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心脏病52例患者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护理观察

    作者:张淑霞;张华新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简称先心病,由胎儿心脏在母体内的发育缺陷或部分发育障碍所造成。其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是临床常见的先心病。随着介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导管介入封堵术较外科手术痛苦减轻、术后伤口更小、更容易恢复,疗效显著又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减轻了负担,这些优势使介入封堵术得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同,其治疗十分关键,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手术之前的检查和手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他们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总结我院用该项技术,治疗患者52例,均获成功。

  •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胸片的血液动力学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王艳丽

    动脉导管未闭与室间隔缺损是肺动脉段突出中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多普勒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已突显其重要作用,但若能准确认识异常影像,运用血液动力学推理分析,X线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源于某院一例拟诊为“动脉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的病例,进行血液动力学-影像鉴别诊断推理分析如下,以资借鉴.

  • 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李雪娟;黄丽葵;温小霞

    目的: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行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的VSD患儿1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7例患儿经精心治疗以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小儿VSD实施经导管封堵术过程中,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心电图检测,及时予以合理有效的对症治疗及护理是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

  • 胎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高金梅;关云萍;项宇识;闫峰;李冬梅

    目的:通过产前诊断分析先天性胎儿室间隔缺损与染色体核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并进行脐静脉血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387例,对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的病例74例进行分析。结果:74例病例中,脐血穿刺血细胞培养成功72例,培养失败2例。72例病例中,产前超声诊断单纯室间隔缺损12例,染色体核型结果均正常;产前超声诊断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60例,其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17例(18-三8例、13-三体3例、21-三体4例、其他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者43例。结论: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伴发其他结构异常时较单纯室间隔缺损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几率大。

  • 完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手术室护理探讨

    作者:比丽克孜·乌斯曼;邵丽

    目的:分析完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手术室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50例行完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室间缺损患者,将50例患者通过抽签法平均分为2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与25例实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平均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强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还可以改善临床指标,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护理分析

    作者:翟丽霞

    目的 探究小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护理内容.方法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26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入选时间为2014年8月——2017年8月,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26例患儿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入选13例.对照组为基础护理,观察组为围术期护理.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指标和存活情况,数据见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可改善预后质量.

  • 单纯室间隔缺损(嵴下型)立体心电图似前间壁心肌梗塞1例

    作者:冀永红;黄莉;张莉;马瑞琴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平素体健,因"发现甲状腺结节一月伴心悸、胸闷一周"与我院心内门诊就诊.查体:发育良好,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心前区未见隆起及异常搏动,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余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心脏杂音.

  • 妊娠合并复杂型先心病成功分娩1例报道

    作者:刘艳勃

    病例患者王金凤,32岁,6岁左右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未曾手术治疗.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慢性病史;无肺结核史、病毒性肝炎史、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史.31岁结婚,未育,配偶健康,0-0-0-0.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本次妊娠早孕期出血1次,予黄体酮保胎治疗一周,停经12+周建围产期保健卡,行唐氏筛查21三体1/504,未进一步行染色体检查,查TSH偏高,复查后仍高,予“优甲乐1片”口服.孕前心超检查:左、右心室轻度增大,左右心房不大,室壁不厚,室间隔上部回声脱失约29mm,断端清晰.主动脉前壁与室间隔连续中断.主动脉根部增宽骑跨室间隔之上.未见肺动脉瓣活动,仅见一隔膜样回声.主肺动脉狭窄,左右肺动脉尚可.于胸骨上窝探查:降主动脉与肺动脉间可见一异常通道,宽约6mm.ODFI:肺动脉瓣未见血流通过.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孕前右心室、主动脉造影:右心室造影示右心室腔明显扩大,肌小梁增粗,未见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顺行显影.主动脉提前显影,增粗、前移.主动脉弓降部显影后左右肺动脉显影,发育尚可,有融合.主肺动脉未见显影.膜间部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造影示未闭的动脉导管连接于左、右肺动脉融合部,连接处重度狭窄,未见其他明显体-肺侧枝.印象: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膜间部).动脉导管未闭.

  • 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建军;王志斌;梁法禹;秦东泽;梁智星

    室间隔缺损(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25%,而VSD中约有90%的缺损位于膜部或膜周部.开胸VSD修补术已比较成熟,效果确切,但需要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且存在一些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着新型Amplatzer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封堵器的问世,经导管VSD封堵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优点,成为当前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热点[1].

  • 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并左室血流部分分流入右房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彬彬;吴长君;邱前义;郑淼;初银珠;王玲;孙萍;庞琳

    目的 分析室间隔缺损并左室血流部分分流入右房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对超声诊断的15例室间隔缺损并左室血流部分分流入右房的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跟踪随访手术记录.结果 15例均显示:右房内收缩期高速度负向湍流束,起自三尖瓣口,但来源于室水平左向右的分流束,结论与手术相符.结论 右房内收缩期高速度负向湍流束,可作为左室血流部分分流入右房的重要诊断依据.

  • 封堵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徐耿美

    目的 总结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23例接受介入治疗的V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23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经治疗护理均痊愈,无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综述

    作者:林源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存在.本病的发生率约占成活新生儿其发生率的0.3%,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0%-30%[1].由于VSD有比较高的自然闭合率,约占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0%,后天性VSD少见,主要见于外伤引起的室间隔破裂和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间隔穿孔.对于VSD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占用医疗资源多,术后对患者有一定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外科治疗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2].近几年,随着介入器材及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VSD已成为可行的治疗方法[3-4].现就近年来VSD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如下综述.

  • 彩超诊断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症1例

    作者:杨华英;王淑艳;孙杰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彩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对患者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探查.结果: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超声检查可见特征性改变.结论:彩超对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可获得可靠诊断,无创伤无痛苦,可反复检测,但对肺循环血流供应来源的判断有局限性.

  • 72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文生;李刚;张艳玲;李怀宁

    婴幼儿的室间隔缺损(VSD)为常见先心病,患儿生育较小,有反复的易感史、肺炎、心衰,尤其大分流VSD患儿,大量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充血,肺血管压力增高,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容易呼吸衰竭,并发肺动脉高压,在内科治疗患儿家长经济费用明显增加.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的加强,对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我们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我科自2003年9月~2006年3月共有72例婴幼儿VSD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患儿不同吸痰时间的相关研究

    作者:姜燕妮;陈梅

    大型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在婴儿时期容易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同时心功能方面也不够健全,终会对自己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进行早期和及时的心内科手术治疗.在治疗当中,吸痰术是比较常见的,这是一种效果不错的治疗方式,但是需要吸痰的时间方面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获得佳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患儿的不同吸痰时间,从而为临床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 胸片与彩超对比评价室间隔缺损口径大小与心影增大关系

    作者:杨效经;钱学江;杨军华

    目的:通过胸部平片与彩超对单纯性室间隔缺损(VSD)的测量对比评价VSD口径大小与心影增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30例单纯性VSD术前均经X线平片测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缺损口径的测量.结果:缺损口径在0.6cm以下心胸比率在0.52以内者,胸片显示心影大小形态基本正常.缺损口径在0.6-1.0cm,心胸比率在0.58以内者,胸片显示轻度以上增大.缺损口径在1.0cm以上心胸比率在0.58cm以上者,胸片显示心影近高度增大.结论:彩超与X线平片的测量对比为X线平片判断VSD口径大小提供诊断依据.

  • 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无冠瓣脱垂一例

    作者:唐雯;熊妮;顾鹏

    室间隔缺损是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见类型,接受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因此,术前精确诊断为临床医师制定手术计划提供依据是必要的,基于上述背景,将1例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无冠瓣脱垂的超声诊断介绍如下.

  • 36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作者:贾娇娜;潘瑞金

    目的:探究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婴幼儿先心病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治疗的36例婴幼儿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36例例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实施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以及术后护理,研究术后护理的效果.结果 36例患儿中34例封堵成功,介入封堵成功率为94.4%;对36例患儿均实施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后,所有患儿均恢复正常.结论 对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患儿采取针对性围手术期护理,能显著促进患儿病情恢复,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

  • 量化评估策略在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任丽丽;佟瑞;苗春华;刘倩;刘一丹;张雪松;卢力亚

    目的 探讨量化评估在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109例行VSD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54例和干预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方式,干预组予以量化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气道护理措施.观察2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时间、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呼吸机使用以及监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VT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气道压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呼吸道黏膜损伤和或充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量化评估策略可以有效提高VSD修补术后患儿气道管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

  • 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胡林婕;于春霞;左红梅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对5例行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的患者做好术前访视,同时积极与手术医生沟通,准备术中所需物品及器械,做好术中配合.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者.结论 全面的术前访视、充分的物品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必要的应急措施,是保证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及室间隔封堵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2563 条记录 128/129 页 « 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