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报告

    作者:马军;于涛

    目的:总结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经验,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院2006年9月至2015年7月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病人中,无功能胰岛细胞瘤2例、囊腺瘤11例、胰岛素瘤2例、胰尾淋巴管瘤3例,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胰瘘5例,经非手术治疗2~3周痊愈.结论:对于胰体尾部良性病变者,不适合行摘除术时应首先选择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和平

    外伤性脾破裂是普外科的常见病,随着人们对脾脏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动态监护水平的提高,使外伤性脾破裂的非手术保守治疗成功率明显提高,现将近八年我院收治的35例非手术保守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 脾分叶畸形的超声诊断

    作者:王淑静

    在超声诊断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先天性脾脏异常,如无脾或多脾综合征、副脾、游走脾、右位脾等.本篇要介绍的是另一种较少见的异常:脾分叶畸形.

  • 连接蛋白40在正常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作者:单莉娅;于秀石;张海超;马克涛;王梦雨;邵帅帅;李新芝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表面连接蛋白40(Connexin 40,Cx40)在正常Wistar京都(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脾脏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x40在WKY大鼠(n=12)和SHR(n=12)脾脏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比例.结果:与WKY大鼠比较,SHR脾脏中CD4+ Cx40表达比例升高(P<0.01),CD8+ Cx40表达比例也升高(P<0.01).结论:Cx40在SHR脾脏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比例升高可能参与高血压炎症过程.

  • 不同剂量X线照射对小鼠免疫功能损伤的动态观察研究

    作者:陈素梅;包永星;纪卫政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线照射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而研究辐射损伤的机制.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0Gy、2Gy和8 Gy3个剂量组,三个干预组分别为20、30、50只小鼠.分别用X射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4h、3d和14d,分别抽取小鼠眼球血,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的测定.另取出新鲜胸腺和脾脏分别研碎,制成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4h,胸腺和脾脏细胞的凋亡率即明显升高,3天时达高峰,14天时略有恢复.且同一时段细胞的凋亡率与照射剂量成正比.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改变,CD4+与CD8+均下降,其中以CD8+T细胞对辐射为敏感,下降幅度大.结论:本实验着重观察了大剂量X射线整体照射后,小鼠胸腺、脾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规律.

  • 33例肝脏损伤的临床报告

    作者:刘红旭;沙合达提;王乐;米宝仁

    我院自2005年~2010年收治33例肝脏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5年~2010年,我院共收治肝脏损伤患者33例,合并骨盆骨折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并脾破裂2例,同时行脾脏摘除术.其中男性28例,女性5例,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6岁.

  • 保脾治疗创伤性脾破裂临床分析

    作者:毛志泽;张俞

    脾脏位置表浅,且血运丰富,为腹部损伤容易损伤的器官.既往对于脾破裂的治疗往往采用全脾切除术,近来随着对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研究,脾破裂保脾治疗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加,现将我院2006年1月~ 2012年1月因创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春玲;安尼娃

    脾脏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恶性淋巴瘤,然而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spleen,PLS)较为罕见.据Ahman等报道的一组病例,原发者不足1%,国内报道病例较少[1].我院收治1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腹腔镜胃中上部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平;黄昌明;林建贤;郑朝辉;谢建伟;王家镔;陆俊;陈起跃;林密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中上部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17例胃中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腹腔镜胃中上部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以中位手术时间为截点,手术时间≥24 min定义为长时间组(148例),手术时间<24 min定义为短时间组(169例).首先分析影响腹腔镜胃中上部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手术时间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BMI、脾叶动脉支数、脾叶动脉分型、胃短动脉支数、术者经验是影响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x2=7.268,21.551,14.960,23.791,6.987,26.99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25 kg/m2、脾叶动脉支数≥3支、分散型脾叶动脉、术者经验≤40例是影响其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5,8.539,2.775,2.084,8.555;95%可信区间:1.485 ~5.802,2.979 ~ 24.476,1.279 ~6.021,1.217~3.569,3.239 ~22.592,P<0.05).长时间组患者脾门区域出血量为(19±11)mL,术后进食半流质食物时间为(9.0±5.7)d,术后住院时间为(13 ±9)d,短时间组患者分别为(13±10)mL、(7.8±2.4)d和(12 ±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4,2.501,2.147,P<0.05).31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23例.其中长时间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8/148),短时间组为8.88%(15/16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3,P>0.05).长时间组与短时间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0.68%(1/148)和0.59%(1/1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P>0.05).结论 腹腔镜胃中上部癌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延长与患者性别、BMI、脾叶动脉支数、脾叶动脉分型和术者经验密切相关.初学者应选择合适的患者开展该技术,以缩短手术的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解剖脾门法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病变26例

    作者:张景春;赵永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施行解剖脾门法脾部分切除术26例,现报道如下.

  •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楷;张云;徐龙

    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体格检查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1个月于2007年9月收治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体格检查无异常.血、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等检查均正常.腹部B超检查提示脾脏大小约104 mm×43 mm,形态正常,回声均匀,近脾门处实质内见一大小约38 mm×39 mm的低回声区,形状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诊断为脾实质低回声包块.MRI检查提示脾脏内缘类圆形病灶,大小约38 mm×39 mm,边缘光滑,诊断为脾脏占位性病变(图1).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二例

    作者:卞育海;沈志勇;倪醒之;殷晓璐;刘强;曹晖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 LCA)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脾脏特有的,来源于脾窦岸细胞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我院2004-2006年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 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胰瘘发生的影响

    作者:林海;邹德平;陈修涛;苏力担卡扎·仇曼;何铁英;韩玮;温浩;陈启龙

    目的 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断端闭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组(32例)、闭合器组(11例)和联合组(22例),比较不同组别间胰瘘发生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x2分割检验.结果 保脾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1% (12/29),与切脾组的44% (1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手工组、联合组和闭合器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 (12/32)、32%(7/22)和9/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5);手工组和联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低于闭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5,7.340,P<0.05);但联合组与手工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5,P>0.05).28例胰瘘患者均经通畅引流或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保留或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式对胰瘘发生无显著影响,术中胰腺断端单纯采用手工缝合或行闭合器联合手工缝合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采用闭合器缝合.

  • 脾海绵状血管瘤合并淋巴瘤一例

    作者:赵海平;蔡建强;赵平

    患者,女,59岁,因"左上腹部不适2周"入院.发病期间饮食大小便正常,无发热、全身乏力和体重下降.10年前曾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无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无异常;腹部B超:考虑血管源性脾病变.腹部CT:脾占位性病变.于2004年3月5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术.术中见脾大小12.0 cm×5.0 cm,质软,色暗红,于下极可见约3.0 cm×3.0 cm,质韧,突出脾被膜表面实性占位;术中出血约100 ml;标本切开见肿瘤包膜完整,瘤内充满网状结构组织.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报告:脾海绵状血管及淋巴管瘤.

    关键词: 脾脏 良性 肿瘤
  • 脾脏转移癌3例报告

    作者:甄四虎;赵赠顺;候会池;陈金辉

    脾脏转移癌临床上很少见,我院自1993年8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脾脏转移癌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转移癌 脾脏
  • 外伤性脾破裂中保脾手术60例处理体会

    作者:殷祖进;梅业群

    外伤性脾破裂易致失血性休克,大多数采取脾切除手术.自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们共对60例脾破裂患者行脾脏修补术或部分切除术,使脾脏得以保留.现报告如下.

  •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房颤、脾梗死——关于"咳嗽、胸闷、左上腹痛"的讨论

    作者:勇晓;勇芹;姜华

    1临床特点和诊断1.1临床特点1.1.1老年女性,咳嗽胸闷3天,上腹痛1天,加剧4小时,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冠心病史10年,胆石症病史5年.1.1.2 查体:神志清,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以双肺下野为著.心界双向扩大,心率124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脉搏短绌.肝界下移,右上腹压痛,莫非征(+).左上腹压痛叩击痛明显,脾脏未触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1.1.3 辅助检查:感染血象;胸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心衰肺水肿征象;B超:胆石症并胆囊炎;心电图:房颤并缺血性ST-T改变;心脏彩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征象;脾脏CT:脾梗死.

  • 保留脾上极的脾次全切除术21例疗效分析

    作者:薛冰川;贾建伟;王贵明

    近年来,随着对脾脏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保脾手术日益受到重视.我院10 年来采用保留脾上极的脾次全切除术治疗21 例脾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 可吸收聚羟基乳酸网包裹脾脏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7例

    作者:陶世明;梁伟东;王彦峰

    1999年10月~2000年12月,我院采用可吸收聚羟基乳酸网(Vicryl mesh)行脾脏包裹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脾损伤非手术保脾的评分方法

    作者:王京立;杨敖霖;周脉涛;徐永利

    1995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收治脾损伤141例,其中切脾和保脾手术 98例,非手术保脾4 3例。笔者设计了一种简便的评分方法,用于选择脾损伤的非手术保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本组为非手术保脾的43例(不含脾包膜下血肿),占同期脾损伤的30.5%。其中男38例,女5例;年龄18~55岁。 2. 致伤情况:碰撞伤20例,跌摔伤9例,坠落伤6例,挤压伤、踢打伤各4例。合并伤16例,其中四肢骨折8例,肋骨骨折伴血气胸及合并肾挫伤3例,中、重型颅脑伤3例;骨盆骨折伴腹膜后血肿2例。入院时有中度休克表现者7例,意识障碍者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 h~ 3 d。 3. 诊断方法:根据外伤史和B超检查,明确脾破裂及腹腔内积液(血),并经腹穿或灌洗肯定诊断。5例腹部CT检查的结果与B超大致相同。 4. 评分方法:B超测量腹腔内积液(血)的多少,每厘米按200 ml计算失血量,并与受伤时间、循环情况、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合并伤部位综合评分(表1)。评分结果≤10分者首选非手术保脾,10~13分慎重选择,>13分施行手术治疗。 作者单位:214044 无锡,解放军第一O一医院普通外科表1 脾损伤非手术保脾综合评分表结果 本组成功保脾40例。合并颅脑伤伴意识障碍的2例,在保脾治疗中因循环不稳定,于伤后2 d 和5 d分别行中转手术,切除脾脏;另1例B超提示腹腔内积液(血)增加,伤后4 d切脾。全组病例无死亡。本组27例于伤后0.5~3年行B超及免疫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相关的并发症。讨论 脾脏对人体免疫具有重要作用。脾脏出血可自行停止,损伤也能自行愈合[1]。近年来,手术保脾和非手术保脾的成功率均明显上升,而且已不仅限于儿童。有文献报道176例脾损伤中,82例(46.6%)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2]。 1. 诊断与分型: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确定脾损伤不难,除外腹内其他脏器伤是非手术保脾的条件之一。如十二指肠、胰腺、结肠的损伤,早期腹部体征并不明显,待感染发生后再被重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通过分析致伤因素、增强CT扫描、消化道碘造影、腹腔穿刺或灌洗液镜检及淀粉酶测定等,可以帮助鉴别与诊断。 脾损伤的类型能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但是,脾脏损伤的分型或分级多是经手术确定的,CT与脾动脉造影对此虽有帮助,但受条件所限难以广泛开展。由于失血量取决于受伤时间与失血速度,失血速度能反映脾损伤的类型[3],所以,用B超估计腹腔内出血量,结合受伤时间、循环情况判定失血速度,就能确定脾损伤的类型,这也是笔者设计此评分方法的初衷。 Oreskovich将脾损伤分为五型,其中 C型和B型会大出血,需要手术治疗[4]。笔者也统计了手术的98例脾破裂,伤后 6 h内出血量>1 000 ml者均是C、B两型,共46例,而相同时间内手术的A、D两型17例,失血量均不超过1 000 ml,部分患者术中出血已经停止。可见这些类型的脾损伤采用非手术治疗能获治愈。

1878 条记录 91/94 页 « 12...86878889909192939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