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及术中使用硫酸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

    作者:李自强;淡冰;曾令春;彭宗清;杜德明

    目的探讨早期及术中使用硫酸镁(MgSO4)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符合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纳入对照组(19例)、常规组(18例)和早期及术中应用组(25例)。对照组不使用任何Mg2+制剂,常规组于入院时使用MgSO4,早期及术中应用组于入院时及术中使用MgSO4;三组均在入院时、入院后24、48、72 h监测患者血清Mg2+浓度,对比患者术前、术后CT平扫结果及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早期及术中应用组仅提升伤后24 h血清Mg2+浓度,且较其他两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术中应用组患者脑水肿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及术中应用组患者伤后3个月GOS中各项目所占比例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宜在早期及术中应用MgSO4,可改善患者预后。

  • 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在危重哮喘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王雪琴;杨朝荣;盛名

    目的探讨肌肉松弛剂(肌松剂)维库溴铵在危重症哮喘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入住该院重症监护病房且应用维库溴铵进行救治的18例危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维库溴铵后,所有患者气道压显著下降,人机对抗逐渐消失,经过1~7d机械通气后,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治疗后血压、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气道峰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重症哮喘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差,给予镇静、机械通气治疗仍不缓解者,给予小剂量肌松剂维库溴铵能够解除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提高抢救成功率。

  •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与重型颅脑损伤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严朝俊;唐勇;樊永忠;李杰;窦力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重型颅脑损伤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Fg等。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详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PT、APTT、TT、Plt明显高于对照组,F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Fg<0.8 g/L 40例,Fg≥0.8 g/L 44例。Fg≥0.8 g/L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Fg<0.8 g/L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Fg<0.8 g/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血小板等严重受损后Fg水平明显下降,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血浆Fg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参考依据。

  • 3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150例痰培养临床分析

    作者:郝瑞影;杨俊;李波;朱晓萍

    目的:了解2014~2015年小儿肺炎常见致病菌及其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该院儿科的150例3岁以下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9例,女51例;平均年龄(6.83±7.20)个月。结果150例患儿中痰培养分离出细菌118株,真菌2株。革兰阴性菌107株[90.68%(107/118)],排前3位者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8株)、肺炎克雷伯菌(35株)、肠杆菌属(7株);革兰阳性菌仅分离出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耐药性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低,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性为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为零。48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29株(60.42%),3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23株(65.71%)。结论革兰阴性菌是3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的主要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且多数为产ESBLs菌,对常见第2、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高。

  • 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星辰;杨莹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重症监护室诊治的86例重症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细菌学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2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11.63%(5/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P=0.430)。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达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34)。结论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法,且治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 硝酸甘油与硝普钠治疗重症高血压疗效观察

    作者:夏明嫔;李琼;张琦;李容;魏霞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患者68例,将其分为硝酸甘油组(A组)36例和硝普钠组(B组)32例。A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进行降压治疗,B组患者采用硝普钠进行降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降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率变化程度大于B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普钠比较,硝酸甘油应用于重症高血压治疗效果更好,且更安全、有效。

  • 重庆某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前后重症肺炎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钟艺;舒畅;贾运涛;景春梅;符州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治理行动对重症肺炎住院患儿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12月(整治前)与2012年1~12月(整治后)诊断为重症肺炎住院患儿各744、5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整治前的30.28用药频度(DDDs)/(100人·天)降至整治后的20.83 DDDs/(100人·天),降低了31.21%(9.45/30.28);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99.92±0.29)%降至整治后的(94.15±3.62)%,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P<0.01);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由整治前的二联用药为主[76.45%(568/743)]改变为整治后的单用抗菌药物为主[60.47%(306/506)],整治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治前进行痰培养患儿比例[93.01%(692/744)]、病情转归[有效率93.95%(699/744)]、败血症发生率[1.08%(8/744)]、住院时间[(10.17±6.60)d]、住院费用[(13593.81±13869.05)元]等与整治后[分别为93.84%(503/536)、92.72%(497/536)、1.49%(8/536)、(9.89±5.98)d、(13177.09±11387.80)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后该院重症肺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均明显降低,且未增加患儿住院期间并发败血症的风险,也未影响患儿疗效和增加患儿住院费用。

  • 临床药师对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药学监护及分析

    作者:陈琦;张婷婷;谢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临床药师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及进行药学监护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临床药师在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过程,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监护患者用药的全过程,针对患者病情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通过临床药师进行临床服务,参与治疗过程,针对以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为主的药物选用提供合理化建议,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得以好转.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和用药分析,优化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并提高临床药师的实践水平.

  • 奥苷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早期重症手足口病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峻;温小寻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奥苷)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早期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总结2012年4-6月收治的早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7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甘露醇降颅内压、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结果 两组治疗7 d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22/24);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3.91%(17/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需及早甄别明确、积极对症治疗,尽快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和人免疫球蛋白,阻止患儿病情进展致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提高预后及生存质量.

  •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张敏慧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价值,提高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将2009-2012年收治的8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对症、人免疫球蛋白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患儿持续发热时间、神经系统持续受累时间和住院时间,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持续发热时间、神经系统持续受累时间、呼呼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06±1.32) vs.(6.18±1.19)、(4.21±1.28) vs.(6.64±2.23)、(2.13±1.11) vs.(4.03±1.27)、(6.75±2.12) vs.(9.37±2.53)d,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病情好转率分别为95.0%(38/40)、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0,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够缩短热程,减轻神经系统受损,阻止病情加重,有效改善预后,但应掌握规范使用剂量与时间.

  • 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危重症患者有创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作者:成晓蓉;杨海燕;朱进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危重症患者行有创呼吸支持时的镇静效果,同时联合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调整右美托咪定的佳维持剂量.方法 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A、B、C组)、咪达唑仑组(D组),记录给药前即刻(T0)、给药结束后即刻(T1)、给药后1h(T2)、给药后12 h(T3)、给药后24 h(T4)的无创动脉收缩压(SAP)、心率(HR)及BIS.结果 与D组比较,A、B、C组降低SAP、HR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C组比较,在降低SAP及HR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Ramsay、BIS评分均优于D组(P<0.05),但A、B、C组Ramsay、B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BIS监测下,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后以0.2~0.7 μg/(kg·h)滴注适用于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支持时的镇静.

  • 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祝立勇

    目的 总结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对38例需要进行紧急气道管理的急诊患者应用便携式纤支镜进行床边操作.结果 38例患者纤支镜操作顺利,未发生任何意外,临床效果良好.其中急诊床旁经纤支镜气管插管27例;吸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解除肺不张、改善低氧血症17例;清除气道异物2例;急性大咯血解除窒息并心肺复苏成功1例;诊断支气管外伤1例.结论 便携式纤支镜有利于急诊危重病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是急诊科必备的抢救设备之一.

  • 重症神经疾病患者PICC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分析及干预

    作者:梅畅;邢凤;刘娟;刘光维

    目的了解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及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9例行PICC术重症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VT是否形成分为发生组(5例)和未发生组(94例),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APACHEⅡ)、D-二聚体水平、意识状态、疾病分布、穿刺侧部位及肌力、DVT发生时间及部位等。结果99例患者共放置PICC 99根,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发生率为5.05%;两组患者APACHEⅡ分值、意识状态、疾病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肢体、不同肌力DV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置管后小于或等于7 d;主要发生部位为锁骨下静脉。结论 APACHEⅡ分值高、D-二聚体水平高、昏迷、脑血管疾病患者均为PICC置管后并发DVT的高危人群;DVT主要发生于穿刺侧为右上肢、肌力小于或等于3级者,因此,PICC穿刺部位应首选健侧肢体,其次为右侧肢体,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DVT的发生、发展。

  • 早期开放人工气道对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代忠;丁飞

    目的探讨早期开放人工气道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璧山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开放人工气道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及生活质量评分(MB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较治疗前升高,患者PaCO2和心率则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DS评分较治疗前呈不同程度的减少,M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则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开放重症脑卒中患者人工气道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降低脑损伤程度,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在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赖晓东;许珊;赖晓宁

    目的对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在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诊断中的作用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ICU重症患者进行临床相关研究,分析实施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患者病因诊断的作用。结果 ICU重症患者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因主要有急性肺水肿(19例)、分布性休克(1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肺炎(肺实变,12例)、急性肺栓塞(10例)、心源性休克(10例),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对上述病因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47%、93.75%、93.33%、91.67%、88.89%、90.00%,敏感性分别为93.56%、92.35%、90.31%、88.36%、90.21%、91.69%,特异性分别为93.33%、93.58%、94.02%、98.61%、98.62%、95.02%。结论重症超声快速管理方案可对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进行较快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黄贵;曾强林;王晓明;刘晓俊;周晖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重症肺炎且给予有创机械通气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组(A组)和非灌洗治疗组(B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估测评分、有效率等,并以14 d为观察点应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患者获得良好结局的中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80.0%(32/40)高于B组[57.5%(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0,P<0.05);14 d观察期内A组患者持续获得良好结局中位时间(11.14 d)长于B组(8.8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未观察到影响治疗结局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作为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肺炎患者辅助治疗方案,临床可操作性高,可提升有效率,且未出现影响治疗结局的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可有效排痰及改善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

  • 3M聚酯泡沫敷料治疗危重患者Ⅰ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皮英;沈文丽;王练

    目的:探讨3 M聚酯泡沫敷料对危重患者Ⅰ期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1~10月112例带入Ⅰ期压疮的患者按入科顺序排序,奇数号入观察组(56例),偶数号入对照组(56例)。观察组应用3 M聚酯泡沫敷料联合常规压疮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压疮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Ⅰ期压疮在重症医学科期间不同时间段(入科第3、6天和出科时)压疮的治疗情况以及恶化率和恶化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压疮均有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4.6%(53/56)]高于对照组[67.9%(3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科第3、6天及出科时,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28/56)、73.2%(41/56)、94.6%(53/56),对照组分别为30.4%(17/56)、51.8%(29/56)、67.9%(38/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医学科期间不同时间段观察组压疮的恶化率均低于对照组,恶化程度也更轻。结论采用3M聚酯泡沫敷料对提高Ⅰ期压疮的治愈率和有效率、降低在无效案例中Ⅰ期压疮的恶化率和恶化程度均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早期干预高危婴儿脑损伤疗效分析

    作者:黎琳;谭晓亮;何燕萍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和高压氧治疗高危婴儿脑损伤的疗效,探讨高危婴儿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产科出生及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92例0~1岁脑损伤高危婴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8例、NGF组21例、高压氧组19例、NGF联合高压氧组24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治疗;NGF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NGF,用量为20μg/d,肌内注射,连用10 d,停用20 d为一疗程,连用5个疗程;高压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为30.3~50.5 kPa,吸氧60 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停用20 d后重复,5个疗程;NGF联合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NGF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法同上。比较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NGF组、高压氧组、NGF联合高压氧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NGF联合高压氧组有效率高于NGF组、高压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NGF 组与高压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与高压氧的联合使用对高危婴儿脑损伤可增加干预效果。

  • 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在危重病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海红;张瑶;张虹;谢凤杰

    目的 探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在危重病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牡丹江医学院2014级1~8班麻醉专业学生,1~4班120人为试验组,危重病医学教学采用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5~8班122人为对照组,单独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以及通过问卷调查表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82.86±5.21)分,技能考试成绩(88.32±8.24)分;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80.26±4.88)分,技能考试成绩(74.12±5.69)分,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表示通过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技能掌握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的学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模拟教学联合PBL教学法在危重病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值得在其他专业学生中推广应用.

  • 临床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法在危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余中琴;唐萍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带教方法以提高带教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该院监护室实习的危重症专科护士学员14名作为观察组,采用临床导师制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选取2014年本院监护室实习的危重症专科护士共1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临床导师制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培训8周后对其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危重症护理查房进行考核,并在实习结束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员专科理论、操作技能、危重症护理查房成绩及学员满意度。结果2015年实习学员专科理论、操作技能、危重症护理查房成绩高于2014年学员成绩,临床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员的欢迎。结论临床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模式是危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培训的有效途径。

1985 条记录 89/100 页 « 12...86878889909192...9910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