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在老年患者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唐全义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相关性疾病对术后的镇痛要求高.笔者观察3种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与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 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哌替啶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翁剑武;陈毓玲

    目的:探讨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哌替啶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30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用0.375%罗比卡因+哌替啶50mg;B组单纯用0.375%罗比卡因,两组行双侧颈深、浅丛阻滞,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后心率、血压、呼吸、SpO2的变化.结果:收缩压(SBP):A组阻滞后10min开始有10~20mmHg(1mmHg=0.133kPa)的波动,B组阻滞后5min开始有20~50mmHg的波动.组间各时段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心率(HR):A组阻滞后较平稳,B组阻滞后均明显上升.各时段组间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结论:罗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哌替啶行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能增强阻滞效果,消除患者的精神紧张且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

  • 硬膜外双管法分段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平义;董荟;黄尧文

    目的:探讨硬膜外双管法分段给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另选3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分娩镇痛为对照组.观察组选腰1~2及腰4~5行硬膜外穿刺,分别向头端及尾端置管3cm;局麻药用0.125%罗比卡因和2μg/ml芬太尼混合液.宫口开至3cm时先向上管注药6~7ml,第一产程后期下管给药7~8ml,再次追加剂量根据阻滞平面调节,控制平面在胸10以下.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观察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后93.3%产妇无痛,仅2例感轻微痛,与镇痛前比较P<0.01.观察组活跃期时间为(96.34±62.77)min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56.15±25.70)min,对照组为(53.83±24.81)min,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5min Apgar评分、生产方式与对照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双管法分段给药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胎儿.

  • 不同浓度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董荟;周平义;黄尧文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比卡因或复合芬太尼、吗啡腰-硬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时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并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观察.方法:60例主动要求镇痛分娩、无椎管内阻滞禁忌证、拟自然分娩的估计能从阴道分娩的健康足月产妇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20例,A组用0.125%罗比卡因+20μg芬太尼,B组用0.125%罗比卡因+1mg吗啡,C组单用0.25%罗比卡因.另选2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腰-硬联合阻滞的自然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 结果:B、C两组产妇麻醉后宫缩持续时间明显比麻醉前缩短(P<0.05或P<0.01),A、B、C3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应用腰-硬联合阻滞的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A组和B、C两组相比,配伍合理,对呼吸中枢、平滑肌的抑制程度轻,不抑制心肌收缩力,不引起组织胺释放,能抑制产程中可能发生的寒颤,还能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减轻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实现可行走硬膜外镇痛(walking analgesia).芬太尼对胎儿无不利影响,对宫缩及产力无明显影响,产妇神志清醒,保持屏气反射,主动配合好,可较好地满足产妇对分娩镇痛的要求.结论:应用PCEA技术,采取硬膜外腔低浓度局麻药给药模式,可使产妇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效地控制药物用量,符合临床用药个体化原则,是当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分娩镇痛方法.

  • 罗比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奕红;傅善忠

    目的:用不同浓度罗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以研究不同浓度罗比卡因对臂丛神经痛觉和运动的阻滞作用.方法:60例因上肢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 A组0.25%布比卡因30ml;B组0.25%罗比卡因30ml;C组0.2%罗比卡因30ml.采用相同麻醉方法后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与A组相比,B、 C组麻醉完全起效时间延长;B组感觉阻滞完全,维持时间相仿,运动阻滞恢复快; C组感觉阻滞完全,感觉与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短.结论:与0.25%布比卡因相比,罗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时,有较明显的运动感觉阻滞分离.

  • 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效果的观察

    作者:黄锦益;韦克;黄文东;韦龙华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5%罗比卡因组,Ⅱ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Ⅲ组为0.25%罗比卡因组,各组罗比卡因用量均为20 ml.结果 Ⅰ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Ⅱ、Ⅲ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Ⅰ、Ⅱ组相当,均少于Ⅲ组(P<0.05),Ⅱ、Ⅲ组Bromage评分优于Ⅰ组(P<0.05).三组耳鸣耳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排尿困难率高于Ⅱ、Ⅲ组.结论 0.375%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弱,是骶管内麻醉理想的佳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罗比卡因 骶管麻醉
  • 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效果的观察

    作者:黄锦益;韦克;黄文东;韦龙华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5%罗比卡因组,Ⅱ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Ⅲ组为0.25%罗比卡因组,各组罗比卡因用量均为20 ml.结果 Ⅰ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Ⅱ、Ⅲ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Ⅰ、Ⅱ组相当,均少于Ⅲ组(P<0.05),Ⅱ、Ⅲ组Bromage评分优于Ⅰ组(P<0.05).三组耳鸣耳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排尿困难率高于Ⅱ、Ⅲ组.结论 0.375%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弱,是骶管内麻醉理想的佳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罗比卡因 骶管麻醉
  • 高乌甲素复合液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戴甫成;吕德生;杨映红

    目的观察高乌甲素-罗比卡因复合液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择期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观察组):高乌甲素24 mg+0.125%罗比卡因125 mg+昂丹司琼8 mg共100 ml.B组(对照组):用芬太尼0.4 mg取代A组中的高乌甲素.手术结束后开始镇痛,PCEA参数设定:负荷剂量4 ml,持续流量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VAS疼痛评价和镇痛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镇痛效果确切,能够满足治疗需要,与B组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乌甲素复合液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 罗比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奕红

    目的:选择0.25%、0.375%、0.5%罗比卡因作颈丛神经阻滞,与0.25%布比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时进行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ASAI-Ⅱ级甲状腺疾病需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均行双侧肌间沟一点法作深丛及浅丛神经阻滞,常规辅以神经安定镇痛,根据镇痛效果增加静脉用药.A组左侧0.25%布比卡因14ml,右侧0.25%罗比卡因14ml;B组左侧0.25%布比卡因14ml,右侧用药0.375%罗比卡因14ml;C组左侧0.25%布比卡因14ml,右侧0.5%罗比卡因14ml.术中监测HR、ECG、R、BP等生命征变化情况.记录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效果C组好,B组次之,A组差(P<0.05).结论:相同浓度的罗比卡因较布比卡因镇痛效果差,用于颈丛神丛阻滞时,应适当提高浓度至0.375%~0.5%.

  • 罗比卡因用于肝胆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分析

    作者:腾云娟

    目的:探讨分析在肝胆手术麻醉中应用罗比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 年3 月~2012 年5 月在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80 例需进行肝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40 例患者采用罗比卡因的麻醉方法,对照组40 例患者布比卡因的麻醉方法,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两组MAP、HR 与术前比较,插管及拔管后有所升高,但不明显(P>0.05).两组SPO2 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R 明显下降,RR 用药及术后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以及术后需辅助用药者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胆手术麻醉手中应用罗比卡因具有起效快和镇痛作用强优点,同时也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良反应出现几率低,保证肝胆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治疗上值得推广[1].

  • 相同浓度罗比卡因和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用于颈神经丛阻滞的比较

    作者:杨普春;杨少辉;李流

    目的比较相同浓度罗比卡因和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用于颈神经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罗比卡因混合液(Ⅰ组)32例,布比卡因混合液(Ⅱ组)18例,分别用0.5%罗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10ml阻滞颈浅神经,再分别用0.5%罗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6ml阻滞颈深神经丛.记录麻醉效果及产生的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的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及手术结束(T6)时的HR、SBP、DBP、MAP、SpO2、RR、Mv、VT.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产生的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罗比卡因组对抬头肌的影响显著弱于布比卡因组(P<0.01).两组HR显著升高(P<0.05),SBP、DBP、MBP、在Ti~T5时有显著升高(P<0.05),在T6与T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上两组混合液在颈浅及颈深神经丛阻滞均能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0.5%罗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由于运动神经较弱,更适合颈神经丛阻滞麻醉.

  • 后路腰丛-骶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手术1例

    作者:陈丽丽;李世忠

    患者,男,86岁,60 kg.拟行胫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患者既往高血压史20年,肺心病史15年.入室后患者侧卧位,选用Winnie的定位方法,经髂后上棘画一脊柱的平行线及一髂嵴连线,两线相交,交点为穿刺点,此点位于后正中线旁开4.5 cm.使用神经刺激器和刺激针经穿刺点进针行后路腰丛神经定位,初始电流为2 Hz、1 mA,当出现股四头肌收缩膝盖跳动后,刺激电流逐渐减小到0.13 mA,仍存在肌肉收缩,注入局麻药2 ml(0.15%罗比卡因),无异常反应,回抽无回血后注入局麻药共30ml.

  • 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任利容;王泽华

    目的:比较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方法:将60例健康、单胎、足月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接受0.1%罗比卡因加 1 μg/ml芬太尼(RF组)或0.075%布比卡因加 1 μg/ml芬太尼(BF组)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两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流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均有较可靠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RF 组可下床活动者为96.67%,而BF 组为3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浓度罗比卡因或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PCEA 均可产生可靠的镇痛效果.产程中罗比卡因极少引起运动阻滞,产妇有下床活动能力,其效果优于布比卡因.

  • 0.2%罗比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无痛人流

    作者:陈谦;冯敏

    罗比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低浓度时具有感觉-运动分离现象.笔者选用0.2%罗比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无痛人流,效果确切,报告如下.

  • 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观察

    作者:徐晨婕;史宏伟;朱健明

    目的探讨0.25%,0.375%罗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0.25%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预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用0.25%,0.375%罗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3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注药后1、2、3、4、5、10、20、30、60min分别对感觉和运动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症状,术后记录镇痛时间和运动完全恢复时间.结果随着浓度增加,罗比卡因麻醉强度依次增强,30ml 0.25%罗比卡因麻醉强度明显低于0.25%布比卡因,且满意率低,将罗比卡因浓度提高到0.375%,麻醉强度与0.25%布比卡因相当,满意率提高到100%.结论与0.25%布比卡因相比,0.25%罗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效果不满意,0.375%罗比卡因起效快,作用完善,不良反应,为临床使用的适宜浓度.

  • 罗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泽宇;王茜;乔发毅;杨繁荣

    目的 探讨罗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0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K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L组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R组为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时(T1)、手术开始时(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患儿血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手术期间患儿的体动反应、麻醉药的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和切口疼痛出现时间.结果 K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在T2、T3与T1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L组和R组SBP、MAP、DBP、HR在3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T2、T3均较K组低(P<0.05).L组和R组氯胺酮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体动反应例数均较K组减少(P<0.01).R组切口疼痛出现时间较L组延后(P<0.01).3组SpO2变化、术后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应用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小儿腹以下手术无血流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更有利于小儿术后镇痛.

  • 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友初;邹洪;邱树和;杨文华

    连续硬膜外阻滞被认为是目前佳的分娩镇痛方法.我科采用硬膜外连续注入低浓度罗比卡因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100例下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友初;吴俊;邹洪;杨文华

    罗比卡因是纯S型镜像体结构的新型酰胺类局麻药,为消旋混合物布比卡因的左旋异构体.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麻醉新方法.我科采用0.75%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腹部手术100例,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 妇科手术麻醉中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相峰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比卡因(0.5%和0.75%)在妇科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A组给予罗比卡因7.5mg(O.5%罗比卡因1.5mL);B组给予罗比卡因11.25mg(0.75%罗比卡因1.5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麻醉前、麻醉后、切皮时及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妇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为满意,但是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进行监测表明,A组的麻醉效果更为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麻醉中,应用0.5%的罗比卡因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体位指导在无痛分娩中对产程的影响研究

    作者:蒋志平;叶家枝;曹玉华;周婷

    目的:探讨体位指导在无痛分娩中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08例,ASAI-Ⅱ级,产前检查认为可经阴道分娩,孕周37-41周,在自然临产宫口开大3cm时,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给予罗比卡因镇痛,首次剂量8-12ml,半小时后用输液泵将维持量以5-7ml/h持续至宫口开全;随机选择48例作为观察组,进入活跃期后,通过四步触诊和B超确定胎背方向,采取与胎儿脊柱同侧卧位,宫口开全后取膀胱截石位,靠背抬高300,双腿屈曲,双足外展至胎儿娩出;另60例在分娩过程中不作体位指导,一般以左侧卧位为主.观察二组产程进展情况,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产后2小时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体位指导在无痛分娩中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值得推广实施.

150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