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食同源对中医科研的影响

    作者:余琼琼;苏齐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而西药由于多数为提炼或合成的化学药品,一般不兼备食品功能,关于食品保健方面则专门设立为营养学,属于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探讨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与膳食纤维等与健康的关系.据相关文献统计,作为医学科研,西医除了个别病种,一般不考虑食物对科研结果的影响.

  • 基于"性味归经"理论的顺铂临床性能初探

    作者:李娜;王圆圆;张青

    中药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每种中药都有其特有的性能,在治疗疾病时可依据中药的性能选择适合的用药.不同部位的肿瘤在选用西药化疗药时亦须"辨病论治",如果可以确定化疗药物的"性能",在指导化疗用药时则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以西药化疗药顺铂为例,认为顺铂的四气属性应归于寒凉,五味属性则归于苦咸,升、降、浮、沉属性可归于沉降,归经属性则归于肺、脾、肾三经.

  • 从《伤寒杂病论》中治疗肾病的经方诠释中药四气五味理论

    作者:王宇阳;马放;占永立

    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直接反映了药物的治疗作用,其主要思想是通过药物四气五味的偏性以调节阴阳,补救偏颇,诊疗疾病.通过阐述四气五味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与肾病的密切联系,分析四气五味理论在《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病经方中的应用,包括四气五味单药理论治疗肾病,四气五味配伍理论如寒热协同、寒热互制、寒热互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辛开苦降等,以期启发肾病治疗的新思路,加深对四气五味理论的认识.

  • 《黄帝内经》“五脏苦欲补泻”及五味功效浅议

    作者:张卫;张瑞贤;韩垚

    参考古代医家全元起、张介宾、吴崑等对《黄帝内经》中“五脏苦欲补泻”的注释对其内容展开进一步论述,阐明五脏苦欲补泻的实质,分析《黄帝内经》所论及的五味功效涵义,并进一步指出其不足.

  • 五味与五行配属理论与临床用药

    作者:焦如春;邱凤喜;叶超;马会霞

    针对目前中医药理论五味与五行配属的新见解,从文献及临床用药特点多方位进行分析,探究五味与五行配属关系根源,提出五味指导临床用药多角度的思维方法,并且结合临床实际,阐明五味理论诊治人体相关疾病的思维方法及用药特点,提高五味对临床用药方面的指导意义.

  • 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和内涵探析

    作者:黄璐明;唐仕欢

    目的 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内涵.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探讨中药归经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归经的"经"的具体所指和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结论 中药归经理论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为指导,以临床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定向理论.归经的"经"应指经脉为宜;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应指药物所化生的"药食之气".

  • 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如何克服不良情绪

    作者:赵瑞;资方宇;朱俊平

    手持体检结果,被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心里就如打翻了五味瓶般,这种情绪很多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请不要过度担心:因为您没有感觉到任何不同,一切正常,没有必要因为这个诊断而打破原本平静的生活,早期诊断其实反而是好事,它有利于及早控制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现在要做的就是接受正确的治疗,延缓疾病进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哪些甜味剂您可以吃

    作者:黄连珍

    人类对于甜味的偏好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普遍的.对新生儿来说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就享受着母亲甘甜的乳汁,就意识到甜味意味着安全和营养,而苦味则有可能会带来伤害.在甜、酸、苦、辣、咸五味中,"甜味"作为人类味觉的一种,是人体的一种生理需要.

  • 人生的味道

    作者:林楠

    人生是什么味道?其中滋味每个人的感悟都不同,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收获.经历过生离死别、经历过虚拟幻想、经历过青春年少、有过辛苦奋斗、听过海誓山盟、有过疾病的困扰、与烟酒做过知己;把自己变成了好多种的角色,而多年后木以成舟,才发觉自己喜欢什么,在乎什么,等待的是什么.这就是人生的味道,虽然很短但也丰富.无论幸福甜蜜还是痛苦伤心都是财富!付出了不一定收到预计的回报,但是拥有过就是收获.五味齐全才是人生!他是个患病5年的糖友,自从查出糖尿病后,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那样的丰富多彩.虽然查出了糖尿病,虽然这个疾病要伴随自己一辈子,他说:“只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不会被糖尿病所打倒.”确实,他也用自己真实的体验来证明着,证明自己比那些没有疾病的人过得更好,更健康.

  • 甜叶菊:让糖友重拾"甜蜜的回忆"

    作者:尹振兴

    美食五味,酸甜苦辣咸.甜排在五味之二,可见芸芸众生对它喜爱之极.可对于广大糖友来说,甜这味道却让他们又爱又恨,其中滋味,一言难尽.近年来,一种叫做甜叶菊的植物正在逐渐为更多的糖友熟知.甜叶菊的热卖,让广大糖友重拾那份久违的"甜蜜记忆",从此不再谈"甜"色变.

  • 西北地区饮食结构对"西北诸燥证"的影响

    作者:于芳;高娜;王玮

    目的 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流行病,研究西北兰州、平凉两城市饮食习惯,明确西北诸燥证与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 1:1对照研究.按西北诸燥证诊断标准,研究组和治疗组各取30例,对两组饮食习惯比较,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分析指数均具统计学意义;2.饮食的四气、五味是西北诸燥证影响因素;3.四气、五味偏嗜,反映出烟酒、辛辣、辛燥饮食是西北诸燥证的危险因素,各饮食物中尤其是梨、葡萄、瓜果、玉米、复合茶品等是西北诸燥证的保护因素;4.饮食之四气、五味不同,致病或养身的意义亦不同.结论 1.饮食习惯存在地区差异,对人体可养身可致病;2.人体是整体,与自然环境、与社会均有统一性,养身、预防、治病均需遵照"三因制宜"原则;3.通过饮食预防常见病,消除亚健康,是我们研究的终目标.

  • 矫枉过正的"高毛利"

    作者:郝岚

    近日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药店产品采购的全国性大型会展,参展厂商极少见品牌厂家,而多是名不见经传的OEM厂家,众多连生产基地都没有的保健品营销商分外活跃,心下有点五味杂陈;在同一个会展的某个行业论坛上,又得到信息:至2008年底全国药店总数已达367000多家,而增长快的是单体药店.行业格局并没有朝我们预期中的"集中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反而加剧了"多、小、散"的态势.导致这种非常态势的原因行业中人多半心知肚明--都是"高毛利"惹的祸!

  • 肝毒性中药与中药药性的关系

    作者:尚秋羽;刘增产

    目的:探讨肝毒性中药及其药性的关系。方法查阅《中华本草》《中华药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药期刊全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选择其中144味中药肝毒性报告较为完整的药物,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典》中药和肝毒性中药的四气归属顺序相同,分布趋势大致相同。《药典》中523味中药归经顺序基本类似,其大差异在于大肠经的排序顺序不对,但总体分布趋势大致相同。结论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一般中药与肝毒性中药无明显的区别分布,说明中药药性与中药肝毒性不存在相关性。

  • 试论中药的四气五味及气与味的关系

    作者:文建军;贾少谦

    四气、五味是药物的性味,每味药物都具有性和味两方面,以此作为说明药物功效的主要依据,也是构成药物性能的重要部分.用性味来说明药物的功效,是中药运用的特点.1四气气,是指药物的性质,四气就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这是前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概括出来的规律,凡是能够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或凉性,能够治疗寒性病证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或温性.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与病证的寒热相对而言的.

    关键词: 中药 四气 五味
  • 古今本草典籍中“益肾精”中药之药性规律研究

    作者:何丽娟;宋囡;孙月娇;初杰;任艳玲

    通过对古今本草典籍中“益肾精”中药的“种属”“四气”“五味”“归经”和“毒性”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历史的各个时期,探讨“益肾精”中药药性之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加减用药、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理论支持和文献依据.益肾精中药一般多为草部,少有菜部、果部和禽部.益肾精中药四气多为温性、平性,少热性、凉性.益肾精中药五味一般为甘味,辛味、苦味、咸味略有,酸味、涩味和淡味少有.益肾精中药归经主要归肾、肝两经,少有归胆和小肠经.

  • 性味理论在组方配伍中的意义

    作者:赵琰;屈会化;王庆国

    自古以来各种本草书籍在论述每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中药的性与味反映了药物自身属性,提示了药物主治功能,体现了疾病治则治法.以药物性味为中心,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发展形成了中药特有的性味理论.性味理论是对中药功效主治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对组方配伍有着深刻影响.

  • 藤类中药传统药性分析研究

    作者:樊晓霞;王晓清

    目的 对藤类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传统药性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总结,为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藤类中药进行检索,采用归纳的统计方法对藤类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等传统药性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0个科的255味藤类中药.以四气归类,性温和性平的藤类中药各占37.0%和25.5%,性寒、性凉者分别占18.0%和16.5%;以五味归类,并以"总味"计,味苦、味辛和味甘的藤类中药各占57.6%、43.9%和24.7%;以归经归类,并以"总经"计,归肝经的藤类中药占有归经记载的83.0%.结论 藤类中药的传统药性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四气分类,性温者多,以五味分类,味苦和味辛者多,在有归经记载的藤类中药中,归肝经者多.

  • "五味"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作者:赵崇金

    中医五行学说将五味归人人体五脏.本文根据五味生克乘侮规律与五味作用探讨了五味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用药、养生康复方面的运用.

    关键词: 五味 中医学 运用
  • 酸甘化阴法验案五则

    作者:刘宝恒;张哲浩

    酸甘化阴法,是以药物五味中的酸味药物伍以甘味药物,组成方剂的配伍方法.酸味药品,其性多寒,能收能湿,有收敛固涩,养阴生津之功;甘味药品,味甘性平,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能.酸、甘配伍,有酸得甘助,阴能得化,甘得酸合,液得复生之妙.酸甘相伍,有相得益彰之功效.笔者运用酸甘化阴法,制方用药,临床治疗内伤杂病,广收其效,今择验案五则,简述如下:

  • 2010五味杂陈2010年十大医疗事件盘点

    作者:佚名

    2010 年,医疗行业又经历了巨大震动.在政策方面,新版病历书写规范、知情同意书出台,让医生又有了可参考的新规范;而在这一年发生的海地和玉树地震中,中国医疗队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更是在这一年,张悟本事件、肖传国雇凶袭人事件、产妇缝肛门事件等闹得沸沸扬扬,从医疗界"打"到了整个社会,其中的原由值得反思.

210 条记录 3/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