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戊酸镁对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

    作者:周刚柱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对腔隙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患者67例,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合用组)和单用利培酮(单用组),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分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均有较好疗效,而以合用组起效较快、疗效较高.两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镁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所致精神障碍有效.

  • 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对照研究

    作者:王伟航;周德平;孙菊水;钟华;张帆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62例躁狂症患者,其中40例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22例用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以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联用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疗效确切,起效时间与安全性优于碳酸锂.

  • 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姚英滨

    对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镁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进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符合CCMD-3有关AD诊断标准的患者,MMSE≤24分,BEHAVE-AD≥8分;入组前均未用过阿立哌唑、利培酮、丙戊酸镁,如曾用过则清洗2周.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自杀倾向、精神病史及过敏体质者.共93例,男43例,女50例;年龄49 ~ 79岁,平均(73.68±6.64)岁;痴呆病程2~16年,平均(5.86±7.01)年;精神异常0.5 ~35个月,平均6.05个月;脑电图正常16例,轻度异常18例,轻-中度异常30例,中度异常23例,重度异常6例.随机分为3组.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镁组(合用药组)30例,阿立哌唑首次剂量2.5 mg/d,平均(6±2.2)mg/d,丙戊酸镁0.2~1.0 g/d,平均(0.5±0.3)g/d;单用阿立哌唑组35例,阿立哌唑5 ~ 30 mg/d,平均(8±2.8) mg/d;单用利培酮组28例,利培酮0.5 ~4 mg/d,平均(2.7±1.1)mg/d.

  • 丙戊酸镁联合碳酸理治疗双相躁狂对照研究

    作者:赵惠芳;吴素焕;丛晓山;张月卿;崔海华;康淑兰

    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有报道认为丙戊酸盐和碳酸锂联合治疗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1].本研究对此进行观察.

  • 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伟航;周德平;孙菊水;钟华;张帆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的疗效、安全、合理性.方法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62例躁狂症患者,其中40例用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22例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疗程6周.疗效评定以躁狂量表作基础,结合我国传统的四级疗效为标准;安全、合理性以不良反应TESS量表为依据,结合药物机制综合评定.结果二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全过程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戊酸镁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躁狂症,临床疗效确切,起效时间,安全性优于碳酸锂,联用的合理性符合躁狂症治疗的优秀备选方法.

  • 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曹江;张岩;高威;沈文婧;朱桂东

    目的 观察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对照组加用丙戊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齐拉西酮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CGI-s-BP)评分、狂躁量表(BRM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β、IL-4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BIL、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GI-s-BP评分和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SF-36量表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青春期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减轻患者躁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 不同二联药物方案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沙建敏;丁景景;陈光东;陈浩然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与喹硫平分别联用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分别给予碳酸锂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与喹硫平辅助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1周BRMS评分和PANSS评分均低于A组、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治疗4周BRMS评分和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1周CPT评分和WCST评分均高于A组、治疗前(均P<0.05),但两组治疗4周CPT评分和WCST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镁与喹硫平分别联用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躁狂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恢复,但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方案有助于缩短起效时间,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心境稳定剂对单次发作抑郁症预防转躁效果的研究

    作者:钱敏才;沈鑫华;钮富荣;孙菊水;朱毅平;王春生;杨剑虹;林敏

    目的 观察心境稳定剂对单次发作抑郁症预防转躁的效果,同时观察联合用药对疗效和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106例单次发作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丙戊酸镁组和单用文拉法辛缓释剂组.在基线、2、4、8、12、和24周分别给予倍克一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疾病严重度(CGI-S)评定.不良反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52例患者接受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丙戊酸镁治疗.54例患者单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至24周治疗随访结束时,联合治疗组1例患者转躁,单药治疗组8例转躁,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24周末的临床治愈和有效率分别54%、77%和50%、70%,无显著差异.各时点的HAMD17、 MADRS、CGI-S评分无差异.不良反应除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嗜睡和乏力联合治疗组多于单药治疗组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单次发作抑郁症患者在使用文拉法辛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时可减少躁狂发生率.抗抑郁疗效与单用文拉法辛相似.联合用药时部分不良反应虽有所增加,但耐受性与单药治疗无差异.

  • 丙戊酸镁防治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许文芳;陈育华;谢静;王春;刘晓林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1例偏头痛患者,其中因失访脱落6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奇数者为氟桂利嗪组(37例,给予氟桂利嗪治疗),偶数者为丙戊酸镁组(38例,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严重程度。结果:治疗后氟桂利嗪组和丙戊酸镁组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氟桂利嗪组和丙戊酸镁组头痛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8.92%和23.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用于防治偏头痛安全有效。

  • 比色法测定丙戊酸镁微丸的溶出度研究

    作者:薛云琴;蒋曙光;周建平

    目的 采用比色法测定丙戊酸镁微丸的溶出度.方法 利用镁离子与偶氮氯膦Ⅰ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确定适宜的测定条件,建立丙戊酸镁体外测定方法.结果 镁离子与偶氮氯膦Ⅰ在pH=10.0的氨性缓冲液环境中,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574 nm波长处有大吸收.供试品中镁离子浓度在2.5~25.0 mg·L-1 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精密度RSD<5.0%,平均回收率为100.4%~101.9%.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可以作为丙戊酸镁微丸溶出度的检测方法.

  • 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病躁狂发作的疗效比较

    作者:文春光;郑小泳;黄金焕;郭文勇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第2、第3周分别使用副反应量表及躁狂量表评定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第1周副反应量表评分为(2.3±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1)分(t=3.65,P=0.018);两组副反应量表评分在第2周、第3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躁狂量表评分别为(5.0±2.2)分与(6.0±1.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7.0±3.8)分与(28.0±1.2)分(t=2.54,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躁狂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062、0.074).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具有不良反应小及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的疗效分析

    作者:付永强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针剂治疗,实验组采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ANSS、TESS、PANSS-EC、MOAS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ANSS、TESS、PANSS-EC、MOA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ANSS、PANSS-EC、MOA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疗效较好,患者PANSS、TESS、PANSS-EC、MOAS评分改善显著.

  • 丙戊酸镁、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

    作者:柯强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和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效果比较.方法:于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间,在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选择70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组(n=35)和碳酸锂组(n=35),给予患者丙戊酸镁治疗,给予碳酸锂组患者碳酸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状况.结果: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碳酸锂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BRMS评分与碳酸锂组相比明显较低;丙戊酸镁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后TESS评分与碳酸锂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相似,但丙戊酸镁用药安全性更高,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

  • 丙戊酸镁对颅脑损伤后兴奋躁动的辅助治疗

    作者:崔竹生;吴联霞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对颅脑损伤后兴奋躁动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丙戊酸镁+利培酮)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各30例,以PANSS兴奋因子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有效,≤3%为无效,与治疗前及治疗3天、7天、2周进行评定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3天起PANSS兴奋因子评介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治疗1周时兴奋因子才降低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PANSS兴奋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镁作为辅助用药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兴奋症状的急性控制.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丙戊酸镁
  • 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行为的辅助疗效观察

    作者:刘杰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联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行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伴有兴奋激越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口服丙戊酸镁和阿立哌唑,对照组单用阿立哌唑,观察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PANSS评分(包括兴奋症状分和攻击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程度轻(P<0.05).结论 丙戊酸镁联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行为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的循证医学评价

    作者:金卫东;马永春;任志斌

    目的 评价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对符合标准的17项研究进行分析,评价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有效率、症状学变化以及副作用的差异.结果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相似(287/491 vs 274/465,OR=0.99,95%CI:0.76~1.29,Z=0.10,P>0.05),但是丙戊酸镁比碳酸锂治疗躁狂症起效快,在第一周末(WMD:-1.73,95%CI:-2.75~-0.70,Z=3.30,P<0.001)和第二周末(WMD:-0.88,95%CI:-1.46~-0.30,Z=2.98,P<0.001),丙戊酸镁比碳酸锂改善症状学明显(WMD:-1.08,95%CI:-1.59~-0.58,Z=4.22,P<0.0001).而且无论是副作用出现的频率(118/431vs162/375,OR=0.55,95%CI:0.40~0.76,Z=3.66,P<0.001)还是严重程度(WMD:-1.33,95%CI:-1.86~-0.81,Z=4.96,P<0.001),丙戊酸镁均比碳酸锂轻.结论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症的疗效相似,但丙戊酸镁起效快、副作用更少.

  • 丙戊酸镁致脱发1例

    作者:孙振晓;于相芬

    患者殷某,女,26岁,未婚,工人,初中文化.因少语,少动,忧愁与兴奋话多交替发作3年于2000年3月31日入院.家族史阴性,病前性格内向.无特殊嗜好,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于3年前因工作环境不适应渐出现少语少动、忧愁,妄闻,有时听到有声音说她的坏话,称有人跟踪她,曾在当地诊治,应用舒必利、阿米替林治疗,症状缓解.于1年前生气后又出现少语、少动、忧愁、少与人接触,多卧床,持续4~5天,未经治疗即缓解,间隔10余日又出现兴奋话多、活动多、爱干净、好打扮、失眠,6~7天后又缓解,每月均有此规律,持续约1年.此次于15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少语、少动、多卧床、情绪低、想死,但无具体行动,于入院前7天曾来本院门诊取"丙戊酸镁(0.8/d)"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而入院.

  • 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基因检测指导利培酮用药二例报告

    作者:王爱祯;李文杰;王盟;杨佳培;杨晓东

    患者女,51岁。因多疑敏感,孤僻懒散23年,于2016年2月23日收治入院。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正确,接触合作,思维条理,问答切题,有幻觉及被害妄想体验。情感反应不协调,家属述其有乱买东西行为,但患者予以否认,无自知力。临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予利培酮1 mg/次,2次/d,丙戊酸0.25 mg/次,2次/d 系统治疗,患者有时出现不适体诉,胸闷、心慌、头胀。体检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2周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幻觉妄想逐渐消失,查房时患者偶尔暴露有胸闷、头晕,能忍受,称“这些不舒服一会就消失了”,未主动告知医生。未特殊处理。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为 CYP2D6*14/*10型,属于 IM型(中间代谢类型)。逐步停用丙戊酸镁,使用利培酮1mg/d 维持治疗。患者饮食可,睡眠佳,幻觉、妄想消失,情绪稳定,情感反应协调,意志活动可,能与病友交流,生活自理,有部分自知力。

  • 丙戊酸相关基因检测临床实践一例报告

    作者:邹连勇;李宪伟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工人,因“兴奋话多、吹嘘与情绪低落交替发作23年余,又话多、吹嘘、情绪不稳1月”于2015年12月16日第5次入院。既往2008年因外伤致右上肢离断,经手术治愈。无药物过敏史,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其妹妹、三姑为自杀身亡。入院体格检查:右上肢见长约20 cm陈旧性手术瘢痕,右前臂有一10 cm ×5 cm疤痕,余未见明显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佳,接触显主动,语量稍多,语音、语速适中,否认错觉、幻觉及感知觉综合障碍,否认关系及被害等妄想性体验,思维联想正常,注意力、记忆力及智力正常,情绪不稳,易激动,情感高涨,自我感觉良好,吹嘘,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及内心体验尚协调。意志活动病理性增强,在家时常外跑、乱花钱买东西,无自知力。入院诊断: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开始予喹硫平100 mg/次,2次/d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0.25 g/次,2次/d 口服,氟哌啶醇2.5 mg联合东莨菪碱0.15 mg,2次/d 肌注治疗。入院第2天,将喹硫平加量至200 mg/次,2次/d 口服,因患者入病房后表现尚安静、合作,故停氟哌啶醇、东莨菪碱肌注。第6天,将丙戊酸镁缓释片加量至0.5 g/次,2次/d 口服,喹硫平加量至250 mg/次,2次/d口服;第7天将喹硫平加量至300 mg/次,2次/d 口服。入院第16天化验血生化示:谷丙转氨酶(ALT):148.0 U/L,其余血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其ALT升高可能与服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有关,遂将丙戊酸镁缓释片减量至每日晨0.25 g,每日晚0.5 g,同时给予降酶灵胶囊0.3 g/次,2次/d口服改善肝功能,1周后复查肝功正常,继续以上药物治疗。第34天,复查血生化示:ALT:696.0U/L、谷草转氨酶(AST):1029.0 U/L,其余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自诉进食不好,立即将丙戊酸镁缓释片减量至每晚0.25 g,次日停用,将喹硫平减量至150 mg/次,2次/d口服,1周后停用,予硫普罗宁0.2 g/次,1次/d静脉点滴,联苯双酯滴丸15 mg/次,3次/d 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3次/d 口服改善肝功能。第36天复查肝功:ALT:446.0 U/L、AST:500.0 U/L、谷氨酰转肽酶(GGT):52.0 U/L;第38天复查肝功:ALT:263.0 U/L、AST:184.0 U/L、GGT:58.0 U/L;第42天复查肝功:ALT:89.0 U/L、AST:58.0 U/L、GGT:52.0 U/L,同日患者病情出现波动,表现言谈欠切题,逐渐出现拒食、违拗、紧张等兴奋性紊乱状态,给予奥氮平(5 mg/次,2次/d)、氟哌啶醇注射液(2.5 mg/次肌注,2次/d),并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半个月药物剂量调整及3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病情渐稳定,后又调整为奥氮平(10 mg/次,2次/d)、碳酸锂缓释片(0.3 mg/次,2次/d)、喹硫平(每日晨100 mg,每日晚200 mg)治疗,治疗期间继续监测肝功变化。第63天复查肝功:ALT、AST恢复正常,GGT:52.0 U/L,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第68天好转出院。为验证该患者 ALT、AST升高是否与服用丙戊酸盐有关,入院第60天采集患者外周血送检,进行丙戊酸用药基因监测,监测结论:(1)患者CYP2 C9基因型为CYP2 C91/3型,酶活性为中间代谢(IM)型;(2)患者277 POLG(A467 T, G>A)基因型为野生纯合型,278 POLG(W748S,C >G)基因型为野生纯合型。

  • 丙戊酸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范强;方强;李身录

    丙戊酸盐作为一种情感稳定剂,对躁狂症的疗效已有定论.为探讨丙戊酸盐对抑郁症的疗效,本研究采取丙戊酸镁和阿米替林对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

144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