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灌流成功救治丙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1例

    作者:严亦夏;张秋林

    我院2009年11月26成功救治了1例丙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男性患者.该患者55岁,因“行为异常1周,神智不清半天”,而入院救治,其患有严重的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18年.通过给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同时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血治疗.5d后,患者神智逐渐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临床症状也得到完全地缓解.

  • AIDS合并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作者:赵大伟;马大庆

    患者男,27岁,因发热,干咳,喘憋2月余收入院.患者半年前曾因"丙型肝炎"注射进口白蛋白,近2个月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在外院抗结核治疗无缓解,入我院后查体阴性,痰结核菌培养阴性,后查抗HIV抗体阳性,CD4 0.035×109/L,CD8 0.027×109/L,余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X线胸片:两肺弥漫网状浸润.诊断:AIDS;两肺炎症.经临床按卡氏肺囊虫肺炎治疗后缓解出院.半年后来我院门诊就医出现精神差,记忆力下降,病人做了头颅CT和MRI检查.CT未见异常,MRI结果发现双侧额顶叶脑白质高信号病变(见图).临床诊断为进展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后病人出现进行性的智力减退,4个月后死亡.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叶云;郭琴芳;谭友文

    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306例住院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病史资料以及慢性丙型肝炎知识问卷.结果 306例患者中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04例,因干扰素不良反应不建议继续治疗的34例,未经医生同意不完成规范抗病毒治疗的1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845,P=0.004)、费用子女承担(OR=4.264,P=0.002)、对不良反应耐受程度高(OR=3.436,P=0.013)以及丙型肝炎知识知晓程度好(OR=19.537,P<0.001)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依从性较差,建议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针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以期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依从性.

  • 血液透析相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佩青;徐琴君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易感人群,丙型肝炎易发展至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有的还可能发生肝癌,严重影响了血透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存活率.HCV感染也是肾移植术后肝功能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血透患者HCV感染的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明确.普遍认为,HCV感染与输血和血制品的使用密切相关,但未输过血与不曾用过血制品的血透患者的HCV感染率也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本文参考了近几年的有关文献报道,对血透患者HCV感染的发病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研究作一综述.

  • 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曾俊;陈小丽;岳蕤;程富英;王莉

    自体血液回收机能够及时地提供完全相容、常温的专门型血液,对缓解血源紧张和避免异体输血中常见的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有很大的帮助 [1];自体血可以有效防止异体输血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的可能传染,因此在手术室得到了普遍应用.目前,对手术室如何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及其优点的报道较多[2-4],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处理的报道较少.我院自1998年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用于外科手术近700例,现将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报告如下.

  • 丙型肝炎小分子直接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吴晓宁;欧晓娟

    丙型肝炎的搞病毒治疗已有三次历史性飞跃,即1992年普通干扰素用于治疗丙型肝炎、1998年利巴韦林的应用和2000年长效干扰素的出现

  • 白介素28B 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立明;王海滨;陈霖;李永利;马洪滨;王志富;冯小霞;宋心爱;许鸿鹏;毛远丽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型,探索IL-28B(rs12979860)位点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 CHC)患者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收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就诊的CHC患者样本共1153例,其中303例CHC患者接受了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48周。采用双色荧光TaqMan技术检测IL-28B rs12979860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11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中, IL-28B rs12979860的 CC、CT、TT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26%、16.22%和0.52%;其中580例样本的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1b、2a与非1b/2a亚型的频率分别为63.45%、35.00%和1.55%;303例明确用药史的CHC患者中,IL-28B的CC基因型与CT+TT联合基因型获得持续病毒应答( SVR)的比率分别是71.98%和16.90%,校正年龄、性别、病毒含量、HCV GT等混杂因素后显示,具有CT+TT联合基因型的人群比CC基因型人群更难获得病毒持续应答,OR(95%CI)为11.10(5.35~23.04)(P<0.0001)。 HCV基因型(HCV GT)的1b亚型与2a亚型获得SVR的比例分别是48.02%和81.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639,P<0.0001)。结论丙型肝炎患者IL-28B( rs12979860)基因型与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CHC患者病毒持续应答关系密切,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具有CC基因型的患者更易获得高病毒持续应答率,可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155-158)

  • 进一步控制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

    作者:陆志檬;韩永年

    输血所致病毒感染一直是国内外输血界所关注的。近10年来,各国对献血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了免疫筛查,使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率有了显著下降。但因病毒基因型的变异、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以及新病毒的发现,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依然存在。因此,与输血相关的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及基因扩增技术(GAT)筛查献血者的价值已成为医学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1]。

  • 如何看待病毒性肝炎的基因诊断

    作者:陶其敏

    基因诊断是以检测感染者体内病毒核酸的有无,或含量多少来进行病原学诊断的一种方法,它可用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尤其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包括病毒基因种类、含量、基因分型、亚型和变异及准种等的诊断.由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无慢性化,且有较好的血清学诊断指标,故一般不需进行基因诊断.至于庚型肝炎病毒和经输血感染的病毒(TTV),因至今尚未明确其对人类的致病性,这两种病的基因诊断在临床上也较少应用,目前主要用于基础和实验研究.为此,仅对基因诊断在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中的应用加以切磋.

  • HCV标志物及检测

    作者:李卓

    丙型肝炎是由HCV经血液传播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在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国家及日本等国家的中末期肝病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在我国,HCV感染也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的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

  • 2000年全国血站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邢文革;马嵘;申子瑜;郑怀竞

    2000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部临检中心)对全国血站共进行了3次血液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质评时间分别为:5、8、11月的1~30日。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5家血站参加了质评,其中,血液中心21家、中心血站157家、血站31家、中心血库26家。评价的项目有: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抗体、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b) 6项,批次为005、006、007。现汇报总结如下。

  • 国产丙型肝炎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的建立

    作者:卜秋宁;王玲;刘鹏;王晓娟;韩建;陈香梅;朱永红;鲁凤民

    目的 建立丙型肝炎诊断试剂考评用质控体系.方法 收集自2009年2至6月期间4080份献血员血清标本,用酶免疫实验检测筛选出抗-HCV阳性和抗-HCV阴性的146份标本.分别使用2种进口(Murex、Ortho)和4种国产抗-HCV EIA试剂(分别为英科新创、中山生物、万泰和科华公司)对筛选出的标本进行重复检测;使用Chiron的RIBA HCV 3.0和HCV RNA PCR试剂进行确认试验;采用Roche和Abbott HCV RNA定量试剂进行HCV RNA定量检测,RNA阳性标本进行HCV基因型检测.选择不同强度的或不同含量的确认阳性和阴性的标本及系列稀释标本建立抗-HCV和HCV RNA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结果 构建了抗-HCV和HCV RNA诊断试剂评价质控体系.每种质控体系均由50份标本组成.分别包括20份抗-HCV/HCV RNA阳性标本、20份抗-HCV/HCVRNA阴性标本及10份用于灵敏度评价的系列稀释标本.阳性标本包括强、中和弱阳性,并包含国内常见HCV基因型和亚型.阴性标本包括样本吸光度值/临界值接近临界值的标本.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质控体系背景资料丰富、检测结果稳定可靠,为新研制和改进后国产丙肝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邵清;张健;李梵;李冰;李忠斌;纪冬;陈松海;王春艳;赵莹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对肝脏硬度测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接受Peg-IFN α-2a(180 μg/周)联合RBV[10.6~15.0 mg/(kg·d)]治疗48周的基因1b和非1b/2a型CHC患者91例,观察基线水平、治疗第12、24、48周以及停药后第24、48周的LSM值、HCV RNA和ALT水平的变化,分析抗病毒治疗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LSM值、HCV RNA和ALT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为79%,获得SVR的患者中有4例复发,复发患者具有高龄、高LSM值且均为基因1b型等特征.结论 Peg-IFN α-2a联合RBV治疗有效降低CHC患者体内HCV RNA和ALT水平,可改善肝纤维化.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分析

    作者:郭丹丹;张永宏;马丽娜;柳雅立;鲁俊锋;金怡;何智敏;画伟;郑燕红;陈新月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疗效与血清辅助性T细胞(helper T,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7月-2011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5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的CHC患者(CHC组)的抗病毒疗效进行评估.用Luminex技术检测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血清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12、IFN γ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和IL-13)水平,并与1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HC组绝大多数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仅TNF-α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获得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患者(ETVR组)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水平在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均高于未获得ETVR的患者(nETVR组)(P<0.05),TNF-α水平在基线和治疗4周均高于nETVR组(P<0.05);ETVR组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在基线、治疗4周和治疗12周均低于nETVR组(P<0.05).结论 Peg-IFN α-2a联合RBV治疗过程中Th1类细胞因子优势反应有利于获得病毒学应答.

  • 广东省2011年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作者:张坚生;聂静敏;何浩岚;蔡卫平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1年新增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就诊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并经过实验室证实HIV抗体阳性但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835例广东省HIV/AIDS患者,登记性别、年龄、感染途径等基本情况,检测CD4+T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WBC、HGB、PLT、ALT、AST、TBIL、HBV标志物及丙型肝炎抗体等指标.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 835例年龄(39.7±11.8)岁,其中男性感染率(70.1%,585例)高于女性(29.9%,250例).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82.5%,689例)[包括异性性传播557例(66.7%)及同性性传播132例(15.8%)]、静脉吸毒感染126例(15.1%)和输血感染20例(2.4%).在725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中,HIV/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其中,HIV单一感染(A组)514例(70.9%)、HIV/HBV合并感染(B组)103例(14.2%)、HIV/HCV/HBV三重感染(C组)83例(11.4%)、HIV/HCV合并感染者(D组)25例(3.4%).各组感染途径有明显差异(x2=415.358,P=0.000):A组和B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C组和D组以静脉吸毒为主.65例(7.8%)PLT下降,且B组较A组下降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51,P=0.001).合并感染可加重肝损伤:合并感染组均较单一感染组AST升高明显(x2AB=20.012,PAB=0.000;x2AC=14.237,PAC =0.000;x2AD=26.725,PD=0.000);D组较A组ALT升高明显(x2=8.395,P=0.004);B组较A组TBIL升高明显(x2=9.130,P=0.003).结论 广东省2011年新增HIV/AIDS患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性传播感染为主.HIV与HB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且合并HCV感染者主要为静脉吸毒感染,合并感染是加重肝损伤及骨髓抑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 NS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影响

    作者:鲁俊锋;柳雅立;于海滨;画伟;张永宏;陈新月

    目的探讨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48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12周时收集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对HC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区合成肽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结果基线时,52%的患者可检测出HCV NS3、NS4和NS5A特异性T细胞应答,其中NS3诱导的免疫反应强.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组患者较非SVR组患者对多肽刺激的应答率高.SVR组患者在治疗第12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的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而非SVR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时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明显下降,第12周时仅维持低水平.结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中,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SVR相关.

  • 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单晓辉;郝书理;孙颖;常彬霞;滕光菊;赵军;张伟;李保森;邹正升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其与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总结和分析2002-2012年住我院的部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373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住院的部分乙肝肝硬化患者(205例)、丙肝肝硬化患者(104例)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121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好发年龄段为40~59岁(68.36%),尤其以40~49岁发病率高,达到43.43%.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占绝大多数(9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和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AST/ALT比值、TBIL和GGT/ALP比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与乙肝肝硬化、丙肝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相比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应对酒精性肝硬化给予更多关注.

  •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苏海滨;余国梅;张敏;刘振文;高银杰;贺希;张达利;汤汝佳;周霞;向轶

    目的 研究小剂量递增方案对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1例因HCV相关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后复发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小剂量递增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 of 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以及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为术后2~59个月,21例中5例(23.8%)为标准治疗,4例(19.1%)为足疗程,12例(57.1%)为不完全治疗.获得ETVR 16例(76.2%),SVR 5例(23.8%).标准治疗组、足疗程治疗组和不完全治疗组之间相比,ETVR获得率无显著差异,而SVR获得率差异显著(P=0.002).治疗前病毒载量和抗病毒治疗的剂量和疗程是影响获得SVR的重要因素.治疗过程中10例须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维持治疗,2例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复发患者对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差.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是影响获得SVR的重要因素.

  • 扶正解毒方联合标准方案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聂红明;陈建杰;王成宝;凌琪华;汪蓉;陈逸云;董慧琳

    目的 探索我国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我国汉族初治基因1型CHC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分为治疗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 α-2a┼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扶正解毒方]和对照组(Peg-IFN α-2a┼RBV┼中药安慰剂),治疗48周,本文分析治疗至第24周时的数据.结果 研究共纳入我国汉族基因1型初治CHC患者352例(治疗组178例,对照组17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8.0%和81.1%的患者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第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88.2%和83.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见的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脱失,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基因1型CHC患者的HCV RNA阴转率.

  • CXCL10血清水平及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邵翠萍;霍娜;范晓红;郑颖颖;鲍毅;李芳;李敏然;陆海英;徐小元

    目的:研究CXCL10血清水平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与未接受干扰素(interferon, IFN)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在前期已经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的312例未接受IFNα治疗的CHC患者中,筛选出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39例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匹配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39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采用ELISA分别检测2组血清CXCL10水平;采用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提取2组患者基因组DNA,分别对CXCL10-135和CXCL10-1447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直接序列测定,应用BioEdit软件对样本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的血清CXCL10水平分别为(472.11±274.91) pg/ml和(516.39±272.40) pg/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异常组CXCL10-135的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0%和5.0%,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6.2%和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异常组CXCL10-1447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7%和58.3%,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4%和52.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异常组CXCL10-135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3.4%、3.3%和3.3%,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2.3%、7.7%和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异常组CXCL10-1447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7%、50.0%和33.3%,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53.9%和2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接受IFNα治疗的CHC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与CXCL10血清水平和基因多态性位点-135、-1447无相关性。

1964 条记录 9/99 页 « 12...6789101112...989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