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妊娠合并大动脉炎的处理(附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妊娠与大动脉炎的相互影响及孕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妊娠合并大动脉炎的7例病例,对大动脉炎的诊治、孕期监测、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例因早孕期病情活动终止妊娠,其余6例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发生子痫前期2例、心衰1例、肾功能不全1例、早产3例、小于胎龄儿2例.结论 大动脉炎患者孕前需要进行评估,孕期需要多科协作进行病情监测,以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
CTA诊断大动脉炎优势
CT血管造影(CTA)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头颈部血管分支的显示方面已较理想,基本上可取代血管造影.对可疑病变部位CT增强扫描后进行重建成类似传统血管造影的图像,可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颈动脉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建方法可清晰显示出颈动脉管腔的改变,包括狭窄、闭塞、扩张及瘤样改变等,增强扫描后轴位图像可清晰显示出动脉壁增厚,表现为增强后管腔周围环形低密度区,部分病例内层可略不规则,密度不均匀.MIP重建是主要的重建方式,可以显示管腔狭窄、闭塞或扩张,且操作简单,而VRT图像可加以补充,尤其对于管腔闭塞并有丰富侧支循环形成的病例.CPR图像可以在一个平面上显示一支血管的整体情况,对于颈动脉管内及虹吸部病变的显示必不可少,同时可以显示全程管壁的增厚.
-
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大动脉炎3例
本文就临床工作中遇到的3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的大动脉炎患者诊治过程做一简单阐述,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1例
患者,女性,51岁。患动脉炎15年余。近日自觉头晕、头疼,上肢血压未测,到本院就诊。超声检查:右侧颈总动前、后内中膜回声增强、弥漫性增厚,动脉管腔明显变窄,右侧颈总动脉残余管腔内径约3.5 mm,该处动脉直径狭窄率约50%;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至颈总动脉分叉处管腔内可探及等回声充填。颈动脉、椎动脉、腹主动脉超声检查,可探及双侧颈动脉血管弥漫性增厚。双侧椎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腹主动脉内径约为11 mm,管壁普遍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右侧颈总动脉内彩色血流充盈缺损、变细;左侧颈动脉内未见明显彩色血流充盈。超声提示:⑴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弥漫性增厚致中度狭窄;⑵左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闭塞(图1、2)。
-
大动脉炎与高血压(上)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在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前数周,少数病人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征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可急性发作,也可隐匿起病.当局部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多数病人则无一上述症状.
-
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绞痛7例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少数由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型、大动脉炎、贫血等引起.
-
大动脉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大动脉炎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之一,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头臂动脉型,胸、腹主动脉型,广泛型和肺动脉型,临床多以局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缺血为主要表现,发病多见于年轻女性,男女患病率约1∶4[1].1 西医治疗1.1 药物治疗约20%的大动脉炎呈自限性,疾病早期、活动期以及配合手术治疗时,药物治疗为首选,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血小板药以及降压药等药物治疗.激素是大动脉炎活动期的治疗药物,及时用药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病情.
-
大动脉炎的中医治疗体会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不同部位动脉狭窄或闭塞,少数也可引起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出现相应部位缺血表现.西医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外科手术为主,因病因不完全清楚,所以治疗难度大.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述著于文字,以飨同道.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活动期53例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发病一般认为与各种原因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引起非特异性炎症有关.若其活动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容易使受累大动脉病变处出现管腔狭窄,甚则完全闭塞,引起严重后果.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主要以激素、麦考酚酸酯、环磷酰胺等为主,但毒副作用多,疗效不稳定.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针灸对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及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对31例大动脉炎患者采用人迎穴为主、随症配穴的针灸治疗,观察其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相关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0.3%;CDFI数据显示:针灸可扩大病变血管内径,提高病变血管的血流量、血管弹性指数,改善血流异常速度、血流异常波峰形态.结论;①针灸治疗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疗效显著;②针灸可改善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肢体和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状态.
-
前列腺素E合活脉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2例
2001年1月-2004年1月,我们用前列腺素E合活脉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82例,并与单用前列腺素E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参照李乃民<实用中西医周围血管病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419)中的诊断标准.排除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雷诺病及糖尿病坏疽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大动脉炎的临床观察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并可累及肺动脉.一般为多处动脉同时或先后受累,临床可以出现复杂的多器官或肢体缺血表现.目前缺乏有针对性、疗效好的治疗药物.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以益气补血、活血解毒法为治疗原则制成复脉饮,结合西药治疗活动期T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治疗
1988年Jacobson[1]提出"缺血性肾病"(ischemic renal disease,IRD)的概念,足指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肾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和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足指肾动脉直径的缩小,如肾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增生不良,大动脉炎等.
-
针灸治疗头臂动脉型大动脉炎40例
大动脉炎是发生在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其中头臂动脉型以脑部及上肢缺血为主症,属中医"无脉症"范畴.多年来我们采用针灸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并从经颅超声多普勒角度探讨其疗效机制,现报告如下.
-
24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例临床特征和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特征和感染情况,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平均发病年龄为9.3±3.2岁,男女比为1∶3.临床分型中以胸腹主动脉型多(54.2%),常以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发热、乏力等为首发症状.6例伴有结核感染,其中1例为肺结核.抗链O水平升高3例(8.3%),EB病毒感染2例(8.3%),细小病毒B19感染1例(4.2%).结论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起病形式复杂多样,因此临床诊治过程中需认真体检以期早期识别,以免延误治疗,预后不佳.
-
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和预后
目的 分析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Takayasu arteritis associ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TA-PH)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7年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13例TA-PH患者,排除其他类型PH.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随访.采用均数 ± 标准差(x±s)或百分率描述基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患者年龄(39±11)岁,女性10例.首发症状至确诊2个月至50年,10例TA和PH同时诊断.常见表现为活动后气促(12例),胸闷胸痛(8例)和心悸(6例),WHO功能分级Ⅱ ~ Ⅲ级,肺平均动脉压(48.0±14.0)mmHg和肺血管阻力(7.59±4.21)Wood U显著升高.8例在TA活动期.CT肺血管造影和肺动脉造影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或扩张.所有患者均用PH靶向药物,部分联合糖皮质激素.4例行肺动脉内支架植入术.3例死亡.结论 TA有发生PH风险,且可能以PH为首发表现.TA合并活动后气促建议常规筛查PH.TA合并PH预后差.PH靶向药物和血管重建可有效治疗TA-PH,解除肺血管狭窄,但确切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验证.
-
混合型大动脉炎致急性肱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血栓形成一例
患者,男,39岁,因"突发右上肢疼痛9 d,胸痛3 d"于2008年9月3日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8月24日因"突发右上肢疼痛10 h"外院右上肢动脉造影诊断"右肱动脉栓塞"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8月31日夜间突发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长约30min.
-
大动脉炎成人患者心脏扩大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大动脉炎(TA)合并心脏扩大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潜在的心脏损害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至2012年入院的大动脉炎成人患者,分别随机选择心脏扩大者59例与心脏正常大小者89例,共144例TA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红细胞沉降率(ESR)与C反应蛋白(CRP)、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或肺动脉造影或CT检查.47例心脏扩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冠脉CT检查.2例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结果 TA合并心脏扩大患者的年龄、病程、吸烟率、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者、ESR、CRP均显著高于心脏不大组(P<0.05).导致心脏扩大的主要损害类型依次是高血压24例(40.7%)、瓣膜病21例(35.6%)、肺动脉高压12例(20.3%)、扩张型心肌病11例(18.6%)、冠状动脉病变6例(10.2%)、复合病变15例(25.4%).结论 为预防心脏并发症,应早期诊断TA,确诊后即严格控制炎症、降压.当出现心脏并发症后,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必要时可以行瓣膜置换术、血运重建术.但控制炎症始终是TA所有治疗的基石.
-
1例大动脉炎继发严重高血压合并稽留流产的护理
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多见于日本、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患者以青年女性为多.T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动脉炎,多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其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如肾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等,可继发严重高血压,是妊娠的一个严重且罕见的合并症.我科2007年3月2日收治了1名大动脉炎继发严重高血压合并稽留流产的患者,现总结如下.
-
主动脉根部憩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
患者男,27岁.以上腹部闷胀伴气促5d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伴气促、端坐呼吸,就诊当地医院消化内科,超声心动图检查诊为"左室扩大,重度主动脉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夹层可能?",经治疗后出现脸色苍白,四肢发冷,予急转该院心内科,经治疗,症状有所好转,进一步查胸主动脉CTA示"肺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升主动脉根部囊状动脉瘤,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管壁显著增厚,管腔狭窄,降主动脉管腔粗细不均,考虑为大动脉炎可能",经当地医院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2012年4月12日收入心外科病房.患者继往无发热病史.人院查体:血压184/60 mm Hg(1 mm Hg=0.133 kPa).叩诊:心浊音界扩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舒张期泼水样杂音.双下肢重度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