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乙二醇干扰素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艳华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在丙型肝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病毒应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V基因型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也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0.1250,P=0.001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较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更易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病毒应答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干扰素治疗老年丙型病毒性肝炎的60例临床观察

    作者:罗纪燕

    目的 分析干扰素治疗老年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发展分别选用长效、短效干扰素进行治疗;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巴韦林.结果 41例为TR,9例为SR,其余10例为NR,TR、SR、NR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8.3%、15%、16.7%.结论 如使用干扰素对老年丙肝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医生应控制好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症状,以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从而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郑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案.本文就1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贫血的副作用,中间经历利巴韦林减量及停药的过程,但是终完成足疗程抗病毒治疗,并且实现了SVR,治疗成功.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同样应该积极抗病毒治疗.

  • 利用血清中HCV抗体与HCV-RNA检测筛查丙型肝炎患者

    作者:张月娟;倪争鸣

    目的 比较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对比分析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0份血清标本(其中强制戒毒人员血清标本150件、VCT门诊10件、美沙酮门诊20件、妇教所20件),分别开展HCV-RNA和抗-HCV检测.结果 200份标本中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均阳性者61例,占30.5% (61/200);抗-HCV阴性、HCV-RNA阳性29.例,占14.5% (29/200);抗-HCV阳性、HCV-RNA阴性19例,占9.5%(19/200);两者均阴性的91例,占45.5%(91/200).2种方法总符合率为76%,两者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群两种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T门诊两种检测结果一致性显著高于其他人群.结论 抗-HCV抗体检测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HCV-RNA,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同时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作者:温涛;邢培清;李伍升;刘玉振

    随着定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的出现,人们将定量PCR用于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为了解ELISA法检测抗-HCV与病毒RNA的定量关系,我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并与ELISA法检测抗-HCV进行比较.

  • 丙型肝炎诊断中不同检验方法效果比较

    作者:杨蓓

    目的 比较丙型肝炎应用不同检验方法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荣军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就诊的70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检测成本及检测时间.结果 经胶体金法检验,59例患者呈阳性,确诊率为84.3%;酶联免疫检验有55例患者为阳性,确诊率为78.6%,二者确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时间与检测成本上,两种检验方法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丙型肝炎检验中,胶体金法诊断准确率高,检测时间较短且成本低,在临床中可优先采用.

  • 血清HCV RNA载量与抗-HCV、ALT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作者:黄凤德

    目的 探讨疑似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血清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载量(HCV RNA)与抗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325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为研究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HCV RNA的表达,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抗-HCV水平,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分析ALT含量.结果 325例血清标本中,HCV RNA阳性168例,其中抗-HCV阳性166例,阳性率为98.81%;ALT异常127例,异常率为75.60%(127/168).HCV RNA阴性157例,其中抗-HCV阳性94例,阳性率为59.87%;ALT异常18例,异常率为11.46%.HCV RNA载量与抗-HCV阳性率、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867、r=0.933,P<0.05),抗-HCV阳性率与ALT异常率呈正相关(r=0.906,P<0.05).结论 检测HCV RNA和抗-HCV水平可提高丙型肝炎的检出率,ALT水平可参与评估肝脏受损情况.

  • 不同剂量干扰素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冯建华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干扰素α对慢性丙型肝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文调查的方法为分组对照,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在我院于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入院接受治疗,均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本文选择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患者2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药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选择采用α-2b干扰素5MU进行治疗,小剂量组选择采用α-2b干扰素3MU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对本文所有患者均连续进行48周的治疗,对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68.18%(15/22),小剂量组为59.09%(13/22),两组进行比较,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54.55%(12/22),小剂量组为36.36%(8/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为50.00%(11/22),小剂量组31.82%(7/2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5%(10/22),小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6/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小剂量干扰素α进行治疗可以同样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梦婷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80例疑似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检测费用及阳性检测率.结果 与酶联免疫法比较,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更短,检测费用更低(P<0.05);与胶体金法比较,酶联免疫法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但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的应用各有优缺点,胶体金法的检测时间较酶联免疫法更短、费用少于酶联免疫法,但酶联免疫法的阳性检测率略高于胶体金法.临床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相应检测方式.

  • 丙型肝炎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小燕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丙型肝炎患者的康复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服药依从性量表对108例丙型肝炎患者调查.结果 患者出院后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其服药依从性降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是丙型肝炎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解释总变异度为61.38%.结论 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定时的健康教育,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指导,促进康复进程.

  • "保肝"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谭永康

    一、常见肝脏疾病1.感染性疾病:(1)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病原包括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类型的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呈急性过程,而其中的乙型和丙型肝炎极易发展为慢性肝炎(CH-Chronic Hepatitis),甚至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PHC-post Hepatitis cirrhosis)和原发性肝癌(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血吸虫病:其肝脏损害至晚期可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急性血吸虫病血清中球蛋白显著增高,而血清ALT轻度增高,至晚期血吸虫病可致肝硬化,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3)细菌性或阿米巴性肝脓肿;(4)钩端螺旋体病:其中的黄疸出血型可有肝功能的明显损害,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5)疟疾;(6)肝吸虫病、包虫病;(7)肝脏结核病;(8)肝脏霉菌病,等等.

  • 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传染性及危险因子研究

    作者:张培男;佟伟军;孙洪生;何龙英;李令保;吴海磊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丙型肝炎(HCV)感染水平,研究HCV感染者的传染性及影响感染的危险因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出入境人员抗-HCV,并对150份抗-HCV阳性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CV RNA病毒载量,以性别、年龄、抗-HCV阴性、HCV RNA阴性、1:4比例为匹配条件,选择600例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781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检出抗-HCV阳性150例,检出率为0.63%.男女间感染HCV的几率均等;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065,P<0.001);外籍人员抗-HCV阳性率显著低于中国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76,P<0.005);78.67%抗-HCV阳性者HCV RNA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抗-HCV滴度≥1:64感染者HCV RNA病毒载量均≥1.02×104copy/ml,各抗体滴度间病毒载量有显著性差异(x2=136.593,P<0.001);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国籍、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BUN)、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8个因子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这8个因子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年龄、ALT、LDL等3个因子进入模型.[结论]78.67%出入境人员HCV感染者具有传染性,抗-HCV滴度≥1:64指标可作为HCV具有传染性的判断指标;影响HCV感染的危险因子有年龄、国籍、ALT、AST、DBIL、BUN、CHOL、LDL等8个.

  • 2014-2017年上海口岸出入境旅行者丙型肝炎分析

    作者:陆金华;张晓航;华羚;严刚;何莓;黄晶;田桢干

    目的 了解上海口岸出入境旅行者中丙型肝炎的流行趋势及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上海口岸出入境旅行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结果,对抗-HCV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流行趋势及人群分布特征.结果 共调查出入境旅行者344283人次,检出抗-HCV阳性256人,阳性率为74.4/10万.抗-HCV阳性者中以男性20-49岁人群为主,20~29岁所占比例逐年下降,19岁以下青少年和4049岁以上中年男性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抗-HCV阳性者中劳务人员为主,占52.7%,入境人员占74.6%,以亚洲范围内旅行者为主.共进行256份有效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大多数(66.4%)无相关疾病史.结论 应重视抗-HCV检测,需加强筛查20~49岁的男性入境旅行者,加强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

  • 苏州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析

    作者:周有良;何佳;王萍;扈罗全;葛斌鹏

    目的 了解苏州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为丙型肝炎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2份HCV抗体阳性血清样本,通过核酸液相芯片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HCV基因型的组成及其与性别、年龄和地域的关系.结果 苏州市HCV基因型有1a、1b、2a、3a、3b、6a和1b+2a混合感染,1b型占32.20%,其次为2a型占25.00%,未见4型和5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苏州地区HCV基因型呈多样性,以1b型为主.

  • 肇庆口岸出入境人员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乙型@丙型@庚型

    作者:李庆方;陆有明

    [目的] 掌握乙、丙、庚3型肝炎在出入境人群中的流行情况.[方法] 从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114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监测体检.[结果]乙、丙、庚3型肝炎病毒感染标记检出率分别为57.06%、3.59%和0.53%.3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地域、年龄、性别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为1.32%,乙、庚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0.35%.[结论]应加强对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的防治,进一步开展庚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 血清网膜素测定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魏新亮;史晓盟;郭瑞雪;苏振华

    目的::测定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测定了4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 A级16例、B级18例、C级13例)和2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网膜素及相关临床参数。结果: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网膜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 应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丙型肝炎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作者:王丰;潘国伟;任苒;刘莉;孔令超;白宇;贾勇;李晓枫

    目的 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丙肝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衡量尺度.方法 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的方法初步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的咨询结果终构建了以行为倾向、行为促成、行为强化和行为改变指标为主要结构框架的具有层次性的丙肝健康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31个.结论 初步建立了一套丙肝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其专家代表性及权威程度较高,指标筛选较为全面、合理,为进一步指标体系的实测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居民丙型肝炎传播和防控知晓率调查

    作者:刘瑛;魏巍;杨咏梅;刘慧;刘勤勤;何纳

    目的 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居民丙型肝炎传播和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面对面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597名社区居民,有关丙型肝炎知识问题全部回答正确者仅占1.5%,25.8%对丙型肝炎知识完全不知晓;对其中9个有关丙型肝炎感染途径问题全部回答正确者占13.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上海户籍者丙型肝炎知晓率显著低于上海市户籍者(OR=0.36,95%C1:0.17 ~0.76),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OR =2.74,95%CI:1.56~4.82).结论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居民特别是非上海户籍和文化程度较低者丙型肝炎知晓率低,有必要加强丙型肝炎宣传教育工作.

  • 一对一健康教育用于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抑郁症状的效果

    作者:张倩

    目的 探讨一对一健康教育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及抑郁情况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该院的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丙型肝炎诊断标准,使用聚乙二醇α(派罗欣)联合核苷类似物利巴韦林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临床症状和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中,对照组中4例患者治疗中止,剩余39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7例患者治疗中止,剩余40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12周时CLDQ评分[(40.23±9.01)分、(42.08±8.66)分]均高于对照组[(36.81±7.83)分、(38.14±7.43)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4周、12周时SDS评分[(63.01±7.09)分、(61.48±7.07)分]均低于对照组[(66.35±7.73)分、(64.97±8.03)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对一健康教育可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七厂家抗-HCV试剂盒的比较研究

    作者:孔庆东;逄得意;王红霞

    目的观察国产丙型肝炎(H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假阳性产生的原因.方法:用ELISA方法把七家国产第三代抗-HCV试剂已经判为阳性的标本,分别留取60份,并以进口试剂复检,再进一步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确证.结果:国产抗-HCV试剂的假阳性率个别厂家达46.7%.结论:国产抗-HCV试剂假阳性率高,特异性有待于提高.

1964 条记录 2/99 页 « 12345678...989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