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黄素光化学方法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振玲;黄宇闻;莫琴;王迅;钱开诚

    目的 研究核黄素光化学方法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的抑制程度,观察该方法对淋巴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实验组:随机选择捐献的全血将从中收集的淋巴细胞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50μmol/L的1640缓冲溶液中,注入PVC透光转移袋内(440nm处透光率为80%),用400-500nm的可见光照射,照射量为8.8J/ml;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悬浮于不含核黄素的1640缓冲溶液中、未接受光照处理的淋巴细胞.以植物血凝素同步刺激2个组的淋巴细胞,用MTS非放射性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计算核黄素光化学处理对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用酶标方法检测细胞因子;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经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周期变化(RPT-lymphocyte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经过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后的淋巴细胞(RPT-lymphocytes)对PHA刺激的增殖抑制率为(99.21±1.06)%,淋巴细胞IL-1β、-2、-6、-8及TNF-α、IFN-γ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5.09±2.60)%、(98.20±1.64)%、(98.77±0.97)%、(92.30±11.04)%及(98.82±1.42)% 、100%;实验组S期细胞占0.73%,对照组S期细胞则占32.5%.结论 可见光激发的核黄素光化学方法可有效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活性,阻止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提示该方法可能是预防TA-GVHD的一种有效并且可行的方法.

  • 核黄素光化学作用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崔振玲;黄宇闻;莫琴;王迅;钱开诚

    目的 探讨用核黄素光化学法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从的全血中收集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悬浮于核黄素终浓度为50 μmol/L的1640培养液中,注入440 nm处透光率为80%的PVC透光塑料袋内.用4430-500 nm的可见光照射,照射量为8.8 J/ml.对照组为相同来源、悬浮子不合核黄素的1640培养液中,未接受光照处理的淋巴细胞.以植物血凝素(PEA)、CD3单抗、CD28单抗等同步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用酶标方法 检测细胞因子分泌量.结果 经过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后的淋巴细胞,接受PHA刺激后,实验组淋巴细胞IL-1B、IL-2、IL4、IL-6、IL-8、IL-10、TNF-α和INF-γ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9.47±0.80)%、(99.81±0.46)%、(84.26±24.20)%、(99.86 ±1.23)%、(92.30±11.04)%、(89.50 ±15.66)%、(99.98±0.06)%和100%;接受CD3单抗刺激后,实验组淋巴细胞IL-1β、IL-6、IL-8、IL-10、TNF-α和INF-γ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9.32 ±1.30)%、(99.37±1.16)%、(93.31 ±7.86)%、(93.04 ±14.16)%、(84.70 ±10.22)%和100%.接受CD3单抗和CD28单抗联合刺激后,实验组淋巴细胞IL-1β、IL-6、IL-8、TNF-α和INF-γ的分泌量比对照组细胞分别降低了(96.88±7.25)%、(98.55±3.61)%、(94.35±4.93)%、(88.69±10.42)%和100%.结论 核黄素光化学法处理可使淋巴细胞失去生成GVHD相关细胞因子的能力,初步证明核黄素光化学法能在细胞水平有效阻断淋巴细胞通过接受抗原诱导表达细胞因子参与TA-GVHD病理改变的通路.

  • 核黄素联合紫外线A照射对血浆中伪狂犬病毒的灭活效果

    作者:聂咏梅;张晓敏;周豪杰;付涌水;江朝富;汪传喜;陶黎阳;张甜;曹开源;田小东

    目的 考察核黄素联合紫外线A对血浆中伪狂犬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以伪狂犬病毒为模拟病毒,以Vero细胞为培养细胞,用病毒感染细胞,制备病毒增殖液;分别采用5、10、15及20J/cm2联合核黄素处理血浆,观察处理前后血浆病毒灭活的效果,筛选灭活病毒合适的紫外线剂量;将含有伪狂犬病毒血浆的样本分为实验组:采用上述筛选的紫外线强度照射联合核黄素处理;对照组1:单独采用紫外线A照射;对照组2:单独采用核黄素处理;阴性对照组:未采用紫外线照射和核黄素处理;分别在实验前后采用96孔细胞病变法,对照细胞病变效应,根据Reed-Muench公式计算病毒滴度.结果 采用不同强度的紫外线联合核黄素处理血浆,紫外线强度为15及20J/cm2的灭活血浆病毒的效果明显,处理后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55和4.39 logs;实验组和对照组1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55和4.28 logs,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病毒滴度降低1.93 logs,没有病毒灭活效果.结论 核黄素联合紫外线可灭活血浆中伪狂犬病毒,单独紫外线照射也具有灭活血浆伪狂犬病毒的效果;而仅单独采用核黄素处理而未联合紫外线照射,对血浆中伪狂犬病毒灭活效果不明显.

  • 不同氧环境下维生素C对核黄素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大肠杆菌的影响

    作者:周伟业;程珍珍;张博;莫琴;王迅;黄宇闻

    目的 研究313 nm作为激发光时,不同氧环境下维生素C(Vc)对核黄素(Rf)光化学法灭活血浆中大肠杆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含有50 μmol/L的RF和0、12.5、25、37.5和50 mmol/L维生素C的混合血浆与大肠杆菌液混合后盛装于12孔培养板、排除空气的PVC储血袋(乏氧)和充加纯氧的PVC储血袋(充氧),用313 nm波长紫外光辐照,照射剂量为5 J/mL,观察不同氧环境和Vc对RF化学灭活大肠杆菌效果的影响.结果 在培养板中Vc有促进RF光化学灭活大肠杆菌的效能;在排除空气的PVC储血袋(乏氧)中,Vc促进RF光化学灭活大肠杆菌的效能的作用明显减弱;与乏氧环境相比较,在充加纯氧的PVC储血袋(充氧)中,Vc有促进RF光化学灭活大肠杆菌的效能,当Vc浓度为10 mmol/L时,大肠杆菌的滴度下降4.3 log/mL.结论 在高含氧环境下Vc联合RF经313nm波长光源照射可有效灭活血浆中的大肠杆菌;Vc作为1种病原体灭活的光化学底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值得做进一步深入探讨.

  • 核黄素光化学技术在血液病原微生物灭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崔振玲;黄宇闻;钱开诚

    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应用一直以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虽然近年来通过实施无偿献血和严格筛查血液,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输血导致的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率,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由于存在"窗口期"漏检以及检测病原体种类受限等局限性,由输血引起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风险尚不能完全杜绝,而经输血途径传播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西尼罗病毒(WNV)和EB病毒等未经检测病毒和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的风险亦客观存在[1,2].

  • 新鲜冰冻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应用

    作者:何子毅;田兆嵩

    新鲜冰冻血浆(FFP)几乎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伴有严重贫血的患者,也用于大量失血或凝血试验异常而需要施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以预防出血.

  • 核黄素注射液光和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钟术光;詹先成;李琳丽;李成蓉;林涛;易涛;何宁

    目的研究核黄素注射液光和热降解动力学的规律.方法采用恒温加热与光照试验方法.结果核黄素注射液在光和热共同作用下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dc/dt=(kheat+klight)c, 其中, kheat=Aheatexp(-Eaheat/RT), klight=Alight*exp(-Ealight/RT)*E.结论 Ealight的数值与光源的种类无关.

  • 真菌2572的抗白细胞介素6受体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邹迎曙;张洋;姜蓉;李元;吴剑波

    目的 从真菌2572的代谢产物中分离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拮抗剂.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MS、NMR等光谱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 从真菌2572代谢产物活性部位中得到两个化合物2572A和2572B.结论 2572A已知为6-epi-5'-hydroxymycosporulone,有IL-6R拮抗活性,2572B为核黄素,活性较弱.

  • 光化学法对血液中病毒的灭活效果研究

    作者:张耀;熊鸿燕;马菲;徐焰;杨丽华

    目的:筛选并验证全血中脂质包膜病毒灭活的佳光化学方法.方法:以f2噬菌体为试验病毒,通过噬斑计数法筛选佳灭活血液中病毒的光化学法,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灭活血液中病毒的佳作用条件;以HIV-1和日本脑炎病毒为试验病毒,通过细胞感染试验验证佳光化学法对血液中脂质包膜病毒的灭活作用.结果:与核黄素和金丝桃素相比,亚甲基蓝(MB)所致的光化学效应对血液中f2噬菌体的灭活作用显著(P<0.05);在使血液中f2噬菌体下降超过5个对数级时,MB光化学的佳作用条件分别是:MB终浓度为15 μmol/L,可见光(640 nm)照射强度为40 000 Lux,光照射作用时间40 min;在相同MB加入剂量和光照射强度下,照射10 min,血液中HIV全部灭活(下降5.78个对数级),照射20 min,血液中日本脑炎病毒全部灭活(下降7.00个对数级).结论: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可高效灭活全血中f2噬菌体、HIV-1与日本脑炎病毒.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潘艳伶;李祖秀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之一,以反复发作、久治难愈为特征,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遗传、系统性疾病、感染和环境等因素有关[1].目前,单纯西药治疗虽能促进部分溃疡愈合,但多不能阻止新溃疡的不断发生.2002年8月~2005年3月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血红蛋白及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的水平

    作者:王荣;张爱华;杨光红;杨跃;唐秀娟

    目的:进一步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营养状况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毫克分子消光系数法测定血红蛋白(Hb)浓度,荧光法测定4 h负荷尿中核黄素(VB2)及抗坏血酸(Vc)的排出量来评价患者的营养水平.结果:患者中贫血发生率达82.0%,96.0%患者体内VB2缺乏,而有24.0%的患者Vc也处于缺乏状态,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体内存在严重核黄素缺乏和抗坏血酸的不足,与砷中毒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氯霉素、核黄素联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作者:戴敬南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笔者于1994年1月~1999年12月联合应用氯霉素和核黄素治疗宫颈糜烂8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云南野生食用菌、鲜花和蔬菜中4种维生素含量的分析及营养评价(摘要)

    作者:殷建忠;周玲仙

    目的:为了解云南野生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及价值,本研究首次对云南43种野生食用菌、鲜花及蔬菜进行烹调加工前后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的分析研究及营养评价,据此提出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和推广价值的野生食物资源.该项研究填补了国内外食物分析的空白,为云南省野生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标准分析方法荧光测定食物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的含量,用纸色谱法测定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43种野生食用菌、鲜花及蔬菜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同种类和同一种类不同品种之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维生素C含量差别较大.野生食用菌富含维生素B2,其中含量高的是干巴菌(1.844?9?mg/100?g),但加工制品清水野生食用菌罐头维生素B1、维生素B2含量明显较低.野生蔬菜及鲜花富含维生素C和胡卜素,其中高河菜及元江芦荟花含维生素C分别高达135.7?mg/100?g和104.9?mg/100?g;小黑花中胡萝卜素含量更高达7.985?8?mg/100?g.不同的烹调加工方法对野生食用菌、鲜花及蔬菜中维生素皆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烹调后维生素保存率差别较大.清水野生食用菌罐头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保存率明显低于鲜样炒后维生素保存率(P<0.05),10种鲜花及蔬菜改进后的烹调加工方法维生素保存率较民间传统烹调加工方法高(P<0.05).结论:干巴菌、高河菜、芦荟花、小黑药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应注意改进不合理的烹调加工方法以保存营养成分.测定结果系首次系统报道,为云南野生食物资源的开发及推广运用和评价本地区居民膳食中维生素摄入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 21035 核黄素缺乏与先兆子痫

    作者:

    关键词: 核黄素
  • 食药佳蔬话白菜

    作者:徐仁吉

    白菜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人民常年食用的佳蔬.特别是北方冬、春两季主要的蔬菜,供应期达半年之久.占北方冬春蔬菜总供应量的80%左右.由于白菜有丰富的营养.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民间还有“百菜之王”的称谓.为啥这么说呢?它不但是以往青黄不接时的“救荒菜;而且是当今人们早尝鲜的药食兼用的佳蔬.不但含有9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还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粗纤维及钙、磷、铁等矿物质.据分析测定,每500克含蛋白质4.8克,脂肪0 3克,碳水化合物10克,粗纤维17克,无机盐2.4克,其中钙112毫克,磷143毫克,胡萝卜素0.37毫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0.14毫克,维生素C82毫克.因此,大白菜与城乡人民的生活十分密切.

  • 月经能促进体内废物排泄吗/为何我体内会缺乏核黄素/"返老还童"有危险吗/性交后喝冷饮要命吗/"满地爬"的孩子很聪明吗/发热病人为什么要减少锻炼

    作者:

  • 头孢噻肟钠联合核黄素治疗感染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徐建萍

    目的:将头孢噻肟钠联合核黄素治疗临床上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与感染性肺炎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讨论头孢噻肟钠药物的临床疗效与机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呼吸科80例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头孢噻肟钠联合核黄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替安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少量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相同疗程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统计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联合核黄素治疗感染性肺炎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可供参考与选择。

  • 角膜交联疗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奇;付玲玲

    角膜交联疗法是一种治疗圆锥角膜、角膜扩张及感染性角膜疾病等的光化学疗法.使用370nm波长的紫外线A照射被感光剂核黄素浸润的角膜胶原纤维,诱导角膜胶原纤维发生一系列生物反应.通过阐述这一疗法的基本原理、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及相关安全性和副作用问题,提出角膜交联疗法可单独或者联合药物用以治疗真菌性角膜疾病,提高真菌性角膜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此类疾病并发症及角膜移植手术需求.

  •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圆锥角膜的影响

    作者:贾洪真;彭秀军

    圆锥角膜以进行性角膜前突和变薄,导致不规则散光和视功能损害为特征.大量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圆锥角膜基质降解和变薄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紫外光A/核黄素角膜交联术(corneal crosslinking,CX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唯一能够延缓甚至阻止圆锥角膜病情进展的保守治疗方法.CXL对角膜生物力学和结构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MMPs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表明,CXL后患者泪液中的MMPs出现变化,而对基质中MMPs的影响尚无报道.进一步研究CXL后MMPs的变化有助于理解CXL后圆锥角膜的病理生理进程,以及CXL稳定圆锥角膜病情的作用机制.

  • 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兆芹;吴洁;宋金鑫

    角膜交联(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应用于临床新的角膜成形技术.它通过A段紫外光和感光剂核黄素,诱导角膜基质内胶原纤维相互交联而提高角膜硬度,增强角膜基质的力学和生物化学稳定性,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等角膜扩张性和难治性角膜溃疡等角膜疾病的进展.

336 条记录 15/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