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栓塞:需长期抗凝治疗
我长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两年前,又患肺动脉血栓栓塞,当时经溶栓治疗后,长期口服氯吡格雷和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同时坚持口服降压药物和调节血脂药物.近数日,我总感觉上楼时气短、呼吸不畅,但没有明显喘息、胸痛,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治,我到医院呼吸科门诊求治.医师在完成体格检查后,建议我住院治疗,并再次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随后还要让我接受长期的抗凝治疗.请问,肺栓塞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抗凝治疗吗?为什幺?
-
药片中有淀粉?靠谱吗?
近期,黑龙江警方查获了一起制售假药案,查获了35万盒以淀粉为主要成分制作的假药,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药物如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为什么用淀粉就能制出3600多万元的“救命药”?只含淀粉的是假药,那么正常的药物中允许含有淀粉吗?
-
CYP2C19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根据氯吡格雷细胞色素P45酶2C19(CYP2C19)基因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和常规治疗的临床预后进行比较.方法 入选296例行PCI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血小板基因检测组(n=150例)和常规治疗组(n=146例),其中基因检测组患者均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并根据基因型给予氯吡格雷剂量加倍或换用替格瑞洛;常规治疗组患者常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6个月后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死亡和(或)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34%和4.11%、0.67%和3.41%(P< 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34%和2.05%(P> 0.05).结论 根据CYP2C19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给药可降低ACS患者PCI术6个月后支架内血栓和MACE的发生.
-
血栓弹力图指导脑卒中二级预防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GE)监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用药过程中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指导用药,探讨其在脑卒中的监测和二级预防价值.方法 将我院8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用药分为阿司匹林组(36例)和氯吡格雷组(44例),通过TEG-5000监测患者在治疗14 d后血小板抑制率变化确定出药物抵抗患者,对产生药物抵抗的患者改服另一类型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后在7d后再次使用TEG监测血小板抑制率.结果 前期确定为阿司匹林抵抗型或氯吡格雷抵抗型患者在改服用另一药后,AA和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相比之前都有极显著性的提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EG检测指导用药效果显著.另外,在两组药物抵抗组中的女性患者改服另一药物后用药效果显著优于男性患者,原因可能是更多男性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史、吸烟史和饮酒史等危险因素.结论 TEG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脑卒中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抑制率(AA%或ADP%),评估患者对不同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从而为进一步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策略、指导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有效手段.
-
氯吡格雷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 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大幅度(MAthromh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 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 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
氯吡格雷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7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8.16岁;老年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76.50±7.16岁;对照组82例,年龄≤59岁,平均56.50±3.16岁.分别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后6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脂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发生胃肠道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高龄老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后3组患者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同时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安全性较好.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氯呲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5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按服药情况分为联合治疗组28例,基础治疗组28例.两组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组同时联用氯吡格雷12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36个月的总有效率(100%、96.15%)明显高于基础治疗组(82.14%、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3为4.20%±2.20%、CD62P为1.60%±1.42%)优于对照组同期(7.02%±2.41%、4.60%±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未发生出血、消化道溃疡、肿瘤等不良事件.结论 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疗效.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目的 评价替格瑞洛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随访两组患者的终点事件,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替格瑞洛治疗组再发心梗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治疗组(P<0.05),而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老年急性心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下降,出血发生率未增加,替格瑞洛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那屈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若治疗不及时有效,易使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有效的抗栓及抗血小板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从2003年1月开始我们应用那屈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高龄UA,旨在评价其在高龄UA的疗效及安全性.
-
氯吡格雷与他汀类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形成是冠心病防治中两项基本且重要的治疗措施.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已作为指南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后,与阿司匹林共同预防血栓形成,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随着各种治疗指南的不断完善,调脂、降糖、降压等药物也被列入冠心病治疗指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在冠心病治疗中非常普遍,这也增加了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风险,尤其是当多种药物均经过肝脏代谢时.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为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美国卫生统计中心(NCHS)报告,全球每年CABG 近160 万例,其中2010年仅全美开展CABG近40万例[1]. 近10年,我国CABG逐年增加,2014年已达41636 例[2]. 尽管目前手术技术、麻醉管理、心肌保护和术后护理等技术成熟,但术后仍存在桥血管再狭窄,导致心肌缺血,再发心血管事件,甚至需要再次干预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术后规范的抗血小板治疗对维持桥血管通畅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意义重要.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种类众多,更新迅速,其中以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为常用,本研究就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在CABG的术后应用作一综述.
-
缬沙坦致咳嗽1例误诊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2007年12月14日因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2级极高危、腹主动脉瘤术后转驻地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1/d,美托洛尔12.5 mg,1/d,氯吡格雷75 mg,1/d,氟伐他汀40 mg,1/d,并加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1/d,患者3 d后出现咽干发痒阵发性咳嗽.考虑盐酸贝那普利不良反应致患者咳嗽,停用盐酸贝那普利.改服缬沙坦80 mg.1/d.患者1周后因着凉出现咽痛、流清涕,咳嗽伴白黏痰,拟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服用抗病毒合剂、枇杷膏、复方甘草片.治疗l周后症状有所减轻而出院.
-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的急症,包括ST段抬高的ACS[大部分进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l)]和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l).对于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的强化内科药物中,抗血小板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ACS的疗效与安全性.
-
丹红注射液联用氯吡格雷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起病方式迥异,病情反复迁延,目前治疗无特效方案,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病变进展缓慢,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终将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显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机体内普遍存在高凝、高黏状态.
-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的急症,包括ST段抬高的ACS[大部分进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l)]和非ST段抬高的ACS,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l).对于非ST段持续抬高的ACS的强化内科药物中,抗血小板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ACS的疗效与安全性.
-
芪寄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脑梗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芪寄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脑梗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9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降低颅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类固醇激素、白蛋白等;控制收缩压120~180mmHg或舒张压110~120mmHg,血压>220/120mmHg,缓慢降压;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等;溶栓:病发后3~6h进行,静脉或动脉给药溶栓,6~12h未见明显脑水肿,也考虑溶栓,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后奥美拉唑避免消化道出血;抗凝:肝素、低分子肝素,必须作凝血检测;抗血小板:阿司匹林25mg/次,急性期可增至100mg/次,3次/d;抵克立得125~250mg/次,1次/d;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降纤: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降 纤酶、东菱精纯克栓酶及蝮蛇抗栓酶等.治疗组40例芪寄补肾活血通络汤(生黄芪、桑寄生各20g,杜仲、红花、当归各15g,川芎、延胡索、石菖蒲、蒲黄、茜草各10g,蜈蚣1条;气血不足黄芪加至30g,加党参15g,阿胶6g;疼痛剧烈、梗死灶面积大加木香6g,桃仁15g;肾气亏虚加淫羊藿、肉苁蓉各15g,怀牛膝10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200m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全血比黏度低切值、全血比黏度高切值、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24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7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P<0.01).血液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寄补肾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脑梗塞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黄芪桂枝五物加水蛭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加水蛭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1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4例①稳定血压血糖,控制脑水肿、体温、基础疾病及合并症,加强护理;②溶栓治疗时间窗(发病1~6h)内无禁忌症入院用尿激酶100万单位静脉注射,24h后口服阿司匹林300mg(阿司匹林过敏史或消化性溃疡改氯吡格雷75mg口服,1次/d);③降血脂、营养神经、早期康复.治疗组67例黄芪桂枝五物加水蛭汤,黄芪50g,赤芍,桂枝、生姜各12g,大枣10g,水蛭9g,1剂/次,开水150mL冲服,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满意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两纽间无明显差异俨>0.05).满意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加水蛭汤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满意,提高满意率,值得推广.
-
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社区卫生院急救标准化流程应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方法]使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0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危险性初步评估为高、中、低三度;高危:立即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mg,血压不低使用硝酸甘油舌下或静脉应用,等;中度:内科强化治疗:心电监护,监测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变化,吸氧及呼吸支持,等;低危:留院观察,期间未再发生心绞痛,心电图无缺血改变、无左心衰竭的临床证据、留院观察12~24h期间未发现CK-MB升高、肌钙蛋白正常,留院观察24-48h后出院.治疗组50例参附注射液50mL+5%葡萄糖100mL,静滴;糖尿病加用胰岛素;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疗效指数、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00%.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2.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稳定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卒中恢复期、且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措施,基本药物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观察组基本药物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规律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和近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稳定或消退颈动脉斑块方面,包括减少斑块面积、减少IMT、增加CCAD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方面也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近期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降低了近期复发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比较优化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150mg/d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植入术后服用150mg/d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我院成功完成择期CTO病变DES植入的16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高维持剂量组,n=81)和B组(常规剂量组,n=82),两组患者均于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mg负荷剂量,术后分别口服氯吡格雷150mg/d和75mg/d 30天,30天后均改为75mg/d直至术后12个月,测定两组患者基础的、术后第1、7、30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严重出血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的及PCI术后第1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术后第7、30天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性低于B组,A组患者术后30天内的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MACE事件发生率均显著性低于B组,两组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50mg/d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降低CTO病变DES植入术后近期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MACE事件的发生率,但不增加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