、萎缩变性,间质增宽,生精上皮退化变性,甚至几乎消失,生精细胞耗竭,基底部仅有少量的支持细胞且细胞肿胀、变性,出现空泡样改变,基膜尚完整;附睾上皮受损且变薄,间质增宽,管腔内几乎不见成熟精子.结论 DBP和DEHP联合染毒对雄性大鼠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作用,可严重影响精子生成数量和质量,且对附睾有一定的毒作用.

  • 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丽娟;李君;范雪云;姚三巧;白玉萍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经大鼠肝微粒体酶混合物(S9)作用后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别将不同浓度的阳性对照物(17β-雌二醇)以及受试物双酚A、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经大鼠肝S9酶系作用后,用其代谢产物刺激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量.结果17β-雌二醇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经S9代谢后,其促进MCF-7细胞增殖的活性降低,而经S9代谢后的双酚A则表现为较强的促进MCF-7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17β-雌二醇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经S9代谢后雌激素活性减弱,而双酚A经S9代谢后雌激素活性增强.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联合染毒对雄性大鼠生殖毒性的影响

    作者:田晓梅;李玲;宋琦如;刘桂珠;张鹏举;董桂清;吴生俊;刘静环;王现知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Dhthalate,DEHP)联合染毒对雄性大鼠睾丸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以及对生化酶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按2×2析因设计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玉米油)、DBP单独染毒组(1/20 LD50,1.0g/kg)、DEHP单独染毒组(1/20 LD50,1.7 g/kg)和DBP+DEHP染毒组(1.0 g/kg DBP+1.7g/kg DEHP),每组8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剂量为5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8周.测定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测定血清中雄性激素睾酮(T),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结果 DBP和DEHP联合染毒对睾丸组织中SOD活力和血清中T水平呈现协同作用,对γ-GT、ACP活力和FSH水平呈现拮抗作用.结论 DBP和DEHP联合染毒对雄性大鼠具有明显的生殖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和影响睾丸组织中酶的活力以及血清激素水平干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生理平衡,抑制T的分泌,导致雄性生殖功能的降低.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作者:康长安;王乐;何娟;徐洁;罗小龙;彭刚华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氯仿中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应用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 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物质量比为1:6:30时所得的印迹聚合物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吸附量大;扫描电镜表征显示聚合物表面具有多孔疏松结构;热重差热分析显示聚合物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聚合物用做固相萃取柱填料对DMP、DEP等5种邻苯二甲酸酯检测,方法的r2为0.9899~0.9941,检出限为0.013~0.022 μg/ml,回收率为75.8%~106.4%,RSD为2.41%~10.11%.结论 应用该聚合物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回收率和检出限.

  • 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

    作者:刘祥萍;黄薇;李春野;吴秀兰;唐世树

    目的 建立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含量的方法.方法 化妆品样品用甲醇或乙酸乙酯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采用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结果 DBP的线性范围为0.5~100.0μg/ml,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106x-2×106,相关系数为0.9996.DEHP的线性范围为5.5~110.μg/ml,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988223x-7×106,相关系数为0.9959.以3倍信噪比进行计算,当取样1.0 g,定容至10.0 ml时,样品中DBP和DEHP的检出限均为1.0 mg/kg;当取样为0.2 g,定容至10.0 ml时,DBP和DEHP的检出限均为5.0 mg/kg.DBP和DEHP回收率分别为90.8%~119.0%和90.4%~115.3%,RSD分别为4.8%~9.8%和6.0%~8.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化妆品中DBP和DEHP含量的检测.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生殖发育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慧杰;舒为群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生殖发育毒性.该文针对DBP对妊娠期动物进行染毒所表现出的毒性,综述了DBP生殖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毒性作用机制以及对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DBP的毒性及提高人群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 大豆异黄酮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致小鼠遗传毒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科峰;蔡美琴;毛绚霞;马蓓蕾;吴岚艳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I )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DBP)致小鼠遗传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1)微核实验:7 w龄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溶剂对照组、DBP模型组、低、高剂量SI实验组.将SI溶于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中配制成所需浓度灌胃SI实验组小鼠,溶剂对照组、DBP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0.5%CMC-Na.连续给药或溶剂30 d后,除溶剂对照组外,其他三组均灌胃给予DBP(0.5g/kg bw·d),连续处理5 d,后一次DBP处理后6 h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胸骨胸髓涂片,计算微核细胞率.(2)精子畸形试验:6 w龄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分组情况及给药处理同微核实验.第一次DBP处理后35 d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一侧附睾,计数精子数量、活动率、存活率及畸形率.结果 低、高剂量SI实验组小鼠的微核率、畸形精子率与DBP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精子活动率、存活率与之相比均有所升高.结论 大豆异黄酮能够减轻DBP对小鼠导致的遗传毒性.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与邻苯二甲酸单丁酯对睾丸间质细胞睾酮水平和胰岛素样因子3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庆红;陈曦;冷玲;张静姝;汤乃军

    目的 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onobutyl phthalate,MBP)对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中胰岛素样因子3(insulin-like factor 3,INSL3) mRNA 及蛋白的表达量和细胞睾酮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睾丸间质瘤细胞(MA-10)为模型,经过DBP、MBP直接染毒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培养基上清中睾酮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INSL3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INSL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A-10细胞睾酮合成量在低染毒剂量(10-9~10-6 mol/L)时均表现出刺激效应,睾酮含量增加;在高染毒剂量(10-3 mol/L)时表现抑制效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睾酮水平逐渐降低.荧光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测定结果显示,DBP在10-6、10-4 mol/L染毒时,INSL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BP染毒剂量的增加,INSL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但MBP在10-7 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对MA-10细胞中INSL3蛋白表达表现出刺激作用.结论 DBP、MBP染毒对MA-10细胞睾酮分泌表现出高剂量抑制、低剂量刺激的双向效应;DBP、MBP染毒可抑制MA-10细胞中INS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

  • 工作场所空气中DBP和DOP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的改进

    作者:王敏;宋为丽;江金凤

    目的 对国标方法进行方法学技术指标验证,以保证工作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 对国标方法的仪器操作参考条件、标准曲线的线性、检出限、精密度、加标回收率技术指标按照GBZ/T 210.4-2008《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优化了操作条件,改变了流动相的比例,采用梯度洗脱方法,使硅胶管中原本与DBP不能分离而干扰其测定的杂质峰完全分离.标准曲线在(.0~10.13μg/ml范围,DBP和DOP的相关系数均为r=1.000,回归方程分别为Y=2.28 ×104X-157 ×103、y =1.45 ×104X-1.03 ×10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2 μg/ml、0.234μg/ml,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8、0.156 mg/m3(以采集3L空气计算),高、低浓度的精密度DBP为4.1%、1.7%,DOP 2.5%、3.3%,解吸效率分别为91.79%和92.19%.结论 工作场所空气中DBP和DOP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按照标准的色谱条件,硅胶管中的杂质峰与DBP不能分离,严重影响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经过改进后,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DBP和DOP的测定.

  • 山沉香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曾孝杰;王国才;吴霞;李国强;叶文才;李药兰

    目的 研究山沉香Syringa pinnatifolia干燥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RP-HPLC等色谱技术对山沉香干燥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山沉香干燥茎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开环异落叶松脂醇(1)、(8R,8'R,9R)-3,3',9-三甲氧基-4,4'-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2)、(8R,8'R,9S)-3,3',9-三甲氧基-4,4'-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3)、左旋松脂醇(4)、(8R,8'R,9'S)-3,3',9 '-三甲氧基-4,4 '-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5)、(8R,8'R,9'R)-3,3',9'-三甲氧基-4,4'-二羟基-9,9'-环氧木脂素(6)、(9S)-9-O-methylcubebin (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菲律宾胡椒素Ⅵ (9)、蛇菰宁(10)、落叶松萘酮(11).结论 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马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徐菁;高鸿悦;马淑丽;李慧慧;白丽明

    目的 研究马兰Kalimeris indic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马兰全草95%乙醇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豆甾醇(3)、β-谷甾醇(4)、α-菠甾醇(5)、古柯二醇(6)、十八烷酸(7)、梣酮(8)、β-胡萝卜苷(9)、二十六烷醇(10)、麦角甾醇(11)、牛防风素(1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羽扇豆醇乙酸酯(14)、达玛二烯醇乙酸酯(15).结论 化合物5、8~13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3、5、8、12对苹果腐烂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

  • 宁夏枸杞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徐飞;王晓中;孙杨;张雷;龚波林

    目的 研究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宁夏枸杞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了其中1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β-谷甾醇(3)、烟酰胺(4)、东莨菪素(5)、5-羟甲基糠醛(6)、反式松柏醇(7)、槲皮素(8)、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9)、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葡萄糖苷(10)和东莨菪苷(11).结论 化合物1、2、4、6、7、9和10为首次从宁夏枸杞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热毒宁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Ⅳ)

    作者:葛雯;李海波;于洋;房卉;孟兆青;黄文哲;丁岗;萧伟;王振中

    目的 对中药复方热毒宁注射液的解热抗炎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对热毒宁注射液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综合应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MCI、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反相MPLC、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技术对解热抗炎活性部位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经活性筛选,热毒宁注射液经大孔吸附树脂95%乙醇洗脱部位为解热抗炎活性部位,从中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异香草酸(2)、香草乙酮(3)、苯丙酸(4)、京尼平苷(5)、jasmigeniposide B(6)、京尼平苷酸(7)、京尼平龙胆二糖苷(8)、6"-O-反-对香豆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9)、6"-O-反-5可魏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0)、6"-O-反-芥子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1)、jasmigeniposide A (12)、6"-O-反-桂皮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13)、2'-O-反-咖啡酰基栀子新苷(14).结论 化合物1~4、13均为首次从热毒宁注射液中分离得到;经UPLC定性分析及文献对照,化合物5、7~13均为来源于栀子中的化学成分.

  • 天山假狼毒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作者:石磊岭;赵丹;马国需;杨峻山;古丽娜·沙比尔;张晶

    目的 系统研究天山假狼毒Stelleropsis tianscha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天山假狼毒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天山假狼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包括5个木脂素类,3个二苯基戊醇衍生物,分别鉴定为kusunokinin(1)、pluviatolide (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丙酯(4)、对二苯酚(5)、瑞香酮(6)、2(S)-hydroxy-l-(4-hydroxy phenyl)-5-phenyl-l-pentanone (7)、(2R,3R)-1,5-diphenylpentane-2,3-diol (8)、落叶松树脂醇(9)、异落叶松树脂醇(l0)、马台树脂醇(11)、4α,5βH-guai-9,7(11)-dien-12,8-olide-12,8α-diol (12).结论 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落花生茎叶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杰;纪瑞峰;王丽莉;张铁军

    目的 研究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ODS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落花生茎叶70%乙醇提取液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肉豆蔻酸(1)、十五碳酸(2)、汉黄芩素(3)、美迪紫檀素(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异香草酸(6)、芒柄花素(7)、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2、3、4、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圆滑番荔枝种子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清清;姜盼;黄文华;郭宝林;余竞光;张晶

    目的 对圆滑番荔枝种子氯仿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乙酰紫玉盘素(1)、去乙酰异紫玉盘素(2)、泡泡树新素(3)、泡番荔枝辛(4)、毛曲番荔枝素(5)、4-desoxycherimolin-2 (6)、atemotetrolin (7)、毛叶番荔枝素-2(8)、刺果番荔枝素B(9)、glabrinA(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番荔枝五醇C(12)、蔗糖(13).结论 其中化合物7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和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61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