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瓣式小梁切开术的临床观察
目前青光眼的治疗,手术仍占重要地位,活瓣式小梁切开术,是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综合改良型手术方式.切除覆盖小梁区的一层中间巩膜片,这一步骤类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而不切除深层小梁组织,仅行小梁切开则是小梁切除术的改良,虹膜周边切除则保证了外引流的可靠性.对术后眼压恢复、前房早期形成取得了可靠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前,我国人民健康状况日益改善,人均寿命也随之延长,但同时也使某些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白内障并发青光眼即是其中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眼内压力因各种因素影响而持续升高,终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抗青光眼降眼压手术如小梁切除术,但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指的是将超声乳化的切口和小梁切除的切口分开,在同一角膜不同位置做切口。其与传统手术方法不同的是制作巩膜瓣的位置多选在12~1点钟上方角膜缘后巩膜上做3.5~4.0mm的水平板层巩膜切口。而超声乳化则选在颞侧11点钟位置做透明角膜切口入前房。完成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后于12~1点钟巩膜瓣下切除小梁组织,并行虹膜根切后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1]。本研究通过对99例104眼白内障并发青光眼患者疗效验证,证明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手术,植入折叠人工晶体,疗效好、术后有功能滤过泡形成好、眼压控制更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肺癌眼转移1例
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肺癌向眼脉络膜转移则实属罕见.我院1999年8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左眼胀痛伴左侧头痛半月余,以"闭角型青光眼"急诊收住入院.左眼无光感,角膜雾状水肿,前房浅,瞳孔圆,直径2mm(药物性缩小),光反应消失,瞳孔领内黄白色反光,玻璃体内条状积血块.三面镜检查见后极部有灰黄色球形隆起,上有新生血管.前房角镜检查见左眼房角与虹膜粘连,未见小梁组织.左眼压7.88kPa(59.10mmHg).眼B超检查左眼玻璃体内见-17mm×1 3mm×15mm中等回声光团,与球后壁相连.右眼无明显异常.追问病史,患者1年前曾因肺癌行左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诊断为肺腺癌.遂于复查胸片显示右下肺三处类圆形密影,右下肺癌转移可能.
-
青光眼术后球结膜囊样水肿二例
例1 于×女 63岁农民因右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2007年12月20日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做巩膜瓣,切除4mm×1mm小梁组织,常规行周边虹膜切除,10-0无损伤线分层间断缝合巩膜瓣及球结膜,术后典必舒滴眼液常规点眼.
-
青光眼病人的自我保健
眼科专家在临床上将青光眼病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型.后面两种青光眼虽然比较难治,但毕竟这种病人不多,比较常见的是原发性青光眼病,折磨着众多的患者.到目前为止,原发性青光眼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临床研究表明,病眼有解剖和生理上的缺陷,如房角狭窄或房角小梁组织变性,致使房水排出比较困难,容易引起眼压升高.但是,直接原因是患者的血管神经和大脑中枢发生调节障碍,使眼内血管收缩和扩张失常,造成眼球瘀血和房水排出困难.
-
性激素受体在牛眼小梁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牛眼小梁组织是否会表达性激素受体.方法体外培养新生牛眼小梁细胞,传至3代.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牛眼小梁组织中性激素受体蛋白mRNAs(AR,ERα和PR)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定位这些受体.结果体外培养细胞符合牛眼小梁细胞的特点.RT-PCR检测到这些受体的mRNAs,AR、ER、PR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呈阳性.结论牛眼小梁细胞有性激素受体表达,这些受体在房水排除及青光眼发生方面可能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
小梁组织修复角膜缺损治疗外伤性角膜穿通伤
目的 观察运用小梁组织作为角膜组织缺损替代物治疗外伤性角膜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角膜裂伤伴缺损4例(6眼),用甘油低温保存的小梁组织填塞后,行荷包式角膜裂伤清创缝合术并根据需要行二期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1~2年,填塞的小梁组织逐渐透明,与角膜组织融合紧密,角膜相对平整,视力较术前提高,拆线后无角膜裂伤陊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小梁组织与角膜组织结构相似,可作为角膜穿通伤中角膜组织缺损的替代物,并为二期手术治疗奠定基础.
-
直视下在巩膜上寻找小梁标志
2000~2001年,我们共做小梁切除20例,均在直视下用显微镜或放大镜在巩膜上找到集合管的标志后切除小梁组织,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
正常人眼小梁组织的二维凝胶电泳及质谱分析
[目的] 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对正常人眼小梁组织蛋白质组的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二维凝胶电泳对正常人眼小梁组织进行蛋白分离和图像分析.分别用(7 cm×8 cm、13 cm×16 cm、18 cm×16 cm)3种不同尺寸大小凝胶分离蛋白,并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从而鉴定部分蛋白质斑点.[结果] 建立小梁组织蛋白样品处理及二维凝胶电泳的实验条件及方法,获得正常人眼小梁组织二维凝胶电泳蛋白图谱.3种不同尺寸大小凝胶的蛋白质分离斑点数分别为230个、875个、1213个.质谱鉴定出14个蛋白点.[结论] 完成人眼小梁组织蛋白质的二维电泳凝胶"标准"图谱并作质谱分析的方法性探索对同类研究具有参考意义,为分析小梁组织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蛋白质表达改变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及途径.
-
大白鼠前房内灌注正电荷聚乙烯亚胺后小梁的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研究大白鼠前房内灌注不同浓度正电荷聚乙烯亚胺(PEI)后小梁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12只大白鼠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的0.05%,0.5%和5%PEI在正常眼压下经前房灌注,维持20min.组织制成标本后用电镜观察.结果在0.05%PEI灌注组,仅在前房侧表层小梁内皮细胞膜上观察到细小的PEI颗粒.在0.5%PEI灌注组,在小梁的内皮细胞膜表面,细胞外成份和管旁组织,以及Schlemm's管的内皮细胞膜观察到大小较一致的PEI颗粒.在5%PEI灌注组,所见PEI颗粒范围与0.5%PEI组基本相同,但PEI颗粒较其大而多,且小梁部分结构被破坏.结论PEI经小梁进入Schlemm's管与浓度有关,高浓度PEI可使小梁部分组织结构被破坏.
-
人眼小梁组织及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SPARC mRNA及其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人眼小梁组织(TM)及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TMCs)是否可以表达酸性富含胱氨酸分泌型蛋白(SPARC) mRNA及SPARC蛋白. 探讨SPARC蛋白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对小梁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测,用抗SPARC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细胞进行染色. 结果:组织和细胞RT-PCR均在300 bp处出现预期的电泳条带,组织和细胞Western-Blot在Mr为43×103处出现蛋白条带. TMCs抗SPARC免疫荧光染色表现为胞质均匀着色. 结论:TM组织及体外培养的人眼TMCs均可表达SPARC mRNA及其相关蛋白,并起着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和降解作用.
关键词: 小梁组织 小梁细胞 酸性富含胱氨酸分泌型蛋白 细胞外基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眼部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继发青光眼3例分析
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性质较为严重的眼部疾病,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由带状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并沿着其第一分支一眼支的分布而导致的眼部损害.带状疱疹性眼病除眼睑皮肤、角膜损害外,还可侵犯邻近的巩膜、葡萄膜或小梁组织,引起角膜葡萄膜炎、角膜巩膜炎或角膜葡萄膜小梁网炎.并可因眼压升高或继发青光眼而导致视功能进一步损害[1,2],现将我科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集到的资料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