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比例聚乳酸羟基乙酸复合骨支架的低温沉积制造及性能

    作者:胡涛;徐铭恩;严明;郭淼;石然;周青青

    背景:研究证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中加入磷酸三钙或珍珠粉可以使两者的性能互补,不仅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能使细胞更快、更好地生长。目的:通过低温层积制造技术制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基体、复合珍珠粉或磷酸三钙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低温层积制造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与珍珠粉或磷酸三钙质量比分别为10∶0、5∶2、7∶3和6∶4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珍珠粉或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检测支架的微观结构、接触角、压缩弹性模量。将生长至基本融合的MC3T3-E1细胞以1×104/cm3结果与结论:纯聚乳酸羟基乙酸支架具有相互交联贯通的微孔结构,微孔大小3-15μm;5∶2聚乳酸羟基乙酸/珍珠粉或5∶2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支架具有较好的连续微孔结构,孔径大小为10-25μm。随着珍珠粉或磷酸三钙含量的增加,复合支架的亲水性增加。加入珍珠粉或磷酸三钙能够提高复合支架的压缩力学性能,但随着含量增加,支架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珍珠粉或磷酸三钙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羟基乙酸的细胞亲和力,改善了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其中以5∶2聚乳酸羟基乙酸/珍珠粉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好。的密度接种至纯聚乳酸羟基乙酸无孔支架、纯聚乳酸羟基乙酸有孔支架、5∶2聚乳酸羟基乙酸/珍珠粉和5∶2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支架上,接种1,3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黏附率;接种1,4,7 d,利用Alamar Blue法检测细胞增殖。

  • 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中的应用

    作者:许运;金耀;史勇;姜为民;唐天驷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但取自体髂骨存在较多供骨区并发症,寻找合适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手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的:分析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修复材料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21例将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载体为药用明胶、注射用大豆卵磷脂、羟基磷灰石等)及自体骨赘植入PEEK cage融合器,对照组19例将自体骼骨植入PEEK cage融合器。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高度、并发症、融合率、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等指标。
      结果与结论:经过治疗后,两组均获得了即刻的颈椎稳定,颈椎前凸、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及椎间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随访12个月时,试验组Cobb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融合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椎间融合率、颈部与上肢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获得骨性愈合。表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结合自体骨赘植骨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可有效恢复并维持颈椎前凸、融合节段的高度,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自体髂骨疗效相当。

  • 纤维蛋白凝胶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作者:买霞;李威;王英慧;扎拉嘎胡;陈小义

    背景:纤维蛋白是一种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能促进细胞和外源性生长因子释放的载体,其中血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已证明有利于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高度交联的凝胶支架内迁移,并且促进这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胶内的行为。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胎肢细胞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接种于0,5,10,20 g/L纤维蛋白凝胶内,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细胞在凝胶内的形态学变化;酶标仪和Von Kossa染色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盐沉积。结果与结论:5 g/L低浓度纤维蛋白凝胶有利于细胞形态的发生,20 g/L高浓度凝胶有利于细胞的成骨分化。20 g/L纤维蛋白凝胶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10和20 g/L浓度纤维蛋白凝胶矿化结节出现在21至28 d,而对照组无矿化结节出现。提示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与成骨分化依赖于纤维蛋白凝胶浓度,提示纤维蛋白凝胶有助于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钛质与聚醚醚酮融合器用于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瑞端;肖荣驰;唐志宏;靳安民

    背景:钛合金融合器因弹性模量较高,术后易出现相邻椎体下沉及应力遮挡延迟融合等缺点,近年来逐渐被聚醚醚酮融合器所取代。目的:对比钛合金融合器、聚醚醚酮融合器用于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纳入104例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其中男57例,女47例,年龄(41.2±10.5)岁,由腰椎后路置入双侧钛合金椎弓根钉后行椎板减压,将椎板减压后的颗粒骨放入合适融合器内进行椎间植骨融合,其中54例置入钛合金融合器,50例置入聚醚醚酮融合器。治疗后随访24个月,评估两组腰部与下肢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CT检查椎间植骨融合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24个月,两组腰部与下肢目测类比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12个月时,钛合金组融合率为94%,聚醚醚酮组为7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随访24个月,钛合金组植骨融合率为100%,聚醚醚酮组为84%,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随访24个月,钛合金组融合器下沉率为36%,聚醚醚酮组为3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并未证实聚醚醚酮融合器的临床效果优于钛合金融合器。

  • 不锈钢材质锁定钢板置入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周雪峰;周家宁;马华松;白克文;彭军;鲍磊;王蒙;马晓明;陆明

    背景:普通钢板内固定过程中需要对肱骨近骨折端周围的软组织进行较大剥离,影响血供,且普通钢板的设计不能够满足重度骨质疏松患者和骨缺损较大以及粉碎型骨折的内固定要求。目的:观察不锈钢材质的锁定钢板置入修复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6医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所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中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岁;Neer 2部分骨折9例,3部分骨折26例,4部分骨折13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获得了6-17个月的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3±1.2)周;至末次随访时Neer评分肩关节功能为优者12例,良22例,中11例,差3例,优良率71%。内固定后出现软组织感染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无骨不连和骨髓炎发生。提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够使骨折在相对微创的环境下达到较好的解剖学复位,并通过坚强的固定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获得较稳定的康复环境,因此骨折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于Neer 2、3部分以及年轻骨质较好的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结果。

  • 椎体成形中病椎内骨水泥弥散与骨折时间的关系

    作者:朱敏;李玉前;王晓东;李宏斌;张建华

    背景: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在手术佳时机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目的:分析骨折时间对椎体成形病椎内骨水泥弥散的影响。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160例,均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进行椎体成形治疗,按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新鲜组(<3周)、亚急性组(3-6周)和陈旧组(>6周)3组,术后即刻采用CT三维立体图像及X射线分析病椎内骨水泥的分布特点、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骨水泥弥散体积比较为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各组骨水泥弥散特征均以均匀分布为主,骨水泥形状以实习团块状为主,绝大多数骨水泥均能够较大程度地弥散到超过椎体中线、达到上下椎板;各组患者病椎内骨水泥弥散系数为新鲜组>亚急性组>陈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新鲜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亚急性组和陈旧组(P <0.05)。表明选择骨折3周内进行椎体成形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病椎内骨水泥弥散效果。

  • 联合钙盐骨水泥及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椎体成形的体外实验

    作者:刘训伟;钟建;彭湘涛;魏岱旭;周涓;叶勇;孙钢

    背景: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存在骨水泥外溢、伤椎及临近椎体继发骨折等风险。
      目的:验证高分子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以聚乳酸-已内酯共聚物为原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同时制备涂层球囊,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向球囊内分别注入水和骨水泥,观察外渗情况;测试球囊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采用细胞染色法和CCK-8法测试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在两种球囊上的增殖情况。观察两种球囊在模拟体液、猪胰脂肪酶溶液和新鲜的人血清中的降解。将球囊置入猪椎体后测试球囊的爆破压。将钙盐骨水泥注入球囊后密封,固化后置于6 atm压力的超纯水中,定期检测钙离子浓度。
      结果与结论:网状微孔球囊具有良好的纤维形态,粗细分布均匀,存在孔隙;涂层球囊表面无具体形态结构及孔隙存在。与涂层球囊相比,网状微孔球囊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液体渗透性及爆破压力,可防止骨水泥渗漏,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与增殖,降解更均匀、稳定,可较好保持钙离子浓度,更利于新骨生长和骨折愈合。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杨永辉;孙厚杰;王少飞;晁建虎;雷小平

    背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具有微创、时间短、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止痛效果明显等优点,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6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22例,女40例,年龄55-92岁,累及86椎体,均在C形臂X射线机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12-36个月,11例出现并发症,其中骨水泥渗漏7例,临近椎体骨折2例,骨水泥拖尾1例,疼痛缓解不理想1例;末次随访的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表明椎体成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注射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不仅能恢复伤椎外形、减少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而且能明显减轻骨折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短中期疗效肯定。

  • 锌修饰硅酸钙陶瓷涂层与骨整合

    作者:徐立璋;叶晓健;李恺;郑学斌;唐峰;许鹏;席焱海;许国华;侯春林;余将明

    背景:前期实验在钛基材表面制备了锌修饰硅酸钙陶瓷涂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及抗菌性能。目的:进一步观察锌修饰硅酸钙陶瓷涂层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将锌修饰硅酸钙陶瓷涂层钛片(实验组)、硅酸钙陶瓷涂层钛片(对照组)及纯钛片(空白对照组)分别与前成骨细胞MC3T3-E1共同培养,检测细胞的黏附、增殖、钙化及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将上述3组材料分别置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内,置入后1.5个月观察骨质增生及植入体与宿主骨整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培养12 h,实验组黏附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 <0.05);培养14 d,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钙结节形成能力强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培养21 d,3组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无差异,但实验组骨钙素表达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 <0.05)。②体内实验:实验组骨质增生明显,涂层材料与骨界面直接接触,界面间可见新骨生成,纤维组织分隔较少;对照组可见少量骨质增生,空白对照组几乎不见骨质增生,且两组植入体表面小部分区域与宿主骨接触,大部分区域与周围的骨小梁之间有纤维组织分隔。③结果表明,锌修饰硅酸钙陶瓷涂层可促进钛种植体与宿主骨整合。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注入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的对比

    作者:黄晓楠

    背景:有研究认为高黏度骨水泥可以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但相比低黏度骨水泥是否具有临床优势,目前还存在争论。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盘渗漏率、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 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分析及预后模型建立

    作者:毛子木;尹崑;王宇泽;李鹏翠;郭丽;卫小春

    背景:多孔钽棒置入作为一种较新的保髋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报道褒贬不一。目的:分析2种多孔钽棒置入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生存数据,确定影响手术成败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纳入34例ARCOⅠ至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25例31髋进行髓芯减压钽棒置入治疗(单纯钽棒组),9例10髋进行髓芯减压钽棒置入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联合组),治疗后随访观察Harris评分与髋累计生存率;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出现终点事件的预后因素。结果与结论:①单纯钽棒组随访(32.9±16.8)个月,联合组随访(25.3±12.4)个月;②末次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单纯钽棒组:(78.52±18.37),(56.97±13.04)分;联合组:(63.30±17.42),(47.90±4.75),P<0.05],单纯钽棒组Harris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单纯钽棒组髋累计生存率为(50.4±15.8)%,联合组髋累计生存率为(24.0±18.8)%,两组间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③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激素使用史、合并其他慢性系统性疾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为转归至出现终点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④结果表明,单纯多孔钽棒置入是ARCOⅠ、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治疗手段,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延长髋生存期。

  • 两种不同材料外固定器修复胫骨骨折: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更有优势

    作者:张觅;刘洋;谭俊峰;梅红军;张红旗

    背景:胫骨骨折传统外固定存在明显应力遮挡,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聚醚醚酮树脂(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材料弹性模量接近骨质,将有可能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目的:比较胫骨骨折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胫骨骨折86例,男64例,女22例;年龄24-78岁,平均56岁;闭合性骨折30例,开放性骨折56例;平诊手术32例,急诊手术54例。所有患者根据外固定方法不同分为2组,分别采用新型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和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固定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固定后均获5-20个月随访。PEEK组平均8.7周拆除外固定器,4.2个月骨折愈合;传统材料外固定器平均10.6周拆除外固定器,6.1个月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价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PEEK组优26例,良13例,差4例;传统材料外固定器优19例,良13例,差11例。结果表明,应用PEEK复合材料外固定器治疗不同类型胫骨骨折较传统材料外固定器治疗具有可保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的优势。

  • 椎体成形过程中磷酸钙骨水泥及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的应用

    作者:谢志勇;刘训伟;钟建;魏岱旭;叶勇;杜艳霞;孙钢

    背景:体外实验研究证明可降解高分子网状球囊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性,并能保证周围钙离子处于一恒定状态,对细胞生长及新骨与钙盐骨水泥形成微观绞锁无抑制作用。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联合钙盐骨水泥治疗椎体骨折的作用。方法:穿刺48只新西兰兔左下肢近股骨端,建立通道后引入骨钻,建立骨折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于骨折处植入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与磷酸钙骨水泥,对照组植入磷酸钙骨水泥。术后1,3,6个月测试血细胞、生化指标,并行X射线摄片或CT扫描,将标本固定处理后进行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骨水泥注入过程顺利,实验组球囊膨胀良好,未见明确骨水泥外渗;对照组骨水泥弥散,3只出现肺栓塞。两组手术前后血细胞、生化指标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材料在骨骼内生物相容性好,病理学无明显免疫反应;实验组1个月时囊壁变薄,部分部位骨组织长入骨水泥内,3个月时有大量骨组织进入骨水泥间隙,骨水泥体积减少,6个月时球囊消失,骨组织内可见部分骨水泥成分;对照组骨水泥降解时间不确定。表明可降解网状微孔球囊联合钙盐骨水泥治疗骨折的效果满意,优于单独骨水泥治疗效果。

  • 碳纤维外固定支架修复股骨高龄转子间骨折:生物相容性短期随访

    作者:李育刚

    背景:外固定支架在骨折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很多优点,如微创技术、辐射暴露少、固定充分、闭合复位等,因此,使用外固定支架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能存在一定优势。目的:探讨经皮穿针碳纤维外固定支架修复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优势。方法:对89例高龄高风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均采用经皮穿针碳纤维外支架固定方案。固定后行髋关节功能锻炼,以 Harris评分评价固定后1,6,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患者置钉前后情况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与结论:89例患者随访1至2年,1例患者因心脏病死亡。固定前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54.3±8.3,固定后1个月达66.7±6.4,6个月时已基本恢复正常达75.5±7.3,12个月时Harris评分已达85.4±7.6,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射线结果显示随着骨折愈合时间的延长,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例出现钉周刺激性轻度疼痛,3例外固定钉松动、移位,6例出现针道感染,1例出现局部钉孔周围炎症反应。可见碳纤维杆外固定支架应用于老年高风险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固定效果确切,但仍存在钉道感染和松动等不良反应。

  • 股骨干大面积缺损多孔生物镁支架和骨科植入物的仿生力学

    作者:赵为民;李秉哲;唐六丁;Peter Paul Müler

    背景:2010年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经济上支持通讯作者,访问德国感染研究中心分子生物技术学部,合作项目《多孔生物镁支架的负重组织工程骨仿生技术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已完成该工作及生物镁仿生涂层基础实验。目的:研究股骨干大面积缺损多孔生物镁支架和新长入骨的仿生力学,以及板状骨科植入物和宿主骨的仿生力学,提出设计原则和发展方向。
      方法:以客户定制的多孔支架/新长入骨复合材料微体积元模型和板状植入物/宿主长骨层状复合材料微体积元模型为对象,利用弹性力学及体积定量多相分析等方法,提出各自的弹性模量混合法则,以及新长入骨(或宿主骨)的机械应力(刺激)公式。
      结果与结论:不同多孔支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体积分数条件下,比较新长入骨的机械应力(刺激)和支架机械应力:①新长入骨/多孔金属(除多孔钽等外)支架复合材料强度明显高于原宿主骨,可能解决部分脱钙骨支架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及其他非金属支架在植入人体早期缺乏一定力学强度的问题。②多孔支架材料的弹性模量和体积分数愈小,新长入骨所受到的机械刺激愈大。对于负重组织工程骨,特别是客户定制的股骨干、胫骨干、腓骨干等大面积缺损多孔支架,多孔生物镁支架是佳选择。不同板状植入物的弹性模量、板厚度和应变,以及表面微结构和仿生涂层对宿主骨的机械刺激都有影响:①板状骨科植入物强度和刚性是重要的。当植入板厚度愈小,弹性模量增大引起宿主骨的机械刺激减小愈不明显。②降低弹性模量的表面微结构对局部降低应力遮挡效应,保证宿主骨机械刺激,改善生物相容性,加强生物固定等是必要的。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椎体成形与保守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比较

    作者:朱洲;王生介;厉晓龙;费燕强;蒋小军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剧烈疼痛,具有创伤小、疗效佳及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来说,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因而疼痛的缓解并不能全面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效性。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及同期24例进行保守治疗的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 Cobb 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椎体成形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椎体成形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 <0.05),治疗后6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椎体畸形,提高下腰部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高黏度骨水泥在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冯新民;王静成;张亮;陶玉平;杨建东;蔡俊;张圣飞;黄吉军

    背景: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问题,尤其是对于椎体后壁破裂患者更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目的:观察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修复的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ODI评分评估腰背部功能,SF-36健康调查评分表评估生活质量, Frankel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影像学观察骨水泥渗漏、肺栓塞、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X射线评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结果与结论:随访12-18个月,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神经症状与治疗前相同;复查X射线及CT见骨水泥弥散良好,发生2例骨水泥渗漏,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骨水泥毒性或过敏反应、肺栓塞、感染、神经损伤或新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说明高黏度骨水泥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以明显缓胸腰背部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 骨水泥注入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强化技术要点

    作者:荆丹峰;许艺荠;孙太存;田进;鲁彪;崔学文

    背景:腰椎退行性病变一旦合并腰椎管狭窄、腰椎失稳及退变性侧凸,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时,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内固定器械。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相当普遍,因此如何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脊柱上置入稳定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近年来有研究证实了骨水泥强化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在椎体内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因此成为脊柱外科的关注热点。目的:探讨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共收治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3.5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9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6例,退行性侧凸2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减压、融合节段,采用骨水泥强化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内固定、矫形。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对患者内固定前后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神经症状缓解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内固定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36-48个月,未出现断钉、断棒、椎弓根螺钉拔出、松动、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内固定后患者腰痛、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及神经症状JOA评分均明显改善(P <0.01)。提示对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应用骨水泥强化型中空侧孔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能增强螺钉的稳定性,防止螺钉松动、拔出,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改善和保持。

  • 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致敏实验

    作者:林山;黄晓梅;芮钢;尹庆水;尤元璋

    背景:前期实验成功制备了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材料,并已通过实验证实其具有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必需的理化性能。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致敏性。方法:将32只白化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实验组分别采用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阳性对照组采用体积分数为5%甲醛溶液,阴性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根据《GB-T 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大剂量致敏试验步骤进行皮内诱导、局部诱导和激发。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豚鼠皮肤反应按Magnusson和Kligman等级进行分级。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48 h后对皮肤进行活检,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光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阴性对照组和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浸提液组激发阶段去除贴附物后24,48 h皮肤无致敏反应,而阳性对照组在这任一时间点均有中度以上红斑。活检皮肤光镜下实验组未见皮肤水肿,皮肤棘细胞层水肿,血管周围、弥漫的真皮和表皮单核细胞浸润,见散在少量的嗜碱性细胞。说明质量比为3∶1或4∶1原料制备的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支架在致敏方面具有生物安全性。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调控腰椎融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

    作者:王磊磊;郑君涛;胡永胜;刘伟;刘旭;金格勒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成骨活性在许多实验中已被充分证实,但诱导成骨是一系列生物活性因子复杂的网络调节过程,不是单一因子的作用。目的:定量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兔腰椎融合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L5-6横突间植入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复合骨(载有75μg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同种异体骨),植入后7,14,21,28,35 d,取L5-6横突间植骨融合所形成的骨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3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均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28 d 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植入后7 d,自体骨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高于复合骨组、异体骨组(P <0.05);植入后14 d,自体骨组、复合骨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高于异体骨组(P <0.05);植入后21,28,35 d,复合骨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高于自体骨组、异体骨组(P <0.05)。结果表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有效促进骨融合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

266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