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食道癌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春玲;刘志跃;任志坚;安娜

    目的:应用血浆靶控输注技术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全麻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食道癌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食道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血浆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30例)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30例).麻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后,麻醉维持A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0~3.0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5~ 2.0μg/mL;B组:吸入1.5 ~2%的异氟醚,间断注入芬太尼0.05 mg/次.两组均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通过调整A组静脉麻醉药的给药输注速度及B组吸入异氟醚的浓度,使BIS维持在45~50.常规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手术2h(T2)、术毕(T3)、术后24h(T4)采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结果:两组间T1各项指标无差异,随着手术的进展A组各时点NE、CRP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2、T3的COR、Glu浓度也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手术刺激会使病人的应激反应增强,两组的麻醉深度一致,但血浆靶控全凭静脉麻醉组引起的应激反应比静吸复合全麻组小,循环稳定,血浆靶控全凭静脉麻醉是老年食道癌根治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缓释载体

    作者:王建广;刘俊建;范存义;莫秀梅;何创龙;陈峰

    背景: 传统的缓释药物的制备过程,常需要把蛋白质类药物与有机溶剂混合,降低了蛋白质的活性,同轴静电纺丝法减少了蛋白质与有机溶剂的接触,有望提高蛋白质的活性,提供新型的缓释载体.目的: 探讨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蛋白质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 对比细胞学实验,于2007-07/12在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完成.材料: 乳酸己内酯共聚物(50:50,Mw=378,839g/mol,Mw/Mn=2.7324)由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提供;β-神经生长因子为R&DSystems公司产品;牛血清白蛋白为Sigma-Aldrich公司产品;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由中国科学院细胞库提供.方法: 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为壳,神经生长因子和牛血清蛋白为芯的复合纳米纤维;然后进行体外缓释8周,将不同时间点缓释液加入到无血清RPMI培养基中,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根据芯层溶液流速的不同分为0.10,0.15,0.25mL/h3组纳米纤维.主要观察指标: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纤维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计算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PC12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向神经元细胞分化,通过观测其分化率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具有壳芯结构的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牛血清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范围随着芯层溶液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芯层溶液流速为0.10mL/h时或0.15mL/h,纺丝稳定,所得纤维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分布范围较窄,当芯层溶液流速为0.25mL/h,纺丝不稳定,有大量"串珠"出现.在各个时间点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牛血清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缓释上清液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细胞,生长轴突,说明神经生长因子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生物活性至少8周.结论: 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蛋白质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

  • 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的制备及体内释放实验

    作者:汤善华;靳安民;吕仁发;王旭东;王永峰;于博;章柏平

    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观察其体内释药特性,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寻找更好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3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与材料学院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patite,nano-HA)、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oly (3-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硫酸庆大霉素(gentamicin,GM).新西兰大白兔24只.实验方法:①nano-HA/PHBV-PEG-GM-DDS的制备:以nano-HA为载药核心,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可调控的PHBV、PEG,承载GM制成.②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绘制庆大霉素浓度与抑菌环直径的半对数标准曲线.③体内释放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左股骨外上髁钻孔,刮除部分骨质和骨髓,将nano-HA-PHBV/PEG-GM微球白骨窗内植入,分别于术后1,3,5,7,10,14,21,28 d 8个时间点各选3只大白兔,麻醉后取干骺端松质骨及骨干皮质骨标本.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标本药物浓度.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绘制nano-HA/PHBV-PEG-GM-DDS的释药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实验评估:①扫描电镜下观察nano-HA/PHBV-PEG-GM-DDS的微球形态.②nano-HA/PHBV-PEG-GM-DDS的释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纳入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nano-HA/PHBV-PEG-GM-DDS微球形态:大小均匀规整,微球平均粒径为345 μm,小微球粒径为78 μm,微球表面形态一致,为多孔皱缩结构.②nano-HA/PHBV-PEG-GM-DDS释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术后第1天nano-HA/PHBV-PEG-GM-DDS周围皮质骨和松质骨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110.10±11.70),(97.30±9.60)mg/L,其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28天时皮质骨和松质骨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可分别达(7.30±1.40),(6.80±1.10)mg/L,局部骨组织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小抑菌浓度(2 mg/L)以上.结论:nano-HA/PHBV-PEG-GM-DDS具有较好的体内缓释作用.

  • 两种抗生素复合骨水泥体外药物释放的规律

    作者:陈爱宝;崔振华;曾国庆

    目的:观察抗生素复合骨水泥体外释药规律,以及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1在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外二科完成.将骨水泥固体相分别与万古霉素和庆大霉素按照1:25(g:mg)的比例混合,再按2 g:10mL:50mg(固相:液相:抗生素)比例加入骨水泥液相,搅拌成糊状,注入模具中铸型,采用K-B制片扩散法,对两种抗生素各浓度梯度的抑菌环直径平均值与药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敏感细菌,检测1,3,5,7,10,14,22,26,30 d 9个时间点抗生素骨水泥制件浸泡液,观察骨水泥中抗生素的释放效果,并根据结果绘制释药曲线,计算释药效率.结果:①万古霉素浓度-抑菌环直径标准方程Y=2.71+5.59X(r=0.989),庆大霉素浓度-抑菌环直径Y=0.17+7.87X(r=0.977).②骨水泥早期爆发释药,中期平稳释药,26 d释药浓度大于对应细菌低抑菌浓度.骨水泥释药复合Higuchi方程.30 d抗生素释放率分别是83.73%和89.38%.结论:①骨水泥具有缓释模型特点,为感染性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②K-B法可简单有效检测抗生素骨水泥的释药效果.

  • 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作者:汤善华;刘继春;章柏平;郑燕科;吕仁发

    背景:庆大霉素珠链释药系统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但其存在不能降解、需二次手术取出,滋生病原菌等缺点,故可生物降解的释药系统成为当前热点。以纳米技术构建的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能解决当前应用的困境。目的:评价可塑性骨修复重建和释药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局部药物缓释系统植入动物体内后可能引发的急、慢性全身、局部组织、皮内刺激及其细胞毒性和溶血反应,为骨髓炎的治疗寻找一种新的材料。方法:以具良好可塑性能纤维蛋白胶为微球支架,纳米羟基磷灰石为载药核心,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可调控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及聚乙二醇,承载硫酸庆大霉素制成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释药系统。按照 GB/T16886.1-1997医用植入材料评价标准和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对其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试验、亚急性及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皮内刺激试验。结果与结论:①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无毒性,材料埋置动物体内后未引起明显血生化指标及肝肾功能变化,病理组织切片示材料周围的包裹组织,其炎性变化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②植入体内后材料发生降解并被骨组织取代。③材料浸提液与血液混溶的溶血率为1.2%,低于标准规定的5%。④材料与人体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见细胞形态良好,细胞增殖正常。⑤动物背部皮内注射材料浸提液后按标准刺激反应判为无刺激。⑥说明可塑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β-羟基丁酸与戊酸酯-聚乙二醇-庆大霉素药物释放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安全性。

  • 阿霉素-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晓燕;金晓明;刘晨光;周立东

    背景:透明质酸具有与受体特异结合的特性,将其与阿霉素联合制成纳米粒,可以充分发挥药物靶向作用,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目的:探讨阿霉素-透明质酸纳米颗粒于体外靶向杀伤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1/07在中国海洋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人舌癌T8113细胞株由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惠赠,阿霉素一透明质酸纳米粒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惠赠.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分别加入阿霉素质量浓度为0.5,1.0,5.0,10.0 mg/L的阿霉素一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利用体外细胞毒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懊顾?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阿霉素质量浓度为5.0,10.0 mg/L时分别作用0,6,12,24,48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酉?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生存率.②细胞凋亡率.结果:24,48 h细胞毒试验阿霉素-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优于游腊⒚顾?t=5.78~42.05,P<0.01).相同浓度阿霉素-透明质酸纳米颗粒细胞凋亡百分率随时间增加而升高(F=4 200.40,4 775.36,P<0.01),相同作用时间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t=12.06~20.08,P<0.05).结论:阿霉素-透明质酸纳米颗粒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并实现其杀伤作用,并随时间延长增加杀伤作用.

  • 药物释放系统中的新趋势:中胚层穿孔术——一种新奇的技术

    作者:王冀耕;张东

    1 原理经皮药物释放的原理是基于在面部使用药物后被皮肤直接吸收的原理.药物释放路径的出现已有很长的历史,且其优点在很多文献中已有明确的记载.对比经口腔途径给药,通过皮肤进入身体的化合物,可避开经过肝脏这第一个代谢路径,并常会出现较高的生物效应.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

    作者:魏丽娜;祁秀娟;赵文翠;段玉英;吕映频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观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4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 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痛经评分、PBAC法经量评分、子宫体积及双侧卵巢体积、内膜厚度等多项指标变化.放置LNG-IUS第6、12个月抽取晨血查4项生殖激素:雌二醇(E2)、孕激素(P)、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结果 痛经评分于放置前为12.20±2.85,放置后3个月为6.21±3.77,12个月为1.23±0.74,痛经明显减轻,与放置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量评分在放置前为194.47±52.20,放置后3个月为68.64±29.51,12个月为23.68±12.74,较放置前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1年内子宫体积和双侧卵巢体积大小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前内膜厚度为(9.3±1.4)mm,3个月内膜厚度为(9.0±1.1)mm(P<0.05),12个月内膜厚度为(6.5±1.1)mm(P<0.01),差异有显著性.放置6个月4项生殖激素维持在卵泡早中期水平,放置1年70%周期有黄体形成.结论 LNG-IUS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比较

    作者:田谋利;蒋京京;袁红斌;刘虎;李永华

    目的 评价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病人40例,ASA 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术中S组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2~0.05μg/(kg·min),F组单次静脉注射芬太尼,每次1~2 μ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上头架后即刻(T3)、切皮后即刻(T4)、颅内占位切除约一半时(T5)、关颅头皮皮下缝合开始后即刻(T6)、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7)和拔除气管导管后30min(T8)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阶段观察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并于拔管后5 min记录病人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F组在T2、T3、T6时MAP高于S组(P<0.05);S组在T3、T6时的HR低于F组(P<0.05);F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轻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较S组延长(P<0.05);F组拔管后5 min OAA/S评分低于S组(P<0.05).两组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芬太尼相比较,在神经外科手术时联合应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全凭静脉麻醉(TIVA),能提供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病人术后苏醒快、苏醒质量高,麻醉可控性更好.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雪;苏素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观察4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放置LNG-IUS前、放置后第3个月、6个月、12个月痛经评分、PBAC法经量评分的变化和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自放置LNG-IUS第3个月起痛经、经量评分较自身放置前显著下降(P<0.01);40例患者术前有27例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情绪,但无1例因不良反应自行终止.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有效,是一种较好的保守治疗手段;应帮助患者渡过早期阴道流血等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钱晓萍;周秋萍;刘妮平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酬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于月经期的第5~7天放置LNG-IUS,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痛经程度、月经量及子宫大小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3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降低为治疗前的(28±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治疗前的(85±24)g/L恢复至(118±7)g/L;子宫大小均较前缩小,由治疗前的(17.8±1.8)cm减小为(17.5±1.6)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放置LNG-IUS后12个月,52例患者中49例患者痛经完伞消失,3例患者痛经评级降低≥2个级别,但疼痛未完全消失.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近期疗效显著.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月经过多的临床观察

    作者:翁卓娅;朱旭霞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月经过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月经量超过80ml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3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治疗3个月时的月经量降低为治疗前的(29±1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环前子宫内膜厚度为(8.7±2.5)mm,置环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为(4.2±2.1)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患者痛经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56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从治疗前的(88±13)g/L恢复至治疗后的(126±9)g/L.结论:LNG-IUS治疗月经过多疗效显著.

  •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杰;夏恩兰;孙霞;TCLi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TCRE)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无生育要求且欲保留子宫的腺肌病患者43例,研究组20例,先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之后再放置曼月乐;对照组23例单纯放置曼月乐.治疗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月经状况,以VAS视觉评分评估其痛经状况,并进行阴道超声及妇科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控制月经过多及痛经方面均效果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3个月、半年及1年的阴道不规则出血率及闭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两组间疼痛缓解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1).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有效防止单纯放置曼月乐所引起的淋漓出血,同时可以防止TCRE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5年随访观察

    作者:宫美轩;丛德红;陈艳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的5年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01年4月~2003年5月期间3l例放置LNG-IUS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LNG-IUS治疗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3年、5年的月经量、痛经VRS评分、子宫体积.LNG-IUS治疗前、治疗后第12个月、3年、5年检测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结果:治疗前月经量为219.8±49.6,治疗后5年20.2±3.0,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为79.2±11.5,治疗后5年为128.7±10.9,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痛经VRS评分为2.8±90.5,5年后所有患者痛经症状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子宫体积为739.6±69.8 cm3,5年时为129.6±18.3 cm3,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清FSH、LH、E2浓度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5年内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陈万勇;任宁

    目前肝细胞癌(HCC)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迅速崛起.针对HCC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中某些特定位点设计靶向药物,成为HCC治疗研究的新热点.就近年来HCC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对应的靶向治疗药物进行简要阐述.

  • 丙泊酚靶控输注下不同年龄患者喉罩插入时血压心率的变化

    作者:叶靖;董庆龙;欧阳葆怡

    目的 比较成年和老年患者行丙泊酚效应室靶控输注(TCI)时,在双管型喉罩(PLMA)插入和拔出操作期间血压、心率的差异.方法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6例,ASAⅠ~Ⅱ级,分为成年组(21~64岁)和老年组(65~84岁),各18例.设定丙泊酚TCI效应室浓度(Ce)为2 μg/ml,同时顺序给予舒芬太尼0.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静脉诱导,阿曲库铵给药3 min后插入PLMA.术毕停止丙泊酚TCI,在注射泵屏幕显示Ce为1.5μg/ml时拔出PLMA.记录两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停用丙泊酚后患者镇静/警觉评分达4分所需的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阿曲库铵给药后2 min(T1)、插罩后即刻(T2)、插罩后3 min(T3)、气腹后15 min(T4)、拔罩前即刻(T5)、拔罩后即刻(T6)、拔罩后3 min(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成年组意识消失时间较老年组长,术后成年组镇静/警觉评分达4分所需的时间较老年组短.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两组间各观察时点的MAP、HR以及组内T1~3、T5~7的MAP、H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内在T1~3的MAP和HR较T0明显下降,降幅20%左右.结论 丙泊酚效应室TCI在Ce分别为2 μg/ml或1.5 μg/ml时插入或拔出PLMA,成年或老年患者的MAP和HR均平稳,该给药方法对不同年龄患者均安全有效.

  •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药物控制释放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蒋灵冬;胡乐婧;林丽;冯珊珊;李小达

    高强度聚焦超声能够以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有效地穿透身体内部组织,聚焦在深层组织中一个很小的空间区域内,产生很强的声能,这些能量被组织吸收引起局部温度的升高.当温度到达热敏脂质体的相变温度时,磷脂烷基链构象的会发生改变,导致脂质体的通透性增强,从而能够促进药物的释放.因此,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被用作外源刺激控制体内特定位置热敏脂质体的药物释放.本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监测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诱导期间麻醉深度的评价

    作者:林全阳;马保新;刘敏;郑青麒;梁坤辉;张进

    目的 观察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分析其对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下非心脏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5 ~ 50岁,体重指数<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即E0.5组、E0.7组、E0 9组、E1.1组,依托咪酯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0.5μg/mL、0.7μg/mL、0.9 μg/mL、1.1 μg/mL.静脉注射咪哒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罗库溴铵0.6 mg/kg后,开始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当效应室浓度达到0.5 μg/mL、0.7μg/mL、0.9μg/mL、1.1 μg/mL时行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喉镜置入时(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3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AI、脑电暴发性抑制指数(BS).结果 4组患者麻醉诱导期间AAI的变化趋势一致,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后AAI值明显下降,T1时AAI值明显低于T0时(P<0.01),随后各时点AAI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MAP、HR明显低于T0时(P<0.01),T2、T3时MAP、HR比T1时明显升高(P<0.05),E0 9组和E1.1组部分患者出现BS,E1.1组B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AAI能反映靶控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期间麻醉深度的变化,但不能敏感地反映不同靶浓度依托咪酯的麻醉深度.

  • 人工流产术患者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孙瑞坤;姜娟

    目的 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不同效应室靶浓度异丙酚的麻醉效果.方法 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90例,年龄18~30岁,ASAI级,孕周为6~10周.随机分为3组(P4.5、P5.0、P5.5组),每组30例.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4.5、5.0、5.5μgmL.设定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4.0μg/mL,靶控输注分步骤进行,每步间隔20 s,目标血浆靶浓度6.0μg/mL.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分别于效应室靶浓度达到4.5、5.0、5.5 μg/mL时,开始行人工流产术.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状态)、诱导后1 min(T1)、3 min(T2)、置入窥器(T3)、扩宫颈(T4)、吸宫(T5)、术毕(T6)、患者睁眼(T7)和清醒(T8)时的MAP、HR、SpO2,记录异丙酚总用量、SpO2低值、麻醉诱导时间、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 3组病例MAP、HR和SpO2波动均在正常范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4 .5组比较,P5.0组、P5.5组麻醉诱导时间均延长,异丙酚麻醉诱导量增加(P<0.01);与P5.5比较,P5.0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异丙酚麻醉诱导量减少(P<0.01).P5.5组麻醉效果优于P4.5、P5.0组(P<0.05),但P5.5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P4.5、P.0组(P<0.01).结论 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达到5.0 μg/mL时,行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 鼻内接种型乙型肝炎疫苗递送系统和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雅薇

    目前乙型肝炎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方式接种,虽然具有很好的乙型肝炎预防效果,但依从性差.而鼻内接种生物利用度高,依从性好,被认为是替代注射接种可行的途径.此文对鼻内接种型乙型肝炎疫苗的递送系统和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81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