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横纹肌肉瘤1例

    作者:石磊;刘瑞华;曹小丽

    患者男,45岁,劳累性、阵发性心慌、胸闷1个月余.查体:血压 13.5/10 kPa,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 100 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4肋间、剑突两侧可闻及轻微舒张期喀喇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不亢进,周围血管征阴性.心电图示心房扑动.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心胸比例正常.

  • 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的误诊分析及心电图鉴别诊断体会

    作者:廖兰;张翠菊

    目的:分析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首查误诊情况及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济困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首查误诊的28例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误诊情况,探究心电图鉴别诊断要点。结果28例患者中14例患者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患者误诊为窦性心动过速, 4例患者误诊为室性心动过速,2例患者误诊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2例患者复查心电图,并进行前后心电图比较,经上级心电图医生复审、会诊心电图后确诊为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6例患者按误诊结果给予治疗,但患者症状控制不理想,进一步行心电图检查并查阅既往心电图、结合临床症状后确诊为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结论心房扑动伴房室2∶1传导较易误诊,临床诊断应从心电图特征入手,并结合临床特征及相关检查,做好鉴别诊断。

  • 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国平;范书平;张宏力

    胺碘酮(amiodarone AM)1962年在比利时合成,早年作为冠状动脉扩张剂,用于心绞痛治疗,但它能延长QT间期,具抗心律失常作用.上世纪70年代初Rosenbaum等将其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开始在欧洲和南美应用,直到1985年美国FDA才批准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心房颤动(AF)心房扑动(AFL)也是共识的适应证.

  • 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成功治疗急性胰腺炎并心房扑动一例

    作者:王琥

    临床上心房扑动较心房纤颤明显少见,且心房扑动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本文报道1例急性胰腺炎并心房扑动患者,其经药物治疗无效,症状加重,给予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治疗转复窦性心律。

  • 伊布利特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的Meta分析

    作者:程琳;夏豪;胡丽丽

    目的 系统评价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2007-2011年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的方式,收集有关伊布利特和胺碘酮治疗房颤和房扑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文献9篇.(1)房颤转复率:伊布利特(76.60%)高于胺碘酮(57.8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8,95%CI 1.57~3.59,P<0.01),漏斗图提示未见偏倚.(2)房扑转复率:伊布利特(80.00%)高于胺碘酮(2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18,95%CI 4.72~21.96,P<0.01).(3)房颤/房扑总转复率:伊布利特(81.36%)高于胺碘酮(6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2,95%CI 1.54~5.15,P<0.01).(4)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少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漏斗图提示可能发生偏倚.(5)不良反应发生率:伊布利特组为20.18%,胺碘酮组为1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2,95%CI 0.37~1.80,P=0.62).漏斗图提示可能发生偏倚.结论 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转复率更高,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及心房扑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春丽;徐芳;吉丽;籍振国;任巧彦

    目的 观察伊布利特与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 选取66例在我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的房颤及房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伊布利特组给予伊布利特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缓慢静脉注射治疗;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缓慢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房颤转复率、房扑转复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房颤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房扑转复率明显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复时间相比较,伊布利特组明显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QTC间期比较,伊布利特组QTC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布利特治疗房颤及房扑的转复率高于胺碘酮,其对房扑的转复成功率高于房颤.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扑动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赵洁;赵玲;李金萍

    典型心房扑动是指右心房内通过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之间部峡部的大折返性心房扑动,包括逆钟向与顺钟向心房扑动,以前者多见.现已证实这两种心房扑动除激动方向相反外,折返路径相同,都通过关键的峡部,因此又都被称为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典型心房扑动的折返路径及缓慢传导区明确,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因此,该方法已经成为该病重要的治疗措施[1].

  • 肝癌伴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癌栓1例的护理

    作者:张玉芬;顾潇;张月花

    我院于2004年11月27日为1例患者施行肝癌切除及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癌栓摘除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1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主因气喘、进行性呼吸困难1个月就诊,B超及CT示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及肝右叶实性占位.于2004年11月27日在全麻及常温体外循环下行肝癌切除术与下腔静脉和右房癌栓摘除术.腹部手术切除4 cm×3 cm×3cm肿瘤.腹部肿瘤位于近第二肝门之顶部.右房切除肿瘤为10 cm×8cm×8cm,与近下腔处侧壁粘连紧密,连同部分右房壁切除.手术顺利,术毕安返监护病房,回房血压90/55mm Hg,心率102次/min,末梢SaO2为100%.此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胸引)、肝上、肝下引流管均通畅,引流液均为血性暗红色.胸腔闭式引流液第1小时35ml,术毕回房后患者以呼吸机辅助呼吸4 h,并给予心电监护,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呼吸监测及末梢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4 h监测1次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变化.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及抗感染药物治疗.术后12 d患者突然出现心房扑动,遵医嘱给予倍他乐克、地高辛、合心爽治疗后好转,于2004年12月14日出院.术后病理报告为结节性肝硬化伴肝细胞癌,心脏瘤栓为癌结节.

  • 房扑伴房室交界区分层阻滞现象1例

    作者:宋长萍;邱盛;刘凤梅

    患者,女,50岁.2004年12月4日以胸闷、心悸23年,加重伴气喘、双下肢水肿10年、再发1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平均110次/min),心功能Ⅳ级;(2)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地高辛0.25 mg、速尿20 mg均每日1次口服)以及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心室率逐渐减慢,于住院第10天转为心房扑动(频率为250次/min),呈2∶1与4∶1交替下传(如图1).一般心房扑动表现为传导比例多变或固定,本例呈规则的2∶1与4∶1交替下传,符合房室交界区分层阻滞现象"A型"[1].

  • 心房扑动伴A型交替性文氏周期

    作者:刘月霞;高文丽

    患者男性,65岁,因左侧肺癌拟行手术于2001年4月10月人院.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为正常窦性心律.术后病人自觉胸闷,心慌,急查心电图示:如图1: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间隔均匀的"F"波,频率为300次/min,QRS波群呈室上性的,R-R间距不等,呈长短交替,由0.44~0.60s,平均频率为115次/min.

  • 危重症社区现场急救系列讲座--阵发性房扑、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现场判断、临床意义和治疗

    作者:冯庚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肌出现的350~600次/min的不规则、不协调的微细收缩,是发生率较高的心律失常之一.窦性冲动的发生和传导有些像在宁静的池塘投入了一枚石子,涟漪水波均匀地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并且下传到心室引起一次心跳.房颤产生的冲动则像在池塘(心房)中同时扔进数十枚或更多的石子,各自激起了许多微小的水波,使各处心房无规律收缩,形成"颤动".由于心房中导致激动的起搏点的位置不确定,故电流下传的时间亦不确定,所以造成患者心室率的绝对不齐,这就是房颤的发生机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房颤分为慢性(持续性)和阵发性两种.

  • 普罗帕酮负荷量口服早期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30例临床体会

    作者:杨贵志;唐爱;韩猛祥

    急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但何种方法较为理想目前仍不清楚,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为首选.我们观察普罗帕酮负荷量口服对房颤、房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心电图学系列讲座(十四)--扑动与颤动

    作者:申继红;刘儒;李世锋;李中健

    1概述
      扑动、颤动可出现于心房或心室,主要的电生理基础为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扑动是一种频率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更快的主动性心律失常,通常节律规则,形态一致。颤动是心肌某部位细小零乱的颤抖,较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心房扑动的频率更快,而不规则,波间无等电位线,也是主动性心律失常。依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心房扑动( atrial flutter,房扑)、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lut-ter,室扑)、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室颤)。扑动与颤动绝大多数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房扑与房颤虽可引起心搏出量下降,但多不影响血流动力学,一般不很严重;而室扑或室颤则是性质极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可危及生命,故一旦出现,应立即抢救。

  • 心房颤动与心房扑动治疗的进展

    作者:倪志宏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tion,Af)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并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老年人(>60岁)的发生率为2-4%,>75岁发生率为11-17%,而<60岁的人群则仅为0.4%,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约占3-11%),房颤的危害在于;引起心功能的显著降低及心脏结构的改变;栓塞,特别是脑栓塞为临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窦性心律的4-7倍,当阵发性室上速与室速的治疗已获得很多进步的今天,房颤的治疗作为一重点课题就显得非常突出.

  • 心房扑动的治疗

    作者:王桂璠;纪春玲

    心房扑动为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颤动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为快速、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其病因大多数为器质性心脏病,动为折返机制所致.根据体表心电图的表现分为:Ⅰ型心房扑动、Ⅱ型心房扑动.其治疗包括:直流电转复、食管心房调搏术、抗心律失常药、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外科手术等.

    关键词: 心房扑动 治疗
  • 68例射频消融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任海香

    射频消融术是用细小的导管经外周血管进入心脏,通过X光及心内电图的测定,导管接触到引起心律失常病灶的确切位置,以一定能量的射频电流转化为热能破坏病灶,达到根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病人的治疗.我院从2004年7月-2005年12月应用该技术治疗6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病人均获成功.现将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报告如下.

  • 1例双腔起搏器术后典型心房扑动病人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

    作者:冼少芳

    心房扑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的出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使病人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不佳、副反应大,部分病人难以忍受[1]。研究证明,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房扑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研究表示,双腔起搏器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病人行导管消融治疗同样安全、有效[3]。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多,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已能使相对一部分病人通过导管消融复律并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从而改善病人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我院收治1例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术后典型心房扑动病人,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难治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术中监护

    作者:刘华芬;王晓红;刘秀娟

    在少数难治性心动过速病人中,如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应用普通大头电极导管消融效果不好[1],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由于其消融电极的主动冷却作用,使局部输出能量增高,可产生更大更深的组织损伤,已有效应用于上述难治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我院2004年7月-2005年3月应用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成功消融治疗难治性心动过速56例,现将术中监护要点总结如下.

  • 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作者:蒋周田;周汉力;黄贤军;李新姑

    患者,男,63岁。因劳动时突发心悸、胸闷、气急伴头晕1 h 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及培哚普利等降压治疗。体检:体温36.2℃,脉搏细速,呼吸22次/ min,血压92/60 mm Hg(1 mm Hg =0.133 kPa)。神志清晰,四肢稍冷,无发绀。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极快,272次/ min,心律整齐,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腹部无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急查心电图(见图1)示:心房波不清,QRS 波快速、整齐,R - R 间期220 ms,心室率272次/ min。Ⅰ,aVL 导联 QRS 波呈rS 型,V1导联呈宽大 R 波型,V6导联呈 RS 型,S 波宽大切迹,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型宽QRS 波心动过速,QRS 时间0.14 s。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监护下立即静脉注射胺碘酮,心室率渐变慢。静脉注射结束复查心电图(见图2)示:Ⅱ,Ⅲ,aVF,V1导联见锯齿样“F”波,F 波之间无等电位线,Ⅱ,Ⅲ,aVF导联“F”波负向,V1导联“F”波正向,F - F 间期220 ms,F 波频率272次/ min,F - R 间期固定;R - R 间期440 ms,QRS 波频率(心室率)136次/ min,QRS 时限0.08 s,V1呈 rs 型,V5呈 RS 型。心电图诊断:Ⅰ型心房扑动2:1房室传导。1 h 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脉搏68次/ min,呼吸20次/ min,血压126/78 mm Hg。再次复查心电图(见图3)示:Ⅰ型心房扑动4:1房室传导[F 波频率272次/ min,QRS 波频率(心室率)68次/ min]。图2、图3在心室率减慢时,Ⅱ,Ⅲ,aVF,V1导联可清晰显示出心房扑动波(F 波),QRS 波形态基本正常,进一步明确了图1为心房扑动1:1房室传导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诊断。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6例

    作者:李晓平;李学文;董建增;王雄;赵太生;刘向东;王群;吴萍;吕吉元

    目的 评价三维标测(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难治性心律失常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术中运用Carto重建肺静脉和心房的模拟三维结构图像, 心房颤动在左右肺静脉口周围0.5 cm~1.0 cm处作环形电隔离,由三维标测系统监测消融路径是否连续.心房扑动病人在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峡部行线性消融,并以冷肝素盐水灌注导管,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6例消融病人, 2例随访5个月无复发,1例于术后第3天出现1次阵发性心房颤动,另3例病人术后均无任何不适,体表心电图显示为窦性心律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 应用Carto系统指导导管射频消融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安全有效.

630 条记录 11/32 页 « 12...891011121314...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