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

    作者:勇强;张蕾;王丽娟;李亮;史素君;冯立群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非可控性血管炎症病变。当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而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引起炎症反应时,大量的细胞因子作用下,例如ICAM-1、V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大量地黏附于内皮细胞上,并且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促进脂质条纹演变和发展。颈动脉斑块的本质是 AS,即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随着 AS 的发展,血液中弥散氧供应相对不足,引起 AS部位缺血、缺氧,从而触发动脉内皮细胞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原有微血管内皮细胞经过生芽、迁移、增殖和基质重塑等,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金明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150例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同时伴有颈动脉斑块.结果:发生脑梗死高的为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其次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推动脉较少.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其相关性

    作者:宝辉;苗懿德;张颖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SUA)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及血压正常者43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肌酐(SCr)、24小时尿白蛋白(UALB).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尿酸、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程度显著正相关,尤其与颈动脉斑块的正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LnUALB.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程度正相关,独立于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损伤指标.

  • 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冠状动脉病变的 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陆芳;冼素娟;熊春玲

    目的:探讨通过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经冠状动脉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对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及发生卒中的风险等级,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颈动脉斑块易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Gensini评分均显著高于颈动脉斑块稳定组患者,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也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强化特征

    作者:杨柳

    目的: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性以及强化特征.方法:在2015年4月19日-2016年4月19日期间收治50例进行椎动脉、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超声检查,随后分析患者造影特征.结果: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发现37个超声造影表现为弱增强,13个超声造影未见明显增强,在增强模式中,27.03%的患者表现为低回声斑块多,8.11%的患者表现为自内膜向中心增强,64.86%的患者以自外膜向中心增强.同时等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与高回声斑块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提高颈动脉斑块显示率,为临床治疗、预后提供有效方法.

  • 能谱CT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应用

    作者:芦苇;江源辉;唐飞;马凯;许鹏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对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40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收集斑块部位、数量以及靶血管的狭窄程度,利用单能量图像及物质定量分析,计算能谱曲线,将40例患者分为单纯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靶血管腔同等狭窄的前提下,混合斑块组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较单纯钙化斑块组显著增加,高度提示为血管斑块脱落引发脑梗死.

  • 64排CT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凤;庄羽翔

    目的:探究64排CT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CT检查以及血管减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剂总量为60~70ml,对比剂注射流率为4.0ml/s左右,分析患者检查结果.结果:所有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中52例患者存在可见血管狭窄97处,其中血管轻度狭窄62处、血管中度狭窄28处以及血管重度狭窄7处;同时发现患者存在斑块90块,其中脂质斑块49块,钙化斑块15块,混合斑块26块.结论:采用64排CT血管造影在诊断鉴别颈动脉狭窄以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临床效果好,能够有效鉴别诊断颈动脉狭窄,在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价值.

  • 超声造影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的评价

    作者:冯华军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微血管评价时,使用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患者归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归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均实施超声造影,评价其斑块硬化情况并做一比较.结果:超声造影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软斑发生率77.5%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6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新生血管数量和斑块情况等,本次通过超声造影明显可观察到患者的斑块情况,因此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故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B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分析

    作者:谢文卫

    目的:分析B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组)及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B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情况及斑块硬化程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84.9%和15.6%,二者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斑块主要分布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斑块类型以硬斑多,其次为扁平斑、软斑、混合斑.对照组和观察组斑块硬化程度的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直接显示斑块类型及分布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超声诊断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声像图回顾分析

    作者:郭继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或致残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颈部动脉是(AS)常累及的部位.可利用颈动脉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通过高频超声观察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斑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特点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诊断颈动脉有无病变,为防治血管疾病提供可靠依据而日益得到重视.

  • 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胡琦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对冠心病(CH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用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情况.结果: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检出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校教师颈动脉彩超结果分析620例

    作者:张向锋;董火林

    近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成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和致残原因,颈动脉狭窄、斑块等病变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早期发现颈动脉病变,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现对620例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作者:何萍桂

    血脂过高,脂质代谢紊乱,侵犯主动脉和中等动脉(脑、冠状动脉、肾动脉等),胆固醇及其他脂类在动脉内膜沉着,继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局限性增厚,形成斑块,其后形成粥样物,后由于钙盐沉着及血栓形成而致血管管腔梗塞.

  • 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杨艳丽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经临床、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4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及扁平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 应用超声观察吸烟与糖尿病患者股动脉斑块的关系

    作者:姚晓春

    目的 探讨吸烟与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5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股动脉(包括股总、股深、股浅动脉)进行动脉斑块的检测.结果 动脉斑块形成的发生率除与公认的年龄增长有关外,吸烟者中斑块形成的构成比也随年龄明显增加,实质也是随烟龄增加.但吸烟者中斑块的构成比与不吸烟者中的斑块构成比之差则与年龄而减小.讨论吸烟与糖尿病患者股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即进一步证明吸烟是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一大因素.

    关键词: 吸烟 股动脉 斑块
  • 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孔媛;鲁超;徐爽;李萍;梁琳琅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接受诊疗的112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予以本组患者颈动脉高频超声检验,依据疾病病程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研究组(56例),病程<8年为对照组,病程≥8年为研究组,比对两组斑块数量与类型以及颈动脉IMT。结果:研究组斑块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斑块类型中软斑块数量多,扁平斑块数量少(P<0.05);两组颈动脉分叉部位、颈内动脉主干I M T以及颈总动脉主干对比明显(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测量患者颈内动脉主干I M T,并清晰显示斑块的类型、分布以及数量,在诊断糖尿病颈动脉血管粥样性硬化斑块中具重要价值。

  • 中国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超声检查规范

    作者:

    大量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评价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1],高分辨率灰阶超声(B超)可精确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检测有无斑块形成,评估斑块稳定性及对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等,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心血管健康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与预测也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除了传统危险因素外,颈动脉IMT和斑块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1-5]。因此,欧美及国内有关指南提出了针对心血管及其事件发生高危人群的临床颈动脉IMT和斑块检测方法及判别标准[6-11]。

  • 斑块高危因素知多少

    作者:文远

    生命如此坚强,有时能承受起难以想象的外界压力,生命又是如此脆弱,甚至一条微不起眼的血管出现问题都能把它无声地扼杀。近几年来,萨马兰奇、谢晋、侯耀文……一个个明星都因心脑血管病而猝然陨落。在报道的同时,许多健康类媒体都提到了“斑块”的危害性,指出影响心脑健康、引发心脑血管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血管中斑块的形成和破裂,并呼吁人们提高对斑块的警惕。但笔者发现,很多人对斑块的认识还很片面,更谈不上正确做到预防、治疗斑块。为此,我们访问了汇集众多心脑血管病专家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看看直接面对患者的医生对斑块有怎样的看法。

  •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要早防早治

    作者:张林

    保护血管内皮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心脑血管病发生,首先要保护血管内皮.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增高后,先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受损是形成斑块、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基础.所以糖尿病患者一方面要服用降糖药物来降低血糖,另一方面还应注意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内皮.

  • 冬季皮肤瘙痒怎么办

    作者:顾泳

    冬季,不少人会时常感觉皮肤瘙痒.有些人体现在周身皮肤瘙痒,有些人只是四肢瘙痒;白天忙于工作尚好,一到晚上,奇痒难忍,临睡前洗澡后,瘙痒更是令人煎熬.有意思的是,与其他皮肤病有所不同,这种瘙痒很剧烈,但皮肤上并没有红色斑块或红疹.冬季皮肤瘙痒,到底是不是病?皮肤瘙痒是病吗冬天皮肤瘙痒,这是病吗?上海市中医医院皮肤科蔡希主任医师说,这是皮肤病的一种,称为“冬季皮肤瘙痒症”,主因就是皮肤干燥引起的.

1850 条记录 2/93 页 « 12345678...929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