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石家庄市131株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的分布

    作者:秦丽云;吕国平;蔡箴;潘琢;齐丽荣

    目的 研究石家庄市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及毒力活性,了解蜡样芽胞杆菌的潜在威胁.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食品风险监测中分离到的131株蜡样芽胞杆菌进行肠毒素、呕吐毒素9种毒力基因扩增检测,用血平板检测的方法分析蜡样芽胞杆菌的毒力.结果 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至少携带一个毒力基因的菌株达到检出菌总数的99.2%(130/131),溶血素BL基因(hblACD)和肠毒素FM基因(entFM)是石家庄市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主要毒力基因;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均产生溶血素BL,检出率为100%.结论 腹泻型肠毒素在食品中的分布比较广泛,检出的蜡样芽胞杆菌均具有溶血素,对进食者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今后应加强监控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预防和控制蜡样芽胞杆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2005-2012年宁波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作者:高红;宋启发;郑剑;徐景野;杨元斌;沈玄艺;章丹阳;闫鹏

    目的 了解宁波市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肠毒素基因分布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收集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肠毒素A、B、C和D基因(sea,seb,sec和sed),对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005-2012年共分离菌株190株,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为41株,阳性率为21.58%.4种肠毒素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37%(14/190)、5.26%(10/190)、8.95%(17/190)和5.79%(11/190),其中13株菌株具有两个及两个以上肠毒素基因.41株菌株可分为12个序列型(ST),以ST5、ST6、ST188和ST1为主,共占75.61% (31/41),在进化树上主要形成4个分支.结论 2005-2012年宁波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基因频率较高,需加强监测.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与中国其他地区食品株在分子分型上存在较大差异.

  • 北京市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青;韩海红;余东敏;胡豫杰;王伟;李志刚;杜春明;徐进

    目的 对北京市夏季市售水产品污染与感染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型进行比较研究,为评估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目的与意义提供思路,为北京市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与临床感染病例的关联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对采集的水产品样品和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采用血清玻片凝集法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PCR方法检测菌株的tlh、tdh、trh基因.结果 2014年7~9月共采集水产品样品16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0份,总污染率为48.78%;其中淡水产品污染率为38.78%(19/49),平均菌量浓度为66.63 MPN/g;海水产品污染率为53.04% (61/115),平均菌量浓度为38.14 MPN/g.80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9个血清群,其中O2群28株,占35.00%,O1群11株,占13.75%,O5群10株,占12.50%.80株菌tlh基因均为阳性,只有1株菌携带tdh毒力基因,所有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哨点医院腹泻病人粪便样本中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21株,血清型O3∶ K6占61.90%(13/21),O4:K8占28.57% (6/21);毒力基因型tdh(+) /trh(-)占95.24% (20/21),tdh(-)/trh(-)占4.76%(1/21).结论 来源于食品样品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不具备致病性,而导致消费者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绝大部分携带致病性毒力基因,表明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不能作为评估副溶血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散发的依据.

  •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法检测粮食中的伏马菌素B1

    作者:王晓琳;杜红珍;李增宁;徐向东;连靠奇;谢颖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联用法检测粮食中伏马菌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基于伏马菌素B1对鲁米诺-三价银[Ag(Ⅲ)]化学发光体系有抑制作用,结合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选择5×10-3 mol/L硼砂为电泳缓冲溶液,鲁米诺浓度为2×10-3 mol/L,Ag(Ⅲ)浓度为3×10-5 mol/L溶解于0.01 mol/L NaOH.结果 经过条件优化后进行试验,伏马菌素B1的线性范围为1~ 200 μg/ml,检出限(S/N=3)为1 μg/ml.对200μg/ml的伏马菌素B1进行8次平行测定,其出峰时间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4%和7.8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伏马菌素B1的检测,适用于玉米中伏马菌素B1的测定,结果比较理想.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

    作者:胡朝友;洪志强;张梦寒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3~5h的前增菌处理,建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的快速、灵敏、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为参考菌株,对培养基和培养温度进行优化,选择佳的前增菌培养条件.将不同浓度的参考菌株和样品分别接种前增菌液中培养3~5h.采用Triton-X 100提取增菌后的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大肠埃希菌特异性片段.所得Ct与对应的原始(增菌前)参考菌株的浓度,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数量.结果 纯培养模式下,经过3、4和5h的前增菌后,标准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r2分别为0.996、0.992和0.991,对应的检测限为136、14和1.4 cfu/100 ml;含杂菌培养模式下,NB和EC肉汤42.0℃增菌4h后,建立的标准曲线r2分别为0.972和0.978.在不同食品中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74.0%~174.0%.结论 3~5h的前增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快速、灵敏、定量地检测食品中活的大肠埃希菌.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茶叶中的多种农药残留

    作者:韩璐;陈达炜;吕冰;苗虹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和改进的QuEChERS样品前处理技术,建立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N-丙基乙二胺(PSA)、石墨化炭黑(GCB)及茶叶农残检测专用吸附剂(TPT)混合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d-SPE).以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进行色谱分离,以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监测.结果 以欧盟农药残留参比实验室组织的茶叶中175种农药残留的国际比对考核的茶叶样品进行定性筛查和定量测定,以液相色谱质谱技术从考核茶叶样品中共定性筛查出多菌灵、吡虫清、噻嗪酮等10种农药残留.针对这10种农药进行了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方法验证,10种农药在0.1 ~ 20μ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各农药的定量限为0.5 ~ 2.0 μg/kg,茶叶样品基质的加标回收率在75.7% ~ 10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3% ~18.4%之间.定量测得考核的茶叶样品中10种农药的含量在0.021 ~0.373 mg/kg之间.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啤酒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

    作者:李建平;渠志华;王辰;马永民

    目的 建立啤酒中4-甲基咪唑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水提取,Agala PCX固相萃取柱净化,经色谱柱Waters ACQUITY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 ~ 200 μ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3,检出限为6μg/kg.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8.2%~89.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 本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啤酒中4-甲基咪唑的测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作者:张卫民;裴晓燕;蒋定国;杨大进

    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当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待建立指导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理论,监测目标有待集中,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以及公众信息交流有待加强.今后的发展对策包括加强机制建设促使承担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主动提升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式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确保监测工作的效果,推进技术革新以全面提升监测水平,深入数据挖掘发挥监测作用.通过开展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创新并加强数据利用,势必会更好地发挥出监测工作的作用和效果.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检相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钟凯;伍竟成;牛凯龙;徐娇;张志强

    我国食品安全检验主要包括两大体系,分别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生产、流通、餐饮等各环节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抽检.为理清思路,便于切实有效地贯彻《食品安全法》和各部门依法履职,提高监测质量与效率,剖析了两者的区别与有机联系,并从多个角度对风险监测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论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作者:戴伟;吴勇卫;隋海霞

    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基本概念开始,系统地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法律法规、发展现状、近2年的工作目标以及下一步的具体工作.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确保食品食用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的国际认可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已迫在眉睫.

  •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的探讨

    作者:付文丽;陶婉亭;李宁;郭云昌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在风险分析原则基础上,由国际组织倡导并在许多国家取得成功的一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我国自2010年以来开始建立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目前在建立制度、部门参与、计划和方案制定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欠缺和不足.本文借鉴了国际组织和先进国家的经验,从风险监测的目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提出了建立风险监测工作规划,进一步改进参与机制和信息沟通利用机制,并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浅析

    作者:苏亮;任鹏程;任雪琼;赵天琪;孙赫阳;吴爽;肖辉

    随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信息化将成为风险监测工作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监测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前瞻性.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改进思路和建议,以期对今后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实践提供参考.

  • 北京地区儿童零食安全风险预测研究及风险监测建议

    作者:李佳洁;罗浪;崔艳艳;王志刚

    目的 目前国内零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相较于成人,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更易受到健康威胁.然而,在有限的监测成本下,很难达到全面的风险监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工作,设置风险的优先次序.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地区零食安全为例尝试进行了风险预测工作,基于对2011-2013年北京地区官方发布的全市流通领域不合格零食信息数据,对其中蛋糕/派类、果冻类、膨化食品、饮料类等11类与儿童有关零食的危害因子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当地3~6岁儿童零食消费情况的调查结果,将危害因子的高、中、低三级水平以及儿童对零食密集、经常和偶尔消费的三种情况进行了交叉匹配,形成了九大风险矩阵.结果 北京地区的蛋糕类、饼干类、糖果及膨化食品类零食,由于其消费量密集,且致病菌污染、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以及食品添加剂过量等问题突出,属于第一风险矩阵,在之后的风险监测中应作为监测重点进行监测.而其他风险矩阵的零食/危害组合可随着风险的强度减弱而逐级减弱监测力度.结论 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通过对食品风险的分级分析并设置优先次序,可为有效开展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 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能力验证研究

    作者:庞世琦;刘青;奚星林;陈文锐;相大鹏;何吉子;郭栋

    目的 为了解和评价国内相关实验室在黄曲霉毒素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了解和掌握实验室间检测存在的差异,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组织了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能力验证.方法 依据ISO 13528:2005、CNAS-GL02:2006、CNAS-GL03:2006等规定的程序,对本次能力验证活动进行了实施和评价.待测样品均匀性测试采用F检验和Ss≤0.3σρ检验法,稳定性测试采用t检验法,采用Z比分数评价各实验室的测试结果.结果 共有91家实验室参加本次能力验证,初次结果不满意的实验室有一次补测机会,终有88家实验室结果“满意”,2家实验室结果“可疑”,1家实验室结果“不满意”.结论 绝大多数国内相关实验室黄曲霉毒素检测能力整体水平良好,符合相关国际能力验证标准的要求.

  • 2010年太原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

    作者:李银萍

    目的 了解太原市2010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情况及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及金属元素的超标情况.方法 选择当地居民的主要购买点进行随机采样,共采集8类540份食品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共采集230份食品样品,进行金属元素和食品添加剂监测.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致病菌、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结果 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率为10.37%,金属元素和食品添加剂超标率为9.09%.不同包装、不同零售点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零售点金属元素和食品添加剂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太原市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率和金属元素及食品添加剂超标率均较高,尤其是散装食品和集贸市场上流通的食品,须进一步加强监管.

  • 2006-2011年广州市禽畜肉中铅、镉污染状况分析

    作者:何洁仪;李迎月;余超;张维蔚;林晓华;黄聪;叶璐瑶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禽畜肉重金属铅、镉污染水平.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06-2011年在全市12个行政区域内的超市、农贸市场、餐饮业、批发市场等监测点采集禽肉、畜肉、猪内脏共879份,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结果 879份畜禽肉样品铅检出率65.42%,合格率94.54%;镉检出率55.38%,合格率97.42%;铅、镉平均检测值(以P50计)均低于国家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但检测的极端值也均为猪内脏,分别超出国家标准4.9和5.2倍;各样品铅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181,P<0.05),镉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74,P≥0.05);四类样品中铅、镉检出率同样是以动物内脏高,分别为70.21%、88.21%;2006-2011年各年之间铅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5,P>0.05),但镉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P<0.05),有随年份推移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广州市禽畜肉食品铅、镉污染水平较低,镉污染有逐年下降趋势;内脏是铅、镉主要积聚部位;建议不宜过量摄入禽畜动物内脏.

  • 2017年我国沙门菌定性检验及血清学分型质量控制考核结果研判

    作者:胡豫杰;刘畅;徐进;王美美;李志刚;余东敏;赵熙;张宏元;韩春卉;张靖;李燕俊;李业鹏;裴晓燕;李宁;李凤琴

    目的 评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各检验机构(简称检验机构)食源性沙门菌的定性检测能力,并全面了解各级检验机构实验室沙门菌血清学分型能力概况,确保沙门菌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升监测质量.方法 批量制备菌球样品(含6种我国常见血清型沙门菌和阴性对照)和样品基质,经稳定性等测试后发放至435家检验机构进行考核,使用点分数法对上报结果进行评价,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431家检验机构上报检验结果,初测所有指标完全正确率为72.6% (313/431),总体满意率为92.6% (399/431),结果不满意的主要类别为阴性样品假阳性(7.4%,32/431),区县级检验机构满意率(80.0%,52/65)低于省级(100.0%,32/32)和地市级(94.3%,315/334).血清学分型考核完全正确比例为80.7% (348/431),不同级别检验机构间血清群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地市级检验机构血清型正确率低于省级甚至区县级.结论 本次考核提示各级检验机构的沙门菌定性检验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监测任务需求,但部分实验室仍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以提升沙门菌检验水平,省级以下实验室血清型鉴定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本次质量控制考核为开展针对性的监测培训提供了数据支持.

  • 婴儿配方粉及生产加工环节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

    作者:孙建云;胡晓宁;兰光;董锟

    目的 了解婴儿配方粉及生产加工环节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自某企业婴儿配方粉原料、设备、人员及成品等共880份样品,按SN/T 0738-1997《出口食品中肠杆菌科检验方法》和GB 4789系列规定的方法进行肠杆菌科、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 肠杆菌科检出率为28.41% (250/880),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0.46% (4/872),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6.94% (31/183);原料中肠杆菌科污染高(40.00%,40/100);预处理车间人员、设备和环境表面共检出4株阪崎肠杆菌;成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22.73% (10/44).结论 婴儿配方粉及生产加工环节均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企业及相关部门应从原料、生产环节、环境等多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统计处理常见问题探讨

    作者:宫春波;王朝霞;孙月琳;董峰光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获得可靠的结果,对低于检出限数据的处理、率的比较、样本类别的分组所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探讨.总结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性质及特点,阐明了按特定研究目的数据处理分析所适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按特定的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从而获得可信、可靠和可比的结果,为监测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避免盲目的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进而导致评价结果偏差或错误,误导政府决策、部门监管和消费者消费.

  • 2017年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及其制品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污染调查

    作者:韩小敏;徐文静;刘明;张靖;王美美;李凤琴

    目的 调查山东省部分地区2017年产玉米及其制品中六酯肽类真菌毒素,包括白僵菌素(BEA)和恩镰孢菌素(ENNs)中恩镰孢菌素A(ENA)、恩镰孢菌素A1(ENA1)、恩镰孢菌素B(ENB)和恩镰孢菌素B1(ENB1)的污染情况.方法 从山东省东部、西部、南部和中部四个地区采集2017年产玉米及其制品158份,样品经乙腈-水(85∶15,V/V)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5种毒素的含量.结果 BEA是158份样品中的主要污染毒素,其阳性率和平均值分别为82.3% (130/158)和65.26 μg/kg,4种ENNs的阳性率和平均值分别为ENA:55.1% (87/158)和0.28 μg/kg,ENA1:8.2% (13/158)和0.62 μg/kg,ENB:3.8% (6/158)和1.19 μg/kg,ENB1:56.3% (89/158)和0.13 μg/kg.玉米粒、玉米粉和玉米碴中5种毒素的平均值分别为BEA:46.96、86.45和0.17 μg/kg,ENA:0.13、0.35和0.06 μg/kg,ENAt:0.14、0.76和0.00μg/kg,ENB:0.23、2.15和0.00 μg/kg,ENB1:0.21、0.15和0.08 μμg/kg.东部地区样品中BEA的污染严重,其阳性率和平均值分别为87.0%(87/100)和95.75 μg/kg;除南部地区ENA和ENB1的阳性率较高(均为91.3%,21/23)外,4种ENNs在其他3个地区阳性率均较低,且4种ENNs在4个地区的平均值均低于BEA.结论 山东省部分地区玉米及其制品可受5种六酯肽类真菌毒素的污染,BEA的污染水平高于4种ENNs的污染水平;毒素污染存在种类和地域差异,建议在山东省开展大范围监测的基础上,重点监测东部沿海地区玉米及其制品中BEA的含量.

183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