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反复低血糖意识障碍与肝脏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洁;李秀钧

    患者,男,53岁.1年多前,患者常于餐前出现明显饥饿感、冷汗、乏力,进食后缓解.上述症状发作渐频繁.无皮肤巩膜黄染、腹痛、腹泻、消瘦、多饮、多尿及药物服用史.3个月前凌晨因大汗淋漓、呼之不应,被送至当地医院测血糖1.8 mmol/L,静脉输入葡萄糖液后醒转.腹部超声和CT检查,发现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仍频繁发作低血糖昏迷,遂转入我院.

    关键词: 低血糖症 胰岛素瘤
  • GATA6在胰岛素瘤中的表达及与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作者:魏美林;王倩倩;李旭;韩峻峰;魏丽

    目的:探究锌指转录因子G ATA 6在胰岛素瘤中的表达及与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3例胰岛素瘤患者的瘤体及其相应瘤旁组织,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GATA6在胰岛素瘤瘤体及瘤旁的表达差异。另外收集正常胰腺组织标本2例,免疫荧光法观察GATA6在胰岛素瘤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培养小鼠胰岛素瘤细胞系MIN6细胞,小干扰RNA(siRNA)干扰GATA6表达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胰岛素瘤瘤体组织GATA6表达水平较瘤旁组织异常升高(P<0.05);免疫荧光法显示胰岛素瘤正常胰岛结构丧失,GATA6主要位于胰岛素瘤细胞的细胞核中,在胰岛素瘤中大量表达,在正常胰岛β细胞中少量表达。沉默G ATA 6表达后胰岛素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且细胞增殖受抑制(P<0.05)。结论 GATA6在胰岛素瘤中异常高表达,与胰岛素瘤细胞增殖凋亡关系密切,提示G ATA 6可能在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因子激活受体α和γ配体对游离脂肪酸介导的β细胞损害的干预作用

    作者:杨立勇;杨永年;Zhijian James Chen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因子激活受体α和γ (PPARα和 PPARγ)配体对游离脂肪酸(FFA)介导的胰岛β细胞损害的干预作用. 方法应用PPARα配体氯贝丁酯及PPARγ配体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GZ)和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处理大鼠胰岛素瘤细胞系β细胞(INS-1细胞),采用细胞活力和DNA片段梯度分析评价PPARα和PPARγ配体对FFA诱导的INS-1细胞损害的影响. 结果 INS-1细胞与0.25~1 mmol/L的FFA孵育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1 mmol/L的FFA可诱导INS-1细胞发生凋亡.比较是否使用氯贝丁酯 (100 μmol/L)、 TGZ (10 μmol/L)和TZD (100 μmol/L)处理β细胞的结果,发现这些配体可保护INS-1细胞免于FFA的细胞毒性(包括脂性凋亡)作用.结论 FFA可介导β细胞发生明显的脂毒性和脂性凋亡,应用PPARα和PPARγ配体可能具有保护β细胞免于FFA的细胞毒性的作用.

  • 以低血糖昏迷就诊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四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先令;陆菊明;窦京涛;母义明;吕朝晖;郭清华;巴建明;潘长玉

    目的 探讨以低血糖昏迷就诊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MENI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因复低血糖昏迷住院、经内分泌激素和影像检查及手术确诊为MEN1型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具备Whipple三联征,影像榆查显示胰腺内占位性病变,手术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其中2例为多发性.(2)1例合并垂体瘤、甲状旁腺瘤(术后复发)和肾上腺皮质腺瘤,1例合并垂体瘤、甲状旁腺瘤(2个)和肾卜腺结节增生,1例合并垂体瘤和甲状旁腺瘤,另1例合并垂体瘤及可疑甲状旁腺瘤.结论 (1)对于胰岛素瘤患者,应仔细检查是否存在MENl型.(2)对于MEN1型患者,手术时应关注甲状旁腺瘤(或增生)和胰岛素瘤是否为多发及异位等情况.术后应定期随访以监测病变的复发和新病变发生.

  • 血β-羟丁酸测定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晓方;肖新华;李文慧;张云;王彤;张茜;杨国华;王姮

    胰岛素瘤起源于胰腺β细胞,是一种以低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为主要特点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据报道,胰岛素瘤年发病率1/250 000,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80%[1].

  • 发生于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瘤一例

    作者:王雪梅;刘玉兰;王智峰;朱元民;彭吉润

    胰岛素瘤为较少见的疾病.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0.8~0.9/100万[1],5%~15%为恶性肿瘤.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中的胰岛素瘤则更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 动态血糖监测对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刘义欣;谷伟军;窦京涛;杜锦;杨国庆;巴建明;吕朝晖;陆菊明;母义明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数据指标对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4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9例,女35例,年龄20~73岁.已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22例为胰岛素瘤组,同期住院、非胰岛素瘤所致低血糖患者11例为低血糖组,糖耐量正常者31名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液生化和糖代谢指标,获取CGM数据,应用EasyGV Version9.0软件计算血糖波动指标.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将可用于诊断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约登指数评判诊断价值并确定界值.结果 (1)一般糖代谢指标比较,胰岛素瘤组空腹血糖(FPG)、全天低血糖(LBG)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低血糖组(F=14.72、9.74,P<0.05),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及胰岛素释放指数(FIRI)高于另两组(F=10.72、5.07、12.8,均P<0.05).(2)血糖波动指标比较,胰岛素瘤组连续整体净血糖变化(CONGA)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8(3.71,4.63)比5.10(4.78,5.52),Z=3.989,P<0.05],低血糖指数(LBGI)、M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38(4.99,11.92)比1.59(0.73,2.70),11.99(8.45,23.04)比1.68(0.68,3.27);Z=4.856、4.856,均P<0.05];胰岛素瘤组CONGA低于低血糖组,而LBGI和M值[分别为3.98(3.71,4.63)比5.03(4.40,6.30),7.38(4.99,11.92)比1.89(0.96,4.02),11.99(8.45,23.04)比2.95(1.05,7.60);Z=2.595、2.970、2.526,均P<0.05]高于低血糖组.(3)胰岛素瘤组与低血糖组比较,LBGI、M值、CONGA三项指标的约登指数大时界值分别为4.06、7.79、4.38,其中LBGI鉴别诊断效能佳,即将LBGI界值定为4.06,此时敏感度90.9%,特异度81.8%,约登指数大.结论 利用CGMS监测数据得到LBGI、M值、CONGA这三项血糖波动指标对胰岛素瘤具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其中LBGI鉴别诊断效能佳.

  • 1例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皮肤缺损合并胰岛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姚瑶

    报道1例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皮肤缺损合并胰岛素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全面的护理评估,病情观察,医疗护理联合制定诊疗护理方案,期间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确保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骨折、感染及皮肤缺损得到及时的治愈.入院30天,患者康复出院.

  • 胰岛素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柳瑞军;曹农

    胰岛素瘤是来源于胰岛B细胞的一种罕见肿瘤,病因不明,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再加上胰腺解剖的复杂及缺乏有效的定位诊断及良恶性判断方法,误诊率高,治愈率低,考虑到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胰岛素瘤的治疗始终是临床中的难题之一.除手术治疗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将胰岛素瘤的各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包兆康;黄新余

    胰岛素瘤是常见的一种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上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是该病的唯一根治手段.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是临床上的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 胰岛素瘤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楠;邱新光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008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胰岛素瘤患者包括功能性胰岛素瘤41例(91.11%)和无功能性胰岛素瘤4例(8.89%).应用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前超声、术中超声、CT进行定位诊断.45例胰岛素瘤中,其中18例行腹腔镜下单纯肿瘤切除术,6例在腹腔镜下行脾脏切除术并胰尾部切除术;21例开腹,其中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肿瘤位于胰颈部,行胰腺颈部局部切除术并胰尾部-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开腹探查未发现占位.结论 胰岛素瘤早期诊断是关键,手术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在这一领域具有卓越优势.

  •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作者:陈炯;杨仁保;卢寅;夏云连;周杭城;武文;陈龙江;胡立威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199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2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功能性胰岛素瘤患者均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表现;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术前超声、CT和术中超声定位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0.9%(14/23)、84.6% (22/26)和90%(9/10).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7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8例.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术后无低血糖症发作,术后5例患者发生胰瘘.结论 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是目前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术中B超是对术前胰岛素瘤定位的检验和补充,有利于胰岛素瘤的定位;术中血糖的检测是判断胰岛素瘤切除效果的重要指标.绝大多数胰岛素瘤可经手术摘除治愈.

  • 胰岛素瘤23例诊治分析

    作者:杨光唯;陈力

    目的 总结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5年23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例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7.8%(11/23)、64.7%(11/17)、85.7%(6/7).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4例、局部切除术6例、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下胰岛素瘤摘除术1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但有2例发生胰漏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2例伴有精神症状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血清胰岛素与血糖比值(IRI/G)>0.3对于胰岛素瘤有诊断意义.术前B超、CT、选择性动脉造影用来明确定位.单纯肿瘤摘除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中超声及血糖监测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诊断 治疗
  • 125胰岛素瘤的腹腔镜检出和切除

    作者:

    关键词: 胰岛素瘤 腹腔镜检
  • 胰腺中段切除术的要点与技巧

    作者:张太平;徐建威;赵玉沛

    胰腺中段切除术(Central pancreatectomy,CP)是针对胰腺颈部或体部等中间部分病变的一种术式.1957年,Guillemin等[1]报道了首例CP.1959年,Letton等[2]对2例胰体外伤患者进行了CP,1984年,Dagradi等[3]首次应用CP治疗胰颈部实质内的胰岛素瘤获得成功.此后,CP因其更多地保留了正常胰腺组织,大程度地保护了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而受到重视.

  • 224例低血糖患者病因的临床分布及意义初探

    作者:周芳;辛庆锋

    目的:对低血糖的临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12~2013年度急诊及门诊以低血糖就诊的224例患者,分析低血糖病因的临床分布.结果:224例低血糖患者中糖尿病患者132例,1型糖尿病37例,2型糖尿病95例,非糖尿病患者92例.糖尿病患者:不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34例,胰岛素不合理使用所致者31例,使用不明成分中成药、保健品39例,不合理饮食12例,不合理锻炼7例,其他因素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9例;非糖尿病患者: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37,胰岛素瘤19例,重症疾病11例,过量饮酒7例,胰外肿瘤6例,胃切除术后2例,不明原因10例.病死率约1.34.%.结论:低血糖反应常见原因为糖尿病患者不规范使用药物及胰岛素,但低血糖反应可见于多种疾病,因此临床上须密切关注,以做到早预防、早诊治和及时纠正.

  • 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作者:张太平;赵玉沛;蔡力行;朱预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方法,探讨合理选用的策略.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7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6例行手术治疗,除2例外术中均发现肿瘤,包括11例定性诊断明确,但无定位诊断的病人.术前BUS、EUS、CT、MRI、DSA和ASVS定位的阳性率分别为18.3%(23/126)、68.4%(13/19)、48.5%(48/99)、20%(3/15)、83.3%(70/84)和88.2%(15/17).结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可首选相对无创的增强CT和EUS检查,仍然无法获得定位的病人可选择DSA或ASVS.对定性诊断明确的病人,无论能否获得定位诊断,均应及早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

    关键词: 胰岛素瘤 定位诊断
  •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

    作者:李涛;邹志森

    胰岛素瘤是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以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为主要症状,长期发作可导致大脑不可逆的退行性改变,而临床误诊率颇高.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现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0年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胰岛素瘤15例,报道如下.

  • 以胰管扩张为表现的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作者:林海;吴辉;张永久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PET)是一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肿瘤细胞可能起源于胰岛内的内分泌细胞,亦可起源于胰腺外的内分泌细胞.包括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舒血管肠肽瘤、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和类癌等.PET临床上少见.其发病率尚缺精确的数据,文献报道,PET在尸检中的发生率为0.5%~1.5%.临床工作中,笔者遇到1例仅以"胰管扩张"为表现的神经内分泌癌病人,现报道如下.

  • 胰体尾良性疾病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九例

    作者:房巨波;栗洪升;朱建平;李桂荣

    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有9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男6例,女3例;年龄25~54岁,平均38岁.其中,胰腺囊腺瘤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多发性胰岛素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胰体尾外伤1例.3例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6例为切除脾动、静脉的保脾术.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拐向脐左或脐右,打开胃结肠韧带,在胃网膜左右动脉交界处切断,从弓内游离胃大弯,保留2~3条胃短血管,充分显露胰体尾和脾门.探查肿瘤,并取少许组织送快速病理,如为良性肿瘤,则准备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如肿瘤位于胰体部,首先探查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在肿瘤右侧切断胰体,胰头侧残端套索缝合包埋,胰体侧缝扎牵引.游离脾动、静脉,将两血管从肿瘤上分离,如分离顺利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如不能将其分离则在胃短血管右侧胃网膜左动脉右侧切断脾动、静脉,保留血管弓,以保证脾脏的血供.如肿瘤位于胰尾部,切开胰体、尾部上下腹膜,游离胰尾部,将脾血管在脾门处上下游离,游离成功则行保留脾动、静脉的保脾术,否则同上方法行切断脾动静脉的保脾术.

553 条记录 4/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