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睾丸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型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丽

    目的:报道1例睾丸原发性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B细胞型),并分析其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MALT淋巴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瘤细胞在曲细精管之间浸润,严重处可使曲细精管被破坏或受挤压而萎缩,细胞大,细胞之间非粘着性生长,有大而不规则的核。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CD20和Vim(+),HCG、PLAP、CD45 RO、CK19均为(~)。结论: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形态学上应当与精原细胞瘤、慢性睾丸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标记对于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 介绍一种男婴会阴部术后切口保护方法

    作者:栾兰红

    腹股沟疝,隐睾,睾丸肿瘤等疾病,因为切口在会阴部,对于两岁以内的患儿,因排尿不能完全由大脑控制,术后经常因排尿污染切口敷料,特别是切口位于阴囊,敷料采用纱布的患儿,排尿经常将切口敷料浸湿,一旦切口敷料受潮就需换药.经常一天换药几次,一方面影响切口生长,一方面增加成本,还会增加患儿的痛苦,也给医生增添多余的劳动,术后护理很麻烦,以前,尝试过许多方法,结果都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新的切口保护方法,一年内在临床应用于106例患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双侧睾丸肿瘤的诊疗策略

    作者:宫大鑫;李振华;李泽良;王侠;杨绍波;毕建斌;李刚;孙志熙;孔垂泽

    目的 探讨双侧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对策. 方法 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10例双侧睾丸肿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肿瘤标志物、治疗方式和病理资料.年龄19~58岁,平均34岁.双侧同时性癌2例,癌均为Ⅰ期病变.异时性癌8例,初发肿瘤Ⅰ期5例、Ⅱ期3例,对侧肿瘤Ⅰ期6例、Ⅱ期1例、Ⅲ期1例.初次肿瘤精原细胞瘤4例,对侧肿瘤精原细胞瘤3例.结果 2例同时行双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8例先后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腹膜淋巴结清除术3例.术后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雄激素缺乏综合征,7例行雄激素替代疗法.10例随访9个月~23年,平均10.5年,死亡2例,转移2例(1例带瘤生存),局部复发2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 双侧睾丸肿瘤异时性多见,常见病理类型为精原细胞瘤,可以选择性行保留睾丸手术.

  • 小儿睾丸肿瘤临床分析(附55例报告)

    作者:宋宏程;黄澄如

    目的总结小儿睾丸肿瘤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55例睾丸肿瘤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个月~12岁.多以无痛性阴囊肿块就诊.其中卵黄囊瘤25例,畸胎瘤24例,淋巴瘤2例,精原细胞瘤1例,皮样囊肿2例,淋巴管瘤1例. 结果 55例中获随访31例,平均随访3年.包括卵黄囊瘤17例,其中Ⅰ期9例,仅做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Ⅳ期1例及复发瘤7例中的3例经化疗及手术健康存活.畸胎瘤14例,其中行保留睾丸的畸胎瘤摘除术5例,恶性畸胎瘤1例,均无瘤存活. 结论卵黄囊瘤Ⅰ期宜行单纯睾丸切除术,Ⅱ~Ⅳ期应联合应用PVB(顺铂加长春新碱加博来霉素或足叶乙甙)化疗方案.小部分畸胎瘤病例可行肿瘤摘除术而保留睾丸组织.

    关键词: 睾丸肿瘤 儿童
  • 睾丸肿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39例报告

    作者:叶定伟;方银忠;戴波;顾卫列;刘守业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在睾丸肿瘤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施行RPLND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年龄20~58岁,中位年龄29岁.左侧17例,右侧22例.精原细胞瘤1例,非精原细胞瘤38例.35例经CT、B超检查,提示15例腹部肿块,其中5例经博来霉素加鬼臼乙叉甙加顺铂方案化疗后肿块仍有残余,另有2例临床Ⅰ期患者经化疗后手术. 结果 10例临床Ⅰ期患者施行保留性神经的改良清扫术,余29例接受双侧手术.清扫组织未见癌转移者22例,癌转移17例,其中包括临床Ⅰ期4例.对RPLND证实有转移灶者和血AFP或β-HCG升高者均施行化疗.39例患者随访1~149个月,无瘤存活38例,接受保留性神经改良清扫术10例中射精功能恢复满意8例. 结论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与随访中应警惕存在非精原细胞成分,必要时行RPLND.对于临床Ⅰ期非精原细胞瘤,应积极行保留性神经的改良RPLND术,病理Ⅱ期的患者术后应接受化疗.

  • 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作者:陈智勇;齐琳;王建松;刘宇;唐正严

    目的 分析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情况. 方法 睾丸原发淋巴瘤患者12例.年龄36~78岁.平均62岁.首诊症状:单纯睾丸增大8例;睾丸增大伴阴囊胀痛3例,伴发热1例;阴囊下坠1例.单侧11例,双侧1例.病程15 d~6个月.12例超声检查均有睾丸实质性肿块.10例行CT检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Ann Arbor分期ⅠE 9例、ⅡE2例、ⅢE 1例.1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10例术后接受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4~8个疗程.5例在化疗后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25~50 Gy. 结果 12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度恶性3例、中度恶性9例.免疫分型:B细胞型8例,T细胞型2例,分类不明确2例.随访1~9年,失访1例.术后2年非癌死亡1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11),40%(4/10),20%(2/10).肿瘤复发转移部位包括对侧睾丸3例,中枢神经系统3例,肝转移1例,腹膜后广泛转移1例. 结论 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率低,应采取综合治疗.Ⅰ E、ⅡE期患者应给予手术加放射治疗加化疗,对侧睾丸应预防性照射.ⅡE期以上患者术后应先行化疗,然后根据病情辅以放射治疗.

  • 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罗彬;戴宇平;罗道升;王道虎;邓春华

    目的 探讨睾丸内胚窦瘤的诊断及治疗方式. 方法 睾丸内胚窦瘤患者24例.年龄5个月~33岁,中位年龄20个月,其中<2岁者15例、2~14岁者5例、>14岁者4例.症状为睾丸肿大20例,腹痛、腹部包块2例,反复咳嗽2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率85%(17/20).术前分期:Ⅰ期18例,Ⅱ期4例,Ⅲ期2例.24例均行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8例加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化疗. 结果 组织学表现为网状结构23例(96%)、透明小体22例(92%)、腺样结构20例(83%)、内胚窦样结构16例(67%)和实体状结构13例(54%).术后患者血清AFP均下降,2例再次升高,均发现复发或转移.21例随访20个月~12年.死亡2例,其中1例I期患者术后2年死于肺部转移及脊椎转移,1例Ⅲ期患者术后1年死于全身转移.无瘤生存19例,其中存活1年~者5例、3年~者6例、5年~者4例、10年~者4例.8例存活≥5年者均为Ⅰ期患者. 结论 早期诊断、采用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睾丸内胚窦瘤疗效的关键.AFP可作为诊断及判断早期复发的指标.

  • 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七例报告

    作者:袁建林;张运涛;秦卫军;杨力军;武国军;刘飞;王福利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7例.平均年龄28岁.肿瘤位于左侧4例、右侧3例.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1~4周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上至同侧肾静脉水平,下至同侧髂总血管分叉处,外至同侧输尿管内侧,内至腹主动脉.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肿瘤标志物,患者术后射精功能等情况. 结果 7例淋巴结清扫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40~220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80~127 ml,平均95 ml,均未输血.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术后未发生肠梗阻和淋巴瘘等并发症.术后2周复查血清甲胎蛋白由术前15~1247 μg/L降至术后的2~8μ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术前5~59μg/L降至术后的0.5~2.5μg/L.7例术后10~12周均恢复射精功能.随访12~26个月,平均21个月,肿瘤无复发及远处转移. 结论 对于Ⅱ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 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睾丸肿瘤

    作者:刘卓炜;丘少鹏;周芳坚;梅骅;秦自科;韩辉

    目的探讨保留神经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RPLND)在低期睾丸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1999年6月至2003年7月收治睾丸肿瘤患者13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肿瘤位于左侧9例,右侧4例,大小2 cm×3 cm×2 cm~9 cm×6 cm×5 cm.临床分期:Ⅰ期11例,均为非精原细胞瘤;ⅡA期1例,为畸胎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 cm×2 cm);ⅡC期1例,为精原细胞瘤(CT示腹膜后转移灶10 cm×9 cm).12例非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1~4周行保留神经RPLND,1例精原细胞瘤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行3疗程BEP方案化疗后行保留神经RPLND.结果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A期2例,其中ⅡC期精原细胞瘤患者化疗后分期降为Ⅰ期.13例术后均无肠梗阻、淋巴瘘和体位性低血压.术后2周复查时血AFP和β-HCG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8~12周均恢复射精功能.随访18~64个月,平均3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青壮年患者,保留神经RPLND是治疗低期非精原细胞瘤和化疗后降期的精原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 表现为睾丸横过异位的苗勒管综合征二例报告

    作者:于德新;方卫华;江山;施浩强;刘明;王克孝

    目的探讨苗勒管保留综合征的诊断、处理和预后. 方法报告2例睾丸横过异位型苗勒管综合征,分别伴无精子症和睾丸精原细胞瘤.行子宫体大部切除,睾丸精索松解固定及睾丸肿瘤切除. 结果 2例随访2年,患者睾丸血流和性激素测定均正常. 结论苗勒管综合征为一种遗传性男性假两性畸型,治疗应力求保护睾丸的血供和生殖功能并密切随访.

  •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伴睾丸间质细胞腺瘤性增生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庆;纪志刚;李汉忠;李蕾

    目的 提高对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伴睾丸间质细胞腺瘤性增生的认识. 方法 总结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伴睾丸间质细胞腺瘤性增生患者资料.患者,男, 25岁.以双侧睾丸结节就诊.查体见双侧睾丸、附睾结节感,右睾丸增大,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实验室检查睾酮(T)18.7 nmol/L、17α-羟化酶(17α-(OH)P)>20.0 ng/ml、快速ACTH兴奋试验阳性、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B超提示双睾丸弥漫性病变合并部分占位,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睾丸活检结果为间质细胞增生结节,免疫组化α-inhibin(+). 结果 结合病史、实验室、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伴睾丸间质细胞腺瘤性增生.口服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40 mg/d,2周后30 mg/d维持治疗,8个月后超声检查双侧睾丸结节消退.随访2年,肿物无复发. 结论 双侧睾丸肿块应结合病史和内分泌检查除外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伴睾丸间质细胞腺瘤性增生,经口服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敏感型睾丸间质细胞腺瘤性增生可以消退.

  • 泌尿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三例报告

    作者:李锋;俞国锋;马伟雄;徐建锋

    例1,男,50岁.因左阴囊肿大2周于2008年5月12日入院.体检:左睾丸肿大,质硬,有触痛.B超检查:左睾丸不均质占位.CT检查:左睾丸肿大,约8 cm × 6 cm大小,密度增高,CT值40 HU,增强后见强化,CT值72 HU.诊断:左睾丸肿瘤.硬膜外麻醉下行左睾丸切除术.

  • 老年原发性睾丸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

    作者:冯国伟;徐勇;张志宏;牛越

    患者,75岁.因无痛性左侧睾丸肿物3个月于2010年8月26日入院.肿物生长快,伴下坠感,无压痛.11年前因右侧睾丸肿瘤行睾丸切除术,病理报告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术后未行放化疗.查体:右腹股沟区见手术瘢痕,右侧阴囊空虚;左侧睾丸4 cm×4 cm×3 cm大小,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与阴囊皮肤无粘连,与附睾界限不清,透光试验(-).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

  • 睾丸癌组织中Rho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向东;董培;张志凌;李永红;尧凯;蒋丽娟;秦自科;韩辉;周芳坚

    目的 寻找与睾丸癌分期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以更好地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睾丸癌根治术治疗的精原细胞瘤(34例)和非精原细胞瘤(66例)石蜡标本,其中临床Ⅰ期64例、Ⅱ期22例、Ⅲ期14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以及20例同期手术正常睾丸组织中Rho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睾丸癌组织中RhoA及VEGFR3的表达与睾丸癌分期、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患者随访26 ~ 2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RhoA在睾丸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7%(57/100),高于正常组织的25%(5/20),RhoA表达与睾丸癌临床分期相关(P=0.010).VEGFR3在睾丸癌中的高表达率为51%(51/100),VEGFR3高表达与睾丸癌患者肿瘤复发相关(P=0.021).在Ⅰ期非精原细胞瘤中,RhoA高表达与肿瘤复发相关(P=0.035).在Ⅱ/Ⅲ期非精原细胞瘤中,VEGFR3高表达与肿瘤复发相关(P=0.022). 结论 睾丸癌组织中Rho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hoA高表达的Ⅰ期非精原细胞瘤容易复发,VEGFR3高表达的Ⅱ/Ⅲ期非精原细胞瘤预后欠佳,需要采用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 腹股沟疝与睾丸癌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粟艳林;阳赣萍;龚德华;王一任;左双燕;彭杨琴;曾小敏;彭小宁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与睾丸癌发生的关联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并辅以参考文献的追溯,收集1979-201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腹股沟疝与睾丸癌发生的关联性研究论文.初筛获得相关文献49篇,其中中文文献6篇、英文文献43篇,选择比值比(OR)/标准化发生比(SIR)及其95%CI作为Meta分析指标.利用STATA 11.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 结果 根据统一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纳入17篇文献,其中病例对照研究文献16篇,队列研究文献1篇.16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中,睾丸癌患者4695例,对照组6328例,其中结果显示腹股沟疝与睾丸癌的发生有关联者6篇,16篇合并OR值为1.33(95%CI 1.06~1.67),有统计学意义,有腹股沟疝者发生睾丸癌的可能性为无腹股沟疝者的1.33倍.1篇队列研究文献中腹股沟疝患者队列人数30 199例,SIR=1.1 (95%CI 0.4~2.2),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股沟疝与睾丸癌的发生之间存在关联性,腹股沟疝增加睾丸癌的患病风险.

  • 低危临床Ⅰ期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瘤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范刚;谢宇;韩惟青;蒋志强;杨科;曾福华;裴夏明

    目的 评估低危临床Ⅰ期睾丸非精原生殖细胞瘤(NSGCT)患者的严密随访保守治疗与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治疗的效果,以探讨危险因子用于临床Ⅰ期NSGCT预后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2001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1例临床Ⅰ期NS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血管淋巴管浸润、胚胎癌成分>癌肿成分50%及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AFP和/或β-HCG)仍持续不降甚至增高者,终将46例低危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严密随访组(30例)和RPLND治疗组(16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2项临床指标(胚胎癌成分、年龄)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比较术后无瘤生存率.结果 46例患者中5例失访,41例获随访,随访率为89%.平均随访时间61个月(15~ 147个月),其中严密随访组平均随访58个月(19~ 147个月),RPLND组平均随访65个月(15~ 144个月).严密随访组和RPLND治疗组生存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24/27)和86%(1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08,P=0.78).含少量胚胎癌成分(胚胎癌成分<50%)的混合性肿瘤患者无瘤生存率为83%,不含胚胎癌成分患者为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1.07,P=o.30).<15岁组与≥15岁组患者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1.59,P=0.21).结论 低危临床Ⅰ期NSGCT患者严密随访保守治疗与RPLND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低危患者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严密随访可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

  • 睾丸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跃东;吴准;刘菲;曾彦恺;刘荣福;陈斌;王惠强;庄炫;邢金春

    目的 探讨睾丸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收治1例睾丸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的诊治情况.患儿6个月,因发现阴囊内肿物2周入院.查体:左侧睾丸大小约2.0 cm×2.0 cm,质地硬,透光试验阴性.甲胎蛋白37.60 μg/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 IU/L.胸部X线片正常.B超检查提示左睾丸内不均质团块,左侧精索增粗,血供丰富.术前诊断为左侧睾丸肿瘤. 结果 行经腹股沟切口手术,术中见左侧精索明显增粗,睾丸弥漫性肿大,质地硬,与正常睾丸组织界限不清,并浸润附睾,附睾头及体部变硬.行高位精索切断睾丸切除术.组织学检查见大量单核细胞、泡沫细胞及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局灶伴脓肿形成.未见典型的Touton巨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68、CD163阳性,而CD1a阴性.病理诊断为左睾丸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术后随访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睾丸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睾丸良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志物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需与淋巴瘤、白血病及其他睾丸肿瘤相鉴别.

  • 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诊治方法及预后分析

    作者:姚浩宇;范应中;杜昆峰;李泸平;张胜利;崔西春;李福凯

    目的:探讨小儿睾丸良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6例睾丸良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7 d~12岁,平均2.5岁。肿瘤位于左侧17例,右侧9例。其中20例以睾丸肿块就诊,3例以隐睾就诊,2例以鞘膜积液就诊,1例以精索静脉曲张就诊。26例行超声或CT检查,20例提示睾丸占位,3例提示阴囊空虚,3例提示阴囊内肿物。24例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其中4例甲胎蛋白增高,2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轻度升高,1例铁蛋白升高。26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所见及快速冷冻病理检查结果,23例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3例因睾丸形态结构异常行睾丸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成熟性畸胎瘤14例,不成熟性畸胎瘤3例,性腺母细胞瘤3例,间质细胞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纤维瘤、睾丸炎性肉芽肿各1例。23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70个月,所有受访患儿均存活,未见残留睾丸萎缩或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是睾丸肿瘤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详细的专科查体,术前超声、CT及肿瘤标志物是诊断睾丸肿瘤的重要方式;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性质。对于小儿睾丸良性肿瘤可采取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

  • 睾丸肿瘤6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连文;赵忠文;马淑敏;李付彪

    1984年6月至1998年4月我院共收治睾丸肿瘤66例,现报告如下.

  • 双侧睾丸肿瘤六例报告

    作者:沈文;胡卫列;李清荣;邓志雄;张利朝;邱晓拂;肖远松

    双侧睾丸肿瘤临床罕见.1990年至2005年我院共收治6例,占同期收治睾丸肿瘤的5.9%(6/101),现报告如下.

600 条记录 4/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