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住院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孙平;李宗祥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医院住院患者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和抗-HCV进行检测. 结果 住院患者HBsAg总体阳性率为9.84%,抗-HCV总体阳性率为0.75%;儿科HBsAg阳性率低,为4.93%,血液内科抗-HCV阳性率高,为1.94%,阳性率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和抗-HCV阳性率在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岁年龄段HBsAg阳性率高,0~岁年龄段HBsAg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服务业的住院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高,与其他职业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院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较高,提示应做好医院内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控制以及营养支持工作,对感染病人予以营养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文节;杨江华;侯为顺;喻艳林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51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23例)和非MS组(28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等差异,分析肝功能相关指标(TBil、DBil、ALT、AST、GGT、ALP),糖、脂代谢指标(FPG、CHO、TG、HDL、LDL、apoA、apoB)及HCV-RNA病毒载量.[结果]MS组和非MS组患者年龄、BMI和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GGT、ALP、CHO、apoA、apoB、HCV-RNA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FPG、TG、HDL、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女性患者MS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C患者合并MS与糖、脂代谢因素密切相关(尤其与糖代谢相关性更为明显),与病毒本身无明确相关性.

  • HCV第一高变区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作者:安媛;修冰水;章金刚;邱艳

    HCV属黄热病毒科,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发生异常,导致组织损伤,形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并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肝癌.目前全世界约有1.7亿HCV感染者,约有75%左右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10%~2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1%-5%发展为肝癌[1].丙型肝炎在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由于HCV的高度变异性,其中位于E2 NS1区N端第27位氨基酸的变异性大,通常称之为第一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研究证明HVR1中含有优势表位[2],其高度变异性也将对机体产生的针对HCV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造成障碍.现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CV-HVR1的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肾移植合并丙肝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薛艳;张立新;王磊;杨保华;李涛;曲云东

    目的 研究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治疗肾移植合并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组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肝病科收治的肾移植合并丙型肝炎患者.人组患者给予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及利巴韦林治疗,疗程12周或24周,收集患者基线、治疗2周、4周、8周、治疗结束、停药12周、24周的系列血清,检测肝肾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CV RNA、抗排异药物浓度;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抗排异药物调整情况.结果 共纳入13例患者,均为初治,年龄46.84±7.79岁,男10例,女3例,非肝硬化10例,肝硬化3例(1例为失代偿期);基因1b型者6例,6a型者3例,3a型者2例,2a型者2例.12例基线肾小球滤过率的估计值(eGFR)> 30 ml/min·1.73 m2,1例基线eGFR<30 ml/min·1.73 m2,疗程12周者9例,24周者4例.治疗后第4周HCVRNA转阴率为92.3%(12/13),治疗结束时HCV RNA均未检测到.停药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100%(13/13).治疗期间患者的肾功能基本保持稳定,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用抗病毒药物.结论 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方案治疗13例肾移植合并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PR联合DAA再治疗研究

    作者:路遥;郝红晓;申戈;吴淑玲;刘如玉;胡蕾苹;常敏;曹卫华;王星月;冉崇平;齐天林;吴云忠;杨民;张璐;李明慧;谢尧;徐道振

    目的 探讨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al response,SVR)的方案.通过PR联合DAA和足疗程来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的SVR.方法 回顾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所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再治疗的SVR率,讨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的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17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均完成全程PR联合DAA24周治疗和观察,17例患者均获得快速病毒性应答(RVR)和SVR,再治疗后SVR率可达100.00%.无论是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复发患者再治疗及无应答患者再治疗SVR率均为100.00%.PR联合DAA24周治疗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采用PR联合DAA再治疗方案疗效可以获得SVR,同时缩短治疗时间.PR联合DAA再治疗是提高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强化治疗失败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率的重要措施.

  • 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血清MicroRNA-122的表达与干扰素应答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剑萍;潘能浪;谢志伟;杨可立;关玉娟;唐小平

    目的 探讨血清miR-122水平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及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病毒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 40例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随访24周;根据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血清HCVRNA结果,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比较SVR组和NSVR组miR-122水平及其他指标水平.结果 29例患者获得SVR,11例患者为NSVR;SVR组与NSVR组比较,基线HCV RNA载量、总胆红素水平(TBIL)、甲胎蛋白(AFP)水平、肝脏硬度值、层粘连蛋白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血清miR-122水平亦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基线血清miR-122水平与基线HCV RNA载量、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纤维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基线HCV RNA载量、肝脏硬度值、总胆红素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血清miR-122无明显的预测效果,且不能反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炎症反应活跃情况.

  • α干扰素治愈丙型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作者:朱玲;张晏;付亮;张鸿飞

    患者女性,47岁.1984年因为明显消瘦,食量增大,心率>110次/min,手颤多汗,大便次数增多,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685 ng/dl(正常参数值<120 ng/dl),总甲状腺素(T4)20.2 μg/dl(正常参数值<10 μg/dl),甲状腺吸131Ⅰ率增高,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给予他巴唑10 mg,每日3次,2个月后逐渐减量并加用甲状腺素片20 mg,每日1次,服药2周后T3及T4正常,坚持服药3年,渐停药.

  • 慢性 HCV 感染者外周血中 CD56+T 细胞频数、表型和体外细胞毒功能研究

    作者:段昭君;支玉红;龙璐;刘媛;许强;沈弢;鲁凤民

    目的探讨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56+T细胞的频数、表型和体外细胞毒功能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慢性HCV感染者及21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56+T细胞的频数和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C、CD16、NKp46和抑制性受体CD158a、NKG2A的表达水平;检测体外未刺激及K562细胞刺激作用下CD 56+T细胞毒效应( CD107a)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 IFN-γ和TNF-α),并分析上述3种CD56+T细胞功能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中CD56+T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明显降低( P=00.18)。 CD56+T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 NKG2C(P=0.015)、CD16(P=0.036)、NKp46(P=0.001)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抑制性受体CD158a、NKG2A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体外未刺激情况下,慢性HCV感染者CD56+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 -α均显著弱于健康对照组(P <0.0001);在K562细胞刺激作用下,慢性HCV感染者 CD56+T细胞CD107 a水平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均呈显著降低趋势( P<0.0001),且3种功能指标表达水平密切关联(r>0.80, P<0.0001)。结论慢性HCV感染者CD56+T 细胞频数降低,细胞毒能力和重要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均明显减弱。该结果提示显著受损的CD56+T细胞功能可能与HCV慢性持续性感染有关。

  • 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中髓样和浆样树突状细胞频数和表型研究

    作者:陈斯勇;梁华

    目的 探讨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样树突状细胞(pDC)频数和表型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丙型肝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中mDC和pDC的频数及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HLA-DR、CD83、CD86、CD40和共抑制分子PD-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DC频数与HC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感染者外周血中mDC和pDC的频数明显降低(患者组分别为0.37±0.19和0.19±0.12,对照组为0.51±0.18和0.29±0.13,P<0.05),且mDC频数与血浆HCV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呈负相关(r=-0.5878,P<0.0001;r=-0.4628,P=0.003).患者mDC和pDC表面共刺激分子HLA-DR、CD83、CD86、CD40以及共抑制分子PD-L1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共刺激分子P<0.01,共抑制分子P<0.05或0.01).结论 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mDC和pDC频数下降,但DC表面共刺激分子和共抑制分子的表达均明显升高.该结果提示mDC数量的减少可能与HCV的慢性持续性感染有关.

  • 血浆或血清样本中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检测

    作者:孟淑芳;李秀华;尹红章;李德富

    为控制HCV的血源传播,世界各国均已开展对献血员HCV抗体的检测.但尽管如此输血后HCV感染仍时有发生,为此研制并建立HCV抗原检测方法非常必要,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外报道的还很少.

  • 经血传播肝炎患者卡波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作者:王炜琴;张晓红;赵小英

    卡波氏肉瘤相关的疱疹病毒(KSHV),为近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疱疹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国外研究发现该病毒主要经性途径传播,作者近报道了我国静脉吸毒者中有较高的KSHV感染,KSHV可经静脉吸毒传播。为进一步摸清我国KSHV的感染情况和感染途径,我们用抗原性、特异性强的KSHV ORF65基因重组蛋白作抗原,用ELISA法对1999年3月~12月间浙江省部分经血传播肝炎患者144例(乙型肝炎病人52例,丙型肝炎病人32例,非甲-庚肝炎病人60例),正常献血员241例进行了KSHV感染的血清学研究,并初步分析KSHV感染与HBV、HCV复制的关系。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自我效能的影响

    作者:董宁;王嫣华;张林;鲍美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将121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干预组62例,对照组抗病毒治疗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干预组抗病毒治疗中采用一对一健康教育与电话随访服务.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4周、12周、24周时评价两组患者自我效能.结果 干预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治疗4周、12周、24周时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的自我效能水平,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分析

    作者:武敬;彭雁忠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存在状况.方法 分别检测慢性丙型肝炎42例、肝硬化代偿期3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6例、健康体检者30例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TG)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3,T4在各观察组均显著降低;FT3在肝硬化组,FT4在失代偿性肝硬化组显著降低;TSH在慢性丙型肝炎组降低,在肝硬化组升高;抗TPO、抗TG在各观察组均显著增高.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甲状腺激素相关物质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病情程度.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韩荔芬;林国贤;陈怡;陈清;邱荣仙;郑玲

    目的:探讨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HCV 患者67例,并根据是否吸毒分为吸毒丙肝组35例和非吸毒丙肝组32例;健康体检人员32例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方法检测其HCV RNA 含量。结果慢性 HCV 患者中的吸毒感染组与非吸毒感染组的外周血中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在 CD4+ T 细胞中所占比率分别为:3.84±1.95%、4.44±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10±1.65%( P <0.01);而吸毒组与非吸毒组慢性 HCV 患者血液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V 患者抗病毒治疗前血液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值明显低于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 P <0.01)。结论 HCV 患者治疗前患者外周血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治疗有效后升高,说明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参与了 HCV 患者的机体免疫过程,而 CD4+ CD25+ CD127-调节性 T 细胞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监测 HCV 患者体内细胞免疫状态和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的指标。

  • 干扰素-α致老年丙型肝炎患者抑郁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相关分析

    作者:白兴武;刘金霞;马卫军;郭亚春;王丽娜;高杨;秦博文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致老年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症时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0例正常对照、54例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12周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同时应用Zung抑郁症自测量表(ZD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然后对两组数据分析比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老年女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干扰素-α治疗后,抑郁积分数值明显增加,与中青年女性组患者以及老年男性组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倾向于Th1,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干扰素-α治疗丙型肝炎过程中,在老年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和抑郁症状.

  •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作者:何长辉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以及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丙肝RNA,了解三种方法对丙肝病毒检测的优点和缺点.方法 采用HCV-cAg ELISA试剂盒,HCV-Ab ELISA试剂盒和丙肝病毒PCR检测试剂盒对来自临床的225例样本进行HCV-cAg、HCV-Ab和HCV-RNA检测.结果 225例样本中检出抗HCV阳性28例,其中HCV-cAg阳性14例,RT-PCR阳性16例,剩余的197例抗HCV阴性标本中,检出HCV-cAg阳性3例,其中RT-PCR阳性2例.结论 RT-PCR技术检测HCV-RNA是判断丙肝感染的有效方法.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联合运用抗HCV和HCV-cAg或者抗HCV和HCV-RNA检测HCV,能有效降低HCV-Ab检测带来的漏检风险.

  • 血清IL-2和IL-6水平变化与丙型肝炎致肝硬化和癌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壮;覃后继;潘国刚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与丙型肝炎(丙肝)致肝硬化和癌变的相关性。方法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中随机选择31例,分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以及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另选择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IL-2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较之正常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丙肝后肝硬化组以及丙肝相关性肝癌组的ALT和TBIL水平均出现显著上升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丙肝相关性肝癌组ALT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和丙肝后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较之正常对照组,慢性丙型肝炎组和丙肝后肝硬化组以及丙肝相关性肝癌组的IL-2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的情况,IL-6水平则出现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慢性丙型肝炎组丙肝后肝硬化组丙肝相关性肝癌组的IL-2水平呈逐渐下降情况,IL-6水平则出现逐渐上升情况。结论血清IL-2和IL-6水平变化与丙肝致肝硬化和癌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观察丙型肝炎患者用干扰素治疗中干扰素抗体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赵湘平;邓万芳

    干扰素是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治疗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然而部分患者对干扰素无反应或仅有短暂反应,有人发现这与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抗体有一定关系.我们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接受干扰素治疗的丙肝患者血中干扰素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其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以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判断有所帮助.

  • 口腔科消毒管理之探讨

    作者:魏延梅

    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逐年增加,医护人员接触HBV、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的机会也随之增加,口腔科器械种类较多,频繁用于患者口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容易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1].

  • 2013—2018年某院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毛德超;孙继芹;陶娅琳;冷丽;朱星辰;包锐

    目的 了解2013—2018年本院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检测结果,以及抗体阳性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109 561例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将标本划分为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7个年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CV抗体检测,观察分析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性别之间HCV抗体阳性结果.结果 共纳入109 561例住院患者的标本.HCV抗体检测阳性者821例,占所有受检者的0.75%;其中男性489例,女性332例.男性的HC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0.88%比0.62%, 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的阳性率不同,0~19岁年龄段阳性率低(0.18%),40~49岁年龄段阳性率高(1.16%).结论 本院HCV抗体阳性率位于全国较低水平,其结果可反映该地区人群HCV的感染状况.

1964 条记录 7/99 页 « 12...45678910...989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