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中益气汤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通;张玉奇;李小悦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IC小鼠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经环磷酰胺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混悬液,制作I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均给予抗真菌药物灌胃治疗,实验组同时给予补中益气汤[4g/(kg·d)]灌胃,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两组的第7天生存率;采用ELISA检测IC小鼠肝组织、血清中的TNF-α、IL-6、IL-10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C小鼠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和CD47CD8+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第7天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C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C小鼠肝组织和血清中的TNF-αt、IL-6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C小鼠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C小鼠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联合抗真菌药物可以提高IC小鼠第7天的生存率,可能与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和降低免疫抑制的发生有关.

  • 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新诊疗进展

    作者:李燕;李寅;曹书华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位居医院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且有很高的病死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现在被认为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一个高危因素.传统的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方法相对落后,目前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提供了可能,氟康唑的广泛应用使得白色念珠菌感染减少,但是对氟康唑耐药的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和克鲁斯念珠菌感染不断增多,因此新的更广谱的唑类如伏立康唑及棘球白素如卡泊芬净将成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用药,预防性治疗策略和有效控制感染的措施对减少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是重要的.

  • 1,3-β-D-葡聚糖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力志;石国民;胡方兴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和抗白念珠菌芽管抗体(CAGTA)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C)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 IC 患者26例、念珠菌定植者10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浆 BG和血清抗CAGTA含量,分析2项指标单用和联合应用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析其与抗真菌治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单用BG和抗CAGTA诊断I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90.0%、61.5%、90.0%和57.7%、83.0%、46.9%、88.3%;BG和抗CAGTA联合检测诊断IC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抗真菌治疗有效组随着抗真菌治疗时间的延长,BG和抗CAGTA含量逐渐下降;治疗无效组BG和抗CAGT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论联合监测BG和抗CAGTA不仅能提高IC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而且对I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李真;左绪磊

    现代医学日益发展,广谱抗生素、免疫制剂及肿瘤放化疗等的广泛应用延长并改善了许多重症患者的生命,但同时也使得真菌感染日渐增多,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疾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中.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据报道,在美国,念珠菌是引起院内血源性感染(BSI)的第4位常见病原体[1],使得BSI死亡率高达49%[2].在过去的40年中,白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数量有所下降,而其他少见的念珠菌种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鲁念珠菌和近年新发现的都柏林念珠菌等感染显著增多.另外,不同种的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也有所不同.因此,提高念珠菌病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并对致病念珠菌鉴定到种的水平十分必要.目前,念珠菌的鉴定方法已由传统的培养法发展到非培养法,包括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 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月婷;肖绮雯;苏丹虹;易建云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3例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30例细菌感染患者、28例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甘露聚糖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性能.采用冻融实验评价血清样本的稳定性.结果 根据试剂盒的阳性临界值(≥1.0 μg/L),侵袭性念珠菌病组甘露聚糖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采用试剂盒推荐的阳性临界值(≥1.0 μg/L)时,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敏感性为66.1%,特异性为96.2%;当采用根据ROC曲线得出的阳性临界值(≥0.6 μg/L)时,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敏感性为73.6%,特异性为87.1%,曲线下面积为0.829(95%可信区间0.749~0.908).冻融1~4次后血清样本的甘露聚糖浓度逐次下降.结论 甘露聚糖可作为临床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指标之一.

  • 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的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作者:林东昉;王健民;俞云松;韩明哲;沈志祥;宋诗铎;张婴元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 mg ,首日采用70 mg负荷剂量。在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 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 mg ,疗程至少7 d ,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 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 )63例,全分析集(FAS )63例,符合方案集(PPS )50例。SS 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 L 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 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学会"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专家组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念珠菌病诊治策略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在上海举行.50余位来自血液病、重症医学、感染、呼吸、肾病、普外、烧伤、眼科、皮肤、妇科、儿科等各临床学科以及从事K学真菌实验研究的资深专家就如何规范念珠菌病的诊断和合理进行抗真菌治疗进行了深人的讨论,拟定了"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内容纲要,并通过了由全体专家起草"念珠菌病诊治专家共识"总则,由各学科专家分别负责撰写本学科涉及的念珠菌病诊治细则的建议.经数月的稿件交流、意见反馈和相互审阅形成了本文,供各科医师临床实践中参照.

  • 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作者:沈银忠;张永信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临床抗真菌疗效仍有待提高.为了提高抗真菌疗效,临床医生常联合应用多种抗真菌药物.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在不同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价值不尽相同.随着新型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物的出现和应用,临床上出现了多种可能的联合用药方案,但联合用药的确切价值尚需通过临床研究加以验证,联合用药不宜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初的常规治疗方案,且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 重组融合蛋白早期快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晶

    目的 建立一种IC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 178例临床需要送检侵袭性念珠菌病常规检测和真菌培养的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其中103例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者作为病例组,75例为在同样免疫妥协易感人群但无念珠菌感染微生物学证据的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念珠菌菌丝壁蛋白(HWP1),与位于细胞壁的糖酵解酶(烯醇化酶蛋白ENO1)进行基因克隆,随后将由HWP1与ENO1组成的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建立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gG特异性抗体.通过统计学的分析,计算出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筛选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的融合蛋白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结果 病例组中抗-ENO1、抗-HWP1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WP1与抗-ENO1两方法相比,抗-HWP1的敏感性(x2=37.622,P<0.01)、阳预测值(x2=74.427,P<0.01)及阴性预测值(x2=2.057,P=0.152)均显著高于抗-ENO1;联合检测与抗-ENO1比较,敏感性(x2=44.524,P<0.01)、特异性(x2=9.765,P=0.002)及阳预测值(x2=72.000,P<0.01)均显著高于抗-ENO1;联合检测与抗-HWP1相比,特异性(x2=4.700,P=0.030)、阴性预测值(x2=3.191,P=0.074)显著高于抗-HWP1.结论 ENO1和HWP1蛋白重组后联合诊断的效果更佳,可以作为IC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 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抗念珠菌烯醇化酶抗体

    作者:陈笑;王颖;黄梅;胡毓安;史利宁;李芳秋

    目的 建立检测抗念珠菌烯醇化酶(Eno)特异性抗体的双抗原夹心ELISA法,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用基因工程制备的重组Eno作为包被抗原和酶标抗原,通过棋盘滴定法对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密度进行考察.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测定291例住院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114例,念珠菌定植82例,细菌感染患者95例)以及200名健康人血清,并与本实验室前期自建的间接ELISA法检测抗Eno抗体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双抗原夹心ELISA法工作条件为:Eno抗原包被浓度为0.5 μg/mL,酶标抗原1∶4000稀释;封闭液为含50 g/L脱脂奶粉的PBS-T,待测血清稀释度为1∶100.患者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6.8%、7.4%和5.9%;不同批次重复测定15次,其批间CV分别为10.1%、9.6%和12.4%.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2.2%.通过ROC曲线确定cut off值吸光度(A)为0.209.检测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 (93/114)和94.4% (356/377),敏感性高于检测抗Eno抗体的间接ELISA法(81.6% vs 76.1%).结论 建立了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抗念珠菌Eno特异性抗体,可提高IC的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白念珠菌烯醇化酶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胡毓安;李芳秋;马春芳;年娜

    目的 建立检测白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试用于几种真菌培养上清液的检测.方法 将抗白念珠菌Eno单抗作为包被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Eno抗体作为检测抗体,用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浓度,建立检测Eno的ELISA法,对方法的精密度、特异性、低检测限等指标进行评价.用该法检测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酿酒酵母等不同真菌培养上清中Eno水平.结果 Eno浓度为20 ng/mL和5 ng/mL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6.61%、9.19%和6.98%、13.81%;低检测限为1.25ng/mL.本法可从白念珠菌37℃培养24h后的上清中检出Eno,Eno含量与白念珠菌菌丝含量呈正相关.本法对近平滑念珠菌有微弱交叉反应,与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酿酒酵母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建立的检测白念珠菌En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评价Eno检测在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 检测3种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抗体的蛋白质芯片法

    作者:马春芳;李芳秋;胡毓安;史利宁;韩丹丹;廖红;李伟

    目的 用念珠菌烯醇化酶(Eno)、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2)及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3种基因重组蛋白质,建立检测这3种蛋白质特异性抗体的蛋白质芯片法,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用重组Eno、Fba2和TR作为固相抗原构建蛋白质芯片.对芯片制备及血清中相应抗体测定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及特异性进行考察,并测定临床确诊的侵袭性念珠菌病(IC)、侵袭性曲霉病(IA)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结果 蛋白质芯片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以Tris-HCl为载样液,重组Eno、Fba1、TR适点阵浓度分别为0.5 mg/mL、0.04 mg/mL和1.0 mg/mL,用含50 g/L脱脂奶粉的PBS溶液封闭,待测血清稀释度为1∶10.抗Eno抗体和抗Fba1抗体诊断I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6% (71/105)和96.5% (299/310),64.8% (68/105)和90.3% (280/310);联合检测抗Eno抗体和抗Fba1抗体,可将敏感性提高至81.0%.抗TR抗体诊断IA的敏感性为71.4% (30/42),特异性为98.1%(366/373).结论 建立了同时检测两种真菌的3种不同抗体的蛋白质芯片方法,敏感性尚可,可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

  • 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抗烯醇化酶抗体水平升降及影响因素

    作者:李芳秋;胡毓安;史利宁;廖红;李伟;张国勇;刘倩;商秀娟

    目的 评估抗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抗体(抗Eno)对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的诊断价值,分析IC患者体内抗Eno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 IC易感患者从入住ICU当天到转出ICU或死亡的血清样本,3~5d1份(共收集血清1 200份,每例患者1~26份不等).用ELISA法测定抗Eno抗体.结合念珠菌培养结果,观察抗体水平首次升高、下降的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 307例临床显示脓毒症患者中,68例抗Eno阳性,34例念珠菌培养阳性.抗体与念珠菌培养共同阳性者21例,其中半数以上患者的抗Eno水平升高出现在培养结果阳性前;高水平抗Eno在30~60 d下降至临界值以下.47例抗体阳性但培养阴性患者中,预防用抗真菌药22例(46.8%);13例抗体阴性的确诊病例中,11例使用糖皮质激素.结论 抗Eno诊断IC的敏感性高于念珠菌培养,特别是对于预防性用抗真菌药的患者;抗体水平首次升高出现在IC早期,随后下降,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干扰抗体检出.

  • 白念珠菌β-葡萄糖苷酶2的原核细胞表达、鉴定及免疫反应性

    作者:贺政新;冉向阳;陈晶;王宪灵;侯天文

    目的 构建白念珠菌β-葡萄糖苷酶2(BGL2)的原核细胞表达质粒,诱导其表达后加以鉴定,并初步判定重组蛋白质的免疫反应性.方法 PCR法获取白念珠菌SC5314的bgl2基因,插入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ET30a中,以重组质粒转染感受态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梯度透析法对包涵体蛋白质复性,用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鉴定.用临床侵袭性念珠菌病(IC)患者血清判定重组蛋白质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成功构建原核细胞表达质粒pET30a-bgl2,诱导后的重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梯度透析复性成功.重组蛋白质能被抗His标签抗体识别,并与IC患者血清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 用原核细胞表达体系成功表达了白念珠菌BGL2,该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IC诊断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葛一平;刘维达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在免疫抑制性疾病、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的患者中,IFI已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抗烯醇化酶抗体检测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孔小祥;李芳秋;王仕钦;史利宁;邵海枫;王卫萍

    目的 利用白念珠菌烯醇化酶重组蛋白质为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IgG类抗体的ELISA法,评估其在侵袭性念珠菌病(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各类确诊IC患者(66例)和白念珠菌定植者(32例)血清,用重组白念珠菌烯醉化酶包被ELISA微孔板,测定血清中的抗烯醇化酶抗体,确定cut off值并对方法的精密度和特异性进行考察.结果 以重组烯醉化酶抗原建立的ELISA法批内变异系数(CV)为5.7%,批间CV为14.6%;重组抗原对血清中相应抗体的阻断率为93.0%.经ROC曲线分析,选择吸光度值0.37作为cut off值,对IC的诊断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98.0%.念珠菌定植者阳性率为31.3%(10/32),IC患者阳性率为77.3%(51/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发现,IC患者中47.0%(31/66)可以在血培养阳性前检测到抗烯醇化酶抗体.结论 建立了检测抗白念珠菌烯醇化酶抗体的ELISA法,在IC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胡毓安;史利宁;李芳秋;李伟;马春芳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应用于不同真菌培养上清液的检测,探讨其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白色念珠菌Eno单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羊抗Eno作为检测抗体,利用重组白色念珠菌Eno蛋白作为标准品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低检测下限等性能指标.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不同真菌培养上清和白色念珠菌在不同温度下培养上清中Eno水平.结果:Eno浓度为20 ng/ml和5 ng/ml时,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61%、9.19%和6.98%、13.81%,低检出下限为1.25 ng/ml,线性范围为1.25~50.00ng/ml.白色念珠菌37℃培养24 h时的上清中Eno含量为3.06 ng/ml,培养120 h时Eno水平上升到33.43 ng/ml,Eno水平与白色念珠菌菌丝含量呈正相关.本方法与近平滑念珠菌有微弱交叉反应,与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酿酒酵母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En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免疫磁珠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胡毓安;史利宁;李芳秋;李伟;马春芳;年娜

    目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致死率较高,而白色念珠菌为常见致病菌。建立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 Eno)的免疫磁珠方法,提高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水平。方法将白色念珠菌Eno单抗耦联至磁性微珠上,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Eno作为检测抗体,利用重组白色念珠菌Eno蛋白作为标准品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低检测下限等性能指标。用建立的免疫磁珠方法检测不同真菌培养上清中Eno水平。结果 Eno浓度为25 ng/mL和5 ng/mL时,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4.54%、5.87%和5.26%、8.82%。低检出下限为0.5 ng/mL,线性范围为0.5~50 ng/mL。白色念珠菌37℃培养24 h的上清中Eno含量为3.89 ng/mL,培养120 h的Eno水平上升至37.89 ng/mL,Eno水平与白色念珠菌菌丝含量呈正相关。该方法与近平滑念珠菌有微弱交叉反应,与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酿酒酵母均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建立了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Eno的免疫磁珠法,与前期建立的定性ELISA相比,免疫磁珠法更为简便、准确、敏感,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松发;李红宾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类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好发于免疫受损的患者等,如血液恶性肿瘤接受高强度化疗者[1]。而在侵袭性真菌病中,念珠菌属感染占其中的大部分,称之为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或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nvasive candida infection),包括深部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念珠菌性脑膜炎等[2]。同时,念珠菌属耐药性逐渐增多,使其成为临床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因此,为提高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认识,笔者对近年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策略及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中1,3-β-D葡聚糖、甘露聚糖及其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晓东;周玲;郭珍;宋永平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和甘露聚糖(Mn)检测及其IgG和IgM抗体联合检测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4例侵袭性念珠菌病住院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标本,通过动态显色法和ELISA法对比分析BG、Mn抗原及其IgG和IgM抗体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相关指标,并分析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抗真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BG和Mn抗原检测针对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3%、80.0%和56.3%、93.3%.48 h内连续2次BG检测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的诊断更为准确,但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念珠菌BG和Mn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均受到中性粒细胞缺乏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影响.IgG和IgM抗体单独检测的敏感性较低(29.7%和39.1%),但抗体检测不受上述2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可以纠正抗原检测的低敏感性.联合检测的AUC为0.830,优于任何单一指标的AUC.结论:BG与Mn抗原、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以避免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中性粒细胞缺乏和抗真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于扰因素的影响,更加敏感、准确地检测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