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便原因细析

    作者:陈志元

    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不论其血液的颜色、形状如何,统称之为血便.一般来说,便血提示的多是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和直肠出血.如果便血还拌有呕吐,提示上消化道出血.至于血便的性质,那就要进一步检查血便的病因之后才能明确.

  •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现状

    作者:王雅鑫

    下消化道出血指Treitz韧带以下肠管内的出血,包括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等部位,约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3%~5%[1].分为急性和慢性出血.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指近3d发生的出血,伴生命体征不稳定、贫血和/或需输血治疗.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系指超过数天以上的便血.常呈间歇性慢性出血.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黑便、栗色大便,或少量肉眼可见的鲜血[2].

  • 下消化道出血62例诊断及治疗体会

    作者:何妍

    目的 总结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2 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及血管造影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结肠镜检、病理检查及血管造影等证实,结直肠癌26例,息肉15例,炎症性肠病9例,血管病变3例,肠套叠3例,结肠憩室3例,肛裂2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外科手术治疗37例.结论 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例通过结肠镜检、指诊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治疗.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诊治
  • 11例美克耳氏憩室误诊分析

    作者:戴扣成

    我科从1986年10月~1996年10月共误诊了11例美克耳氏憩室患者.误诊时往往把美克耳氏憩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穿孔腹膜炎、肠穿孔、下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疾病.现报道如下.

  • Henoch紫癜下消化道出血内镜特点

    作者:易宏

    Henoch紫癜是过敏性紫癜中的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以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1995年至1998年,我们遇到6例Henoch紫癜致下消化道出血,均做了纤维结肠镜检查,对其内镜特点做一总结.

  • 下消化道出血1265例病因分析

    作者:李菊兰;朱戎;范红

    下消化道指Treit韧带以下的肠道,下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症状.病因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很大不同,诊断与鉴别诊断往往较难,容易发生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0年7月间结肠镜检查便血者1 265例(除外肛门疾患)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 265例中男896例,女369例,年龄4~82岁, 平均43.5岁.按年龄分组幼年组≤14岁32例、成年组15~59岁501例,老年组≥60岁73 2例.

  • 以下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恶性组织细胞病

    作者:曹洁;刘忠义;谭星邦;杨大平

    [病例] 男,36岁.因间断低热6个月,便血2次入院.患者便血时无腹痛、里急后重,每次便血量约200 g.无畏寒、咽痛.既往史:1年前因急腹症剖腹探查,发现右半结肠穿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溃疡性结肠炎.查体:体温38.5℃,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未见异常.肛指检查未发现内外痔及肿块.入院后持续低热46天,考虑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处理无效.查结核抗体、活动性结核标志物、肥达反应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正常.类风湿因子(+).肝肾功能正常.血、尿及粪常规正常.

  • 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作者:李媛;苏敏;梁冬生;杜玉婵

    我院1998年8月~2005年12月对60岁以上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306例进行结肠镜检查;并与同期59岁以下中青年组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50例进行对照,以期探讨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结肠镜的诊断价值.

  • 下消化道出血309例病因分析

    作者:傅长来;蒋丹斌;张汉仁;于长久;李霞光

    本院从1998年2月~2003年5月,共检查结肠镜1 298例,其中以便血为主诉的共309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结肠血管瘤合并下消化道出血1例

    作者:邓咏梅;吕敬超;朱继红

    患者,男,79岁。主因间断便血5 d,加重1 d于2014年4月4日收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患者5d前出现便血,为暗红色血,量约150 ml,无明显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患者自服“诺氟沙星、云南白药”后自感便血停止。但3d前再次排暗红色稀便,当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血常规、胃镜、影像学检查未明确出血部位。外院血常规示:WBC 7.35×109/L, Hb 71 g/L,PLT 149×109/L。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炎,HP(+)。给予输液及对症治疗。1 d前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就诊,以“消化道出血”收入抢救室。既往史:高血压病史9年,腰椎压缩性骨折3年,间断口服“芬必得”治疗。否认肝病史。无手术史及外伤史,无输血史。入院查体:T 36.4℃,P 108次/min,R 23次/min,BP 124/80 mm Hg。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软,无压痛,无肌紧张及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活跃,6次/min。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生长抑素(奥曲肽)、PPI制剂(耐信)抑酸止血治疗,予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行肠镜检查示:(1)回肠末段、结直肠暗红色积液。(2)回盲瓣息肉,肝曲息肉。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仍不稳定,4月7日夜间排鲜血便3次,量共约800 ml。给予输血支持治疗,共补充红细胞悬液1200 ml。复查血常规示:WBC 3.88×109/L, Hb 70 g/L, PLT 92×109/L。凝血分析未见异常。患者已行胃镜及肠镜检查未明确出血的病因。请消化科及普外科会诊,建议行血管造影检查。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肝曲结肠动脉瘤1处,左侧结肠动脉瘤3处(见图1),立即行介入栓塞治疗,但因血管迂曲未能栓塞成功。患者仍有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出现低血压休克,复查血常规Hb降至59 g/L。于4月8日紧急行开腹探查术,行右半结肠+阑尾切除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切开标本见:升结肠内积存暗红色血块,距回盲瓣4 cm处可见憩室;结肠内多个小息肉,大者直径0.8 cm,活动度良好;肝曲结肠可疑黏膜下血管畸形,此处存在较多血凝块,考虑可能为出血部位。为除外剩余结直肠内出血,请消化内科医师行术中肠镜检查,术中反复检查剩余肠管见进镜距肛缘约20 cm处结肠可见少量血凝块,考虑存在少量渗血可能,予钛夹夹闭,反复冲洗无明显出血,余结直肠内壁未见明显出血。术后病理回报:结肠局灶可见增生性息肉(1.0 cm ×0.5 cm),肠周脂肪组织内可见增生的血管成分,结合临床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直径约0.8 cm)。患者术后出血停止,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观察,继续予补液、抑酸止血、抗感染及输血对症治疗,复查血Hb 112 g/L,病情好转后出院。

  • 以下消化道出血、高钙危象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

    作者:武天明;李建静;王兰香

    患者,男,70岁.主因间断便血1周,加重19小时于2003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1周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便血2次,为大便表面覆盖鲜血,无脓血便,每次约30~50 g,未诊治.19小时前无诱因再次解鲜血便,内含暗红色血块,共4~5次,总量约1 000 g,无呕血、腹痛、头晕.

  • 下消化道出血4例诊治

    作者:陈伦;刘礼乐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肌(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由于下消化道中小肠冗长,活动度大、收缩频繁及肠袢重叠等因素,加之出血有时较为缓慢,或呈间歇性,所以诊断上较为困难.笔者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4个典型病例,浅谈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

  • 脊髓炎并发下消化道出血1例报告

    作者:张荣灿;王惠娟;何连华;赵辉

    患者,男性,52岁,病历号249470,主因“发热7天伴尿潴留,双下肢瘫痪3天”于1998年11月22日入院.入院前7天患“上感”后出现低热,体温达38℃,曾口服“感冒药”(药名及具体剂量不详),入院5天前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伴腰痛,腹泻两次后自行缓解,但体温升为39℃,并出现双下肢无力伴尿频、尿急、查胸部MRI报告:“脊髓中央管节段性扩张”,给予青霉素、能量合剂及氟美松10mg静点,至入院前一天出现尿潴留,给予“置尿管”.入院后查T 39.7℃、P 80次/分、R 20次/分、BP 19/9.5kPa.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双下肢肌力0级、胸5以下痛觉减退、尿潴留,考虑为病毒感染引起的脊髓炎,给予脱水、能量合剂、抗病毒,每日膀胱冲洗两次,定时翻身.住院后病人反复高热、腹胀、腹泻,给予肛管排气,连续改用氧氟沙星、先锋Ⅴ、舒普深、大扶康等抗菌素,于99-1-8患者出现大便带血,之后出现便血伴腹痛、腹胀,查大便有大量浓细胞.请内、外科会诊,肛指查直肠粘膜有多处出血点,用明胶沙布填塞止血,效果不佳,便血不止,且患者出现贫血,RBC:-2.55×1012/L.全院会诊,给予无菌沙布填塞止血、口服云南白药、肌注立止血、加用止血敏静点,并输全血以改善贫血,便血改善,但患者仍有高热,且出现嗜睡,查尿、便常规及细菌培养示:肠道内无菌群存在.停用抗菌药,体温、大便正常,给予每日按摩、针灸,结合理疗、热敷等辅助治疗,外加营养神经药物,至1999年4月5日患者双下肢痛、温觉已完全恢复,下肢肌力恢复至Ⅱ级,为进一步康复,转入康复科治疗.

  • 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临床护理

    作者:袁维

    胶囊内镜以其易吞服、无痛苦、图像清晰、检查范围广等优点,为胃肠道尤其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内镜检查提供了新的途径,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我科于2009年4月-2010年4月对病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配以专科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下消化道出血33例诊治体会

    作者:赵平;李运福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方法.方法 对33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 根据肛门坠胀、便血及体格检查、肛门指检、纤维结肠镜、B超、CT检查作出诊断,阳性率100%.非手术治疗21例;手术治疗12例,死亡1例.结论 为了对出血原因、部位做出明确诊断和治疗,仔细检查、综合考虑、全面分析是成功的关键.

  • 微导管技术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介入造影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钟立清;孟凡龙;徐寅翀;卫军;刘楠楠

    目的 探讨微导管介入技术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腹腔干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血管造影,在此基础上使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查找出血原因和部位,其中2例拟择期手术和2例药物灌注后止血效果不明显的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和微粒球颗粒进行超选择后栓塞治疗,其他7例患者使用微导管超选至责任血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或止血药物,并带管回病房后继续微泵灌注止血药物治疗.结果 1 1例患者DSA造影检查,9例见有明确出血部位和征象(阳性率82.8%).对2例拟择期手术的患者直接用微导管超选行栓塞治疗,止血效果明显;对其他9例患者先行药物灌注治疗,其中7例药物灌注后止血效果明显,2例仍见有明显溢血征象,后随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11例患者及时止血成功,24h后复发出血率9%(1/11),无明显肠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微导管技术DSA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检出率;利用微导管技术行超选择性靶点药物灌注和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且相对安全,可以预防和减少栓塞所致的肠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 综合急诊护理流程在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朱晨晨

    下消化道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十二指肠空肠移行部以及屈氏韧带以下的肠管内出血,患者主要以腹痛、黑便、便鲜血等症状来就诊[1].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2].规范的急诊综合综合护理流程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止血效果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对43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了急诊综合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纤维结肠镜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作者:司徒鹏

    消化道出血一般以Treitz韧带为界划分为上、下消化道出血[1].由于空肠和回肠引起出血的病变较少,因此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来自结肠.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急症,尽管近年来增加了许多新的诊断方法,但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仍在10%左右,国外资料报道为20.5/ 10万人[2] . 目前内镜检查应当作为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的首选方法 ,其诊断准确率高达80%~94%[3].我们对1998年8月至2002年3月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56例病人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 小儿美克尔憩室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特征

    作者:王亚平;冯珏;张秀梅;王鹏

    美克尔憩室的临床表现以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由于其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而高锝酸盐(99TCmO4-)腹部显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1,2].笔者对50例疑为美克尔憩室并出血的患儿进行了99TcmO4-腹部动态显像,以探讨美克尔憩室核素显像的影像特征及意义.

  • 结肠多发血管瘤致便血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霞;邹文爽;孙晓娟

    结肠血管瘤,也称为毛细血管扩张症或动静脉畸形,病人可以无症状,唯一临床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易被误诊、漏诊.我们对我院今年经结肠镜检查证实的2例结肠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450 条记录 6/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