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某院抑酸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高静;赵普军;吴顺有;郎吉臣;张瑜

    目的 对抑酸药在济南某医院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5-01至2017-12我院住院药房抑酸药各品种的使用数量、用药金额、科室的分布等数据调取,结合病历诊断及合用药物,了解抑酸药在临床的使用及分布情况.结果 我院住院药房共有11种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 receptor antagonists,H2RA)3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8种,其中PPIs的使用占主导地位,在抑酸药中的构成比为96.66%,且用药金额、使用数量都呈增长趋势.结论 抑酸药在我院临床使用十分广泛,使用金额、数量巨大,但也存在不合理性,有待规范.

  •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分析及合理使用分析

    作者:郑海燕

    目的: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剂(PPIs)用药的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一年内的门诊PPIs处方350张进行分析,之后根据我院PPIs处方评价标准对给药途径、药物指征、溶媒选择、用量和联合用药、用法等进行评价.结果:在随机抽取的350张处方中,有100张是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率是28.5%.其中不合理的情况有100例,药物用途不合理占5%,联合用药不合理占15%,诊断和适应证不合理占71%,用法错误占3%.结论:我院门诊对PPIs的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医生需要严格根据患者适应证给药,药师要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孔春银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已成为了酸相关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更新了这类疾病的诊断标准,拓展了药物的使用范围,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结果.笔者从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历程出发,并着重就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实践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 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秦伟军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单纯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清热化湿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对照组6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7%、对照组2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法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胃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

  • 中药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现状

    作者:徐方方;周洲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目前为止,是在人胃内发现的唯一一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通过黏附作用定植于胃黏膜上,通过尿素酶及其释放的细胞毒素、蛋白酶、磷脂酶等加剧病理改变,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1]。世界卫生组织已于1994年将其列为I类致癌原[2]。Maastricht Ⅲ共识报告建议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标准三联疗法抗Hp感染治疗[3],然而标准三联疗法的根除率一直在下降,细菌耐药性持续增加,特别是克拉霉素[4]。而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优势突出。现就近年来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作者:严琴;程雪;董晓琳;査安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由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于1983年在人胃黏膜组织中发现并分离,并发现其与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而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Hp是世界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全球近一半人口感染Hp,我国更是Hp的高发地区,其感染率平均约为59%[2],根除HP感染可明显改善胃炎的症状,也能降低胃癌发病率[3]。根据新2012年井冈山会议达成的共识意见,Hp根除指征及其方法已相应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需要根除Hp者采用铋剂加质子泵抑制剂(PPI)加2种抗菌药物组成的四联疗法[4]。然而,由于医生不规范用药、患者依从性差、抗生素耐药性及毒副作用、肠道菌群紊乱、复发率高等给治疗带来重重困难[5]。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从中医着手寻找新的杀灭Hp突破口。现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根除H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抗凝与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刘彩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肥胖人数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病人数及患病率均逐年升高[1].目前临床上常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脑梗塞以及外周动脉栓塞性疾病,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虽可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但同时也可引起上消化道严重出血的风险[2].因此,分析了解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我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利用分析

    作者:赵立峰;李彩霞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015年7月~2016年6月四个季度的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住院患者1年中四个季度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金额占用药总金额的比例呈相对下降趋势.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住院患者PPIs销售金额注射用PPIs占的比例较大.销售金额排序前三名的均为注射用兰索拉唑、注射用泮托拉唑、注射用奥美拉唑.DDDs排第一的始终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内科PPIs的DDDs均多于外科.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基本合理,但也不排除预防用药过度的现象.

  • 中药+质子泵抑制剂: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新方案探讨

    作者:蔡燕峰;金小晶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多种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目前西医根除治疗的根除率逐年下降,中医对脾胃湿热证的传统认识与H.pylori致病特点较一致,对于治疗Hpylori感染的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但尚缺乏一个公认的有效组合方案.本文通过理论阐述,探讨了中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根除H.pylori的组合方案的可行性,认为在中医药治疗的同时,需考虑胃内pH值,重视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动力药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分析

    作者:成雷;孙凤新;王涛;李凤

    目的 通过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诊断性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观察治疗前后反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疑似LPRD的54例患者诊断性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评分,统计分析用药前后RSI和RFS评分.结果54例疑似LPRD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RS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5,P<0.001),治疗前后RF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5,P<0.001).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动力药治疗LPRD,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

  • 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声带肉芽肿1例

    作者:文强;何学齐;何晓光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持续清痰.检查后发现,咽部慢性充血,声带后连合区黏膜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右侧杓状软骨声带突可见白色肉芽肿.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个月后复查,无咳嗽,无声嘶,发声疲劳、咽部异物感减轻.纤维喉镜检查示原声门后联合区的白色肉芽肿已消失.

  • 某院外科门诊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分析

    作者:张喆;孙福生;王怡

    目的 分析某院外科门诊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情况,为规范外科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XCEL软件,分析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情况、科室分布、合理性分布等,并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法对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consumption,DDC)和序号比值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科门诊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在年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使用科室集中在急诊外科;注射用兰索拉唑在外科门诊应用频繁;无指征用药是该药不合理使用的主要原因;联合用药可增加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不合理情况.结论该院外科门诊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较为合理,但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应尽快解决,尤其是无指征用药.建议医师严格把握适应证用药,药师严格审核处方,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小肠淋巴瘤1例

    作者:黄艳丽

    患者男,49岁.因发作性腹痛、呕吐3个月,加重3d入院.钡餐透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溃疡.采取保守治疗,给予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配合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无好转.住院治疗期间无明显诱因突然剧烈腹痛,间歇性腹胀,继而出现纳差,无排便.

  • 反流性胃炎行舒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霞

    目的:探讨反流性胃炎行舒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黏膜保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80例反流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吗丁啉联合PPI、黏膜保护剂治疗,研究组采用舒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症状各项积分分别为:食管反流(0.66±0.31)分,腹胀(0.42±0.23)分,烧心感(0.38±0.18)分,均显著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舒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反流性胃炎有利于促进更佳的临床效果.

  • 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

    作者:刘秀苹

    目的:就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因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分析,50例因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中,21例为女性患者,占42.0%,29例为男性患者,占58.0%,药物品种以奥美拉唑居多,占40%;心血管系统损害、免疫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是主要临床表现.结论:在临床中应加强对质子泵抑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重视,实施药学监护,确保用药安全.

  • 莫沙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Meta分析

    作者:陈德勇

    目的:分析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中联合莫沙必利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历均于2016年7月开始数据检索,对患者进行随机对照,Meta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在将未用盲法试验排除以后,只两个随机对照的试验,也就是联合药物组与单用药物组对照,一共在Meta分析中纳入20例患者,结果得出两组有显著的差异,OR=4.1,95%CI(1.4,11.8),P<0.01.结论: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中联合莫沙必利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比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好,值得应用.

  • 2016年下半年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点评分析

    作者:周晓英

    目的:分析我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门诊7-12月使用质子泵抑制处方347张,住院部7-12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医嘱181份,对该类药物使用适应症、用法用量、相互作用、给药途径及疗程等进行专项点评和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合格率85.81%,主要问题是无适应症用药、预防用药不适宜、药品剂型或给药方法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选用溶媒不当、使用疗程过长、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结论:我院质子泵抑制剂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门诊处方不合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情况较为严重, 临床医生对药品说明书应有更多了解,开具处方时应详细写明临床诊断.

  • 布洛芬缓释胶囊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合用疗效观察

    作者:刘水平;刘红杰

    评价布洛芬缓释胶囊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应用的不是反应观察.方法:将40例病人分为A、B两组,A组奥美拉钠唑肠溶胶囊与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应用,B组单独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观察各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0%.结论:联合应用优于布洛芬缓释胶囊单独服用.

  •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06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赫晓磊;黄晓玲;高峰

    目的 探讨氩气凝固术(APC)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Barrett食管(BE)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并被诊断为BE的2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患者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A组);206例患者行APC联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B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 A组BE黏膜均未见明显缩小,B组97.57%的患者BE黏膜消失.结论 APC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对治疗BE患者病变的食管黏膜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在改善患者BE症状的基础上,又起到了治愈BE病变黏膜的疗效,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食管裂孔疝术后心电图一例分析

    作者:曹明华;张建勋;孟繁杰;张晔;蔡新华;杨光华

    许多食管裂孔疝伴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临床表现为胸痛及类似心脏病的症状群,并且常有心电图改变,故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这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因患者和医生都认为疼痛为心源性,但实际难治性胸痛患者部分为非心脏起源。故胸痛的鉴别诊断往往很困难,评估症状本身是不够的,对于基础疾病的诊断更为重要。远端食管和心脏有一个共同的传入迷走神经供应,机械和/或化学刺激食管可以诱发心肌缺血,导致胸痛[1-4]。所以以胸痛为主诉的冠心病患者,很大一部分合并 GERD 及食管裂孔疝[5]。许多医生忽视这种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当他们确认患者原有冠心病,只考虑到去积极地寻找原来的心脏问题。此外,常见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心脏药物,特别是硝酸盐类、钙通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加重原有的 GERD [6-8],进而使得胸痛症状加重。以往的研究已经提供的证据表明,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抗酸治疗及促进胃动力治疗可使 GERD 患者减少疼痛症状,并改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表现[9-10],但是对于食管裂孔疝患者术后心电图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的鉴别还不清楚,为此,本文对1例食管裂孔疝合并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的患者术后心电图进行分析,资料如下。

2042 条记录 99/103 页 « 12...9596979899100101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