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引流56例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护理
目的:对我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对采用脑室引流术后的动态颅脑内压(ICP)监测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本次颅内压监测护理实验活动所抽选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01月份至2012年12月份期间,在院实施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引流的患者共计56例,以其在院期间术后护理的原始病历资料作为分析研究活动的数据基础.通过对这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主要表现有发热、血压升高、意识模糊、昏迷、头疼头痛、感觉出现障碍等等.对其行颅脑CT扫描、腰椎穿刺、颅脑磁共振成像影像以及脑血管造影等医学检查,对脑室出血的具体部位和病灶进行确诊.对患者行出血脑室引流手术.术后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程度的不同,以自愿选择护理方式为原则,随机特患者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动态监测组:共有28例,在常规检查护理,加强了术后动态颅内压监测护理;常规护理组:共有28例,仅进行常规性护理,未进行颅内压动态监测护理.结果:通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得出以下结果:动态监测组:28例患者中,根据ICP变化情况,及时采取调整引流袋放置的高低及脱水剂量,其中24例患者病情发生好转,2例成功完成抢救,2例病情变化导致死亡,总有效率:92.58%;常规护理组:28例患者中,17例病情好转,4例进行了抢救并成功,7例病情不稳定导致死亡,总有效率75%.结论:在高血压脑室出血引流术后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控,能够较好的实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
重症结核性脑积液患者脑脊液灌洗置换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灌洗置换疗法对重症结核性脑积液的疗效,并对其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对确诊的3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液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灌洗置换的17例为治疗组,未灌洗置换的1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代脑脊液行脑脊液灌洗置换治疗,并对两组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同时观察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和随访期间1、3、6个月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如下,脑脊液压力:治疗组(170±22) mm H2O、(185±21)mm H2O、(182±23)mm H2O;对照组(202±22)mm H2O、(211±24)mm H2O、(188±21)mm H2O;两组比较随访1、3个月脑脊液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29、-2.436,P值均<0.05).白细胞:治疗组(74±13)×106/L、(58±13)×106/L、(39±10)×106/L;对照组(115±16)×106/L、(85±10)×106/L、(55±12)×106/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90、-5.173、-5.173,P值均<0.001).蛋白含量:治疗组(0.52±0.32)g/L、(1.00±0.41)g/L、(0.45±0.28)g/L;对照组(0.89±0.45)g/L、(2.02±0.67)g/L、(0.75±0.45)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7、-3.247、-2.434,P值均<0.05).葡萄糖含量:治疗组(2.47±0.58) mmol/L、(2.38±0.50) mmol/L、(2.56±0.52) mmol/L;对照组(2.16±0.54) mmol/L、(1.95±0.47)mmol/L、(2.12±0.51)mmol/L;两组比较随访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8、-2.476,P值均<0.05).氯化物含量:治疗组(119±15)mmol/L、(128±17)mmol/L、(129±16)mmol/L;对照组(110±14)mmol/L、(115±18)mmol/L、(124±17)mmol/L;两组比较随访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P<0.05).两组患者自出院之日起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有效7例,死亡4例;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有效6例,死亡7例.治疗组平均脑脊液灌洗置换次数为6.5次,出现不良反应3例次,表现为短暂寒战、一过性发热、抽搐,经过对症处理消失.结论 脑脊液灌洗置换治疗重症结核性脑积液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疗效较好,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
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观察组(42例)和参考组(42例),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参考组总有效率为76.2%,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8.1%,参考组满意率为71.4%;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工作中需要实施全面护理,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并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围术期出现异常情况威胁到生命健康。
-
脑室内出血37例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单纯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在这20例中有18例术后给予尿激酶经脑室引流管注入;17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本组生存26例,其中19例恢复较好,7例留有不同后遗症,死亡11例,死亡率29.4%.结论:对于脑室内出血的患者,如果脑内血肿不大,但脑室系统铸型,特别是患者出现颅高压症状,宜尽早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及时解除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
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6例护理分析
持续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但引流时间越长,脑室内感染及颅内感染发生机会越高[1].现将本科2000年8月~2010年2月,16例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防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
微创穿刺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患者的护理
脑室出血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脑窒出血,起病急骤,进展快,常因出血直接阻碍脑室系统,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产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致颅内压急剧升高,脑深部结构破坏,特别是损伤和挤压丘脑下部及脑干,产生脑疝,引起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1].采取微创技术进行脑室引流,能迅速降低颅内压,清除脑室内积血,使脑脊液循环通畅,可减少并发症,挽救生命.2010年7月~2011年12月对36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微创穿刺脑室引流术,术后辅以脱水降颅压,支持治疗及防治各种并发症,配合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认为重点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见性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是保证脑室有效引流,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CT导引下脑室体外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脑室体外持续引流是将带有侧孔的塑料管插入脑室,塑料管的另一管连接引流瓶进行引流,以减低颅内压力,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症.CT导引的优点是定位准确,穿刺速度快,手术成功率高,为抢救病人的生命,阻止病情的进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CT导引下脑室引流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对整个引流过程能否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2例此种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植物状态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4岁,因昏迷1天入院.诊断:左侧丘脑出血破人脑室(见图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肺部感染,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型糖尿病,应激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在外院已行两次脑室引流术,并已行气管插管、鼻饲、脱水降颅压、止血等治疗28天,因经济问题自动出院而来我院.
-
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植物状态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4岁,因昏迷1天入院.诊断:左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见图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肺部感染,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型糖尿病 ,应激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在外院已行两次脑室引流术,并已行气管插管、鼻饲、脱水降颅压、止血等治疗28天,因经济问题自动出院而来我院.
-
侧脑室引流术并神经介入抢救重度脑室出血患者及随访
脑室出血病情重,进展迅速,短时间内脑室系统被血凝块阻塞或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急性扩张,引起颅内压迅速增高,特别是第三、四脑室积血使脑干等脑深部重要结构受压、损伤,危及生命,而且由于病因复杂,患者经常发生再次出血,使得病情更为凶险.此类患者采用传统治疗的死亡率高达75%~100%,国外近期资料报道死亡率也达55.6%[1].近年来微创清除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铸型的研究报道并不少见[2-6],但有关病因治疗的报道较少.我科与神经外科和放射介入科联合,采取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技术的同时应用神经介入诊治技术,对症治疗同时尽早病因诊治,成功抢救4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本文分析这4例患者资料及长期跟踪随访结果 ,提出治疗体会.
-
酷似右束支阻滞的巨大J波一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右侧内囊外部-基底区脑出血而入我院脑外科抢救,并实行脑室钻孔及脑室引流术.11时20分急诊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75次/min),PR间期0.15 s,QRS时限0.19 s,QT间期0.43 s,以R波为主的导联ST-T缺血性改变;各导联可见J点上抬及巨大J波,V2导联J波呈尖峰型,酷似右束支阻滞的RSR',aVL、aVR导联的J波呈驼峰型,其余导联的J波皆呈R波降支顿挫型;V3导联的J波振幅为1.68 mm·s(14 mm×0.12 s),J/R为0.44(14/32).心电图诊断为,巨大J波,心肌缺血(图1).
-
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脑室引流术,治疗过程中进行全面的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手术及全面护理后,痊愈14例(45.16%),好转15例(48.39%),死亡2例(6.4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脑室引流术治疗过程中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碎吸术及侧脑室引流术的护理
脑出血(intra cerebral hemorrhage,ICH)[1]是指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以动脉出血为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脑内血肿.脑内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形成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
动静脉畸形致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1例报告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主因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于2013-09-1920:50入院。病例特点:1.青年女性,2.既往发现动静脉畸形病史半年。3.本次于安静状态下起病,突发意识障碍,伴恶心、呕吐,尿失禁,肢体无抽搐。4.入时查体:BP:130/80mmHg,中度昏迷,去脑强直状态,双眼球居中位,双侧瞳孔1.5mm,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5.辅助检查:头C T报告(外院):脑内出血破入脑室及脑池,不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初步诊断:1.脑出血急性期2.动静脉畸形,患者病情危重,由急诊直接收入ICU,给予平卧位,1级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七叶皂苷钠减轻脑水肿,醒脑静促醒,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鼻饲饮食等治疗,向家属交代病情,患者为顶叶出血破入脑室,顶叶出血量约15毫升,现三、四脑室铸型,病情危重,可行脑室引流术,家属同意,术后患者仍中度昏迷状态,第7天处于浅昏迷状态,第8天处于昏睡状态,由ICU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脑室引流管第8天时脑室通畅,引流11天拔除引流管,患者神志转清,言语问答正确,可进食,拔除鼻饲管,嘱坐起行康复训练,共住院治疗26天,出院时情况患者精神饮食较好。查体:神清,言语尚流利,双眼球居中位,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四肢可见活动,肌张力高,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复查头颅CT出血已吸收,家属要求出院,嘱回家后继续锻炼,口服巴氯芬缓解肌张力。 -
尿激酶引流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43例体会
1996~2001年,我们应用尿激酶脑室引流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4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单纯颅内血肿微创术与联合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疗效比较
随着脑出血患者的增多及CT等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和/或引流术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我科1998-2004年7月应用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327例,对其中64例病情较危重、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相近的病例进行二种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
脑室引流术后应用胰岛素致颅内钙化一例
1 病例资料女,36岁.以突发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1小时入院.查体:血压270/170 mmHg,肥胖体型,浅昏迷状态,左侧肢体偏瘫.CT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呈铸型.血糖11.2 mmol/L.既往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烦渴、多饮病史5年.入院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急诊局麻下行右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患者渐清醒,引流通畅,引流液为淡血性,术后第4天,拔除引流管.其间监测血糖为8.3~12.8 mmol/L,以胰岛素控制血糖,每日大用量达22 U.术后第10天,复查CT显示自钻孔骨板下到侧脑室前角有连续、光滑、均匀、索条状的高密度影,CT值132~142 Hu,怀疑为引流管残留.术后第12天局麻下拟行异物取出术,术中探查时,发现实为连续管状钙化样组织,病理证实为钙化组织.术后第15天及第18天,血钙、磷检查均正常.第20天复查CT发现钙化组织部分进入侧脑室下角.术后25天患者意识清醒,左侧肢体轻瘫.复查CT示:丘脑少量陈旧性出血,残留钙化组织同前,未见新的颅内钙化.出院后行高压氧康复治疗.术后2个月复查CT,无新的钙化形成,餐后血糖9.9 mmol/L.
-
侧脑室引流术后护理
侧脑室引流术适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的急性脑积水且内科治疗无效者,特别是脑疝将要形成或刚形成,可起到抢救生命的显著效果.其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8例侧脑室引流术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脑室引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均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面优质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脑室引流术治疗的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实施全面性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室引流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60例分析
继发性脑室出血系指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者,原发性脑室出血系指脉络丛血管及室管膜下1.5 cm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近一年来,本院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了脑室引流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术的方法,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