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3年景洪市吸毒哨点艾滋病/丙型肝炎监测情况浅析

    作者:冯冬丽;岩温佐;蔡晓云;龙英;岩罕温散

    目的:为了更好地掌握景洪市戒毒所中戒毒学员艾滋病(HIV)、丙型肝炎(HCV)的感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宣传和干预,使戒毒学员能够学习和了解到有关HIV/HCV的相关知识,达到有效预防和干预。方法对2013年新入所的戒毒人员进行健康调查问卷并采血进行HIV/HCV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1181例,其中HIV抗体检测阳性73例,HCV抗体检测阳性206例。结论吸毒人群中HIV、HCV感染率均高于其他监测人群,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吸毒人群艾滋病及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预防和行为干预。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CXCL10、CXCL8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剑萍;关玉娟;梁旭竞;谢志伟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CXCL12、CXCL10、CXCL8与丙型病毒性肝炎进展的关系。方法:研究分为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正常对照组四组,分别收集44例患者、31例患者、12例患者、15例患者的血清,检测每份血清中CXCL12、CXCL10、CXCL8的水平,分析三组患者中CXCL12、CXCL10、CXCL8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CXCL12、CXCL10、CXCL8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的CXCL12、CXCL10、CXCL8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趋化因子CXCL12、CXCL10、CXCL8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密切相关,但不能作为丙型肝炎患者疾病进展的预测因素。

  • 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玉凤

    目的:研究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对239例接受美沙酮替代疗法的吸毒人员血清样本同时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方法。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HCV-LgG阳性153例、HCV-LgG阴性86例;胶体金法阳性149例(97.38%),可疑阳性4例(2.62%),阴性86例,两种检测结果相似。结论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敏感性特异性高,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在中小型基层卫生单位临床检测中推广应用。

  • 丙型肝炎及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变化

    作者:邬叶红;赵荣平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及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方法将丙型肝炎及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301例分为3组.A组36例,为HBsAg阳性;B组74例为HBsAg及HBeAg阴性,HBcAb阳性;C组191例,为HBsAg、HBeAg、HB-cAb、HBeAb均阴性,HBsAb阴性或阳性.另选丙型肝炎抗体阴性的非乙型肝炎患者109例作为对照组.用速率法测定各组的ALT值.结果各组ALT异常增高百分率及异常增高者ALT值分别为:A组16例(44.4%),ALT(209.7±152.6)U/L;B组15例(20.3%),ALT(135.8±92.0)U/L;C组38例(19.9%)ALT(157.3±99.2)U/L;对照组3例(2.7%),ALT(125.3±52.2)U/L.丙型肝炎抗体阳性各组ALT异常增高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型肝炎抗体阳性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组与单独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ALT增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ALT异常增高率和增高者ALT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丙型肝炎抗体阳性重叠乙型肝炎感染患者ALT异常增高率及增高者ALT值均比单纯丙型肝炎感染者高.

  • 丙型肝炎病毒与血液检测及安全输血

    作者:陈兴智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快速复制的RNA病毒,RNA聚合酶缺乏校对功能而具有高度变异性[1].HCV是威胁安全输血的经血传播病毒之一,严重地危害临床输血安全.如何提高输血安全性,充分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的健康情况,严格排查高危无偿献血者,建立固定自愿的无偿献血队伍,以及严格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应用,对保证安全输血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血液 输血
  • 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作者:王昕

    目的:通过对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58例均采用干扰素治疗并胰岛素控制血糖,根据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情况的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交谈法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实施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患者能积极的配合治疗,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对丙肝合并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 邹城市2007-2011年丙型肝炎疫情分析

    作者:宋红卫;孔繁涛

    目的:对2007-2011年邹城市丙型性肝炎疫情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2007-2011年报告的丙型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1年邹城市共报告丙型肝炎病例17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1/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占发病数70.52%);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石墙镇(占发病数45.09%),且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结论:医源性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是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及采供血管理,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护知识,是控制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

  • 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研究

    作者:刘志宇

    目的;对比不同的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采取我院2017年6月至12月的65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然后采用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以及荧光定量PCR法(HCV-RNA)进行检测,比较方法检出的阳性率.结果:胶体金法检测出13例阳性,酶联免疫法检出16例阳性,荧光定量PCR法(HCV-RNA)检出26例阳性,荧光定量PCR法(HCV-RNA)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差异显著.结论:胶体金法、酶联免疫法以及丙肝RNA法均可以用于丙型肝炎的检测,但荧光定量PCR法(HCV-RNA)对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更具优越性,阳性率更高.

  • 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一致性比较

    作者:朱召学

    目的:分析比较丙型肝炎标本病毒抗体检测之中不同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选择本疾控中心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丙型肝炎3508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人员来自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及美沙酮治疗中心人员,研究人员均进行了抗体标本检测,通过胶体金法HCV抗体试剂进行检测,将可疑标本和阳性标本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复检,后分析KAPPA系数了解阳性、可疑进行一致性程度的分析.结果:3508例标本进行了胶体金法检测结果显示,可疑和阳性结果共250例,其中可疑结果102,阳性结果148例,其余的为阴性结果,阳性结果占4.2%.ELISA检测结果显示,250例均为可疑和阳性结果,其中阴性50例,阳性结果为181例,可疑结果为19例.CLIA检测结果显示,阴性30例,阳性200例,可疑20例.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用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标本检测,能够了解可疑标本、阳性标本的检测,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P<0.01).结论:对于丙型肝炎标本的病毒抗体检测,两种方法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佳,可疑标本的检测结果为中等,将更敏感和特异的试验验证应用于可疑阳性结果的检测.

  •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中应用对比分析

    作者:马可夫;骆海涛;李林;付鑫;魏雪梅;迟卉

    目的:在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丙型肝炎患者,患者例数200例,选择时间:2016年6月-2017年6月,对所有患者均分别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2种检测方式对丙型肝炎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和抗SP100抗体 、抗AM A-M2、抗3E抗体 、PM L抗体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检出率(98.00%)和抗SP100抗体(38.00%)、抗AM A-M2(80.00%)、抗3E抗体(75.00%)、PM L抗体(55.00%)的阳性检出情况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数据,P<0.05,数据差异显著.结论:在丙型肝炎抗体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对各种类型的抗体阳性检测敏感度均高.

  • 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对策分析

    作者:汪群英

    目的:探究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时间为2010年~2016年,研究对象是垫江县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结果:经研究,检测出986例,男786例,女200例.年龄范围在20~40岁之间的患者有661例.职业,农民有160例发病,家务待业有180例发病,工人有186例,离退休人员有220例,其他240例.城镇发病的患者有686例,村镇发病的患者有300例.不同性别年龄段、职业、地区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我县的丙型肝炎的总发病率目前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

  • 广州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田丽贞;曹进

    目的:调查广州市强制戒毒人员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感染情况及相关人口学、行为学特征.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广州强制隔离戒毒所的6527名吸毒人员体检结果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分析.结果:6527名戒毒人员中,男性5973人,女性554人;HBsAg阳性率16.39%(1070/6527),抗HCV阳性率45.15%(2947/6527),抗TP阳性率7.05%(460/6527).结论:与全国自然人群相比,广州市强制戒毒人员抗-TP、抗-HCV阳性率高;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梅毒.

  • 560例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心理干预疗效分析

    作者:姚英姿;杨霞;王丹

    目的 分析560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56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均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有1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全部患者的21.43%,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抑郁和焦虑状况进行评价,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评价心理干预后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干预前,心理干预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干扰素致丙肝抑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让患者能够拥有更为轻松的状态接受治疗.

  • 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有效处理方法探讨

    作者:李向峰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01月份到2016年09月份于我院治疗的乙肝、丙肝患者58例,全部患者都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有显著改善,与处理前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干扰素治疗时,容易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但经过对症处理以后,均有显著改善,

  • 研究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蒋绿英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本院接收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中,随机抽取36例患者,将其分为乙肝组13例,丙肝组23例,并选取同期本院接受的肝炎肝硬化后未合并肝性脑病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乙肝组、丙肝组、对照组患者慢性疾病发生率、Scr水平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乙肝组、丙肝组肝功能分级、ALB、ALT、TBIL、BUN、Scr、PT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主要与患者的肝功能分级、各项生化指标水平相关,肝硬化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有效的降低诱因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逆转录(RT)-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蕾

    目的 探讨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检测分析.方法 采用荧光RT-PCR方法对22例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HCV-RNA)检测方法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22例HCV RNA阳性血清标本中,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有HCV基因1型15例,2型5例,1/2混合型2例.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HCV-RNA可作为HCV感染诊断指标,HCV-RNA定量可指导用药,为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指标.

  • 部分性脾栓术后标准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7例疗效观察

    作者:杨根领;高亚丽;吴福昌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型肝炎合并脾功能亢进在脾栓术后抗病毒的疗效.方法:将68例丙型肝炎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行部分性脾栓术,待术后反应消失后,给予Peg-IFNα-2a 135μg逐渐增量至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900~1200mg/d,疗程48周.随访至停药后24周.期间检测丙肝病毒基因分型、肝功、血常规、HCVRNA及相关不良反应.对照组来行脾栓术31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也同样处理.结果: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脾功能亢进给予脾栓术后,联合治疗方案持续病毒学应答率73%.对照组因不良反应不能坚持完成疗程,停药率68%(21/31),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仅16%.二者有明显差异.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脾栓术后再给予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应用范围、延长治疗时间,达到治疗目的.

  • 丙肝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作者:薛晶莹;侯彦强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确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1例为病例组,其中HCV-Ab(+)&HCV-RNA(+)组有52例,HCV-Ab(+)&HCV-RNA(-)组有39例.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丙型肝炎病程将其分为HCV-Ab阳性且HCVRNA阳性一组和HCV-Ab阳性且HCVRNA阴性一组.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丙型肝炎病程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组间血小板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PLR对HCV-Ab(+)&HCV-RNA(+)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693、0.782(均P<0.001).血小板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PLR对HCV-Ab(+)&HCV-RNA(-)组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651、0.702(均P<0.001).结论 丙肝患者外周血中PLR降低对丙肝病程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TP合并HBV和HCV感染检测分析

    作者:王立杰;阿比达木·阿布都沙拉木;王先化;张曼;王云霞;梁颖

    目的 通过TP感染者合并感染HBV和HCV的检测分析,为其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50例TP感染者做为观察组和300例TP非感染者做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下采集血样,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进行HBV和HC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观察组中HBV感染率12.67%,HCV感染率为15.33%,HBV和HCV同时合并感染率为7.33%.对照组中HBV感染率9.00%、HCV感染率4.67%、HBV和HCV合并感染2.33%..结论 对于TP阴性者,TP患者HBV和HCV的感染率均较高,应加强TP合并感染HBV和HCV防治措施.

  • 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分析与优化

    作者:王萍;何佳;周有良

    目的 通过评价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方法,为提高丙型肝炎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现行的实验室HCV检测方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CIA)临界值附近的结果,未达到预测真阳性值时,存在着漏检和假阳性现象;胶体金法(GICA)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较强的特点;酶免疫印迹法(RIBA)是抗体检测的金标准,成本较高,不确定结果偏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是诊断HCV病毒血症的重要指标;HCV核心抗原检测可缩短窗口期;ALT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补充.结论 筛选出适当的检测方法或方法组合,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

1964 条记录 97/99 页 « 12...91929394959697989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