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分辨率CT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对高分辨率CT在肺气肿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肺气肿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行西门子Sensantion16排螺旋CT扫描.结果:70例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查,按照临床症状和CT结果,以及肺功能的检查将确诊为肺气肿,而合并两种CT表现10例,合并3种CT表现6例.结论:HRCT应用于肺气肿诊断中,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HRCT诊断的优势为:提供断层图像,从而杜绝解剖结构间出现重叠;有较高分辨率,可发现小型的低密度影;能利用后处理功能,对病灶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和分析.因cT影像学和病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故可为临床早期诊断肺气肿提供依据.
-
BPPV诊断中内耳磁共振水成像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诊断中内耳MR水成像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间于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共78例,分别对其行颞骨高分辨率CT、及内耳MR水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表现为耳石脱落、半规管受累及听小骨损坏、消失,检查总阳性率为65.38%,内耳MR水成像表现为耳石脱落、半规管变性、半规管破裂及壶腹嵴变薄等,检查总阳性率为89.75%,两者对比CT检查总阳性率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 于BPPV的临床诊断中,内耳MR水成像检出率较高,可做为临床评价患者病情及选择治疗方案的有利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内耳MR水成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高分辨率CT MRI -
高分辨率CT(HRCT)半定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半定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COPD的60例患者全部进行HRCT检查,根据目测HRCT上低衰减区占肺野的比例不同分为A组(<50﹪)和B组(≥50﹪),各30例.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3周后,A组患者的VC、TLC、FEV1、FEV1/FVC及DLC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天数均优于B组(P<0.05).结论 HRCT半定量诊断能评估COPD的临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胸部CT诊断尘肺及其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尘肺患者及其合并症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尘肺患者42例,均给予胸部螺旋CT诊断,同时使用高分辨率CT扫描仪,比较两种观察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尘肺诊断:两种方法均显示患者存在2~10mm左右的肺部阴影,同时高分辨率CT检查还能更加清晰地显示1~2mm的圆形小阴影.合并症诊断:螺旋CT诊断合并肺结核11例、气胸2例、肺气肿8例、胸腔积液3例、胸腺瘤2例、肺部炎症6例、肺门或者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胸膜粘连或者肥厚6例.高分辨率CT诊断合并肺气肿10例、肺结核12例、肺癌3例、胸腔积液4例、肺大泡2例、胸膜肥厚或者粘连8例、胸膜斑1例、支气管扩张15例、气胸1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或者钙化10例、肺部感染28例、肺不张16例.结论:螺旋CT以及高分辨率CT均能够显著显示尘肺患者及其合并症的影像学特征,高分辨率CT检查对于尘肺病患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显影更加明显.
-
高分辨率CT对肺部结节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讨论高分辨率CT对肺部结节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治疗肺部结节的患者33例,均使用高分辨率的CT检测,观察患者的病灶的大小,结节的形态,结节强化程度,密度,结节倍增时间的情况.结果:高分辨率CT能够检测出肺部结节内的细微的结构,有21例患者为腺癌,有2例患者会出现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有1例患者出现部分纤维组织增生的情况,有4例患者出现微浸润性腺癌,有1例患者出现纤维组织增生伴碳膜沉积,有1例患者出现炎症病变,有2例出现原位腺癌,有1例患者出现支气管扩张的情况.结论:对肺部结节的患者使用高分辨率CT能够检测出结节内更细微的结构,有利于肺部结节的治疗.
-
肺弥漫性疾病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的影像学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肺弥漫性病变普通平扫CT和高分辨率平扫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近四年肺弥漫性病变患者,定义为研究组.收集我院常规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检查.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肺部影像学特征.(2)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影像学征象.(3)影像诊断医师对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影像学阅片的满意度.结果:两种不同CT检查影像学征象结果存在差异(P<0.05);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影像学征象在(磨玻璃密度影、气腔样实变、小结节或微结节、线样影、细网状影、蜂窝征、牵拉性支扩、肺气肿、肺大泡)上结果存在差异(P<0.05);影像诊断医师对普通CT和高分辨率CT影像学阅片的满意度分别为100%、92%,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率CT可以提供更多肺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和信息,帮助临床医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
颞骨骨折的高分辨率CT诊断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C T在颞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检查的30例疑似颞骨骨折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 T进行扫描检查,分析高分辨率C T诊断准确性情况.结果:30例患者经高分辨率C T诊断后有横行骨折16例,纵行骨折11例,混合型骨折4例;在颞骨骨折损伤情况上,30例患者有7例伴随有面神经管骨折,有4例伴随有听小骨脱位,有2例伴随有耳蜗半规管损伤.结论:高分辨率CT可准确判断颞骨骨折部位及类型,诊断准确率高,可较好分析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组织累及情况,可为颞骨骨折的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高分辨率CT扫描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HRCT(高分辨率CT)扫描运用于IPF(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摘取我院确诊的98例IPF病患资料,45例行常规CT扫描的病患设对照组,53例行HRCT扫描的病患设研究组,并比对HRCT与常规C T在I P F中的诊断价值.结果:H R C T检出胸膜增厚33.96%、支气管扩张28.30%、小叶间隔性不规则增厚100%、胸膜下线54.71%与及小叶肺气肿94.33%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比对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H R C 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具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矽肺结节的高分辨率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高分辨CT(简称HRCT)在矽肺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矽肺患者52例,对CT及HR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RCT检查显示Ⅰ期矽肺29例,Ⅱ期矽肺18例,Ⅲ期矽肺5例.HRCT均可清晰显示矽肺结节的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邻近结构的改变;肺小叶间隔的改变、肺气肿的情况、胸膜下线及胸膜的改变等优于胸片及常规CT.结论:HRCT能清楚显示矽肺结节及肺内其它改变等特点,在矽肺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高分辨率CT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
肺内孤立性结节是多种肺部疾病常见的CT征象,其早期定性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十分重要,但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是影像学研究中的棘手问题.笔者通过应用高分辨率CT(HR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内部结构、轮廓边缘等方面的研究以探讨HRCT对鉴别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
-
肺痿冲剂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前后高分辨率CT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肺痿冲剂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3月后胸部高分辨CT(HRCT)半定量评分及相关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诊断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随机分成肺痿冲剂方治疗组和金水宝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肺痿冲剂方汤剂,对照组口服金水宝胶囊,疗程6个月,选取HRCT、肺功能等资料完整者6例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C、FVC、FEV1 /FVC、TLC、DLco、Dlco/VA、PO2、PCO2、6MWT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评分两组比较,磨玻璃影、实变、蜂窝肺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幸免区域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变化较明显(P=0.046),总评分有差异趋势(P=0.05).结论:肺痿冲剂方短期治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CT评分改善有一定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
补肺通络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肺间质病变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肺通络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甲氨蝶呤基础上口服补肺通络丸,对照组继续单用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高分辨率CT(HRCT)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HRCT评分较治疗前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的TLC、DLCO、HR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补肺通络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ILD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缩小肺间质病变面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优阈值生长和形态学结合的肺气道树分割方法
在肺气道树分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容积效应和噪声污染的影响,容易出现支气管断裂和分割泄漏现象,因此不能分割出精确肺部气道树.为此本文提出一种优阈值生长和形态学结合的气道树分割方法.首先利用优阈值生长算法分割初略的肺部气道树,利用灰度重建的形态学算子提取潜在的精细肺气管区域,然后将上述两种分割结果合成一个完整的肺部气道树,后利用种子点区域生长法去除结果中的伪气管区域,得到包含第5级以及约60%第6级的支气管.本方法有效解决了高精度肺气道树分割中的支气管断裂和泄漏问题,有较好的鲁棒性.
-
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与毗邻结构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方法:对66侧正常成人颅底高分辨率CT连续图像进行分析,测量颞骨气房体积,建立定位颈内动脉岩内段及其毗邻结构的参照系,对其位置和形态进行测量,运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求出它们形态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男性,颈内动脉垂直段更偏外侧,其水平段长度也大于女性.颞骨气化好,则颈内动脉垂直段更偏后移.颈内动脉垂直段与颈静脉球的位置变化表现为同步.垂直段的内外移位相应地使水平段与中线的夹角发生变化.颈内动脉水平段的方位与蜗轴方向相关,蜗轴偏离中线的角度越小,则颈内动脉水平段偏离中线的角度越大,反之亦然.结论:影响颈内动脉岩内段形态位置变化的因素是复杂和多重的,包括性别因素、颅底发育状态、颞骨气化程度以及毗邻结构发育状态均可能是影响因素.
-
高分辨率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颞骨骨折患者58例(59耳)采用HRCT横断位及冠状位扫描,并与已手术探查的26例病例作对照性比较.结果:术前HRCT示面神经管损伤32例,听骨链损伤16例,内耳迷路损伤7例,脑脊液漏3例;26例手术病例的术中诊断与HRCT诊断一致,且26例手术疗效均满意.结论:HRCT对确诊颞骨骨折及其并发症,帮助术者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基于CT扫描模型的胸腔气道测量方法研究
基于二维CT图像的胸腔气道高精度测量对肺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CT图像在成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模糊,使得气道内外壁无明显边界,导致确定内外壁位置的难度加大,测量误差大.本研究分析了CT扫描数学模型,然后采用优化技术合理设置参数调整模型,并与真实气道灰度轮廓进行大程度匹配,以实现一定精度范围内气道的精确测量.模型对比实验表明,本方法与目前流行的半高宽法相比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将该方法应用于1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患者实际胸部CT气道测量实验,测量正确率为96.2%,能较好地满足临床测量要求.
-
胸部CT中肺实质的提取与辅助诊断
根据临床应用需求,研究胸部高分辨率CT图像中肺实质的提取与量化诊断问题.首先讨论肺区分割与肺实质提取问题,自动分割法采用全局自适应阈值将躯干和背景分离,然后应用轮廓跟踪方法获取到肺部轮廓;人工分割则是在勾勒若干轮廓点后,应用Bresenham扫描线法得到连续的肺部轮廓.利用基于四邻域的背景标记扫描线方法,提取肺部实质区域.后,根据肺气肿量化诊断标准,进行量化分析与诊断.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分割肺实质,实现肺气肿的量化分析与辅助诊断.
-
高仟伏X线与高分辨率CT(HRCT)对0+矽肺小阴影影像学的比较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30例0+矽肺患者分别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与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高仟伏X线胸片与HRCT在矽肺小阴影影像学中差异.方法 选取30例0+矽肺患者,分别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与HRCT.按GBZ70-2002尘肺诊断标准及尘肺诊断标准片阅片,对比观察高仟伏X线胸片与HRCT在矽肺小阴影影像上的差异.结果 在摄高仟伏X线胸片诊断为0+的30例矽肺患者中,HRCT发现其中5例影像学改变符合Ⅰ矽肺诊断标准.结论 在中上肺区小阴影的显示上,HRCT明显高于高仟伏X线胸片.
-
基于高分辨率CT的成人颞骨气化评估方法学研究
目的 基于高分辨率CT(HRCT)单一典型层面上的骨性参考结构,创建颞骨气化程度的评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442耳)受检者颞骨HRCT图像,行三维重建技术获得颞骨气化容积,行横断面图像标准化重组.在横断面锤砧关节复合体显示佳层面,分别以中颅窝外壁、乙状窦沟、骨迷路为参考结构,将颞骨气化程度分为0分、1分、2分.结果 分别以颅中窝外壁、骨迷路为参考结构进行评分,各组间颞骨气化容积均有显著性差异.以乙状窦沟为参考结构,0分组4耳,0分、1分组与2分组间颞骨气化容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评分与颞骨气化容积均呈正相关(r前=0.519,r后=0.479,r内=0.488);综合各参考结构评分,0分组3耳,合并入1分组,组间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评分与颞骨气化容积正相关(r=0.663).结论 颅中窝外壁、骨迷路、乙状窦沟均可作为HRCT上反映颞骨气化程度的参考结构,联合三者评分可更准确地反映颞骨气化程度.
-
肺间质性疾病DDR和HRCT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肺间质性疾病直接数字摄影术(DDR)与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表现的对比分析,评价DDR和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29例为肺间质性疾病患者,进DDR检查,收集我院近年29例经HRCT诊断的肺间质性疾病,且同时做过DDR和HRCT检查,对比各自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都已经病理确证为肺间质性疾病.结果 HRCT及DDR对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方面都十分敏感,HRCT达100%,DDR约83%,29例经HRCT诊断的肺间质性疾病中,HRCT提示有活动性病变 19例,DDR提示有活动性病变 8例,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DDR图像后处理后可检出大部分(约83%)肺间质性疾病,对肺间质疾病可作为提示性诊断.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及活动性病变的发现方面明显高于胸部DDR检查,对肺间质疾病的诊断和追踪治疗后效果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